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移动微课和微翻转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2022-07-20林璇林鸿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林璇 林鸿

摘要:传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难以应用到常态化的教学中。本文提出基于“移动微课”和“微翻转”的课堂教学模式,认为该模式可以有效利用移动互联网络和移动智能终端的优势,顺应碎片化学习时代的需求,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移动微课;微翻转;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2)14-0073-03

微课和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指将传统的课堂环节颠倒过来,重新调整课上课下的时间,将学习的主动权和决定权交给学生,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完全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针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各学校都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虽然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推广应用上却遇到不少困难:①完整的翻转课堂模式需要学校、家长、教师三者合力完成,对教学硬件平台、教学环境配置、教学流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素材创作、课前课后家长的协助配合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难以变成常态的教学活动,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上收效甚微;②微课是实施翻转课堂不可或缺的学习资源,一般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教学网站进行学习,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需要家长在家协助完成课前的预习,但其中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而大部分高中生为住校生,在课余时间无法接触到计算机,不具备实施翻转课堂的先决条件。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在于,传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先学后教,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占用学生课余时间,可能会增加他们的学业负担;另外,由于限制了微课的播放平台,对课前学习的设备和场合要求也更高了。

“移动微课”+“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移动微课[1]是指基于移动学习理论,利用移动互联网络和移动智能终端实现随时随地播放的一类微课。移动微课容量小、针对性强、短小精悍、播放灵活,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也可利用课堂间隙进行播放,不受时间空间播放设备的限制,使用效率更高。移动微课类型多样,除了常规的知识点微课,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从网络下载或者利用手机等常见的设备录制难题、易错题讲解等微课。微课既可以用于课前预习,也可用于教师课中授课,学生课后复习,更可用于家长的家庭辅导,打破了“整齐划一”的传统学习模式,达到家、校、师、生共同获益、共同提升的目的。而所谓的微翻转,是指在课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用一个时间段来实施翻转。微翻转的好处在于灵活高效,对教师的技术等方面要求不高,不仅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信息素养,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

相比其他学科,小学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严密性等显著特点,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因此,在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常需要用更加直观、形象化的方法来呈现抽象、逻辑化的内容。例如,针对概念、定义、公式等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在讲授时加入图片、视频、故事、动画等多种刺激感官的教学素材,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接受、更深層次地理解、更深刻地记忆,维持良好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提出基于“移动微课”+“微翻转”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在某实验小学的数学课堂上开展教学实验。

“移动微课”+“微翻转”的教学环节设计

常规的课堂教学一般分为课程导入、讲授新课、课堂小结三个环节,教师可以在这三个环节中,借助移动微课,多次采用微翻转进行教学,达到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的目的(如下图)。

在常规的导入环节,教师一般是通过布置检测题、评讲作业等方式复习旧知。采用微翻转的方式,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自行总结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接着播放上节课知识点的复习视频,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记忆,又可以帮助师生快速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情境中。

在讲授新课环节,教师需根据教学流程和学生现场学习情况,随时采用微翻转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可先播放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某个知识点的微课,借助导学案等辅助学习资料,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答疑解惑进行学习指导,同时快速了解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决定是否转向下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在讲授新课环节中采用微翻转的时机和次数不是一成不变的,需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处理,营造活泼、实用的生成性课堂,可以明显提高教学效率。

在课堂小结环节的微翻转中,教师可先通过课堂检测、组织评价、总结点拨等手段进行师生交流,然后播放包含整节课知识点的微课代替教师小结。移动微课画面生动活泼、主题鲜明,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能起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作用。

教学实验

笔者以小学一年级“5以内加减法”为例[2],结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了教学实验,具体过程如下。

1.教学设计(如下页表)

2.教学实验过程

实验对象为某实验小学一年级的两个班级,分别是A班和B班,这两个班级的学生入学测试水平相等,其中A班是实验班,B班是对照班。选取“5以内加减法”小节为教学内容,在A班以“移动微课”为主要教学资源,采用“微翻转”的教学模式,B班采用常规的多媒体教学。在教学实验结束后,对两个班进行测试,并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反馈及家长对教学改革的态度。

3.教学实验结果

在教学结束后,对两个班级进行了两次测验。第一次测验是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测试结果表明两个班的平均分都非常接近。第二次测验是在一周后进行,成绩显示A班的平均分比B班多3分。

之后,对A班的学生及家长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得知,学生对课堂上播放微课及教师引导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等教学行为接受良好,同时,不少学生在回家后向家长描述了上课的情景,结合教师课堂观察,可知绝大部分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兴趣高涨,复述课堂情节的行为也有助于学生内化知识。另外,因为移动微课容量小、播放便捷,教师在课堂结束后将相关的微课发到班级QQ群,不少家长都播放给孩子看,这也是在一周后进行测试,A班成绩比B班高的原因之一。

总结

本文提出了“移动微课”+“微翻转”的教学模式,并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上进行教学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教学,移动微课可以有效利用移动互联网络和移动智能终端的优势,顺应碎片化学习时代的需求;微翻转更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实验结果看,该模式能更好地保持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当然,后续研究还需增加更多的实验样本进行考证。

参考文献:

[1]林鸿,林杰,林璇.移动微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17):131-133.

[2]林璇,叶年森.故事叙述型微课的设计与制作[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22):30-32.

作者简介:林璇(1977—),女,韩山师范学院高级实验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师范教育;林鸿(1979—),女,潮州市实验学校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育。

基金项目:2018年广东省教育厅创新强校(教育科学类)科研项目(粤教科函〔2019〕68号,项目编号2018GXJK112);潮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项目(潮社规办〔2019〕124号,项目编号2019-c-12);2020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粤教高函〔2020〕20号)。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夯实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