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写作”在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2-07-21毛东辉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微写作樱花习作

毛东辉

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见,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笔者对部分四~六年级学生写作兴趣做了一次问卷调查,从中了解到学生的写作兴趣呈逐年下降状态。一提及写作,学生就会表现出畏难心理,勉强完成的习作要么一味追求篇幅的要求,使得语言冗长;要么不具体,细节描写不生动,缺少画面感。这样的习作因为不是自己的真情表达,思想空洞或主题游离,读起来味同嚼蜡。

面对这样的窘境,笔者从三年级开始,在习作教学中引入“微写作”这一形式,以帮助学生从容作文。所谓“微写作”,就是微型写作,是以自由的形式、短小的篇幅、凝练的语言,真实地反映生活的一种写作方式。它可以是一个细节的微妙展示,可以是一段对话、一处景、一个场面等片段,也可以将长篇习作分“块”微写,形式灵活多样,习作耗时少,并可即时交流、评价、修改,因此实用性较强。

那么,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微写作”,使其小而精,精而深,最终能轻松作文呢?在实践中,我们以阅读为基础,观察为主线,进行微写作的实践探索。

一、观察生活,定点“微”写

微写作的起点是真实的生活,要求学生关注生活点滴,品味生活滋味,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如果学生不会观察,没有养成观察的好习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成了过眼烟云,那么学生的习作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写不出真情实感。所以,教给学生有关的观察知识,教会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那么,怎样进行细致观察与体验呢?刚起步时,从观察事物的“静态”开始,教师先让学生采撷身边的某一物,用手机拍下它,接着观察照片,进行微写作。然后从“静态”逐步过渡到“动态”观察(见图1),教师引导学生把眼睛当作“照相机”,把耳朵当作“录音机”,调动所有的器官去观察、感受,同时,还要学会用心灵去感悟。

学生定格生活中的一个画面,学会有序观察:可以从整体到部分进行观察,观察部分时,可以从上到下,先左后右,也可以由近及远或反之。观察顺序不要求千篇一律,如果看见最有特点的地方,也可以先从这个地方观察起来,然后聚焦细节,定点“微”写,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抓住一个核心点进行微写作即可。

以三年级为例(见下页表1),我们与其他课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进行定点微写作。

阅读是汲取,写作是倾吐。在微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强调怎样进行细致观察与体验,告诉学生怎样和生活亲密接触。同时,还要善于借助教材,迁移运用课文中的规范语言、独特表达,对学生进行微写作训练。此过程能锤炼学生在短时间内构思布局、组织语言、逻辑思维等能力。从这个角度看,微写作将助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

二、学习思维,“微”言大义

夏丏尊曾说过,“表达之道即为思想之道”。思维与写作表达有着密切的联系,诸多作文技巧其实都是思维的外化。好的文章,就是用小事、琐事,写出别人看不到的意味——思想和情感。小学生往往思考不深入,甚至不会思考,所以写不出那个“意味”。如何突破这一习作教学的瓶颈呢?

一个习惯思辨的人,会从事物的表面,深入事物的内部,挖掘出新鲜的意味。学生若要养成思辨习惯,就需要教师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思考,进行微写作。一开始,教师发掘学生身边的各种现象,设置“两难话题”,如,要不要用“作业帮”解决难题?老师“严”好,还是“不严”好?好朋友犯了错,该不该报告老师?……通过长久的练习,学生就能较为客观地看待现象,全面地分析问题,其思维的广度、深度,都会得到锻炼。

之后,从漫画切入,学生看漫画中的“特别之处”,写自己的思考,即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同时,教师列举生活中的小事、琐事,引导学生思考事件背后究竟是什么,如,同学作业成绩不好,被老师留下来补习功课。其背后所承载的信息可能有家庭教育的缺失,可能是同学的学习方法有问题,也可能反映了老师对待学困生的态度等,每一种“可能”,带给我们的启发或思考都不一样。在这样一次次的微写作练习中,学生学习透过现象,思考事情背后蕴含的道理,就能逐步把握各种现象内在的本质,体悟深层次的道理。

思想,源自内心的思辨。一个会思辨的人,定能写出思考的深度。在微写作教学中,教师提供有操作性的“脚手架”——问题清单,帮助学生锻炼思维,着眼细微处,多角度地对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点进行观察、认识、捕捉、提炼和加工,从而挖掘出其深层的内涵,也就是能见微知著,以小见大。如问题清单:

·事情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看到这个现象,我联想到了什么?

·它给我的启发是什么?带给我哪些思考?

·换位思考,我会怎么做?怎么说?

·这件事有什么教育意义?

·我批判……,理由是什么?

习作不缺“写什么”“怎么写”,而是“思想”,即写出自己的思考。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小事、琐事,或某种现象,选用“问题清单”中的问题,经常性地“深思考”,就能改变大脑思考的“质”,想到别人眼睛看不见的内容。如,一次微写作,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写樱花:

今天,我去了海曙公园玩。那里的樱花可漂亮了,枝丫上密密麻麻都是樱花。远远望去,一树的雪白。走近一瞧,樱花有五片花瓣,花瓣是白色的,花蕊是粉红色的。微风吹过,满树的花瓣纷纷飘落下来,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我爱樱花!

教师肯定学生从形、色及自己的感觉具体描绘了看到的樱花,继而引导学生:“看着樱花飘落,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一番沉思后,答道:“落花的生命是短暂的,它们默默地带给人们一抹春光后,就悄悄地走了……”“一阵微風拂过,樱花纷纷飘落,它似乎不留恋枝头,也不忧虑命运,仿佛在寻觅自己新的归宿。”“‘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片片樱花飘落下来,投入大地母亲的怀抱。它们是在为来年付出自己的生命。”

这样的描写不再肤浅、通俗,而是赋予一朵朵小小的樱花以灵性、韵味,也展示了学生对樱花飘落这一自然现象的个性化认识:感叹生命的短暂,赞美乐观向上和默默奉献的精神。

微写作不仅在于练笔与积累,最重要的是它能给心灵注入灵性,让学生对事物、对世界、对文字保持一颗敏感的心,为表达思想、提升思维、传递文化而写作。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想得深,想得远,于细微深处写出自己的情感与见解。

三、化整为零,积“微”至著

微写作旨在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促进思维和情感的发展,对写作整篇文章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很多时候,写一篇文章,教师可以紧扣主题,把一篇文章化整为零,即分解成几个点或几个画面,针对每一点(画面)进行微寫作,然后再按一定谋篇布局的方法把它们串联起来,组合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四年级习作对于学生而言,一下子写整篇还是有些困难。此时,教师降低习作要求,先不让学生写完整的作文,而是“化整为零”——完成2~3个微片段,再按一定的顺序组合成一篇文章(见表2)。

以四年级下册“写游记”为例,教师引领学生先确定三处印象深刻的景点,观察这处景点有哪些景物。接着,学生按一定顺序对每一处景点的景物分别进行微写作。如一位学生参观天一阁,确定四处印象深刻的景点:大门、大门内院落、东明草堂、天一阁藏书楼。(见图2)

待四处景点微写作后,教师引导学生在四个微片段之间加上过渡句,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就巧妙地把这些微片段串联起来了。推而广之,写人、记事、状物等文章也可以这样,先确定写哪几个点,然后对每个点进行微写作。这样学生就能抓住一点展开具体细致的描写,而且能够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来的东西自然有血有肉,给人以丰满的感觉。

在习作教学中引入“微写作”,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模仿和借鉴经典课文的习作方法,进行定点微写。同时,不断练习思维,透过事物表象看到事物本质,唤起心灵深处的真实情感,展示个性化的想法。多种形式的微写作训练促使学生不断增强习作兴趣,内化习作技巧,提升习作能力。在此基础上,把整篇习作从整体出发,分化成几个“点”,怀着一种轻松的心态去微写作,积“微”至著。相信有了“微写作”这双翅膀,学生定会爱上作文,让思想和情感在笔端自由、活泼地流淌。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市江北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茹

猜你喜欢

微写作樱花习作
赏樱花
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微写作在初中语文中的应用分析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一抹樱花粉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