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2022-07-22蒋挺华

考试周刊 2022年24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物理规律都需要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验证,因此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活动。物理教师要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身心特点出发,不断优化实验教学,促使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得到培养和发展,文章重点就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展开论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因材施教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2)24-0119-04

一、 引言

在教学中,初中物理教师应通过实验教学、丰富实验内容、转变教学观念、创设实验情境等方式进行实验教学研究。通过丰富多彩的实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物理探究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物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初中物理教师应重视实验教学与研究,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

二、 丰富实验内容,激发实验兴趣

初中物理探索性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实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应探索物理教材实验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丰富实验内容,激发学生实验探索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验,提高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综合能力,展示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探索性实验中,学生不仅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在测平均速度实验中将实验步骤分为五个步骤。在实验过程中,通过丰富的探索和实验过程,引导学生不断总结经验,控制测量物体平均速度所需的时间和路程。了解速度测量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明确速度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方向,为理解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效果、有效丰富经验内容提供坚实的基础。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实验设备,丰富实验内容,使学生正确理解什么是速度以及如何通过加大坡长及手和大脑之间的联系来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在成功实验的基础上,激发了学生对实验研究的兴趣,丰富了初中物理知识,为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 激发学习实验思维,培养实验能力

初中教师在研究实验教学时,可以突破传统的实验课程,通过实验研究观念的转变和创新,培养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基本物理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新分层研究性实验,开展实验教学活动,帮助不同物理学习能力的学生接触现实生活和实验内容。通过同一学习小组的共同努力,参与实验过程,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加快解决问题的速度,培养各级物理科学精神,培养物理实验能力。如:在“声音的传播”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和应用来学习和体验“声音如何进行传播”。学生被分成具有良好学习能力的小组。教师引导具有这种学习能力的学生进入实验研究,了解相关知识,实现实验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对中等学习能力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以巩固和理解基础知识为重点的研究性实验来指导这一级别的学生,从而通过实验考试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这些学生在了解学习障碍原因的基础上进行扎实的知识教学和指导,进入实验学习、自主实验学习。通过这一创新模式,教师通过改造教育和娱乐设施来研究实验教学活动,使具有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在这种分层管理的基礎上对声音传播的实验研究保持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创设和研究实验情境以提高物理思维

当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物理实验教学增添了色彩。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多媒体实验情境,让学生观看物理实验过程,了解正确的实验步骤,不断反思物理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达到研究性实验的目的。同时,教师还可以记录学生的实验过程,并在实验总结中播放,让学生通过再现自己的实验过程,发现并总结问题,提高物理实验的操作能力。例如,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进行实验研究,教师允许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检测生活中的光现象并进行实验模拟。同时,教师可以利用收集到的数据和知识,从日常接触对象中收集实验材料,让学生通过观看实验视频来验证自己的假设,设计和实施简单的实验。学生的思维多种多样,他们通过自主创新完成实验,而且从实验中得出相应结论。因此,针对这样的探究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完成实验,并通过教师在实验总结环节中将录制的学生实验的视频播放,使学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试验过程,以此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展示探究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性。

五、 创设问题情境并保持物理思维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善于联系生活因素,促进其良好的整合,以激发学生的共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对初中阶段学生来说,他们的好奇心是显而易见的,在这一点上,它对学生的个人发展特别有用,这有助于鼓励学生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物理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提出生活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感到生活中充满了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这样,学生可以更加关注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积极探索物理知识的精髓,逐步提高自己的物理学习水平。

六、 通过实验测试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应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教学中融入趣味性因素,提高学生的感官体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在此背景下,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问题情境,通过视频投影和声音再现的形式,将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转化为清晰直观的物理知识。要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更冷静地回答物理问题,达到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应注意的是,部分教师可能会将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视为一种手段,而不是把所有教学内容都完整地表达出来。例如,在“物态的变化”课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创造问题情境,在本课程结束时,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瀑布、冰天雪地和蒸汽机等图片,然后让他们思考:为什么老师把这三张图片放在一起?这三张照片之间有什么联系?要求学生根据物质进行分类。通过提问和反思物理现象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并阐明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主要特征,使初中生在物理学习上取得快速进步。

七、 变废为宝,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与其他课程相比,物理课程的知识点更抽象,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学生学习和理解物理的难度更大。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物理知识,一些初中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开展物理实验,通过物理实验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物理现象,减少学生的困难,使其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实验材料是昂贵的,虽然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也增加了学校的经济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廉价的实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廉价实验要求教师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利用生活垃圾完成实验,从而降低实验成本。成本低的实验能帮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基本能力。在关于眼睛和眼镜的解释中,教师主要使用凸透镜进行实验,很难获得对眼线模拟效果有负面影响的连续量表。在实验中,可以用透明可口可乐瓶、水和三线平行照明模拟镜头,并进行微散光实验,帮助学生了解近视的原理。廉价实验的开展,减少了学生的学习困难,增加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刻理解,进而提高了初中生的核心能力。

八、 优化分组设计,以实现高效分组

一般来说,实验教学是分组进行的,这有两个优点。一是有效解决了学生个人技能发展不足导致实验过程缓慢的问题;二是学生合作实验能有效地实施小组讨论与合作,培养学生的配合协调能力。然而,在当前的物理实验中,笔者注意到,尽管许多教师也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实验,但他们的小组策略存在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教师经常利用这个机会促进学生的自由按座位分组,虽然这样可以保证学生群体之间的快速沟通,但学生群体之间的整体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不利于学生群体之间的竞争。在实验课结束时,一些小组可以轻松结束实验,而另一些小组则无法达到实验目的。要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必须要调整分组基础,并根据学生的技能发展水平对学生进行分组。这样,只要达到学生能力发展的适当阈值,每个小组都可以成功完成预期的探究任务。例如,在探究“摩擦力”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将学生分组,以确保每组学生的综合能力大致相同。

九、 探究性实验教学强调引导和启发,强调学生的情境性

探究性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事实上,它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支柱,在学习实验中,学生不仅要分组练习,还要在考试过程中进行实验,形成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在学习体验中,要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学生的不畏难心理,勇于探索的科研态度,善于分析、思考、实事求是,从而提升初中生的发明创造力。当然,实验教学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发挥了初中生的主体作用。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是因为学生的问题学习需要有效的组织和教师的指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根据教学目标组织和管理课堂,这直接关系到学生在课堂掌握知识的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讲,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例如,在教学的杠杆作用下,教师组织学生的实验,要求学生多次填写实验数据,然后让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找出规律,大多数学生发现很难找到定量关系,有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例如,一组学生通过实验获得以下实验数据:动力F1=5N,动力臂L1=4cm,阻力F2=4N,阻力臂L2=5cm。因此,这组学生错误地得出结论: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多次实验,多获得几组实验数据,以避免偶然性。教师通过及时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些错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十、 注重课堂演示实验

课堂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它关系到学生的理解、提高和创新,关系到学生物理知识和技能发展。具体来说,通过示范性实验創设物理情境和引入学科,可以有效地引导和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同时演示实验还有助于理解物理概念。例如,当学习探索磁场的基本性质时,学生很难理解它们,因为磁场是抽象的。教师可以将磁铁放在小针附近,让学生观察小针的偏转情况,从而告诉学生磁场会对放置在其内的磁铁产生力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小磁针来研究磁场,因此,把不易观察和理解的抽象现象转化为易于观察和理解的现象,这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十一、 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应该从学生所知道的内容开始学习,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也应遵循这种学习方法。初中物理教师应在课程中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物理学习和实验。在新的教学方法下,教师必须不断发展自己的思维,帮助学生提高能力。例如,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的实验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实验的背景和过程,使得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阳光有极大的兴趣,进而促使他们思考如何做好实验。同时,在实验结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论他们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成功后的感想。这种有趣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继续学习物理是很重要的。

十二、 充分互动,让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

在实际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不同的物理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和实验的本质。当然,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互动,帮助他们形成思维和物理思维。通过这种互动,学生将发展自己的主动学习能力,发展自己的基本自主学习能力,创造自己的物理学习主观能动性。例如,在碘升华实验中,学生可以讨论现实生活中,舞台用干冰升华制造出烟雾缭绕的效果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之间的讨论能使学生在具体的实验中发展学习主动性和充分的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和充分互动的精神。

十三、 改进实验评估

学校应根据教师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特别是改变传统的教师教育观念,跟上新课程实验改革步伐,重视物理实验教学,促进物理实验的研究与发展。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考虑实验原理、实验目标、实验步骤和适当的预防措施,以帮助学生收集实验数据,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同时,物理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进行课堂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以及解释物理知识原理的机会,该方法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实验过程,而且能直观地理解实验结果。教师应优化实验评价体系,从评价内容的多维性、评价主体的多样性等方面反映实验教学。总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地位,充分尊重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参与物理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机会和平台,促进学生个性和生活技能的发展。

十四、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从诸多基本素质的角度简要论述了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策略,注重实验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为实践提供机会;实验学习课程旨在提供指导和启发,突出学生的地位,充分利用课堂演示实验促进课堂教学。事实上,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无疑是一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的一个深而广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邱苏平.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改革思路初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9,34(1):27-29,44.

[2]沈伟云.基于理性思维培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拓展性教学:以“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实验教学为例[J].物理教学,2019,41(3):58-59,57.

作者简介:蒋挺华(1969~),男,汉族,福建永泰人,福建省永泰县城关中学,研究方向:物理学。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