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增江沿岸地区鼠形动物及携带病原体调查

2022-07-19吴涛宇逄博冯海燕王显军陈守义张齐光丁淑军杨丽萍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螺旋体感染率病原体

吴涛宇 ,逄博 ,冯海燕 ,王显军, ,李 浩 ,陈守义 ,张齐光,丁淑军,马 伟,杨丽萍

鼠形动物是重要的医学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啮齿目和食虫目动物。目前我国已知的鼠形动物有200多种[1],鼠形动物可携带并传播伯氏疏螺旋体、恙虫病东方体、钩端螺旋体、汉坦病毒、新型布尼亚病毒和埃立克体等多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病原体,对人类健康造成一定威胁。为了解广州增江沿岸地区鼠形动物种属及病原体携带情况,我们于2020年11月在当地开展了鼠形动物现场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采集 2020年11月在广州市增城区(水东村、霞余村、黄草潭村、蕉石岭森林公园、江坳村)采用笼夜法捕获鼠形动物,以烤鸭碎肉为诱饵,傍晚时布置鼠笼,次日清晨回收。鉴定种属,无菌解剖,取心、肝、脾、肺、肾等脏器,-80 ℃保存。

1.2 脏器研磨及核酸提取 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取适量脏器组织于研磨管中,加入1 mL PBS缓冲液(索莱宝P1020)及1颗5 mm 研磨钢珠。将研磨管置于研磨仪(Micro SashTMMS-100,Active DNATM)中,设置转速为4 000 r/min,研磨60 s。使用硕世核酸快速提取试剂盒(磁珠法)和全自动核酸提取仪提取包括DNA 和RNA 的总核酸,转移至1.5 mL EP管中,40 ℃保存。

1.3 病原体检测 采用荧光定量PCR 法分别从肾脏中检测钩端螺旋体,肺脏中检测汉坦病毒,脾脏中检测恙虫病东方体、埃立克体和新型布尼亚病毒,心、肝、脾、肺、肾等脏器中检测伯氏疏螺旋体。按试剂盒说明书配置反应体系,同时设置阴性、阳性对照,根据曲线是否呈S型及CT 值大小,判定阴、阳性。试剂盒购于江苏硕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生科原生物有限公司。

1.4 数据分析 使用Excel 2016整理数据,R 软件4.0.3版本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比较,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鼠形动物捕获情况 本调查共布放鼠笼519个,捕获啮齿目和食虫目动物2科2属2种,共69只,鼠形动物密度为13.29%。臭鼩鼱、褐家鼠分别占72.46%、27.54%;雌、雄分别占66.67%、33.33%。鼠形动物在水东村、黄草潭村、霞余村、蕉石岭森林公园的密度分别是24.84%、21.05%、13.01%和0.79%,江坳村未捕获到。

2.2 鼠形动物感染病原体情况 共计16只鼠形动物检出病原体的感染,总感染率为23.19%。各病原体在鼠形动物中的感染率存在差异(χ2=8.490,P<0.05)。新型布尼亚病毒和埃立克体均未检出。鼠形动物不同种属、雌雄及调查地点病原体感染情况见表1。

表1 鼠形动物不同种属、雌雄及调查点的病原体感染情况Tab.1 Infection of mouse-like animals of different species,sex and surveillance points

从鼠形动物种属上看,褐家鼠中检出钩端螺旋体、恙虫病东方体、汉坦病毒和伯氏疏螺旋体的感染,而臭鼩鼱中仅检出伯氏疏螺旋体,褐家鼠总感染率(78.95%)高于臭鼩鼱(2.00%)(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1)。雄性鼠形动物病原体总感染率(43.48%)高于雌性(13.04%)(χ2=6.357,P<0.05)。霞余村鼠形动物总感染率(50.00%)高于水东村(20.00%)(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其余调查点均未检出。

伯氏疏螺旋体在水东村捕获的雌性褐家鼠心、肝及臭鼩鼱的脾中有检出,但在肾、肺中未检出。钩端螺旋体在水东村和霞余村捕获的褐家鼠中均有检出。恙虫病东方体在水东村和霞余村捕获的褐家鼠中有检出且雄性感染率高于雌性(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此外,霞余村褐家鼠中恙虫病东方体感染率高于水东村(Fisher 确切概率法,P<0.05),qPCR 检测结果见图1。汉坦病毒在水东村和霞余村捕获的褐家鼠中有检出,雌雄和调查点间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汉坦病毒qPCR 检测结果见图2。

图1 qPCR 检测褐家鼠的恙虫病东方体感染情况Fig.1 The qPCR results of Orientia tsutsugamushi in Rattus norvegicus

图2 qPCR 检测褐家鼠的汉坦病毒感染情况Fig.2 The qPCR results of hantavirus in Rattus norvegicus

2.3 鼠形动物复合感染病原体情况 7只褐家鼠中检出2种病原体复合感染的情况,褐家鼠双重感染率为36.84%;未检测出3种或3种以上病原体的复合感染。双重感染情况有:钩端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钩端螺旋体+汉坦病毒、钩端螺旋体+恙虫病东方体、汉坦病毒+恙虫病东方体。臭鼩鼱中未检出病原体的复合感染。褐家鼠体内病原体的复合感染情况见表2。

表2 褐家鼠体内病原体的复合感染情况Tab.2 Coinfection in Rattus norvegicus

3 讨论

本调查显示广州增江沿岸地区鼠形动物密度是13.2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78%[2],可见该地鼠形动物密度较高。qPCR 检测发现当地鼠形动物尤其是褐家鼠体内可携带伯氏疏螺旋体、钩端螺旋体、恙虫病东方体、汉坦病毒等多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病原体,对当地人群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自1996年陈戊申等[3]在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发现伯氏疏螺旋体疫源地以来,2009年谢霖崇等[4]在广东省梅州市鼠形动物中分离得到了伯氏疏螺旋体,但在增江沿岸地区未有伯氏疏螺旋体的报道。本调查发现鼠形动物中伯氏疏螺旋体总感染率为2.90%,与梅州地区鼠形动物感染率3.00%[4]相近,推测增江沿岸地区可能是伯氏疏螺旋体的自然疫源地。本调查发现褐家鼠中钩端螺旋体感染率为57.89%,高于中山地区黄胸鼠(4.35%)[5]和福州地区褐家鼠(6.00%)[6],提示褐家鼠可作为该地区钩端螺旋体的储存宿主及钩体病的传染源,当地有钩体病流行风险,要加强人间病例监测。褐家鼠中恙虫病东方体感染率为31.58%,高于江西地区黑线姬鼠(0.64%)[7]和山东省泰安地区褐家鼠(2.60%)[8]。马蒙蒙等[9]的研究发现广州市恙虫病年均发病率为5.58/10 万,且增城区是主要聚集区之一。本次调查点均位于增城区内且褐家鼠感染率也较高,提示当地应加强恙虫病相关的防控工作。褐家鼠中汉坦病毒感染率为21.05%,高于广东各口岸褐家鼠(3.94%)[10]。胡文穗等[11]研究显示2010—2019年来广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比较稳定,年均发病率为0.99/10 万,且存在季节性,春季(2—4 月)最高、其次是冬季(11月至次年1月)。调查期间正值该地发病高峰月份,反映了此时宿主动物中汉坦病毒的感染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该地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研究。

本研究发现褐家鼠中存在4种病原体的双重感染,双重感染率为36.84%,高于云南西部地区褐家鼠中鼠疫、巴尔通体、伯氏疏螺旋体、巴贝西原虫、人粒细胞无形体、埃立克体、汉坦病毒的复合感染率(0.25%)[12],也高于内蒙古西部地区子午沙鼠中伯氏疏螺旋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巴尔通体和无形体的复合感染率(6.18%)[13]。从调查地点看,水东村不仅鼠形动物密度最高(24.84%),而且褐家鼠双重感染率也最高(50.00%)。可见,该村出现多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暴发的可能性较高。此外,因当地鼠形动物中存在多种病原体的双重感染,人群间也可能出现病原体的双重或多重感染问题,可能会给疾病的早期发现、正确诊断及临床治疗等带来一系列困难。1988 年广州曾暴发犬埃立克体感染,PAN等[14]也于2003年在广州部分地区的鼠形动物中检测到埃立克体。新型布尼亚病毒是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的负链RNA 病毒,感染人体后能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2013年王庆奎等[15]证明鼠形动物可以作为新型布尼亚病毒的宿主动物,但本次调查未在鼠形动物中检测到埃立克体及新型布尼亚病毒,推测增江沿岸地区可能不是这2种病原体的自然疫源地。

综上,广州增江沿岸地区鼠形动物主要是臭鼩鼱和褐家鼠且密度较高;褐家鼠中病原体感染率高于臭鼩鼱且存在多种病原体的复合感染。当地应继续加强对鼠形动物尤其是褐家鼠的监测和控制,降低鼠密度,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宣教工作,减少人-鼠接触机会。

利益冲突:无

引用本文格式:吴涛宇,逄博,冯海燕,等.广州增江沿岸地区鼠形动物及携带病原体调查[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22,38(6):486-489,495.DOI:10.3969/j.issn.1002-2694.2022.00.064

猜你喜欢

螺旋体感染率病原体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TP-ELISA和CLIA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的作用及准确性分析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健康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状况研究
阜阳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2012~2016年江苏丹阳市省级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监测结果分析
疫苗,原来是这么回事
疫苗,原来是这么回事
脂肪有时可助免疫
玻璃艺术中的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