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科学劳动观的策略研究

2022-07-18苏明光

高考·下 2022年3期
关键词:融入策略高中生物教学意义

摘 要: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融入科学劳动观,有助于立德树人教学理念,以及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在生物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有效渗透科学劳动教育,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不断丰富学生对劳动的认知,促进学生建立科学的劳动观念。本文首先针对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科学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科学劳动观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为高中生物教学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科学劳动观;意义;融入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文化成绩的提升,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科学的劳动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而且还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有效渗透科学劳动教育,通过科学的劳动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本质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科学的劳动价值观,充分发挥生物学科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科学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1.科学劳动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融入有助于立德树人教学理念的落实。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立德树人。结合科学劳动教育开展高中生物教学,学生在参加劳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道德和品格,不断完善自己和提升自己,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促进学生发展成为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新人才。

2.科学劳动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融入有助于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将所学的生物知识运用到实践层面,并对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在生物学知识的引导下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心,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因此,结合科学劳动教育开展生物教学活动有助于生物学科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让学生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建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丰富学生的劳动技能。

3.科学劳动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融入有助于社会生产实践问题的解决。在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活动的开展不能单纯地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层面,而要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对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应用,充分发挥生物学知识的价值和作用。比如,针对农业生产中的合理施肥,学生就可以应用生物学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知识进行分析;针对农业生产中的间作套种、合理密植,可以利用生物学中光合作用的知识来进行分析。通过具体的劳动实践将以上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因此,科学劳动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是生物学学科发展的趨势[1]。

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科学劳动观的教学策略

(一)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科学劳动知识

课堂是帮助学生建立科学劳动观的一个重要途径,而教材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载体。高中生物教材中安排的大部分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有关,这就为学生的劳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要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挖掘,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整理和归纳,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加丰富的科学劳动知识,让学生对劳动的价值和内涵进行深度理解,意识到劳动对于自身发展和学习的重要性,不断深化学生对劳动的认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劳动观念。

例如,教师在开展“光合作用原理和应用”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农业生产知识,引导学生对影响光合作用的相关因素进行学习,并设置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问题一:哪些外界因素可以影响光合作用?问题二:光照强度越强光合速率越大吗?问题三:农民为什么要采用间作套种的农作物种植方法?哪些农作物适合采用间作套种的方法呢?问题四:在农作物种植的过程中,农民为什么要进行合理密植呢?问题五: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农民为什么要使用农家肥?它的依据是什么?在以上问题中教师将农业生产知识进行了有效贯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围绕教学内容对农业生产知识进行了拓展学习,了解到劳动生产过程中生物知识应用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在生物知识与劳动生产之间建立有效的关联性,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科学劳动知识。

(二)利用教材中的科学史资源,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科学的发展道路并不是平坦大道,而是曲折蜿蜒的陡峭山路,只有不畏劳苦的人才能有希望攀登到科学的顶峰,达到光辉的顶点。任何科学成果都是经过长时间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之后创造出来的,它饱含着无数科学研究人员可贵的精神品质和辛勤的劳动汗水。新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也涉及了很多科学史,这些科学史记录了科学家通过自己的劳动实践探索生命本质的过程,科学家在探索生命本质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通过自己持续性、创造性的劳动获取新的知识和科学成果[2]。因此,在开展高中生物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的劳动观,教师可以对教材中的科学史进行深度挖掘,结合教学内容将科学史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分析科学史中蕴含的科学品质和劳动的意义,让学生学习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为科学献身的劳动精神,以及吃苦耐劳的品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例如,在学习关于“生态系统”方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将生态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马世俊的故事引入课堂,我国的蝗灾问题千百年来没有得到根治,马世俊看到这样的情况之后,他为了解决蝗灾问题,亲自到蝗灾的发生地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经过他夜以继日不懈地努力探索和尝试之后终于找到了解决蝗灾问题的方法,并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为国家蝗灾根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三)将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相关联,培养学生科学的劳动意识

在生物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将生物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关联,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对劳动生产问题进行有效探究,促进学生在实际生产生活过程中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生物学的趣味性,意识到生物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用性,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科学的劳动意识。

在具体教学活动落实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一些具有实践性的作业题目,并鼓励学生将实践作业的成果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评价,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劳动的快乐感,促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及时有效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意识到利用科学知识来进行劳动可以有效提高劳动效率和质量,促使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主动探索更多的科学劳动方法,不断强化学生的科学劳动意识。

比如,在学习“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活动的时候,为了能够让课堂教学更加直观、形象,促进学生对细胞呼吸原理进行深度了解和认知,教师提前搜集一些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生产生活视频,比如馒头、酸奶、蛋糕的制作过程,以及酸菜的腌制过程等,并在课堂上进行播放,让学生对这些视频资料进行观看和了解。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相关的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和父母一起制作蛋糕、一起蒸馒头或者制作酸奶、酸菜等,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将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分享,相互之间分享自己制作成功的经验,分析制作失败的原因。例如,在制作酸菜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将材料洗完之后晾干才能进行腌制?为什么选择的瓶口不能过大?为什么要加入盐之后还要对材料进行适当揉搓?这些都是酸菜腌制的一些细节。部分学生并没有意识到酸菜的腌制需要一个无氧的呼吸环境,因为这样有利于乳酸菌的生长。有的学生将材料装入瓶子之后并没有将其压紧密封,这就容易滋生一些杂菌让酸菜发生霉变。通过酸菜的制作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乳酸菌需要无氧呼吸环境,学会利用生物学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让学生意识到劳动能力是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以上实践作业不仅可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利用自己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获得劳动成果的成就感,而且还可以不断深化学生的劳动认知,丰富学生的科学劳动经验,强化学生的科学劳动意识。

(四)开展生物实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劳动习惯

生物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学科,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科学劳动的乐趣,享受科学劳动的成就感。相比于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更愿意参加实验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组织学生多参加一些具有拓展性的生物实验,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科学劳动习惯的养成,而且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劳动技能,锻炼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运用能力。

一般在生物实验过程中经常会用到显微镜,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按照标准的步骤来进行。例如,在利用显微镜观察之前要进行取镜、安放,在观察的时候要对显微镜进行对光,再依次开展低倍镜、高倍镜观察,通过这些标准的操作可以逐渐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认真的劳动习惯。在完成生物实验之后,学生还需要对相关的实验用具进行清洗,因为每一个实验仪器的清洗方式是不一样的,需要學生掌握科学的清洗方法,并将实验用具摆放在原来的位置,做好实验废弃物的处理工作,保持地面、实验台干净整洁,以上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劳动习惯。当然,在实验的过程中也会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结果出现一定的偏差,这就需要学生对整个实验进行全面性的分析和思考,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对实验进行完善,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生物实验的开展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前或者课后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给学生布置相关的实验任务,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例如,在开展“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前搜集一些相关的实验视频分享给学生,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课前完成相关的实验任务。学生准备实验材料玉米种子的胚芽鞘,寻找相关的实验资料,并通过模仿教师提供的实验视频开展探究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也可以录制相关的视频,并将实验结果以照片的形式发送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验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就具体的实验情况进行汇报和分享,对实验中相关细节问题进行共同分析,明确实验失败的原因,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以上实验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劳动探究的意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发现生物实验的乐趣,锻炼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精神,促进学生养成爱探究、爱劳动的好习惯。

(五)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劳动精神

要想在高中生物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劳动观,一方面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将劳动教育进行有效渗透,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3],另一方面还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带着自己所学的生物知识到生产劳动场所开展体验式劳动、验证式劳动和创造性劳动。教师要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多样化设计,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切身的经历对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进行深刻体会,进而尊重劳动,掌握科学的劳动方法。

比如,在探究“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过程中,明白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也离不开数学统计法的应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不能体会和理解数学统计法。基于此,教师可以对校园内外的条件进行充分利用,为学生开辟出一片实验基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实验基地上对豌豆进行播种,并根据豌豆的生长需求和生长习性对其进行科学的浇水、施肥和除草,最后对豌豆种子的收成进行统计,并对其中蕴含的遗传规律进行分析,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逐渐明白孟德尔遗传规律在发现过程中数学统计所体现出的重要价值,这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科学的探究方法,而且也对孟德尔假说的超前思维进行了深刻领悟,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严谨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科学的劳动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科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地挖掘和整合,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丰富学生的科学劳动知识,发挥教材中科学史资源的价值,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将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相关联,培养学生科学的劳动意识,同时还可以开展生物实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劳动习惯。此外,还可以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劳动精神,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全面贯彻科学劳动教育,不断优化高中生物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素养和品质。

参考文献

[1]齐永平.高中生物教材中学生活动的教育价值[J].基础教育课程,2016(1):75.

[2]李小燕.基于生物学科特色的高中劳动教育实践研究[J].高考,2021(11).

[3]吴红红,林明芳.高中生劳动观教育的有效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90

作者简介:苏明光(1979— ),男,汉族,福建德化人,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学,中学一级,本科。研究方向:高中生物教学。

猜你喜欢

融入策略高中生物教学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生态理念的融入
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游戏法融入小学短跑教学的策略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