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CT与MRI诊断腰椎结核的临床价值对比

2022-07-19张智翔李天云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椎管结核椎体

解 非,张智翔,李天云,崔 博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放射诊断科,陕西 西安710032

腰痛是腰椎结核最常见的症状,腰椎结核初期局部疼痛多不明显,待病情发展刺激或压迫附近神经根加重疼痛,多表现为钝痛或酸痛,伴有压痛及叩击痛,在劳累时加重,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可导致患者关节功能障碍[1]。但因腰椎结核发病隐匿,早期多无特异性表现,甚至部分患者无症状,因而确诊腰椎结核患者多已有数月至数年的病程,且患者多有病变发生,如椎间盘受累、椎旁脓肿及椎管受累等,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早期干预是改善其预后的主要手段[2]。影像学是诊断腰椎结核的主要方式,增强CT和MRI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且诊断效能较高的影像学技术,在诊断腰椎结核上均有一定的价值[3-4],但目前相关临床数据仍较为匮乏。为进一步了解两种检查方式对腰椎结核临床价值,本研究对我院60例疑似腰椎结核患者影像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增强CT和MRI在腰椎结核及其病变的诊断效能,以丰富临床研究数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本院收治疑似60例腰椎结核患者,男48例,女12例,年龄48~62(54.96±3.22)岁,病程2.75±0.98年。纳入标准:临床表现均有腰痛,全身乏力、盗汗,体质量下降、下肢无力等症状;符合影像学腰椎结核特征;影像学图像清晰;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腰椎相关疾病者;有其他器官严重损伤者。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2 方法

患者均于术前行增强CT及MRI检查。

增强CT:仪器:GE Discovery CT 750HD 64层螺旋CT。扫描条件:电流300~320 mA,电压120 kV,层厚3~5 mm,螺距1.25~2 cm;扫描范围:仰卧位,脚先进,双臂上举,扫描全脊椎至臀大肌,重点关注扫描L3~S1腰椎,调整扫描线于椎间盘上,扫描线平行于椎间盘。先行平扫后,再行增强扫描,造影剂:双北碘海醇300 mL+CA 60 mL+NaCl 20 mL,静脉推注,速率4 mL/s。

MRI检查:仪器:1.5 T大孔径磁共振成像仪(西门子)。扫描条件:设置序列T1WI TR 400~600 ms、TE 15~30 ms,T2WI TR 2200~3400 ms、TE 90~95 ms;矩阵250×250,层间距1 mm,层厚3.0~3.5 mm。扫描方位:矢状位、冠状位、横断位。扫描方式及范围:仰卧位,双臂上举,扫描全脊椎至臀大肌,重点关注扫描L3~S1腰椎。先行平扫后再行增强扫描,造影剂:顺磁性造影剂Gd-DTPA 10~15 mL静脉推注,速率2 mL/s。扫描序列为T1WI。

所有图像均经图像后处理系统处理后留档打印。

1.3 观察指标

收集患者增强CT及MRI图像资料,由2名资深影像科医师采用双盲法诊断,在出现异议时,邀请另一名资深医师参与诊断。以患者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的比较行χ2检验,以病理结果或治疗随访结果为金标准,采用Kappa一致性分析增强CT及MRI诊断腰椎结核诊断效能,Kappa值≥0.7表示一致性较高,Kappa值为0.4~0.7表示一致性中等,Kappa值<0.4表示一致性较弱;增强CT和MRI联合检测采用串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与治疗随访结果及影像学表现

本研究中,60例患者最终经病理、抗结核治疗、定期随访等方式确诊42例患者为腰椎结核,有14例为脊椎肿瘤,4例为脊椎感染。42例腰椎结核患者中,共有82个患椎,其中出现骨质破坏的有76个,椎间盘受累的有52个,椎旁脓肿的有56个,椎管受累的有31个,死骨形成21例。腰椎结核增强CT与MRI影像学表现(图1~2)。

图1 腰椎结核患者CT扫描图Fig.1 CT scans of a patient with lumbar tuberculosis.

2.2 增强CT与MRI诊断腰椎结核效能

增强CT检出腰椎结核36例,与金标准比较,敏感度为85.71%,特异性为77.77%,准确度为83.33%,阳性预测值为90.00%,阴性预测值为70.00%,Kappa值为0.615。MRI检出腰椎结核40例,与金标准比较,敏感度为95.24%,特异性为88.89%,准确率为93.33%,阳性预测值为95.24%,阴性预测值为72.73%,Kappa 值为0.841(表1)。

表1 增强CT及MRI诊断腰椎结核临床效能Tab.1 Clinical efficacy of enhanced CT and MRI in diagnosis of lumbar tuberculosis

2.3 增强CT与MRI对腰椎结核病变检出情况比较

MRI在椎间盘受累、椎旁脓肿、椎管受累中的检出率均高于增强CT(P<0.05),CT在死骨形成中的检出率高于MRI(P<0.05,表2)。

表2 增强CT与MRI对腰椎结核病变检出情况比较Tab.2 Comparison between enhanced CT and MRI in the detection of lumbar tuberculosis changes[n(%)]

3 讨论

脊椎是躯干的主要支柱,承载着机体的大部分重量,腰椎处于脊椎的最低位,在活动段与固定段的交界处,负荷又相对较大,受损伤的机会较多,所以腰椎结核的发病率较高,占全身骨关节结核之首[5]。与大多结核病一样,腰椎结核多由肺结核引起,在机体免疫下降时,结核菌在骨内定植感染,造成骨质破坏发展为骨结核[6]。因其发病隐匿,随着其病程的发展,症状明显时,多伴有骨质病变,累及椎管、椎体等表现,增加治疗难度,对患者预后不利[7]。早期诊断腰椎结核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研究显示,60例患者中有42例患者最终确诊为腰椎结核,发病率达70%,与既往研究[8]中发病率为78.13%一致,提示腰椎结核临床发病率较高。

图2 腰椎结核患者MRI扫描图Fig.2 MRI scans of a patient with lumbar tuberculosis.

临床常用影像学诊断手段以X线、增强CT及MRI多见,X线密度分辨率较低,易出现组织伪影而影响结果判断,对微小病变难以看出,多需借助增强CT及MRI进行进一步检查。增强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可对腰椎结核早期微小椎体病变及周围附件变化可清楚呈现。本研究显示,增强CT确诊腰椎结核36例,与金标准比较,敏感度为85.71%,特异性为77.77%,准确度为83.33%,Kappa值为0.615;MRI确诊腰椎结核40例,与金标准比较,敏感度为95.24%,特异性为88.89%,准确率为93.33%,Kappa值为0.841。MRI的Kappa值高于增强CT,提示MRI确诊腰椎结核的临床效能优于增强CT,这可能与MRI对椎间盘及周围软组织变化有着较高的辨识度有关,早期腰椎结核在MRI 表现为T1WI、T2WI低信号和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处明显强化[9]。既往研究也提到MRI在腰椎早期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价值[10],MRI可进行三维成像,且扫描范围广,可采取多方位观察,对腰椎结核病变椎管内的情况可以更直观的显示[11],因而对腰椎结核的诊断率高于CT。

本研究显示,MRI在椎间盘受累、椎旁脓肿、椎管受累中的检出率均高于增强CT,与既往研究[12]部分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与MRI对脂肪、液体含量等改变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在椎体软组织变化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13]。受累椎间盘破坏,椎间隙变窄或消失,在MRI图像可见T1WI、T2WI分别呈不均匀低信号和混杂高信号,且可见与病变椎体相连,其髓核信号消失或明显降低,增强扫描可见结节状或环状强化。冷脓肿MRI图像可见T1WI、T2WI分别呈低信号和混杂高信号表现,MRI增强扫描中可见不规则的边界强化,可见脓腔[14]。增强CT在死骨形成中的检出率高于MRI,与既往研究[15]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增强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通过多平面重建,可清楚的显示椎体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溶骨性、虫蚀性骨质破坏变化情况,对于破坏区的骨坏死显示率可达100%。典型的腰椎结核CT表现为骨质破坏、椎间隙狭窄及椎体压缩等[16],CT对骨质的变化具有较高的敏感度。而在另有研究[17-18]指出MRI在死骨的诊断价值也高于CT,这可能与其未行增强有关。

综上所述,增强CT与MRI对诊断腰椎结核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效能,MRI优于增强CT,MRI在椎间盘受累、椎旁脓肿、椎管受累检出率较优于增强CT,增强CT在死骨形成检出率优于MRI,临床医师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

猜你喜欢

椎管结核椎体
两种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关注中老年人的椎管狭窄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多节段椎体压缩骨折的价值研究
长得丑?但价值无限!
草莓椎管育苗 产出率高一倍
背上长“包”,小心结核作怪
草莓椎管育苗:产出率高一倍
椎管狭窄就应该手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