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RTS艺术

2022-07-21

优雅 2022年7期
关键词:艺术家艺术

中国 河北金山岭 一块歌唱的石头 建筑师李虎打造的“阿那亚山谷音乐厅”,犹如一块天外飞来的巨石矗立在山谷中。音乐厅呈倒锥形设计,巨石洞穴里包含了半露天剧场、室外舞台及观景平台等空间,让音乐与自然交融。在这里,人们能感知到阳光、雨雪和四季的变化,或者听到平常忽略掉的鸟语虫鸣。

土耳其 伊斯坦布尔 云中乐园 扎进“云朵”里玩游戏,是种什么体验?设计机构Carve为孩子们打造了一片“云朵”游乐场。云团内部配备各种游戏元素,孩子们可以在吊床中攀爬、滑行和休息,或是透过窗户俯瞰城市天际线。“云朵”窗户会神奇地随着光线的变化而改变颜色,让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体验魔幻的奇异。

日本 十日町 用艺术打破山的边界 因疫情而延迟一年开放的第八届“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近日再次拉开帷幕。263名来自38个国家的艺术家,在村落里打造了一座没有墙体的天然美术馆。草间弥生的大型雕塑作品《花开妻有》如同艺术家的化身,带着她特有的浓烈色彩和夸张奇幻的造型肆意绽放,像是草间弥生对此地自然风光的赞美。

意大利 米兰 灵魂之镜 艺术家Richard Yasmine的大型互动装置《世界的面貌》,由几个代表不同女性面孔的大型雕塑组成。装置闪亮的外观映射着周围的一切,吸引游人停下来观察镜中的自己。对艺术家来说,该装置是一扇大门,是与人们内在灵魂联系的媒介,可以思考和倾听个人灵魂的渴望。

英国 伦敦 镭射天桥 西班牙视觉艺术家Felipe Panton的作品以充满活力的折射美学而闻名。在装置作品《快潮》中,她运用青色、品红和黄色混合成变换无穷的色彩,将在高架人行道上的行走转变成一段有趣的旅程。在阳光的照射下,颜色和光线形成强烈碰撞。想要体验不同的观看效果,取决于人们一天中所处的时间和位置。

中国 上海 永不落幕的丰收 回望历史,无论是“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美好憧憬,还是“五谷丰登,物阜民康”的热切企望,丰衣足食一直是中国人民最朴素的愿望。艺术团队Wutopia Lab利用金黄色的混凝土和暗红色线条将场地变成一片晒谷场景。站在高低起伏的“谷堆”上放眼望去,仿佛一片凝固的丰收时光。

高露迪近来创作的一系列布面丙烯作品一如展览题目《杂志》所提示的,这些平衡了具象与抽象关系的作品是对来源驳杂的个人心绪、意志的汇集与记录,亦是对于绘画本体、当代视觉经验、日常生活等话题的综合性思考,并暗示着艺术家于绘画实践中方法的进展。虽然本次展览中的作品并非强调叙事性,但引发这些创作的乃是在过去一年不断限缩的时空中,未能相见的亲友于通讯中交换彼此所见所闻的过程及其透露的情感瞬间。眼睛、肖像、花卉、食物,这些绘画的题材和内容日常而平易近人,它们取材于给予画家感触的周遭事物,亦来自人与人、人与世界交往过程中朴素的交流与表达。

李爽置身于全球流通系统中,受在地性与不平衡信息流的启发,通过行为、网站、装置、影像等形式研究当代电子风景艺术的各种媒介,及其背后的运行基础、物流系统和两者间的裂痕。在她所探讨的关系中,媒介与使用者、媒介与媒介的互动占据重要地位。李爽的婴儿护栏与充气蜘蛛在关怀的基调中游走,护栏本身象征着强制的保护,单纯从平面来看,那些边缘确切的圆润几何如同一针完形镇定剂,但护栏的镂空结构在不断强化着其作为“窗”或“通道”的功能,孔洞内外的世界并不一致。作为作者的肖像,粉色的蜘蛛像水母一样辐射出触手,于透明的介质中攀爬织网,却时常误伤与自缚。

李美来于2012年在首尔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得学士学位,次年获得媒体艺术硕士学位。李美来的雕塑取材于她和既有作品之间的互动。材质通常是钢铁、硅胶和黏土等,采用低科技的动力装置和机械玩偶制造技术。李美来认为她对雕塑情感的深切投入很容易让自己陷入心动、迷恋、窥伺、侵犯或恐惧之中。因此,她的艺术实践总是围绕这一种虐恋式的关系,探索爱恨之间情感张力胶着的地带。新作《无尽的房屋:孔洞与滴水》反映了身体与科技的关系。这件令人联想到屠宰场的作品,延续她爱好采用简易马达与机械进行创作的风格,并用湿漉漉的泥土象征人体与内脏。

刘昕是一位艺术家和工程师,她的实践从表演和工艺品延展到科学实验和学术论文。她认为科学作为一种语言,技术作为手段,可以在群体共享的经验网络中创造裂痕和波动,以此来探讨情感、信仰和主观性。疫情期间,居家隔离成了全球事件,刘昕对这种空间的强烈割裂深感触动,她和先生开始思考“我们到底在哪里”,“世界上发生这么多事情,用什么样的方式可以让我们看到自己的位置?”两人都对骇客文化感兴趣,拎起家中的“无印良品”扫帚,接上两根晾衣架的铜丝当作天线,置办成一台小型无线电,像许多热衷“抓卫星”的骇客一样去捕获划过天空的气象卫星的信号。

正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的卢征远个展《关系重塑:双重肖像》,以装置、影像、雕塑等多重艺术形式,引入计算机编程、交互技术以及声光电等科技方式与媒材,并与心理疗愈专业的团队进行跨学科的合作,将艺术家的自我表达、展览空间及观众的感受融为一体,成功地打造了一个由声、光、色、形等建构的交互式沉浸场域,引导人们对社会中的自我和生命经验进行重新定义,亦完成一次对雕塑边界规则的打破与重建,完成了“物”到“场”、“物质形态”到“心理意绪”的双重转换,同时也实现了沉浸式和艺术性的双赢。

力量和英雄主义,以及与此相关的战斗、征服等构成近年来商亮作品中的主题和主要视觉形象。有别于传统肖像绘画,商亮的作品通过反复调整的笔触提炼出与此主题相关的人物形象和视觉符号,并发展出不同系列的绘画和雕塑作品,从最初的“正道仔”到“好猎手”、“沙发人”和最新的“拳击人”系列。夸张、变异的人物形象是商亮绘画创作的一个持续性主题,其所描绘的对象往往不具明确的身份指向性,他们集合大众对完美形象特质的若干想象,亦呈现出愈发强烈的异化感。在颇具荒诞性的表象之下,作品与现实保持着一种隐喻式的关联。

王墒的作品涉及科技、自然、地质以及当下人类的困境。对于文化价值和规则本身的怀疑促使他构建出多重身份的工作方式。他的创作在绘画,雕塑和影像等多种媒介中转化,其中大部分作品属于长期进行的项目。通过展开艺术领域之外的实践活动以及对地质历史的不断提及,王墒对文化生产及其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审视。对山石与虚无的关注是王墒一直以来创作的核心,而这两者又有着密切的关联。地质历史似乎不仅是亿万年光阴的记述者,同时也是虚无的栖身之地。中国古代文人在对山石的凝视中,体味着万象变迁,道体虚空。

王伊芙苓韬程的作品应当被视作一个整体的“星群”,它们涵盖众多既定艺术门类,包括绘画、书法文字、环境装置、录像短片、服装设计和表演。《眼影之心》是艺术家旅居歐洲以来首次国内个展。王伊芙苓韬程为这次展览创作了5幅新手卷画作,每件作品的尺寸都扩展至10米左右。手卷这种形式是她最早的艺术实践之一,她将其视为一种图像编辑的隐喻,它们就像一本长书,揭示了在讲故事这个私密而微妙的活动中贯穿着的时间和空间。由于手卷的私密性,因此扮演了个人物品的角色,你可以轻松地将它随身携带,创造出一种在同一个画面中领略不同“风格”的奇妙体验。A

中国艺术家

“艺术家需要有玩的态度和认真推敲的精神,不能太乖,要充分发挥艺术原始的精神。”

戴陈连探索剧场表演、剧场语言的多样可能性,他提炼出“新型剧场艺术”的概念,带给观众的是由丰富剧场语言所形成的新奇的、沉浸式的艺术体验。

中国艺术史学家

“到博物馆去看画,是去找朋友、找老师、找心灵能羡慕的心灵,而不是为了让别人觉得‘哦,他很懂画’。”

一个画家能够以他所用的方法达到他所想达到的目的,就是好事。徐小虎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一种看法和喜好。

中国绘本画家

“我觉得最好的东西要给童年,你不给童年,会耽误多少人的一辈子呢?”

今年76歲的蔡皋,是中国原创绘本界的拓荒者和大师级人物。她认为儿童读物,0.01%的差错都不能有。美是一种阔达的东西,人在这当中思索他自己,成为他自己。

中国台湾音乐人

“我在家里就是想事情,这个可能就是我写曲的状态。我的活动都在脑子里,我们的办公室就在大脑里。”

罗大佑并没有真正沉寂,一直都在思考他的音乐。他将歌曲写成了情书,写成了诗歌,真实地表达着自己,真实地记录着时代。

中国作家

“攻击性和批判性体现了文学的主体性和人类自我反省的本性,这是人类进步的基石之一。”

年轻的时候,刘恒拿文学当匕首;年老了,他拿它当拐棍。他认为,好的文学必须具有攻击性或批判性。当然,更首要的是自我攻击和自我批判,向自身的缺点“开刀”。

丁冰

中国漫画家

“国内的漫画还处于一个野生状态,现在寄生于互联网行业或娱乐行业中,还没形成‘行业’。”

漫画是否要成为行业,丁冰觉得也不一定。因为漫画变成行业之后,也许就会有局限,行业会选择哪些内容对市场最好,这样会扼杀掉其他的可能性。

中国演员

“观众都把我作为一个妈妈的精神形象摆在那里了,然后自己却去演一个坏人,谁都不愿意看到这样。”

作为一个演员,萨日娜是可以自私地去演很多角色,但是观众不一定愿意看到。她觉得自己可能有一份这样的责任,就是踏踏实实地去演“妈妈”。

中国演员

我尽可能地产生一些新的东西,不太想去重复,就像每次演戏一样。”

时代的变更,审美的转变,齐溪始终认为,演员本身没有对错,大家都在被时代、被大家拣选。属于自己的时代到来的时候,就好好地表现一下;不属于自己时代的时候就好好沉淀一下。

中国导演

“人和人的联系是很深的,我真的想探索下去,带着这套语法去给别人讲故事,去感知历史。”

邱炯炯获取的资源无问西东,川戏、歌剧什么都可以。他尽可能地探索自己的身体,也是对造就自己身体的人们的回馈和反思。

中国音乐人

“我们看到大的民族管弦乐队里很多声部是缺失的,我们现在必须改良我们的乐器,来适应时代的音乐发展。”

若以钻石比喻民族音乐,黄智骞想,也需雕琢,才能获得更多欣赏。他所做的,就是这份雕琢的工作,将其揉碎编织,并找到一种普适性的美。

猜你喜欢

艺术家艺术
纸的艺术
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