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所有的旅行,都是回到故乡

2022-07-22萧奉

时代邮刊·上半月 2022年7期
关键词:出版单位游记兰州

萧奉

“怎样才能算‘去过’一个地方?”

这是《浪游记》全书开头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作者韩松落认为,“去过”可以分浅度和深度,深度的“去过”,必须要看过那个地方的朝霞和晚霞。这是一个很浪漫的回答。

现今在疫情中,出门旅行难了,这本书显得很珍贵,找个周末读完,到广东、云南、东南亚、摩洛哥等地“云游”一翻,可稍稍弥补不能出游的苦闷。

《浪游记》不是一本可以按图索骥的旅行指南,也不是那种满大街都是的游记,读起来不一定快乐,也许还有些感伤,因为你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疫情前的旅行生活已经是如烟往事。故而本书的最后一句话说,这是一本“献给山川的情詩”,更准确地说,是“献给我们三年以前走过的长长短短的旅程”。

作者有三位——王恺、韩松落和尼佬,有意思的是,他们不曾一起旅行过,也不都是专业的旅行者,但他们的文字却很相宜,都有“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浪荡精神。比如韩松落写路上遇到的游客马格,马格在沙漠中闯进芦苇荡“惊起千只白鹤”的场景,变成了韩松落的生命体验;王恺在宜昌的长江边吃鱼,在台北的夜晚吃姜母鸭,在苏州的春天吃塘鳢鱼,品尝随遇而安的滋味;尼佬则到当今世界的边缘地区漫游,看荒山、雪山、火山和一切好看的山。

读了这些,很难不羡慕,也不能免俗地问自己:旅行的意义是什么?

最常见的说法之一来自马克·吐温,带着一点启蒙的意味:“旅行可以消除偏见、愚顽和褊狭。一辈子待在地球一隅过着呆板乏味的生活,那样是学不会用开明、健全、仁慈的态度看待人和事的。”对于本书的三位作者来说,这个启蒙意义已经没那么重要了,旅行越来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所以谈到旅行对自己的意义,王恺说旅行是一种“对日常生活的背离”,韩松落的回答是“发散,清空,填满”,而尼佬把旅行视为“超越爱情的生活必需品,仅次于呼吸”。

也因此,本书不同于其他的旅行文学,它呈现了更多现实感。三位作者的旅行,也是在一个变动的时代里浪游,有时闯入了时代的暗涌,有时捕捉到一些隐秘的传统。

韩松落写兰州,便很能体现这种现实感。消失的秦腔,从蛮荒变得整洁现代的滨河路,跨越太平洋而来的白玉瓜,在城市里隐秘流传的“海洋”牌兰州香烟,大街小巷里遇到的陌生人和神秘人,都被韩松落打捞出来,构成了兰州这个城市的肖像。尼佬的尼泊尔之旅,更像是在世界的边缘缝隙里进行一场人文地理考察,这里的夏尔巴人就像进城打工的中国人一样,四处谋生,去纽约、中东和印度,不再攀爬祖先们登过的雪山。这让你不禁会想,作者在喜马拉雅山中遇到的人们,那些友善指路的牧民,在烛光下写作业的女孩,还有放学后翻山越岭回家的孩子,他们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里会经历什么?而故乡喜马拉雅的山与水,对他们又意味着什么?

或许三位作者自己的故事就是一种答案。王恺在后记里说,所有的旅行都是回到故乡。但三位作者对故乡是若即若离的。韩松落少年离开故乡时丢掉一块心爱的玉石,他在往后的岁月里都在想象着它“肯定还在地球的某处”,而他自己终有一天也会像这块石头一样。他们要回到的“故乡”,其实也在路上,在地球的某个角落。就像旅行家保罗·索鲁在《旅行上瘾者》里面讲的,旅行有一个重要而未被言明的动机,“找到能把人带回欢乐时光的地方,找寻理想中的家园——事实上,就是找寻完美的回忆”。

这就是《浪游记》令人心醉的原因吧,醉人的是那永远在路上的乡愁。

一部老少咸宜的国民历史读物

作者:《国家人文历史》

出版单位:岳麓书社

出版时间:2022年1月

献给所有不被看见的你我他

作者:杨本芬

出版单位: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2年2月

猜你喜欢

出版单位游记兰州
刘慈欣科幻作品年表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出版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超市游记
全国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首次等级评估完成
出版单位组织结构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