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引领 自立自强 打造中部崛起新引擎
——第 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在湖南长沙隆重举行

2022-07-20

中国科技产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中国科协科技发展

◎ 本刊记者 周 烨

6 月26-27 日,由中国科协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会议主题为“创新引领 自立自强——打造中部崛起新引擎”。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致开幕词,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致欢迎词。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湖南省政协主席李微微出席开幕式。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玉卓主持开幕式。

除开幕式、闭幕式之外,此次年会主要围绕“科技创新构建新发展格局”“‘科创中国’助力中部崛起”“双碳目标引领绿色发展”“开放协同构筑人才高地”“聚力共享科技为民服务”五大板块,开展了“中国科协主席与大学生见面会”“‘科创中国’科技创新企业家高峰论坛”“2022中国科技智库论”“企业创新发展论坛暨企业科协组织建设推进会”“第五届世界科技期刊论坛”“新时代科技社团创新发展论坛”“国际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论坛”“港澳台科技工作者圆桌对话”“团体标准化发展论坛”“‘科技赋能首倡地 创新引领新湘西’高峰论坛”等35 项专题活动,彰显创新引领整体效能,推动科技为民扎实落地,营造聚才引才良好生态,凝心聚力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场双向奔赴的科技盛会,唱响创新、创业、创造“大合奏”

仲夏时节,湘水之畔,一场科技盛会点亮三湘大地。百名院士专家、百家学会、百所高校院所及企事业单位代表共聚历史名城、屈贾之乡,共商创新引领,共议自立自强。

万钢在致辞中说,中国科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为主线,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坚持“四个面向”,以创新争先、自立自强、开放合作的有力实践,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中谱写科技报国的时代乐章。他表示,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厚植家国情怀、坚定创新自信、勇于创新争先,在践行科技报国、推动创新为民中讲好中国科技创新故事,努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凝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不竭动力。要营造协同创新的良好生态,持续发挥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优势,把优化国家创新体系整体布局、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作为重要目标,从园区、城市向产业集群发力,带动学会联合体、协同共同体等组织方式创新,在“万类霜天竞自由”中唱响助力创新、创业、创造的“大合奏”。要推动高水平开放合作,加强国际间人才、知识、技术、数据和算力等资源的开放共享,秉持“无国界、无障碍、无歧视”的开放科学精神和理念,破除科学交流合作壁垒,以跨界创新推进科学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最优化,以高水平开放合作激活全球科技创新动能,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近年来,湖南省以科技创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民生福祉,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众多科技企业聚力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希望湖南省继续发挥创新优势,为支撑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大作用。期待本届年会助力湖南省发挥好“引擎”作用,为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注入新动能。

张庆伟谈到,湖南科教资源底蕴深厚,创新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湖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四个面向”、攻关“国之重器”,对接产业需求、强化自主创新,优化创新生态、广聚天下英才,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计划、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创新主体增量提质计划等“七大计划”,推动科技强省和创新型湖南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湖南将以承办本届年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中国科协和国内外科技界、企业界合作,更加有效链接全国科技智力资源,增强战略科技力量,加快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上取得更大成果。

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学军,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高鸿钧,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专家何清华分别作了题为《智能制造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因果关系数据湖》《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制造业高地源自体系》的主旨报告。

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徐延豪,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张桂华、罗晖,湖南省委副书记朱国贤等出席开幕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等著名专家学者,来自一线的科技工作者,知名企业家,港澳台嘉宾,来自海外的专家学者、科技组织代表,各分论坛、31 个省市科协分会场及媒体记者5000 余人线下线上参加开幕式。

这是被称为“科技盛会”的中国科协年会第一次走进长沙,走进这座充满活力的中部地区中心城市。而湖南作为本届年会的“东道主”,让这场盛会成为一场“双向奔赴”。湖南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张辉学认为,一方面,湖南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人才聚集的成效为中国科协年会的召开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中国科协年会又能为湖南解决科技“卡脖子”问题提供强大智力支撑,为培育湖湘高端科技人才搭建舞台、开辟渠道。

以“四个面向”引领科研之路、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

作为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重点活动之一,中国科协主席与湖南大学生见面会6 月25 日下午在中南大学毓秀楼二楼多功能厅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与来自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11 所高校的170 余名优秀学子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本次见面会以“新时代·新青年·新使命”为主题,万钢与大学生们围绕如何以“四个面向”引领科研之路、如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如何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军校学生如何实现科技报国等问题进行了亲切交流,与大家分享了自身在成长、求学、工作等方面的人生经历,给予大家悉心指导、殷切期待和亲切鼓励。

万钢鼓励青年学子们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树立雄心壮志,“要从第一步脚踏实地地走起,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国家的社会安全,为国家的科技创新,为人民的健康作出贡献;要努力学习和奋斗,到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要多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了解社会。”

在谈到“元宇宙”发展形势时,万钢指出,近年来以“元宇宙”为代表的新型融合应用形态,在游戏、文化、艺术、旅游和工业等领域应用广泛和深入,与人工智能综合式场景驱动相辅相成,可以通过开源共享、相互借鉴、循序发展,不断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元宇宙”发展路径。

在谈到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时,万钢结合科技助农的实际案例指出,农村有广阔的天地,大有可为,希望新时代的有志青年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向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的美好愿景努力,既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也实现自己的理想。

共商数字转型,推进跨界协同,助力制造业“乘风破浪”

“自2010 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已经连续12 年位居全球第一,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提升至近30%。”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在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科创中国”科技创新企业家高峰论坛上指出。

制造业是利国之本、强国之基。在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如何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化发展,如何促进科技界、产业界、投资界跨界合作,是本次论坛重点探讨的话题。

数字化转型推动智能制造。数字时代已经到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传感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的应用日趋广泛,产业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呈现诸多新特征、新场景、新应用。

“数字化转型是我国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建设的必然趋势,从发展阶段来看,高端数字智能势在必行。”陈学东表示。他指出,要循序渐进,不能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要让企业感受到数字化能够带来非常大的效益和变化,才能实现数字化。

数据是数字化的基础要素,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使用都关系着数字化的成功与否。在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何清华看来,数字化包含数据化、信息化、精益化、效益化,而国内公司还只停留在数据化,且存在数据不准确、不完善、不及时的问题。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荣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在《数字时代企业家智慧一二》的报告中,探讨了数字时代企业家应具有怎样的智慧。他表示,因为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的发展,我们有能力和机会去处理不确定性、非固定模式的问题,以及人类很难意识到的相关关系问题。

低碳发展肩负“绿色使命”。如何推动传统制造业积极融入“双碳”发展战略,肩负“绿色使命”?制造业企业的发展路径又是什么?对此,陈学东表示,绿色制造是制造强国的重要衡量指标。然而,当前我国能源效益比较低,我国单位能耗GDP 只有6.29%,与德国相差一倍以上,尤其是钢铁、建材、化工等流程工艺耗能较高,实现绿色发展仍然面临较大压力。

“‘双碳’对于任何一个企业可能都是严峻的挑战。”李培根也坦承,降碳并不是简单地节能减排,“从原材料、生产制造到零售消费再到最后回收处理,整个过程都存在‘碳足迹’”。“碳足迹”,是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李培根认为,从政府角度,推动企业“双碳”要更实事求是,避免操之过急用“硬手段”。作为企业,要把“双碳”作为发展目标,而实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数字化,从原材料、产品开发到回收等所有环节都可通过数字化实现降碳,“降碳,没有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的支撑是不可想象的”。此外,整个供应链还要协同行动。

推动低碳关键技术突破和创新应用,是制造业低碳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与会专家们表示,实现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加快装备智能化、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实现制造业科技自立自强。

企业是制造业绿色转型、低碳发展的主体。提高绿色发展意识,明确重点产品技术创新路径,推进绿色创新是企业的迫切需要。创客共赢基金创始合伙人李建军曾做过相关的投资案例。他呼吁,投资可以促进技术的发展,技术创新迭代在提高整个企业生产效率的同时,还可降低能耗和成本。

跨界协同为创新“增速”。“跨界协同创新”是一种新模式、新趋势,制造业如何走好协同创新这一步?如何构建高效联动的制造业创新网络?在李培根看来,在共生共融时代,从过去企业同行间的“两维”竞争,演变为“三维”甚至“四维”的竞争,就不仅是同行企业之间的竞争,比如汽车行业,可能要与传感器行业、软件行业等联合共同创新。

不仅企业间需要协同,产学研也需要协同。“这几年产学研氛围比以前浓厚了许多,尤其是产业链上的产学研融合较好。”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熊硕说。然而,实践过程中依然面临不少难题。一方面,院校的理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后,知识产权归属问题没有明确规定;另一方面,院校认为投入可不计成本的认知,尤其是形成效益以后的机制问题,都会影响校企和院企的合作。如何突破相关限制,激活全社会参与创新的积极性,让开展院企、校企合作成为全社会认同?我们的措施是积极推动“揭榜挂帅”活动,希望主动捅破这层观念上的“窗户纸”。

汇聚智慧,助力创新能力提升

“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有一条‘死亡之谷’,很难克服。我们的一些实验就是希望通过样板工厂在‘死亡之谷’中探索出一座‘铁索桥’,去跨越它。”在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上举行的2022 中国科技智库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哥从物理词义和相对论的奥秘展开,分析了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聚焦基础创新、助力科技强国的经验。他表示,“希望打造一个环境,促进科技界和产业界的对话”,探索那座“铁索桥”。

为加快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与发展,保障我国从自主创新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跃升,与会专家分别从不同角度建言献策。

以中车集团为例,陈劲表示,我国正从创新大国向创新强国迈进,从根本上实现自主创新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跃升的关键,是组建和发展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形势下,要做好相对应的任务鉴定和科学评价。同时,他提出相关建议,如进一步实施好、完善好新型举国体制;既要重视对重大科技项目和科学计划科学工程的总体布局,也要强调市场化机制的运用;重视战略科学家的培养和引进;开设人才特区等。

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穆荣平分享了两个观点:中国持续快速发展正改变全球创新发展格局;创新驱动数字转型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潮流。穆荣平还分析了未来中国创新驱动数字转型发展的愿景和政策取向:创新动力,从需求拉动转向愿景驱动+需求拉动;政策范式,从创新政策转向创新发展政策;创新体系,从跟随型国家创新体系向引领型国家创新体系转变;创新能力建设,从强化个体能力向强化系统能力转变;创新枢纽,从培育经济中心向培育创新枢纽转变;数字转型的范围从数字经济向数字中国拓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部长马名杰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角度提出几点建议:构建定位清晰、基础扎实、协同合作的科研组织体系,完善国家使命和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需求凝练和决策,建立符合科研规律和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支持的新机制,营造鼓励潜心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动力、优化成果转移转化,完善与新阶段要求相适应的创新政策。

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6 月25 日,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重点活动——企业创新发展论坛暨企业科协组织建设推进会在长沙举办。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玉卓,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飞,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向巧,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龙德,太原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智新100 余人现场参会。

我国有近四分之三的科技工作者分布在企业。企业科协作为中国科协的基层组织,既是科协系统全面加强组织建设、密切与广大科技工作者联系的重要一环,也是企业培养人才、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有力助手。截至2021 年底,全国已建立企业科协组织超过26000 多个。

张玉卓指出,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蓬勃兴起。企业强则国家强,企业兴则国家兴。我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科技界和企业界要共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准确把握人才引领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有力支撑。中国科协要进一步履行桥梁纽带职责,更广泛地联系服务企业科技人才,充分激发企业科技人才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服务企业科技创新和世界一流企业建设。

主旨报告环节,陈学东及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三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向文波,华大集团首席执行官、执行董事、华大基因副董事长尹烨,湖南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陈松分别作了题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工业强基与质量品牌建设》《企业如何有效服务企业人才成长》《从生命经济到生命世纪》《奋发有为、务实创新、精准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精彩报告。

高峰对话环节,孙龙德、金智新及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汪双杰、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赵立威等专家学者围绕“助力世界一流企业建设”主题进行深入讨论与交流。嘉宾们结合实践,共同探讨我国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形势,就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如何利用科协资源服务企业创新发展发表了看法和体会。

推动开放科学运动在全球纵深发展,促进科技成果更广泛地传播利用

6 月24 日,第五届世界科技期刊论坛在湖南长沙举行。论坛以“共享科学,共享未来”为主题,聚焦开放科学背景下学术期刊发展的重点问题,邀请国内外知名科技团体、学术机构、出版机构等代表深入研讨交流。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玉卓在视频致辞中指出,随着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开放科学运动蓬勃兴起,在促进高水平合作、驱动高质量发展、应对全球性挑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科学研究范式和期刊出版模式带来的深刻影响。他强调,要推动多元协同,创建扁平化组织机构,消弥数字鸿沟、缩小知识差距。要布局开放科学设施,打造一流数据平台和服务平台,促进科技成果更广泛传播利用。要推进出版转型,加大开放获取期刊培育力度,提升期刊的传播覆盖面和学术影响力。

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高鸿钧主持了主旨报告。国际科技与医学出版商协会首席执行官卡洛琳·萨顿,巴西科学在线图书馆联合创办人阿贝尔·派克,国际科学数据委员会前主席、前英国皇家学会理事会成员、爱丁堡大学钦定地质学教授和名誉副校长杰佛瑞·包尔顿及威立出版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利兹·弗格森分别通过视频报告形式分享了不同国家和地区推进开放获取、开放数据、开放科学平台建设等方面的生动实践和典型案例。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理事长张铁明以《中国开放获取的进展和展望》为题,介绍了我国科技界、期刊出版界及研究机构在开放获取发表、出版,以及资源汇聚利用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未来的工作方向。

共谋科技社团创新发展,共创人类社会美好未来

6 月25 日,第五届世界科技社团发展与治理论坛在湖南省长沙市举办。论坛以“共同发展 共创未来”为主题,旨在推动国内外科技社团深度交流,携手合作发展。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玉卓在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致辞,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南华大学校长张灼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张玉卓指出,科技社团是科技活动社会化、组织化、制度化的产物,承载着繁荣学术、培养人才、促进交流、深化合作等重要使命。面对深刻而宏阔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全球科技社团都在努力寻求应变之策、创新之道。中国科协愿意与国际同行深化务实合作,共谋科技社团创新发展,共创人类社会美好未来。科技社团要围绕碳达峰碳中和、人类健康、能源与环境等全球科技治理问题,聚焦重大学科发展问题设置议题、制定规则,共同应对挑战,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更多科技答案;要创设组织平台,倡导开放科学,以知识的多元化、无障碍传播推动更多无歧视、无偏见的科学合作,拓展全球网络,促进全球科技治理体系不断优化;要引领科技向善,前瞻研判科技发展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等,以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科技治理变革,共建美好世界。

张灼华指出,近年来科技社团在湖南省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促进科技创新及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形成创新基因传承,创新结构合理、方式优化、区域协调的创新发展新格局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湖南省将秉承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与科技社团和各位专家学者加强合作,共谋发展,携手共进。

论坛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穆荣平发布了《2022 年全球科技社团发展指数报告》,首次推出全球科技社团发展指数,从治理、引领、影响三大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从会员、期刊、奖项等多方面为全球70 多个国家地区的3000 多家科技社团精准“画像”,科学定位其所处世界坐标,力图全面刻画全球科技社团发展态势,为科技社团研判未来发展方向和创新路径提供参考。

共议产业发展创新之道,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我国先进材料产业前瞻布局

“我国已经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材料体系,也是全球最大的材料消费国。”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协先进材料学会联合体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在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国际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上谈到,“从产业基础能力、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国家层面对新材料布局给予了高度重视,如国家材料实验室和国家材料重大专项。”

论坛上,多位新材料领域的院士专家、行业精英深入交流新材料产业发展创新之道,为我国先进材料产业前瞻布局、短板突破和保障国家重大需求提供了有益参考。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加快部署,新材料产业作为科技发展的先导力量,正引领产业变革和技术革新。在干勇看来,当前发展阶段,新材料治理能力的提升主要表现在新材料产业基础能力的提升上。“材料领域发展进入关键的窗口期,面临重大机遇”。开展提升新材料产业基础能力战略研究正当其时。他认为,应强化基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材料技术,补齐新材料短板,完善新材料产业链配套,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提升产业链、优化创新配套服务链、培育人才链,从而提升新材料产业基础能力,推动新材料产业真正走向高质量发展。

与会专家表示,目前国际形势对新材料下一步发展任务提出了严峻挑战。虽然我国新材料产业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但也有相对优势领域。下一阶段新材料领域的任务更重,要重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守底线的基础上努力抓住发展机遇,求突破、创发展。

中国科协先进材料学会联合体和湖南省专精特新科技创新联盟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于本次论坛上举行,由此建立了中国科协学会联合体和省级科协联盟在产学研用金方面合作的新模式。此举将充分发挥科协学会联合体在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为湖南“三高四新”战略目标和使命任务贡献独特力量。

关于如何促进材料领域产学研深度融合,干勇认为,中国材料领域企业数量庞大,有材料学科的高校众多,并且建有一大批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平台,应把这些资源集聚起来协同创新,改变以往分散、竞争的研究机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原校长黄伯云表示,科技创新拥有巨大力量。铝是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材料,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铝生产国。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我国电解铝平均电耗较过去已有了明显降低,目前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凝聚共识、同心协力,促进港澳台科技工作者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6 月26 日,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港澳台科技工作者圆桌对话在湖南长沙举办。圆桌对话围绕加强内地(大陆)与港澳台科技界交流合作,为港澳台科技工作者融入内地(大陆)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服务,探索支持建立服务港澳台科技工作者的组织体系等内容交流研讨。港澳台科技工作者代表、中国科协有关部门单位、部分全国学会、地方科协负责人共约40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参加圆桌对话,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兼港澳台办公室主任罗晖主持会议并讲话。

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委、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澳门科学技术协进会会长崔世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澳门科技大学荣誉校长刘良,香港致公协会理事长、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院长林珲,中国科协“十大”香港特邀代表、华众联创设计顾问(横琴)有限公司总经理闫澍,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教授、名誉院长刘绍臣,中国科协“十大”台湾特邀代表、南京伊诺光点创梦基地创始人钱振汉等代表作了重点发言。代表们认为,海峡两岸暨港澳科技界要凝聚共识、同心协力,拓展学术、科普、智库、创科及青少年等交流合作内涵,探索推动科技融合、人才融合、产业融合等务实路径,在共同服务港澳台地区发展与融入国家大局中凝结更加丰硕的成果。

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部长李坤平、科学技术创新部副部长林润华、港澳台办公室副主任王庆林、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处长方四平分别介绍了科协平台建设、港澳台会员服务、代表建议落实和工程师互认等情况。中国化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郑素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左晓卫、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金海、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韩军花,以及广东、福建、江苏省科协有关负责同志从各自业务领域介绍了联系服务港澳台科技工作者的情况。

罗晖表示,中国科协把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科技交流写入章程,作为重点工作部署。科协组织将认真总结港澳台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建议,立足实际,聚焦重点关切问题开展务实合作;凝聚融入国家发展的思想共识,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鼓励港澳台科技界特别是青少年投身国家科技事业;打造服务港澳台科技工作者平台,强化工程师国际互认合作,促进港澳台科技工作者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践行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规范优质发展团体标准

作为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专题活动之一,团体标准化发展论坛以“践行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规范优质发展团体标准”为主题,以现场会议和线上直播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国内标准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优秀团体标准组织代表等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在《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促进团体标准规范优质发展的意见》等新政下,团体标准化工作未来规范优质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团体标准作为我国新型标准体系的新成员,是市场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标准化改革和科技社团参与科技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主题演讲环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原主席,鞍钢集团原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晓刚以《国际标准化组织趋势》为题进行演讲。数名专家学者紧随其后,围绕标准数字化建设、团体标准的国际化、标准产业化发展等领域深入交流、建言献策。

圆桌会议探讨了团体标准未来规范优质发展的路径。美国国家标准化机构(ANSI)中国首席代表许方、美国保险商实验室(UL)标准化经理张斯光等专家学者分别针对“国际标准组织新战略及对中国团体标准发展的启示”“标准国际化下的组织和机制建”“技术标准化及产业化”“地方团体标准应用现状分析及思考”等问题热烈讨论,充分碰撞智慧火花,广泛凝聚发展共识。

创新赋能,用科技力量推进湘西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6 月24 日,第24 届中国科协年会分论坛“科技赋能首倡地 创新引领新湘西”高峰论坛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首倡地湖南省湘西州举办。论坛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用科技力量推进湘西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专题报告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湖南省林科院副院长陈永忠,湖南农业大学教授王仁才,深圳百果园集团优农道(北京)科技公司技术总监付占芳等院士专家分别围绕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茶叶精深加工、油茶升级关键技术、猕猴桃产业发展、精准水果栽培技术作报告,报告深入浅出、内容丰富,既有鲜活理论又有生动实践,既有问题剖析又有措施建议。

“努力打造黄金茶高端品牌、更好培养特色产业市场主体、持续在标准化机械化生产上下足功夫、做好蔬菜柑橘等农产品市场营销和精深加工……”院士专家们在高端智库院士专家座谈会上,从不同层面、不同维度为湘西州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建言献策,提出许多针对性、实操性强的意见建议。出席座谈会的湘西州委书记虢正贵,代表湘西州对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湘西州发展的院士专家表示衷心感谢,希望今后在乡村全面振兴、农业产业发展、交流交往拓展和人才培养上给湘西州提供更多支持。

院士专家深入花垣县十八洞村进行调研,从十八洞村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中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的贫战略思想,努力增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伟大实践中的责任感使命感。院士专家还分成3 个调研组前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园区、生产基地考察调研,就湘西州茶叶、油茶、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在品种培优、加工增值、品牌拓展等现场问诊把脉。

发布2022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引领科技创新趋势和科研攻关方向

6 月27 日,在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闭幕式上,中国科协隆重发布10 个对科学发展具有导向作用的前沿科学问题、10 个对工程技术创新具有关键作用的工程技术难题和10个对产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产业技术问题,由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发布。发布活动中还向推荐入选问题难题的中国化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等28 个学会颁发“优秀推荐单位”牌匾。

2022 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征集发布活动,重点围绕数理化基础科学、地球科学、生态环境、制造科技、信息科技、先进材料、资源能源、农业科技、生命健康、空天科技等十大领域,征集到107 家全国学会和学会联合体、8 家领军企业和企业科协提交的649 个问题难题,华润集团、腾讯公司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首次参与推荐,3 万余名一线科技工作者和战略科学家参与推荐和研判。经过科技工作者初选、学科领域专家复选和终选预选、终选等环节,最终评选出“如何早期诊断无症状期阿尔茨海默病”“如何实现可信可靠可解释人工智能技术路线和方案”“如何实现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的工程化应用”“如何建立细胞和基因疗法的临床转化治疗体系”等30个重大问题难题。

2018 年以来,中国科协连续5 年组织全国学会、企业科协等组织,广泛联系国内外科技组织和专家,征集评选重大科技问题难题,并在中国科协年会上发布。五年共征集问题难题2772 个,发布160 个,146 个全国学会和学会联合体参与推荐,对于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好奇心和自由探索热情,引领科技创新趋势和科研攻关方向,服务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协也将围绕发布的问题难题进行宣传、推介和跟踪研究,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问题难题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中国科协科技发展
中国科协与中国能建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第二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
科技助我来看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科技在线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中国科协领导到中国宇航学会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