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2022-07-17赵婷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17期
关键词:熏陶中华古诗词

赵婷

如今,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孩子们的思想很容易受到网络糟粕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很有必要。讓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神文化内涵对孩子们进行熏陶,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成为具有优秀道德品质的新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以语文教材为载体,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最新版的部编人教版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都蕴含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围绕这些内容,搜集相关的资料,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做法,将传统文化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1.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古诗词入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古诗词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更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学习古诗文,不仅可以培养阅读能力,而且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如:教学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只有引导学生们了解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才能体会到唐王朝军队收复了失地后,诗人欣喜若狂,激动的泪水沾满衣裳的高兴心情。从而引导学生从诗人的欣喜若狂中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感。教学《示儿》时要从写作背景入手让学生知道该诗是陆游的绝笔,在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时,于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的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再引导学生了解爱国诗人陆游的生平,让学生知道他一生致力于抗金,一直希望国家统一,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然后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怎能不被这浓浓的爱国之情感染?教学《寒食》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对传统节日“寒食节”的介绍,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或老师在课堂上相机出示资料。了解寒食节是古代的重要民俗节日之一,以禁火为标志。寒食禁火的习俗源于“改火”即每年熄灭旧火、重取新火,从而避免陈疾,获得新的生命力。皇帝会将新取火种赐给权贵大臣,以示恩宠。通过对“改火”习俗的了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日暮汉宫传蜡烛’一句的意思。在教学《迢迢牵牛星》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以前学过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入手,感受诗中相思而不可得的愁绪。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迢迢“、”皎皎“、札札”、“盈盈”、“脉脉”等叠词,以及双声词“河汉”等,展现的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和音乐美,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浪漫的情怀,从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十五夜望月》时,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对中秋赏月这一传统文化的理解。还可以结合课后第三题,引导学生回忆读过的古诗中以月亮表达相思之情的语句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明月中饱含的相思之情。除此以外,教学本课,还可以围绕课后的“选做”,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与传统节日、习俗有关的古诗词。如可以诵读王安石的《元日》、杜牧的《清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结合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了解到的节日习俗,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又有什么新收获,从诗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还让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2.在阅读中了解传统文化。

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北京的春节》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收集和春节有关的习俗,让学生了解这些习俗背后的精神内涵。再根据课文内容体会勤劳的人们准备过节的忙碌,春节的热闹和喜气洋洋以及家人们团聚的喜悦。最后还可以联系生活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引导孩子们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拉近孩子们和传统文化的距离。

由于年代久远,和地域差异,很多传统文化孩子们都不甚了解,在教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让孩子们有直观的感受,从而让他们感同身受。因为我们身处南方,所以《北京的春节》中的许多习俗,孩子们都很陌生。如文中提到的杂拌儿、泡腊八蒜,这时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出示这些美食的图片,让孩子们感受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

又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的古诗词诵读中的《采薇》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感受“依依”和“霏霏”的画面,从而让学生从出征和归来时的两种不同景致中感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种以相反的景物来衬托感情的写法。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感受渭城早上的于湿润了路面的尘土,客舍旁的柳树显得格外青翠、清新的美景,感受这首诗轻快、悠远而并不悲伤的感情基调。在此基调上引导学生想象诗人为朋友饯行的场面,并想象他们惜别的话语,感受朋友间的真挚情谊。

(三)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好各种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既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又能让他们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奋斗的历程,这一内容时,可以先组织学生开展阅读分享会。让他们在准备阶段,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自己阅读材料,并设计阅读卡,注明自己运用的阅读方法,和自己深受感动的内容以及感动自己的原因。最后还可以在阅读卡上写出自己的收获和启示。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水平,又能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到烈士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他们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在读后分享环节,除了引导学生交流阅读方法,还要引导他们交流对文章内容的和人物精神的理解。在阅读分享会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制作红色小诗集,并指导他们进行诗集的研读。研读以朗诵为主,也可以讲述诗词故事、介绍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等,让他们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又例如在教学四大名著单元时,可以鼓励孩子们改编表演课本剧,既可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又能让他们感受中国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学有趣的汉字这一综合性学习单元时,可以开展猜字谜、说歇后语、讲成语故事等活动,让孩子们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激发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利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打造书香文化校园的整体教育氛围营造。利用名言警句、书画作品等大力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环境和氛围,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创设浓厚的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充分利用学校部分宣传栏、班级“文化展板”专栏,专门开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专栏,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以及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意义、方法等等。

总之,我们应该把小学语文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看作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不能仅仅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看成是知识体系,更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昙花一现。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不得不充分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回归的重要性。

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既能帮助孩子们提高语文素养,更能增强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让他们成为具备优秀道德素养的新一代接班人。

猜你喜欢

熏陶中华古诗词
用艺术熏陶家风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艺术熏陶
如此熏陶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