APP下载

国学经典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对策探究

2022-07-22苏忠发

考试周刊 2022年22期
关键词:经典名著国学经典古诗词

摘要:现阶段,伴随素质教育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就具体教学来说,教师不但应该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能力,提升其学习效率,还应该把国学文化融入教学环节,为学生在文学素养以及思想道德方面的发展提供良好条件。教师需要整合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来辅助语文教学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基于此,对国学经典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国学经典;小学;语文课堂;经典名著;古诗词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2)22-0043-04

一、 引言

对个人发展而言,青少年阶段至关重要,学生在此阶段的发展会影响其将来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进入国内文化市场,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小学生很容易受影响,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的认识逐渐淡薄。所以,将国学经典引进小学语文课堂势在必行,需加深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让国学经典感染学生心灵。

二、 将国学经典引入小学语文课堂的作用分析

(一)能够让学生更加重视我国传统文化

伴随传统文化复兴热潮来袭,国学经典在年轻群体心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部分地区举办了和国学经典有关的比赛活动,电视台和互联网平台也录制和国学经典有关的节目,以孔子学院为首的教育机构开设了和国学经典相关的学习班。以上活动表明国学经典受人们追捧的程度逐渐提高。但只是凭借综艺节目和比赛活动,无法达到使国学经典复苏的目的。教师将国学经典引进小学语文课堂,能够使学生在小学阶段便受到国学经典影响,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中华文化传承方面的意识。因此,将国学经典融入小学语文课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有利于学生心智的开启

我国是礼仪之邦,国学经典中包含许多和礼仪培养相关的内容,规范言行的著作包括《三字经》和《弟子规》,在《孟子》中能够找到和心性培养有关的内容。将国学经典和小学语文课堂进行融合,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时指引其接受文化礼仪方面的熏染,利用国学经典的名言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如此一来,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做到知书达理和明理厚德。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国学经典是其重要载体,需要将其扎根于学生心中,以此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心性,有利于学生心智的开启。

(三)可以使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

将国学经典引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师便可以在此基础上正确引导学生,教师能够更好地开展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国学经典的名言警句能够帮助教师对学生健全人格进行塑造,国学经典可以滋润学生心灵,可以促进学生将来的发展。相关著作除《弟子规》和《大学》外,还有《礼记》和《孟子·梁惠王上》等。这些国学经典能够让学生明白应该将尊重长辈当作自己为人处世的根基,国学经典能够帮助学生身心成长,能够让他们具有健全人格,可以有效传承我国的传统美德。

(四)国学经典能够帮助学生享受文化乐趣

国学经典内容丰富多彩,除了名言警句和历史故事外,还有优美的诗句。学生可以通过国学经典了解我国文化的发展,感受文化魅力。《关雎》《国风·周南·桃夭》《木瓜》《诗经·郑风》等篇目中的优美语句富有诗情画意,能够让学生产生美好感受。出于让学生享受国学经典乐趣目的,教师可以在课上适当增加和国学经典有关的内容,把国学经典中的典型故事讲述给学生,在课堂上播放和国学经典有关的综艺节目,比如《朗读者》和《诗词大会》。选择多种途径引入国学经典,能够提高国学经典和小学语文课堂的融合效果,学生可以在学习时感受历史故事和古诗词蕴含的乐趣。通过对国学经典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五)国学经典能够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一直以来,传道授业解惑都是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师需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做好传播文化工作。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师不但需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应该注重指引学生获得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指引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可以使他们一生获益。教师将国学经典引进小学语文课堂,能够培养他们在语文方面的核心素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弟子规》为例,其中提到:如果事情不够合理,便不应该轻易许诺他人,轻易承诺的后果是让自己陷入两难境地。这使得学生能够对“信”有更深的体会。此外,《弟子规》可帮助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和学习方法:读书的方法应该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缺一不可;在研究学问时,应该专一,不能在读一本书的过程中惦记其他书,这样会让自己无法定心,应该在读完一本的基础上阅读下一本;可以在制定读书计划时适当宽松,在执行时应该抓紧用功,不能懈怠和偷懒,在夜以继日的努力后,以往读书时的困难将会得到解决;如果在求学时心存疑虑,应该随时记录,以便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得到问题的答案。同时,《笠翁对韵》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对仗和叠词,可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虽然小学生未必能够完全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但通过积累和背诵,可以帮助学生在熟读后对此有所领会。出于督促学生学习的目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晨读环节,多次吟诵国学经典的古诗词及名言,安排学生在上课之前汇报其学习状况。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放学之后背诵古诗词,以此督促他们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在日积月累后,学生的文学素养将逐渐提高。

(六)国学经典走进课堂能够提升学以致用水平

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写作这一教学内容占据重要地位,学生能够在作文中体现他们积累的国学经典。就友谊主题为例,学生在寫作时能够引用伯牙子期的典故,说明友谊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学生能够在作文中运用庄子说过的话,庄子认为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小人之间的交往像甜酒;君子的交往虽然平淡,但是情谊深厚,小人的交往虽然看似甘甜,却很容易破裂。国学经典的引用,能够增添学生作文的亮点,提高其写作水准。

三、 现阶段国学经典和语文课堂在融合时的问题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教师课程观出现了转变,对国学教育重要价值有所认识,学校也在促进国学经典和教学的融合。但在国学经典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过程中同样存在一些问题,若不能妥善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国学经典和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效果,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表层化问题

表层化是指语文教学选择的国学知识未能和课文内容进行有效对接。教师将国学经典和语文课堂融合的重点放在诵读国学经典上,无法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不能实现提高语文学习效果的目标。对国学学习来说,教师不但需要学生在上课前背诵《三字经》和《百家姓》,在学完古诗词后带领学生朗读有关诗词,而且还应该按照教学内容选出合适的国学知识,和文本进行有效呼应和完美交融,确保所引用的国学知识可以有效服务于课堂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对文章思想和作者情感进行感受和体会,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如此一来,国学知识就不会和教学内容产生脱节,能够有效防止表层化问题出现。

(二)狭窄化问题

狭窄化问题指的是教学引进的国学内容在范围上太过单一,未能有效覆盖多种形式的国学经典。现阶段,部分教师往往将引用古诗词和国学学习划等号。出现狭窄化问题的原因是教师未能专心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与工作压力的逐渐加大,教师缺少闲暇时间对国学经典涵盖内容进行思考,在诸多因素影响下,教师在课程设计时选择的国学知识较为狭窄。国学经典适合融入课堂的内容不仅包括《三字经》《百家姓》以及古诗词,还有寓言故事、神话典故以及《诗经》名句、《论语》名句及《楚辞》名句,同时四大名著也是能够利用的资源,但上述内容较少在教学中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陶冶学生情操和启迪其情感工作的效果。

(三)形式化问题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其与课堂的融合不能仅看重外在形式,还应该能辅助教学内容,防止出现娱乐化和表演化倾向。现阶段,许多教师都认可国学经典走进课堂对教学有益,但部分教师认为国学经典对小学生来说太过深奥,占用他们学习课本内容的时间,对课内知识学习造成不利影响,无法短期得到回报,和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之间并无密切联系。因此,部分教师选择在公开课上象征性背诵古诗,仅在学校要求的少数自习时间诵读国学经典篇目,其内容缺少变化。除此之外,有的教师还会在学校活動中带领学生表演和国学有关的节目,将国学看作装点道具,具有明显娱乐化倾向,未能深究诵读国学经典的原因和学习国学经典的收获。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先进性,而部分教师未能将国学经典转化成和课堂内容相契合的知识,为教学提供帮助。

四、 提高国学经典和小学语文课堂融合效果的对策

为提高国学经典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的效果,消除国学经典和语文课堂之间的边界,教师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将古文字和课堂教学进行融合

为实现古文字和课堂教学融合目标,需要让学生对汉字书写演变过程有所了解,对汉字形体和汉字意义之间的关联有所掌握,有利于学生深层次理解文本。现阶段,大部分汉字已不再具有古文字形式,仍保留古文字意义,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识字时体会汉字发展,和教学内容进行深度融合。

以《望大陆》为例,本课生字较少,教师可以将“殇”字当作学生识字的重点,如果学生可以准确理解文中的关键字,就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就具体教学来说,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手段,帮助理解此字演变的过程以及含义。该字化用《九歌·国殇》的“殇”,指的是为国死难的人,此字确切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心与沉重的悲憾。利用此方式教学,学生能够从更深层次解读“殇”字,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整篇内容。

(二)将成语和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融合

通过成语和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融合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汉语文化,对优美的语言进行积累,使其知识储备变得更加丰富。教师可以借助教学情境指引学生深层次感受成语、体验成语,激发他们在学习方面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以提高其语文素养。

以《开国大典》这篇文章为例,该篇记叙文描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举办开国典礼的内容。文章描写场面非常宏大,能够充分展现群情欢腾的情感及爱国热情。就课堂教学来说,教师需要分析文章内容,若是讲解过于烦琐,加上年代相隔甚远,学生无法对人们当时的激动与欢愉进行充分体会,课堂氛围会特别沉闷。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应指引学生对艰苦民族复兴道路进行想象,启迪学生利用成语来描绘鸦片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阶段国运之难,描绘当时人们的艰苦。经过教师的抛砖引玉,学生能够踊跃发言,选择的成语除了“战火纷飞”和“背井离乡”外,还有“生灵涂炭”与“风雨飘摇”等。以上成语能够帮助学生对屈辱年代有所感受,可以体会国家及人民所受的苦难,教师此时对开国大典情景进行比对,学生便可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此基础上解读文章思想内容,自然能够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将古诗词和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融合

在我国文化遗产中,古典诗词是稀世之珍宝,就古诗词和课堂教学的融合来说,教师能够在恰当的时机将其融入其中,不但能够在阅读感悟过程中融合,还可以在提炼升华过程中融合,将古诗词和课堂教学进行密切结合,保证课堂具有文化情趣,让情感深入至他们的内心深处。

以《山海关》为例,教师可以在备课时选择《出榆关》一诗,在讲授《山海关》前介绍此诗,加上动情解读与丰富图片,学生能够震撼于诗句描述的景象,出现了很多和山海关相关的遐想,从情感角度和课文内容形成共鸣,不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其人文情怀。

(四)将经典名著和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融合

就教学实践来说,教师需要在教材文本基础上,使经典名著和文本彼此融合与渗透,让经典名著能够走进语文教学课堂,走进学生心里。此方式不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人物和课文情节,而且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传统文化熏陶。

以《赤壁之战》为例,教师在讲解此课之前,可以预先安排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与《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让学生对《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内容梗概有所了解,时间为一周。学生可利用这段时间充分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教师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能够获得比独立教材讲解方式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且了解故事情节发生和故事情节发展,提高了课文学习的连贯性。除《三国演义》外,包括《水浒传》和《西游记》等名著均可适度引进教学课堂,可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使其在名著鉴赏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

五、 结语

将国学经典引进小学语文课堂,不但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其知识储备得到增加,而且能够提升学生文化素质,可长久影响其将来发展。就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渗透国学经典不仅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够对语文学科价值进行充分体现,做到可持续发展。由于国学经典拥有许多优势,教师需要注重国学经典的价值,将其运用至课堂教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史玉霞,杨秀英.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家长,2020(29):73-74.

[2]蔡金羡.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10):29.

[3]曹国强.浅议国学经典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的作用及渗透策略[J].课外语文,2020(7):65-66.

[4]毛婷娟.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55.

[5]韩华.基础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作用研究[J].新智慧,2019(16):93.

作者简介:苏忠发(1974~),男,汉族,福建漳州人,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东泗中心小学,研究方向:语文。

猜你喜欢

经典名著国学经典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初中英语经典名著阅读实践研究
让经典名著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
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整合
根植经典固本培元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