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应用思考

2022-07-20丁杭锋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小学数学教学

丁杭锋

【摘要】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新课改非常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动手操作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将相关实物进行摆、剪、拼、测量,或者对数量关系、空间图形进行列表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为更好地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本文进行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应用研究.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明确动手操作教学的概念和特征.第二部分,分析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教学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对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教学提出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动手操作

一、动手操作教学的概念与特征

动手操作教学是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合作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设计并组织实施的一系列活动,它本身是一种探究性活动.这种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职责是组织者、辅助者、引导者.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呈现结论的产生過程和结果,与教师的直接讲述相比,这种教学方式更形象、生动,学生更愿意参与,记忆更长久,理解更深刻.动手操作并非简单的动动手指,而是要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进行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和准确的表达,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是基于学生认知发展要求的一种探究性活动,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直观性.数学学科本身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小学数学知识也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而大部分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所以,学生对数学难免产生畏难情绪.学生通过折纸、画画等实践操作活动,利用其已有的经验进行探究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感受结果的意义,从而建立对知识的表象认识,有助于理解抽象知识.

第二,民主性.首先是师生关系的民主,教师不再是主体,仅仅是主导者,学生与教师之间是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活动,不轻易评价学生的对错,而注重观察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其次,相对广阔的空间使学生有充分的实践空间.再次,实践的过程需要时间,教师要为学生留出相对较多的时间展示过程,从而使教师不急于直接呈现结果.

第三,自主性.教师在实践中通过设置贴近生活的情境,提出具有一定挑战性、探究性的问题,而将动手操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可以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为解决问题,学生之间还会组成小组,彼此互相帮助,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有利于良好友谊的形成.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教学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为了解目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教学的现状,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亲身参加了课堂教学实践,发现目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课程改革持续推进和新一轮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动手操作对学生数学思维形成的重要性.但是,大多数教师对课堂动手操作教学的重视度不够,这其中有年龄因素,一部分年纪大的教师,不愿改变多年形成的教学方式,认为传统讲授法的效率更高.部分教师对动手操作教学不熟悉,对动手操作教学的理念、程序等缺乏深入研究,难以顺利操作.部分教师认为动手操作只是动动手、涂涂色,作秀而已.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已经开始实践动手操作教学,但是其教学内容和形式还有待提高,教学效果并不太好.

2.备课不够充分

动手操作教学虽然是一种实践活动,但是教师作为设计者、辅助者、指导者的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目前,小学教师比较缺乏,每个教师的教学任务很多,再加上小学班级容量大、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很少有时间对动手操作教学课程进行充分的备课和设计.通常做法是,教师完全按照教材布置内容,由学生自己或家长帮助完成后,学生再做汇报,教师总结.教师没有准备,学生很少认真完成,结果学生对于动手的目的、思路不清楚,没有达到巩固、理解知识的目的,反而成为一种负担.

3.缺少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考虑

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认知、性格和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在时间的安排、活动的形式等方面缺乏差异性.不同年级学生的自控力差异很大,如果教师在低年级学生动手操作时过度放松,在高年级学生探究时缺乏组织,教学效果必定不理想.

4.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落实

教师通常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动手操作活动,认为这样好把控课堂秩序,学生的知识目标更明确.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将动手操作活动布置为家庭作业,将责任转移.

5.操作过程流于形式,操作学习深度不够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活动主要依靠教师推行,而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过程也常常流于形式.尤其是操作过程,教师往往根据教材内容出发,而不会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相关的操作过程.例如,在学习分数乘法的过程中,教师提出两个25的和是多少.这种简单问题,很多学生都能通过口算解答,但是教师还是采用原来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涂一涂、算一算的操作活动来实现分数计算,这样的操作活动枯燥无味,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这样的操作活动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丝毫达不到动手操作的真正目的.反而这样的操作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降低动手操作活动的有效性,并且动手操作活动是在学生的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只要超过学生的经验,教师就会把操作学习的知识分解,从而降低学习难度,长期这样的学习过程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教学问题的成因

1.对动手操作学习的价值认识不够

数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也是丰富多样的,例如,在日常中常用的符号学习、交往学习、反思学习等可以说明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动手操作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最常用的学习方式,它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很多教师却忽略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将动手操作作为学习知识的辅助工具.这种思想容易导致教学目标出现偏差,影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对小学数学中动手操作的内涵理解不深

小学生难以理解很多抽象思维,而动手操作可以将抽象思维形象化、具体化.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构建新的认知体系,探究、发现新的数学领域,并且培养学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它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动手操作解读一些抽象的问题情境,化抽象为具体.总而言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基本过程,教师要合理利用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对动手操作教学运用的条件定位不清

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是否需要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受教学内容的影响.由于动手操作的限制,那些可以感知、实践、探索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才适合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另外,动手操作要以学生主动探索为主,并且通过主动探索可以丰富学生的经验,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

三、改进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教学的建议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具有重要意义,本部分将结合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小学数学动手活动教学提出建议.

(一)提高认识,梳理教材

小学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及丰富的知识储备.教师要在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梳理教材.教师通过研读部编版小学数学教材和教师用书发现,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教学在各个学段的设置是均衡的,从一年级开始就出现了较为简单的动手操作认识图形活动,在代数、集合、统计与概率等章节均安排了多样的动手实践活动,如折纸、剪纸、摆小棒、画图、测量等,这些活动材料易得,与生活贴近,有利于实施.

(二)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激趣性原则.教师引入动手操作的内容必须具有趣味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一年级“认识图形”单元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引入七巧板这一元素进行活动,通过拼版组成的图形的变化,可以使学生感知图形的特征和图形之间的关系,案例如下:

案例:七巧板的世界

(1)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七巧板的发展历程.

(2)组织学生用七巧板拼成丰富多样的图案.

(3)感知图形的特征.(游戏形式)

游戏一:用两块拼板拼出三角形,看谁拼得又多又快.

游戏二:用两块拼板拼出正方形,看谁拼得又多又快.

游戏三:拼出长方形.

游戏四:用七巧板拼出汉字和数字.

教师在游戏过程中鼓励学生说明自己的发现,呈现多种不同拼法,然后进行总结.

第二,合理配置原则指的是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通过做、看、说等活动理解知识.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二)”一课的教学目标是是学生能够辨认不同位置下的几何体的形状,要求学生有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的印象,并能够实行两者之间的转换,案例如下:

案例:观察物体

(1)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你能用学具摆出这个组合图形吗?

(2)根据学生的组合情况,教师提出问题: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图形一样吗?

(3)小组成员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4)教师鼓励学生画出其所在位置看到的图形,并描述给其他学生.

(5)教师出示三幅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图片,提问:你能根据图片拼搭出对应的组合图形吗?

(6)小组成员讨论交流并进行展示.

(三)遵循流程,提高有效性

课前阶段,教师在总目标的引领下,细化阶段性的具体目标,并制订学生的导学清单,清单上要提供学生活动的程序、思考的路径等,保证学生在每一阶段的活动中都有所收获.活动中,教师要保证学生的思考和实践同步,鼓励学生想象、推理等.活动后,教师要及时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一课对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动手操作活动后,学生汇报自己的方法.教师要指出,学生选用的三角形类型不同,操作方式不同,但内角和都是180度.

(四)动手合作,提升理解能力

数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但是由于受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限制,学生容易出现理解片面化和思维固化等问题,动手合作探究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教学困境.学生在动手合作中可以近距离学习其他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思维方式,提升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以小组或同桌为单位合作学习.(1)读小数时,小数点前面的零和最后的零分别怎样读?(2)它们分别有什么意义?(3)小数点向左或向右移动时,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分组发言时,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在不断交流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理解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并给每组学生发一些工具,包括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卡片和剪刀等,让学生自行动手将卡片重叠并比较大小,学生在折叠之后就会发现卡片并不能重合,但是两个卡片折叠后的底和高是相同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平行四边形剪成长方形,学生通过动手合作切实了解和熟悉了小学数学知识当中的“割补法”.在此之后,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使用剪刀割补之后,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什么图形?割补前后这个图形的区别在哪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何求得?”学生在听到以上问题后,会积极思考,进而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结束语

立足于基础教育实践,笔者开展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動手操作教学的研究,因水平有限,实践经验不足,本研究还存在很多有待提高的地方,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改进,为小学教学实践提供更多参考.

【参考文献】

[1] 马英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应用与思考[J].中华少年,2020(4):76-77.

[2] 何东萍.分析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9(35):81-82.

[3] 孙富学.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2):47.

[4] 陈思思.动手操作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8(12).

[5] 王文斌.动手操作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中外交流,2019(26):379.

[6] 摆成龙.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考试周刊,2020(89):65-66.

[7] 杨勇.数学实验:让数学探究学习更有深度: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教育界,2018(14):70-72.

[8] 李新.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数学实验过程:小学数学“学为中心”的课堂实践路径初探[J].教育视界,2018(13):36-38.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小学数学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