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发展养老产业的模式创新研究

2022-07-21杨颖航时欣

中国商论 2022年13期
关键词: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创新

杨颖航 时欣

摘 要:新冠疫情背景下,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压舱石,在惠国利民的养老产业中肩负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虽然在国家强力政策支持及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的双重推动下,养老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逐渐实现市场化、多元化、多产业联动,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但是大部分养老机构存在政策利用不充分、产业布局不科学、市场定位不清晰、盈利模式不可行、项目回报极低等问题,需要外界长期输血才能存活。针对上述问题,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完善项目投前顶层设计,充分利用国家支持政策,借助地方政府、代建公司、营销团队等资源,采用创新养老运营模式,从轻、重资产两方面尝试解决。

关键词:国有企业;养老产业;模式创新;资源整合;协同发展

本文索引:杨颖航,时欣.<变量 2>[J].中国商论,2022(13):-134.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2)07(a)--04

1 国内老龄化人口发展趋势

根据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相比2010年上升5.44%,0~14岁人口占17.95%,相比2010年上升1.35%。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上,确定了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时,这个国家或地区即进入老龄化社会。另外,根据2021年5月17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的表述,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在10%~20%屬于轻度老龄化社会,20%~30%为中度老龄化社会,超过30%是重度老龄化社会。上述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处于轻度老龄化社会并且即将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虽然国家全面开放三孩生育政策,青少年人口占比有所增加,但是增速远低于人口老龄化程度。同时,由于生养子女成本过高、生活理念变化等原因,导致适龄青年生育意愿远低于其父母一代。上述种种迹象表明,我国老龄化程度极可能持续加深。

2 国内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计划经济时代就出现了国家统包、城乡分割的养老体系,改革开放之后逐步出现多层次、多元化养老服务产业。国家结合经济民生发展需要,对城乡居民养老社会保障体系进行初探,鼓励培育多元化、市场化的养老服务产业[1-3]。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确立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从土地、税收、财政补贴、保险各方面不断出台支持政策[4-6],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市场化运营模式,引导及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优化配置养老康复资源[7-8],积极布局敬老院、养老公寓、护理院、日间照料中心、康复中心等业态。

根据2019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数据估计,2020年老年人口平均消费支出增长至2.26万元,预计2025年老年人口平均消费支出将增长至3.2万元。《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4—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重从8%增长到33%,成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中国老年消费习惯白皮书》预计,2021年老年产品及服务市场总规模将达到5.7万亿元。高净值人群变老及独生子女难以兼顾工作与赡养老人等问题,将会给我国养老产业带来巨大增量[9-10]。

3 养老产业重要政策分析

国家对养老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很多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同步出台了众多符合地方发展特色的支持性文件,其中对企业支持最大的是补贴类、税收类及长期护理保险。

3.1 补贴类政策

国家对养老机构的补贴主要分为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其中建设补贴属于一次性补贴,运营补贴属于长期补贴,不同省份及地市的申请条件及金额有所差异。以山东省养老补贴为例,根据《山东省省级养老服务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实施方案》(鲁民〔2021〕21号),山东省主要市、县养老机构完成建设或改造后可以申请的建设补贴如表1所示。

运营补贴主要根据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和养老机构星级评定结果给予不同的金额补贴,按照每人每年 2400元、3600元 (不满一年的每人每月200元、300元)的标准,按1~5星分别给予 0.8倍、0.9倍、1倍、1.1倍、1.2倍的差异化补助。

3.2 税收类政策

养老机构的相关税收类优惠政策基本上都由国家统一发布、地方政府统一执行。根据财政部及国税总局发布的《关于明确养老机构免征增值税等政策的通知》(财税〔2019〕20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老年服务机构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0〕97号),养老类机构暂免征收增值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511号),国务院规定养老院暂免征收耕地占用税。

3.3 长期护理保险

长期护理保险是指对个体由于年老、疾病或伤残导致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在家中或疗养院治病医疗由专人陪护所产生的费用进行支付的保险,具有医疗和养老双重特征。长期护理保险相比养老机构运营补贴,具有补贴金额大、支付速度快、报销范围广等优势,所以它逐渐成为对企业支撑力度最大的补贴类政策。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人社厅发〔2016〕80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确定了首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名单,提出探索建立以社会互助共济的方式筹集资金,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资金或服务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根据《2020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20年底,全国试点城市已达到49个,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数10835.3万,享受待遇人数83.5万,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护理服务机构4845个,护理服务人员数19.1万。

山东省长期护理保险推动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12年青岛市率先建立职工长期护理保险,2014年山东省政府率先组织省级试点,2016年国家组织试点,山东省成为两个重点联系省之一。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关于《医疗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新闻发言人表述,2020年山东省16市已全面建立了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全省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399.5万,位居全国第一。山东省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启动时间最早、覆盖范围最广、参保人数最多,逐步形成了长期护理保险的齐鲁样板。以济南市长期护理保险为例,最高专护級别的补贴每月可以达到7800元/床,最低家护级别的补贴每月也达到了1800元/床,远高于养老机构的运营补贴。根据《济南市职工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实施办法》(济人社发〔2018〕127号),济南市长期护理保险补贴情况如表2所示。

4 国内企业养老产业发展问题

4.1 政策利用不充分

归口医保部门审批的长期护理保险补贴力度大、发放及时,在国家强力政策的推动下,逐渐成为养老企事业单位营业收入的重要支柱。但是,大部分养老机构因为前期建设及改造存在设计缺陷,只能申请归口民政部门审批的一次性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此项补贴存在审批条件严格、补贴力度小、发放不及时等问题。国有企业在投资养老项目初期,就应该做好顶层设计,充分论证项目的可行性,最大程度地利用国家支持政策,避免后期无法享受长期护理保险补贴的先天性缺陷。

4.2 产业布局不科学

大部分养老机构和项目的业态布局单一,或缺乏与医疗康复资源的结合,或仅与外部医院开展简单合作,医养结合流于形式,两者之间没有价值捆绑和利润分成。真正的医养结合,在于养老机构确保“养”的客户资源能够在“医”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利用,同时“医”中的利润又能充分反哺“养”。医养结合必须是医和养的有机结合,养老机构必须完全掌控医疗资源,医疗资源可以充分利用养老机构的客户优势。

4.3 市场定位不清晰

虽然国内养老机构规模总量较大,但是大多数单项体量较小,并且定位主要集中于纯服务及政府兜底保障的基础养老服务领域,收费处于较低水平。高端消费群体有极高的消费能力,能享受私人医生等更加高端的私人养老服务,对养老机构的服务需求较少。相比之下,失能、失智的中产阶级,因为医院的医保住院时间有限,对中高端的养老服务有刚性需求,也有退休金作为长期保障,可以为养老产业带来巨量蓝海市场。

4.4 盈利模式不可行

敬老院类低端养老机构属于人力密集型机构,主要输出低附加值人工服务,难以通过扩大规模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因为客户消费能力有限,主要追求附加值较低的基本养老服务,因此敬老院类低端养老机构长期处于微利或微亏状态,这种单一的运作模式很难实现盈利。除了满足低端市场需求外,关键在于如何提升高净值养老客户占比,通过提供高质量住所及服务、丰富适老化产品及充分的医疗康复资源来满足多样化的养老需求,提高养老产品及服务的利润率,实现养老产业的良性发展。

4.5 项目回报率极低

以山东省养老头部企业山东国欣颐养健康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为例,2020年度期末资产总额665.11亿元,负债总额400.35亿元,总收入174.52亿元,净利润3456.93万元,营业净利率仅0.20%,权益净利率仅0.13%,利润率极低。当前,众多轻、重资产运营的养老机构始终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主要原因包括:一是项目投资初期目标市场选择不准确,导致建设或改造之后的物业租赁只能适用于基础养老服务,难以申请护理院及长期护理险等牌照。二是物业租赁成本控制不足,导致后期的折旧、摊销费用过大,收入难以弥补固定成本及费用。三是人力成本过高,养老服务及产品附加值偏低,缺乏精细化管理手段。此类问题对国有企业养老机构在目标人群、物业租赁、政策应用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高质量要求。

5 国有企业养老产业模式创新

5.1 高净值客户护理体系

针对轻资产类养老项目提出高净值客户护理体系,主要运作模式为低物业租赁成本+高效管理带来的低人力成本+失能及失智中高端客户为主+长期护理保险。失能、半失能、失智的中产老人,因其子女缺乏专业护理知识或忙于工作等原因,对护理、康复及医疗服务有刚性需求,并且有退休金、医保作为保障,是养老产业的首选目标人群。同时,医院不断引导住满住院时间的病人转到护理院、康复医院继续治疗,增加了养老客户的来源渠道。

国有企业以高净值老人为目标群体,利用国企背景获取地方国有低成本租赁物业,以护理院为标准打造中高端养老机构,同时对接卫健委、医保局及民政局等部门,争取尽早获批护理院牌照及长期护理险牌照,以便及时获取长期护理保险及其他养老运营类补贴。另外,以国资委对国有企业提出的混改要求为导向,与具有优秀运营管理的民营企业合作,借助民企高效精细化管理经验,进一步降低相关运营成本及风险。

目前,已有部分民营企业在政府的帮助下,通过获取低成本租赁物业、护理院牌照及长期护理保险牌照,以失能、失智中产老人为主要目标人群,成功实现项目盈利。典型案例是济南颐和护理院,根据其主要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总投资约1000万元,2020年总收入约3000万元,净利润约800万元。其中,失能及失智中端客户的退休金约4000元/月,济南的长期护理保险约220元/天,每个客户每月可以带来1万元的营收。国有企业相比民企而言,在物业租赁、牌照审批、补助申请等方面均有重大优势。另外,长期护理保险将在全国逐渐推广,该模式具有全国迅速推广复制的基础,但难点在于护理院及长期护理保险牌照的申请时间长达半年左右,并且每个营业网点都需要申请。

5.2 养老地产+保险+旅居服务体系

重资产养老项目因为前期投资大,产后的大额折旧摊销费用很容易将利润蚕食掉,造成项目处于长期亏损状态。针对重资产养老项目提出养老地产+保险+旅居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国有企业的信用优势,撬动保险公司、地产公司、营销公司多方资源。国有企业与政府直管的城投类企业组建合资平台企业,获取地方低价土地资源,共同开发旅居式养老项目,联合保险公司将旅居养老床位使用权、健康体检、健康服务、健康大数据等项目全程监测,打造健康旅居保险产品。同时,委托大型国有地产企业代建、委托销售代理机构加速去化等方式,进一步降低融资压力、滞销风险与资金成本。

国有企业及保险公司的盈利点来自客户本金产生的时间价值,地产代建公司的盈利点来自代建服务。因为养老项目属于重点支持类项目,地方政府有意愿低价出让相关土地资源。同时,购买该健康旅居保险产品后,不仅可以免费享受各项服务,还可以在规定年限后收回本金,因此对养老客户有较强的吸引力,该模式不仅能解决各方痛点需求问题,还能实現各方价值最大化及风险最低化。此外,如果国有企业规模大、产品多,健康旅居保险产品还可以与内部产品、服务 (例如景区、农产品等)实现协同,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拓宽服务及产品的输出渠道。

以如下模型为例进一步说明:假设养老客户以25万元的价格购买健康旅居保险产品,可以享受连续20年的每年4个月免费居住权、健康体检、健康服务、健康大数据全程监测等服务项目,20年后客户可以收回25万元本金。保险公司收取25万元后,将其中的一半无偿给予国有企业 (支付代建、销售、运营费用,剩余的作为利润),剩余的12.5万元按3.5%年利率复利20年后约25万元返还给客户,超过3.5%收益的部分归保险公司所有。此外,一年共12个月,每个床位理论上可以出售3轮,按保守估计2轮测算,国有企业可以收取25万元/床,这对降低项目筹融资成本、加速项目去化均有重要作用。

5.3 利用多产业平衡损益

养老产业关乎国计民生,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但是因其社会效益远高于经济效益,所以一直是各地政府亟需解决的痛点问题。国家每年都会出台相关支持性政策,通过行政等手段促进地方政府加大养老产业引进力度。国有企业在顺应国家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号召的同时,还可以以养老项目作为抓手,争取当地优惠政策、垄断性资源及现金流稳定的各类优质项目,形成互相支撑的内部生态系统,利用多产业互补实现损益平衡。由于不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地方政府也愿意将垄断性资源与优质项目作为引进养老产业的筹码给予国有企业,以实现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 结语

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压舱石,肩负着服务社会、保障民生的重要使命,其在稳定社会、惠国利民的养老产业中起到引领带头作用。虽然国内养老机构数量庞大,国企及社会各界资本投入众多,但是通过经营盈利实现良性发展的成功案例并不多。国有企业在响应国家大政方针,大力推动养老机构投资建设的同时,也应该在项目顶层设计上投入更多思考,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从根本上找准目标市场。国有企业既要保证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又要保证企业的自我良性发展,带领国家养老产业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可持续的、蓬勃发展的健康养老之路。

参考文献

宋群,杨坤,陈啸.我国养老服务产业政策的演进历程[J].宏观经济,2020(5):63-76.

董红亚.中国政府养老服务发展历程及经验启示[J].人口与发展,2010(5):85-89.

陈建新,郭佩文.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养老金计发办法回顾[J].法制与社会,2019(14):17-18.

王艳玲,翟莲清,刘涵.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常州市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策略研究[J].现代商业,2017(3):181-182.

王明华,刘珍,李楠竹.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走势总体判断及政策导向[J].财经问题研究,2017(4):28-34.

施巍巍,罗新录.我国养老服务政策的演变与国家角色的定位:福利多元主义视角[J].理论探讨,2014(2):169-172.

张亮.国有企业养老产业发展研究[J].商业文化,2021(15):37-39.

曹英琪.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 2017(24):195-196.

刘禹君.中国老龄产业市场化发展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王晓莹.基于规模预测的养老产业市场化发展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21.

猜你喜欢

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创新
“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
中日两国养老产业政策的比较与对我国的启示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问题和路径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幼儿园家园联系模式创新
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