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中思辨性思维发展路径探析

2022-07-21徐颖魏小娜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漏雨思辨性生字

徐颖 魏小娜

教学目标:

1.认识“婆、脊”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哩、旋”,会写“里屋、莫非”等7个词语。

2.能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了解故事内容,体会民间故事的生动有趣。

3.能借助课后表格提示(图示和文字)复述故事大概内容。

4.能结合故事的语言特点,尝试把有趣的地方复述得更生动。

教学过程:

课前引入:复习单元要求,明确学习任务。

板块一  读一读,学习重点生字词,

感受民间故事的生动有趣

1.学习“漏”字,分层理解,发散思维。

生字教学片段:

师:这节课我们要继续用这样的方法去复述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只有一个字,叫什么?

生:《漏》。

师:如果你喜欢的话,举起手,和我一起写这个字。(范写)首先写三点水,接着写——

生:尸字头。

师:然后是——

生:雨。

师:通过这个字的字形结构,你觉得这个字是什么意思?

生:一个东西漏掉了。

师:一个东西,你看这个字,它本来的意思是什么东西漏掉了?

生:雨水落了下来。

师:对呀,有三点水,很好。谁还想猜,你觉得漏字是什么意思?

生:一个房子有个地方有水,有雨水漏下来。

师:怎么会漏下来呢?

生:有个地方破了。

师:破了可能就会漏。那你就根据它的意思组个词。

生:漏雨。

师:还有呢?

生:漏洞。

生:漏网之鱼。

生:漏掉。

生:漏水。

师:这个词跟漏雨有点像。刚刚同学们组的词,都是指一些具体的事物掉了,漏出来了,很好。还有什么也可以“漏”?比如有的东西放到我们的脑子里,不见了,可不可以用漏呢?忘掉了,可不可以用漏呢?

生:泄露。

师:泄露,是把什么东西泄露了?

生:是把我们记住的知识。

师:自己的知识想不起来了,叫遗忘。不想让别人知道的结果让人知道了,叫“泄露”。

生:漏出。

师:什么漏出?

生:知识漏出来了。

师:那叫“展露”。

生:我觉得是遗漏。

师:对我们忘了的知识可以叫遗漏。当然

我们最好把知识记牢一点,不要遗漏。掌声送

给他!

师:(小结)同一个字,我们根据它的意思就可以组出很多的词。

师:在这个故事里不止“漏”一个生字,你课前读过这个故事吗?

生:读过。

师:你是怎么学的?你说!

生:我是先把自然段标上,圈出生字,然后默读几遍,最后再多读几遍生字。

师:挺好的,你觉得生字都会读了吗?

生:会了。

师:他对自己有点满意。你呢?你提前是怎么学的?说说看。

生:我是通过把故事读熟了以后,把故事里的关键字和关键词画出来。然后再把故事用自己的话读出来。

师:用自己的话读出来?这个我有点不太懂。你就是把它读出来,对不对?待会儿你可以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出来,明白了吧?如果是你自己的话,那就是讲出来。那么读呢?你读的是作者的语言。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生:我预习就是读文章,标上自然段序号,也会圈上生字。

师:很好,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预习会读课文,也会关注生字。我们还有一个预习的方法,可以借助課文中的导语去思考。如果没有导语,我们可以借助课后题去思考。明白了吗?

2.通过三次“考考你”,学习生字词,了解故事大意。

词串教学片段:

(1)能读好这两个词串吗?你还记得故事中的哪些人物?(出示词串)

老婆婆、贼、胖驴

黑脊背、胶、旋风

师:这些词你会认吗?小声练习一下。

(生朗读词语,再请一位学生认读。师正音:黑、背。生再朗读词语。)

师:对了吗?掌声送给他。同桌之间相互读一读。

(生朗读)

师:不错,我都听到了!看看第一排,你觉得把这三个词放在一起是为什么?

生:因为这三个词都是指人物。

师:都是故事中的人物,太棒了,就是这样。其实这个故事中还有其他的人物,因为不是生字词

所以我没写,想想还有谁?

生:老虎。

师:正确,还有谁?你大声说。

生:老公公。

师:对不对?

生:对。

(2)能借助句子理解生字词吗?

出示句子:

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

贼顺势一纵,蹿到树上。

(3)能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两个

问题吗?

问题教学片段:

第一个问题,“漏”到底是什么?

生:“漏”就是漏雨的意思。

师:在故事里,“漏”到底是什么?

生:漏雨。

师:这是他的答案,但是他有点怯生生的,刚刚读了故事自己判断一下对还是不对呢?听听你的答案。

生:我觉得是被老虎和贼抓破的那个窟窿。

师:漏是个窟窿吗?在这个故事里漏是个窟窿吗?你的答案。

生:我认为漏是个窟窿,然后漏雨漏水是过程,

师:这个故事讲的就是漏雨漏水的过程吗?你的答案。

生:我觉得就是漏雨。因为最后一个自然段里有说明。

师:我喜欢他,因为他不仅说了答案,还说了答案得出来的证据和

原因。打开课文找一找。

(生纷纷翻书看)

师:找到了吗?哪个自然段呢?

生: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拿起书,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这不就是漏吗?原来漏就是漏雨。我们把掌声送给找到答案的同学。大家还要向他(指向刚才提出“证据”的学生)学习,他不仅找到了答案,还找到了依据,这样的话就更准确了。

第二个问题:虎和贼偷小胖驴成功了吗?为什么?

师:这个问题包含两个小问题,第一个小问题:他们去偷小胖驴成功了吗?一起说。

生:没有。

师:我仔细听了都说的没有。

师:打开书看,哪个地方写出了答案?自己读一读。

(生找到相应内容并朗读)

师:书上怎么写的,我们就怎么去读、去理解,学习是要有依据的。

师:接着想,为什么没有成功呢?可能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需要好好想一想。

生:“漏”其实是雨,但是他们都觉得“漏”是对方,所以没有成功。

师:这个答案跟他们为什么没偷到小毛驴有关系吗?

生:我觉得他们是很怕漏。

师:把话说清楚。

生:我是觉得他们很怕漏,所以没有成功。

师:有进步。

生:我觉得是因为他们都把对方看成了漏,都很害怕,就把这件事给忘了。

师:把哪件事忘了?

生:把他们想偷小胖驴的事忘了。

师:又把这个理由说得更清楚了一些。

生:因为老婆婆说她什么都不怕就怕漏,他们就觉得“漏”很厉害,所以他们就不敢了。

师:还有谁能在他的基础上把这个为什么说得更清楚?

生:他们本是要去偷小胖驴,

但是后来听到老公公和老婆婆在说“漏”,所以他们很害怕就跑了。

生:他们开始是想去偷小胖驴,可是老公公和老婆婆说他们什么都不怕就怕“漏”,所以老虎和贼觉得很害怕,就逃走了,后来他们又回来的时候,以为对方是“漏”,都很怕“漏”,所以他们就没有去偷小胖驴了。

师:好,越来越清楚,掌声!

板块二   说一说,借助课后表格,

练习复述故事

1.联系上一课的学习,读懂本课示意图,了解复述的要素。

出示《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课后表格,引导学生了解可以根据时间、人物来复述故事。

出示本课的课后表格,引导学生可以根据地点、情节来复述故事。

2.借助表格关键信息,练习复述故事。

借助表格复述教学片段:

师:把这些情节从头到尾读

一读。

(生齐读)

师:这样一读,主要情节有了,咱们要是把地点和情节合起来说一说,这个故事大概就出来了,我们试一试。(相机板书:情节、人物)

师:第一句,试一试,用上表格里的图片和句子。

生:在老公公和老婆婆家,老

公公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

师:讲清楚了,掌声送给他。

生:在逃跑的路上虎驮着贼,

贼骑着虎。

师:再来一句。

生:在歪脖老树的前面,虎甩掉贼,贼蹿上树,虎和贼在树下相遇滚下山坡。

師:掌声送给他,太厉害了。最后两句,请你试试。

生:在山坡上,虎和贼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最后回到了老公公老婆婆的家里,老公公和老婆婆都再说“漏”。

师:掌声也送给他,你们太棒了,那现在升级了,谁能够看着这个表,从头讲到尾?

师:互相说一说吧,开始。

(同桌交流)

师:好了,小小故事家们都停不下来了。好了吗?

生:好了。

师:大家都掌握了复述故事的方法,老师真替你们高兴。咱们用了一个什么方法?

生:借助表格复述。

师:关键是要抓住表格里面的重要信息,有的时候是时间、人物,有的时候是地点、情节,当然,有的时候你可以把它们都——

生:结合起来。

师:很好。

板块三   议一议,发现语言特色,

练习复述故事

1.议一议喜欢的情节,发现民间故事的语言特色。

(1)发现民间故事“对应讲”的语言特点。

(2)发现民间故事口语化的语言特点。

2.抓住发现民间故事的语言特点,练习复述喜欢的情节。

3.总结复述方法,安排课后

练习。

教学评析

语文教学由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双基”,逐渐发展到重视兼顾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进而发展到重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其中新增的一个重要变量就是重视思维的发展。

对于习惯了“体验”“感悟”“朗读”的低段阅读教学而言,思维培养,尤其是理性的思辨性思维,如何得以发展,既是一个有待理论探索的问题,更是一个亟待实践探索的问题。庆幸的是,有时候实践比理论跑得还要快一步。徐老师执教的《漏》,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尝试。

一、有根据的阅读:发展思辨性思维的基本定位

“思辨”不是批评和否定,重在“有根据”“負责任”地做出判断。对于阅读而言,理性的思辨性阅读,首先意味着能有根据、负责任、忠实地理解文本内容。这一要求,对传统的阅读教学操作是个不小的挑战,可能要教师尽量回避用具有暗示意味的问题去引导学生,还可能要求教师尽量不把自己的阅读体验夹杂在讲解中,也可能要求教师要尽量少地借助语感顿悟式的阅读……

那在这种追求理性思维能力发展的阅读课上,教师能做的是什么?可能重点在于:教师要确保每个阅读层面的理解都是有依据的理解。本课例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充分和自觉。

1.“识字”层面

该课例关于“漏”字的教学处理,执教者已明示其设计理念——发散思维,分层理解。但确保这些发散思维散而不乱的根本,在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有根据”的理性思辨。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根据“字的字形结构”来猜字意。当学生回答“一个东西漏掉了”时,这一不太准确的答案实际体现了学生思维的不准确。教师没有叫学生乱猜,而是进一步引导“你看这个字”。果然,学生的思维就进一步精确定位为“雨水落了下来”。这个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在发展学生“有根据、负责任”的思辨性思维。

再接下来的“漏网之鱼”“泄漏”等义项的理解,其思维的依据分别

是“组词”“生活经验”。这样一来,看似天马行空的猜测词义,实际上都

有一根“风筝线”牵引前行。

2.“了解故事大意”层面

进入了解故事大意层面,教师出示两个检测学生是否理解故事大意的问题(“漏”到底是什么?虎和贼偷小胖驴成功了吗?为什么?)后提问。

在这里,教师充分尊重并回归文本,请学生反复读。并且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没有添加任何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只是在聆听学生的理解。当学生回答“我觉得就是漏雨。因为最后一个自然段里有说明”,教师的回应是“因为他不仅说了答案,还说了答案得出来的证据和原因。打开课文找一找”,并且在引领学生一起读原文找依据后,再强调“大家还要向他学习,他不仅找到了答案,还找到了依据,这样的话就更准确了”。

在接下来更高难度的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阅读的指

令多为:“打开书看,哪个地方写出了答案?自己读一读。”“书上怎么写的,我们就怎么去读,去理解,学习是要有依据的。”

3.“复述故事”层面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有根据、负责任”的思辨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执教者为了确保复述的准确,在复述之前,经历了“识图表”“填表格”,然后教师才发出“第一句,试一试,用上表格里的图片和句子”的教学指令。在学生一句一句复述之后,教师又提出:“你们太棒了,那现在升级了,谁能够看着这个表,从头讲到尾”。因此,与完全凭借语感进行的复述相比,该课例中学生的实

际复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有策略的阅读:发展思辨性思维的必备技术

思辨性思维不是空洞的理念,而是要借助具体的“技能”才能“技能性”地开展。在阅读的语境下,思辨性思维的发展需要借助的“技能”就是具体的“阅读策略”,“有策略的读”才能发展“有技能的思辨性思维”,才能使“有依据、负责任的阅读”落到实处。

1.猜测的阅读策略

该课例多处运用有趣的猜测阅读策略:在“学习‘漏’字”环节,引导学生借助字形、组词、生活经历等,有根据地猜测字意。“考考你”环节,让学生猜测“你觉得把这三个词放在一起是为什么?”……

这一阅读策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背景知识,促进学生深度参

与阅读活动,是达成“有根据的”思辨性阅读的重要策略。同时这一阅读策略也有助于增加阅读乐趣,是学生欢迎的课上阅读活动,也是学

生方便实践的课后自主阅读策略。

2.可视化的阅读策略

本课例大量使用可视化阅读策略,如生字词串、借助图表复述等环节,均使用了可视化策略。这一策略可以帮助学生精加工文本内容,是进行深度阅读、复杂问题思考的重要支架,是进行高阶思辨性阅读

的重要技能。

3.重读策略

重读策略是诸多阅读策略中最普通、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阅读策略,本课例多处出现“默读几遍,最后再多读几遍生字”“拿起书,我们一起读一读”之类的教学指令。

由于重读策略的简单易行,甚至不被看作是一种策略。但实际上,当阅读遇到问题时,聚焦关键信息的反复阅读是最关键的一步。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在学生阅读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引导学生回归文本,而非外加文本之外的信息,对发展学生基于文本、客观理解

文本的思辨性阅读能力是至关

重要的。

4.出声思维

出声思维即在阅读过程中把思维的具体情形出声表达出来。这种阅读策略方便读者自我监控和元认知反思。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出声思维,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反思

自己阅读的正确与否,也有助于发

现学生的阅读困惑,提取学生有效

的阅读策略。

本课例中,教师非常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出声思维”,如:“你是怎么学的?你说!”“你呢?你提前是怎么学的?说说看。”“这个我有点不太懂。”

显然,在学生出声思维的过程中,师生一起分享了有效的阅读策

略,也发现了学生阅读行为的不足

并给予指导。

三、被等待的阅读:发展思辨性思维的时空条件

理性的思辨性思维的发展,需要学生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有一个相对安静、稳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维的梳理、矫正、整合等。因此,思辨性思维的发展,在阅读教学过程

中,需要教师安静的等待和智慧的

回应,以确保思维不被过多添加、打断、阻碍和干扰。在这一点上,本课例有两处特别值得回味。

1.教师智慧“重复”学生语言

问题教学片段中,教师除了提醒学生再思考、再读书之外,基本没有发表自己的任何阅读理解,最多的“作为”是重复学生的答案,提出追问:“这是他的答案”“漏是个窟窿吗”“这个故事讲的就是漏雨漏水的过程吗”正是执教者高度自觉的“收敛”,控制了执教者对学生理解的干涉,为学生自主根据课文来理解提供了可贵的时间和空间。

2.教师反复强化同一句话

教学片段:

生:我觉得他们是很怕漏。

师:把话说清楚。

生:我是觉得他们很怕漏,所以没有成功。

师:有进步。

……

师:又把这个理由说得更清楚了一些。

生:因为老婆婆说她什么都不怕就怕漏,他们就觉得漏很厉害,所以他们就不敢了。

师:还有谁能在他的基础上把这个为什么说得更清楚?

……

师:好,越来越清楚,掌声!

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学语言高度克制,不添加任何外来信息,不做任何发挥和讲解,自始至终紧扣“说清楚”,以少胜多,以教师的“无声等待”最终赢得学生的“清楚表达”。

综上所述,徐老师执教的《漏》教学课例,最显著的特点是:区别于传统的重视朗读、体悟的“语感式阅读教学”范式,为我们探寻借助阅读策略、发展理性思维的“思辨式阅读教学”,提供了一次有研究价值的示范。

(作者单位:重庆两江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西南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 郝 帅

猜你喜欢

漏雨思辨性生字
关于“口”字的教学分析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漏雨小屋
斯诗私塾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高考作文的思辨性摭谈
天窗
思辨性阅读在推进名著阅读中的运用
生字变身
雨中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