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校长并非一定要有院士头衔

2022-07-22李岱

时代邮刊·上半月 2022年7期
关键词:大学校长头衔顶尖

李岱

近段时间,不少高校进行了人事调整,一些在学术领域卓有成就的院士先后走上大学校长岗位,“院士校长”现象引发舆论关注。

院士的专业成就毋庸置疑,他们在某一领域的造诣和修为非常人所能及。在科教兴国的今天,国家高度重视包括院士在内的科学顶尖人才,是国运所系,众望所寄。中国跻身世界强国之林,科技和文化是核心竞争力,因此,把顶尖人才放在大学的重要岗位,从而推动大学教育的快速发展,这是一个重要的选人用人方向。

但在這个大背景下,也不宜过度“迷信”院士校长,更不能把院士和校长硬性捆绑在一起。院士校长是一个偏正词组,院士是名,校长是实,在“校长”之前的修饰语,可以是院士,可以是教授、博士等,并非一定要有“院士”的身份或头衔。

如今社会,也一定程度存在对“院士”盲目追捧的一种偏向。在一些人看来,一个大学校长如果没有院士“护身”,似乎就感觉底气不足,既没里子也没面子。于是乎,个别高校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哪怕引进一位院士当校长,也是一种办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有过度“消费”院士之嫌,很有必要对此降降温。把院士当作LV和爱马仕一样的名牌进行消费,这对大学教育不一定有益处,甚至对院士也可能是一种伤害。与其以不当的方式消费院士,不如以该有的方式尊重院士:用其所长,尽其所能,是对知识和人才最大的尊重。

大学校长的真正身份是教育家。大学的使命在于:立德树人、知识创新、文明传承。大学校长掌握大学发展的方向,其视野、格局和才能,应该超越某一专业的局限,其应当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是对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深刻洞察和掌控能力,而不只在于某一个具体专业。从大的面上看,院士的成就多在各自专业领域,纵然有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必定也是凤毛麟角。

特别在专业细分到毫发之微的今天,术业专攻到更细、更深的领域,很多顶尖科技人才的专业根据地变得愈加细、精、尖,在专业上钻研得愈深入,作业面就愈窄,从某种角度讲这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代价”。有的院士一辈子就研究黄瓜或者辣椒,有的终生成就在于研究昆虫。专注成就了院士们的精深,但越是精深其受到的局限也越大。

大学之大,在于能涵容多元的专业,托举专业之间的和而不同。大学教育,不是把人扁平地挤压在专业场域中。这就要求大学校长有宏阔、高远的视野,有丰厚的学养和底蕴,能超越专业之限,尊重不同专业的价值和规律,特别要戒除专业自负引致的傲慢与偏见,真正从大学教育的使命和规律出发,进行大学管理,成为师生的公仆和勤务兵。

在中国做大学校长,要求更高。立足中国大地办教育,需要大学校长对中国的高天厚地、独特的文明传统和社会结构有深刻的理解和洞察,同时还需要外知世界,把握人类文明和科技发展大势,这对大学校长的眼光、格局、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如果仅将大学校长局限于院士头衔上,这是对大学校长的低估,而不是高配。

猜你喜欢

大学校长头衔顶尖
夜登牧师塔
破除教师头衔功利化倾向需“名”“利”分开
闲聊“头衔”
圆珠笔上的“顶尖”技术
不来的理由
2016年美国公立学校排名
大学校长为何能当调停人
我的团长我的团
大学校长成为教育家需良好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