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督导模式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管理效果评价

2022-07-19伍红宋涛徐琦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14期
关键词:督导员抗结核复查

伍红 宋涛 徐琦

肺结核由结核杆菌引起,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以呼吸道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1-2]。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约72万例,肺结核的患病率为66/10万;痰涂片阴性肺结核患者约192万例,患病率为119/10万[3]。抗结核药品固定剂量复合剂(FDC)是几种不同抗结核药物按一定剂量配制而成的复合制剂,是现阶段治疗肺结核的常用药物之一[4]。然而,对于老年患者而言,长期服用药物依从性低、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低、记忆力差,极易出现不遵医嘱用药、不按时复查等情况[5]。目前临床常用的常规药物督导模式,对老年患者的用药监督作用较弱。新型综合督导是一种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以及多种督导方式的干预模式,将新型综合督导应用于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抗结核FDC治疗中,能进一步提高老年患者的用药督导效果。因此,本研究将新型综合督导应用于抗结核FDC治疗老年肺结核患者的管理中,探讨其应用效果及治疗依从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1—12月医院收治的106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抗结核药品固定剂量复合剂(FDC)治疗,纳入条件:符合《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6]中有关肺结核的诊断标准;年龄≥60岁;具备正常沟通理解能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条件 :合并心肝肾功能异常;合并心理疾患、精神病史、老年痴呆;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中途退出此次研究。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中男33例,女20例;年龄60~83岁,平均72.15±5.48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4例,高中或中专17例,大专13例,本科及以上9例。观察组中男35例,女18例;年龄60~84岁,平均72.26±5.53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或中专16例,大专15例,本科及以上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督导,选择1名医务人员为督导员,患者每次就诊时或通过电话等方式进行督导,督导频次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督导内容为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复查、询问其用药后情况以及健康教育等。

1.2.2 观察组 采用新型综合督导,具体方法如下:督导员主要为家庭成员、医院专门的医务人员,督导方式主要为家庭督导和电话督导相结合,督导内容为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复查、询问其用药后情况以及健康教育等。

(1)家庭督导:家庭督导员选择年龄≥16岁的家庭成员,培训后能监督患者用药和复查,并完成相关记录。家庭督导员每日监督患者服药情况,并进行记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对患者及家庭督导员进行每月1次的面访,检查患者的服药、复查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等,仔细核查患者的服药时间和用药剂量,并检查药品量是否与服药记录一致。

(2)电话督导:由医院专门的医务人员每周进行1次电话督导,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并为家庭督导员答疑解难。通过电话等形式加强对患者的健康知识宣教,使患者清楚遵医嘱用药、按时复查对肺结核病情改善的重要性。加强与家庭督导员沟通,予以适当鼓励,使其积极完成患者的督导功能,并严格监督患者用药。医务人员需每月进行1次面访,检查患者的用药、复查等情况,在面访过程中,指导家庭督导员拍背排痰的方法,定时给患者拍背排痰,促进痰液排出;对患者进行饮食、生活指导,并纠正其不良生活行为。

1.3 观察指标

(1)管理效果:记录两组患者规律服药、按时查痰、按时取药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治疗依从性:记录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内容包括有无规律服药、有无漏服、有无擅自增减药量等内容,总分10分,>8分为完全依从,5~8分为部分依从,<5分为不依从。

(3)生活质量:干预前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74)[7]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将各维度的粗积分均转换为0~100分的标准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构成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管理效果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规律服药率、按时查痰率、按时取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管理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属于我国现阶段最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经济社会问题之一[8-9]。肺结核的主要病因为机体接触结核分歧杆菌,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午后低热、乏力、盗汗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10]。由于老年群体的机体免疫功能较弱,是肺结核的易感人群。针对老年肺结核患者,有效地疾病管理是控制结核病的重要措施。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治疗管理是老年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的关键。抗结核FDC治疗是老年肺结核患者最常见的治疗方案,患者出院后的治疗依从性对保证该治疗方案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11]。然而,由于患者的年龄较大、记忆力减退以及情绪易波动,在出院后极易出现不遵医嘱的行为。

督导是监督老年肺结核患者遵医嘱用药、按时复查的重要措施。以往常规督导方式所采用定期电话和就诊时面诊督导难以发挥全面的监督作用,部分患者可在非督导时期出现不遵医嘱行为[12-13]。新型综合督导是一种家庭成员与医院医务人员协同督导的模式,能有效发挥全面督导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规律服药率、按时查痰率、按时取药率均高于对照组,提示新型综合督导能有效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抗结核FDC治疗管理效果。在新型综合督导中,家庭督导员与患者的关系亲密,这不仅能保护患者的隐私,还能监督患者的服药情况,同时予以精神上的鼓励,使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有所增强,进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14]。同时,家庭督导员能准确记录患者的服药和复查等情况,有利于医务人员了解患者的疾病和用药情况。医务人员每周进行的电话督导,不仅能进一步加强对患者的管理,使其按时按量用药,并及时复查[15-16]。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表明新型综合督导能够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FDC治疗中的依从性。医务人员每周1次的电话督导,可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肺结核相关知识宣教,使患者了解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医务人员与家庭督导员加强沟通,能在沟通交流中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且鼓励家庭督导员,能提高其监督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5]。家庭督导和电话督导的协同,具有可持续性,能实时掌握患者的治疗信息,及时发现不遵医嘱行为并进行纠正,最终实现治疗管理质量和治疗依从的双提升。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新型综合督导能够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肺结核的困扰,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会明显下降,只有通过积极、有效地治疗来缓解其病情,才能逐渐改善其生活质量。患者在接受家庭督导和电话督导后均能按时用药和按时复查,从而确保抗结核FDC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的病情逐步缓解,医务人员通过电话督导的健康宣教、用药治疗、纠正不良行为,能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健康行为,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将新型综合督导应用于抗结核FDC治疗老年肺结核患者管理中,能提高其管理效果和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督导员抗结核复查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考试中的纠错和复查技巧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感染防控督导员长效管理机制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作用
肺结节≠肺癌,发现肺结节如何复查?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莫西沙星联合常规抗结核方案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病灶吸收情况的影响
勘 误
社区督导员制度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南宁市基层结核病督导员结核病核心知识知晓率及耐多药结核病管理态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