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区域认知教学的“课堂-作业一体化”评价策略探究

2022-07-22章蓉

考试周刊 2022年24期
关键词:区域认知作业评价课堂评价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受到了广大地理教学者的关注,引领着地理教学改革的方向。在“五项管理”“双减”工作等背景下,作为新时代下的教师,我们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及时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想,注重课堂评价的有效实施,切实顺应学生的成长需求,开设特色课堂,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文章针对初中地理教学,结合地理课堂学习评价的现状,以地理区域认知素养作为研究核心,提出“课堂、作业一体化评价”的教学评价策略,旨在推进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地理;区域认知;课堂评价;作业评价;一致性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2)24-0155-04

课堂、作业一体化评价的策略是推动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策略,同时也将教学与学生的作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符合现代化教学的要求。而“区域认知”作为地理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贯穿了地理基础教育过程的始终,是学生分析自然规律、自然现象以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是培养学生其他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落脚点。因此,在“五项管理”“双减”工作等背景下,减负必须提质,我们落实课堂、作业一体化评价,对培养学生的地理区域认知素养具有非常有效的应用意义。作为教师,必须在充分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可以提高和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或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 “课堂、作业一体化”评价的内涵

随着教育时代的发展,如何实施高效且高质量的评价成为众多学科教育研究的重点问题。而新时代下,我们谈及教学评价,应该摒弃传统教学评价的弊端,打开眼界,探索适合课堂、适合学生且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评价,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地理区域认知”这一课题的研究,在经过大量的实战经验以及深刻分析后,我们提出“课堂、作业一体化”评价是理念,重点就是为了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课堂、作业一体化”评价其实是将课堂与课下通过评价的环节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在课下作业中得到实践,而课下作业的完成效果又能够很好地反馈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两者的一致性和一体化突破了传统教学中课堂与课下分离的情况,突出了教学的整体观念,也相對应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通过实现课堂与作业评价的一致性,可以有效地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评价的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同时,在评价过程中,我们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设立不同的评价规则和标准,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对学生的学科素养展开评价,更提升了教学评价的层次性和准确性,从而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鉴定、诊断、调控和改进等作用。

二、 初中地理区域认知课堂学习评价的现状

区域认知是中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区域认知贯穿初中地理课程。培养初中生的区域认知素养,提高学生的核心实力,是目前初中地理教学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但在现实教学中,初中教师对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没有足够的关注意识,对如何科学地展开学习评价更没有准确的认知,其中遇到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过于重视机械化记忆

在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地理的课程内容以区域私立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是按照“区域地理位置和范围——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征——不同区域间的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三步走的战略进行授课。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教师在这些教学步骤中过多地重视学生记忆能力的评价,学生通常仅对区域的地理特征进行机械记忆,而忽略对不同区域间的地理事象、规律的归纳和理解,因此对很多地理事物并没有自主分析和独立判断的能力。这就表示,我们传统的评价方式早已经过时,我们应该将目光转向于评价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而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记住知识。

(二)作业评价的效果较弱

在现阶段,多数教师在课堂和学习评价中还是以习题检测以及提问检测等为主,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并用所得到的测试数据或者学生的回答情况作为学生学习情况的评判依据。这样的评价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但长此以往,学生就容易失去地理学习的兴趣,并且对地理文化、区域认知仅仅停留在表面,缺乏对地理知识的深入研究,更降低了作业评价的效果。因此,这也是目前地理教学中有关教学评价遇到的瓶颈问题。作为新时代下的教师,我们应该摒弃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应该多对学生进行定性分析,并且努力在教学中生成全面性、针对性、动态性的评价诊断结果。

(三)缺乏科学的分级策略

在任何学科的教学评价中,如果我们以统一标准、同一目标去评价学生,势必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和不公平的现象。但是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教师几乎都是以统一标准去要求学生,如“100分的试卷,60分为及格,所以不及格的学生就被判定为学习能力弱、学习态度不端正等”,这样的评价结果不具任何科学性,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并且逐渐降低地理学科学习的积极性。以“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为例,很多教师将评价过程融合在课堂中,没有把区域认知独立出来,更没有进行科学的分级及评价,导致在推动核心素养层面的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和评价频繁遭遇瓶颈。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学生水平应该设立不同的评价标准,科学地设立评价级别,从而实现高效的评价过程。

三、 初中地理区域认知教学中实现“课堂、作业一体化”评价的策略

(一)结合课程标准,合理规划评价内容

在现在的初中地理区域认知中,我们实施课堂评价的标准几乎都是围绕教材而进行,但是由上述分析,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开展的课堂评价并没有真切地落实到课程标准中,并且评价内容并不具备合理性。而一般情况下,地理课时较少且内容较多,教师也不太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学生只要能够掌握基础的知识就能满足教师要求,这就导致地理课堂出现教学内容碎片化严重、学生难以掌握地理知识的关联性、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区域认知学科素养的培育等问题。所以为了实现“课堂、作业一体化评价”的目标,我们首先建议教师从课程标准出发,在课堂和作业中合理地规划评价内容,最终得到科学且具有参考价值的评价结果。

例如,在“地理区域认知”课堂的教学中,在课程标准课标教学要求中,我们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按照正常的教学逻辑,我们首先应该让学生认识“长江”,然后掌握其水文特征,并结合其附近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展开综合分析。因此,在课堂和作业的评价中,我们为学生设立了三项评价内容,包括:学生掌握基础的长江河流概况及各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理解长江在水能、航运等方面的开发利用状况;知道长江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治理对策。通过教学过程的进展,我们按照这项评价内容去调整我们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学习长江区域的知识。可以发现,合理地规划评价内容,不仅能够实现学习和作业评价的一致性,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催化我们的教学过程更加高效。

(二)诊断学生水平,科学设立评价分级

在初中教育中,由于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存在“课时少、内容多、一师多班”的情况,很多时候,教师都要针对一节知识重复讲数遍,虽然每次听课的学生不同,但是重复性的工作也会让教师的教学质量有一定的下滑,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关注较少,对不同班级的学生水平也不能完全掌握。这就容易造成教师在设立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时候不能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也不能对所有学生进行完整考察,所以产生了学习评价的偏差。为了实现学习评价和作业评价的一致性,我们建议教师应该注重诊断学生的水平,对班级的学生划分层次,并有针对性地设立评价的分级,为学生规划合理的学习目标,从而树立学生自信,实现学生整体的提高。

例如,在“长江区域认知”的教学中,我们针对每一个教学目标和过程,结合学生的不同水平的情况,设立了不同的考察和评价内容,科学地进行分级评价。以其中的“了解长江的河流概况及各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这一教学目标为例,我们将学生的水平划分为两个等级,水平1——懂得长江发源地的地形区、知道长江的流向和注入的海洋;水平2——能够依次指出长江干流自西向东依次流经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通过设立科学的评价分级,体现了教学的进阶,对地图提取能力的由浅入深,也体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此外,在相关的测评练习以及作业评价中,也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立不同的等级,时刻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成绩区间以及努力的方向,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实现教作统一,督促学生作业反馈

初中地理区域认知教学中,很多教师不太注重作业的重要性,尽管布置了作业,也少有去跟踪,并且有的教师在作业中追求以量取胜,将过多的学习任务都扔给了学生。这样的情况不仅不符合现代教育政策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要求,同时教师针对作业的态度也影响了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所以,为了实现“学习、作业评价一体化”的目标,我们必须让学生感到课堂的学习和评价与作业的评价之间是互相关联的,而且学生的作业同样备受教师关注,从而很好地实现教与作的统一。为此,我们建议教师在作业布置后应该督促学生给到反馈,让学生针对作业的合理性、题目的难度或者课下任务的趣味性等进行分析和评价,从学生的角度观察问题,从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长江区域认知”的教学中,我们通过组织学生观察上、中、下游面临的生态问题,从中提取问题的信息并描述出来,然后思考治理的措施。在这个过程中,就体现了对学生信息提取能力的锻炼,所以教师就可以以此作为作业内容,让学生在课下自由搜索有关长江区域的生态问题,每个人找到一个显著且有代表性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策略。而在下一节课开始的时候,教师首先就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成果,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而是被其他人一起观看和学习。这样的教学过程就很好地将地理学习与作业的评价进行了统一,学生不仅在课堂学习,还在课下实践,进一步推动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四)丰富评价形式,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在以往的课堂评价以及作业评价中,教师几乎都以课堂作为评价发生的主阵地,不管是进行习题检测还是作业打分,都是静态的评价过程,而且在评价过后,教师和学生之间很少有沟通,这就会造成学生不明白自己的问题,对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迷茫,而教师也没有得到学生及时的反馈,不能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因此,教师和学生相当于“两不相知”的状态,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评价的效果。对此,我们建议教师要主动丰富评价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地理课堂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融合评价内容,从而推进评价效果的提升。

例如,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提交的作业开展“个人学习汇报”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在学习和作业中得到的收獲与成长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并且由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提问,通过问答互动的形式营造课堂生动活泼的气氛,也让学生对地理学科有新的认识。再如,教师还可以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本节课的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来总结和梳理基础知识,而且思维导图也可以作为学生作业评价的一部分,从而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印象,推进地理教学评价效果的提升。

四、 初中地理区域认知教学评价还需要努力的方向

(一)重点突出课堂和作业评价

初中地理区域认知中,实现课堂评价和作业评价的一体化,重点还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突出课堂评价和作业评价,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这两部分的评价是非常看重的,同时也在努力改变评价的形式和内容,并在课堂以及作业中积极地投入新鲜的力量,从而鼓励学生应该摆正自己的态度,不管是课堂学习还是课下作业都能够自主学习,以认真的态度去完成,实现教学评价水平的提升。

(二)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目标

在文章中,我们结合“长江区域认知”的教学为讨论对象,综合分析,我们发现地理教学的基础部分是对学生区域位置能力、区域特征能力的培养,而难点部分则是对区域差异能力、区域发展能力的认知培养,此外,本课堂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以及相应的信息提取和描述能力,通过对学生展开考察和评价的过程,我们发现部分题目的得分率较低。而将课堂评价和作业评价结合起来看,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和作业中的表现和态度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对课堂学习和课下作业的重视程度也不相同,因此,如何改进学、评的教学一致性及进阶性仍需要进行进一步思考。

(三)落实家校共育,提升课下评价效果

家校共育也是新时代教育中经常被提到的话题,我们开展教学需要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在课下作业环节,家长的作用也值得教师挖掘。在以往教学评价的基础上,我们应该鼓励家长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学习、作业评价中,从家长的角度去观察学生的状态,了解学生的学习收获,并给教师反馈,可以有效地丰富评价角色,让学习评价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

例如,在“长江区域认知”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家长群中号召家长参与到学生的作业中,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探索地理知识,学习地理文化,并让家长将自己的学习体会反馈到群中。通过这样的形式,教师不仅可以掌握学生在家庭学习中的状态,同时也从家长口中掌握更加有效的评价信息,以此提升课下评价的效果。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区域认知教学中,实现学生地理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重点在于教师要抓住目前教学的痛点问题,切实认识到目前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文章中提出的“课堂、作业一体化”评价的理念刚好顺应时代的需求,也符合国家教育发展在教学评价方面提出的新要求。作为初中地理教师,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课堂、作业一体化”评价的内涵以及价值,同时要认清目前教学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结合课程标准,选择恰当且高效的评价策略,从而突出课堂和作业评价的一致性,最终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目标。只要我们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并且紧跟时代的召唤,打开眼界,学习先进的经验和教学方针,及时地纠正错误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应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就一定能够减负提质,推进地理学科整体教与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戴志红.“教学评”一致性与“PBL教学法”在初中地理中的联合应用探究[J].中国文艺家,2021(6):113-114.

[2]谢冬敏.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地理区域认知培養体系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20(19):366-367.

[3]谢冬敏.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地理区域认知培养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9.

[4]王春春.对初中地理教学评的一致性实践与探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8(6):68,70.

课题项目:文章系2020年福建省基础教育学科(初中地理)教学研究基地学校省级基地校课题《初中地理区域认知课堂学习评价的实践研究》(编号:MJYKT2020-059)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章蓉(1974~),女,汉族,福建龙岩人,龙岩市第四中学,研究方向:初中地理。

猜你喜欢

区域认知作业评价课堂评价
区域认知与其他核心素养的联系
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的学习策略
区域认知及其培养重点解析
浅谈小学语文分层作业
创新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方式
例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改革举措
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浅析
落实“两个关注”,促使课堂评价走向有效
试论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巧用课堂评价 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