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综述

2022-07-17郭垠杉

商场现代化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中小企业

摘 要: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提供了大部分的就业岗位和税收,中小企业的良好发展关系着我国的国民收入和生活状况。然而当前信贷难却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基于此,文章在梳理中小企业信贷理论的基础上,综述了当前中小企业的信贷困境,并着重分析了信贷对策相关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支撑。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贷理论;信贷困境;信贷对策

2020年,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超过4500万家,同比增长13.2%,过去四年的年均增长率近10%。我国中小企业对GDP的贡献超过60%,创造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在国民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致力于中小企业信贷机制的建设和完善,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银保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信易贷”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通知》,2020年国家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的通知》,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的贷款融资问题。然而当前面临贷款现状依旧严重影响着中小企业的成长,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面对疫情中小企业首当其冲,经营困难,发展可谓举步维艰,在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冲击的双重压力下,信用贷款形势更加复杂严峻,贷款获取难度进一步加大。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在产值、税收以及容纳就业人数等方面的地位也日趋重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化改革,中小企业信贷难已经成为遏制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虽然中小企业融资理论、信用贷款理论及方法研究起步较晚,但伴随着实践不断深化发展,许多从事理论研究的工作者以及企业管理者从多角度撰写了关于中小企业信用贷款的著作和论文,这些成果对解决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本文从中小企业信贷理论、信贷困境、信贷对策等相关研究出发,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一、中小企业信贷理论的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较早地开展了信贷相关理论研究,经济学家们对于信贷市场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信贷配给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理论等经济学领域展开。这些理论从经济学角度深刻阐释了当前中小企业信贷难的原因及表现。

1.信贷配给理论

在信贷配给理论中,最早开展研究的是Baltensperger和Stiglitz。信贷配给理论指的是当利率低于市场水平时,信贷市场上就会出现过量的贷款需求的现象。Baltensperger(1978)认为信贷配给是指即便当某些借款人愿意支付合同中所有价格条件和非价格条件时,其贷款需求依然得不到满足的情况。Stiglitz(1981)通过研究提出信贷配给理论下的S-W模型,解释了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使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着严重的信贷配给短缺问题,也证明了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是产生信贷配给的基本原因。

2.交易成本理论

Ronald H.Coase最早(1973)提出了交易成本理论,认为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需要存在交易的成本,并且企业的规模越小,经济效率就会相对较多;反之,企业规模越大,经济效率就会呈下降趋势。交易成本是银行进行贷款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也是银行贷款偏向于大型企业的主要原因。

3.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G.Akerlof等在1970年代提出了信息不对称理论。指的是由于在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总是存在着信息获取的差异,而正是这种差异导致有的人员拥有较多的信息,相反,求其余一部分人员则面临着信息匮乏的困境,这样势必对弱势一方产生危害。当然,信息不对称可以通过政府颁布法律法规,强化信息披露和信息流通得以缓解。

经济学家Mckinnon最早提出道德风险理论,身处经济活动的人往往为了使得自身效益和利益最大化,而做出了一些不好的、危害到他人的行为。信息不对称理论为信贷配给、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二、中小企业信贷困境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关于中小企业信贷困境主要从企业自身不足、信贷体系不完善、存在外部影响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中小企业自身的制约主要包括企业发展不确定性,缺乏风险转移渠道,信用等级低,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经营理念差。信贷体系不完善主要体现在面向中小企业的信贷体系不健全、支持力度低,对中小企业放贷标准高、放贷意愿低。而外部影响所带来的制约主要有中小企业信用贷款保障机制不完善,扶持中小企业信贷发展的政策机制缺乏,外部监管政策激励不足等,这些都限制了中小企业信贷的可获取。

1.企业自身存在的不足

企业自身不足方面研究的主要集中在企业资金少、信用水平差、财务不规范、管理水平低、缺乏企业社会责任等。强文(2017)认为中小企业信用贷款风险程度较高,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管理水平较低,担保能力不足。彭炜(2018)通过走访调研、问卷调查等形式研究了安义县4家银行机构和3家中小企业,发现中小企业面临额度小、期限短、利率高、政策体系不完善、金融机构信用贷款条件制约等问题。还有部分学者认为信用水平差是中小企业无法获得贷款的根本原因,而中小企业资本金不足、融资效率低下、“综合素质”不高是也制约其顺利获得融资。也有学者聚焦于现行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发现存在银行获取中小企业信息数据渠道不畅,知识产权分析及评估不足,缺乏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分析及评估等问题

2.信贷体系不完善

信贷体系不完善方面主要集中在融资渠道窄、信贷产品少、贷款门槛高等方面。Stiglitz(1981)认为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必然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银行面临较高的信贷风险,故而中小企业更加难于获得信贷支持。徐俭梅(2018)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一方面在于企业本身担保能力不足、财务状况混乱,另一方面在于信用贷款体系不健全、融资渠道窄。黄海瑛(2020)认为大多数中小企业面临可采用外部信贷方式较少,银行信贷产品少,银行贷款门槛高等问題,导致中小企业的信贷困难。还有学者把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归因于信贷体系不健全,政策扶持不足以及信用文化的缺失,导致银企双方信息不对称,融资成本高。

3.外部环境方面

外部影响方面研究的大多认为国家的宏观调控的影响、信用制度落地难、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等均会影响中小企业信贷的可获得性。如有学者认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经济周期波动,地方区域经济、金融环境,中小企业所处行业发展趋势等,都会引发银行信贷风险,从而影响信贷的发放。张拥(2020)聚焦信用制度研究,认为目前我国信用制度与市场发展的实际需要差距大,机构设置、法律责任、监督管理等都有待完善。蒋鹏(2019)指出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较为滞后,缺乏一系列完整的法律法规来指导中小企业贷款。

三、中小企业信贷对策的研究现状

针对中小企业信贷难问题,国内外学者聚焦多方面加以研究,分别从中小企业自身、信贷体系以及外部环境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企业自身方面

企业自身方面研究,建议中小企业从完善财务制度、明晰资金去向、改善内部管理、提升产品竞争力等方面努力提升,提高贷款可获得性。徐俭梅(2018)提出通过提高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以符合时代发展的高科技、创新等项目为方向,改善自身的经营模式;改善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完善财务信息,从而提高银行对其信贷的信心。彭炜(2018)提出中小企业要规范内部人员管理,加强与当地金融机构的沟通,完善信用体系建设,破解企业贷款难题。大部分学者认为中小企业应建立产权明晰、科学管理、权责明确的运行机制和透明的财务制度,完善提高自身的信用信息,有助于贷款能力的提高。

2.信贷体系方面

信贷体系方面研究,认为应营造良好融资环境、构建信用担保体系和融资信息平台、细化监管激励机制、改善融资市场等方面,来扩大中小企业信贷渠道,提升信贷积极性。大部分学者认为可通过调整商业银行信贷机制,构建信用担保体系和融资信息平台,细化监管激励机制,提高对中小企业信贷的积极性,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部分信用贷款产品打破传统担保方式,扩大企业融资渠道,解决自有资金不足的难题,打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地方商业银行要全面提升自身地位,要逐渐扩大中小企业的信用贷款服务,政府部门要主动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而程昔武(2021)等人提出改善融资市场结构性扭曲、提高微观企业信贷资源配置效率、降低非国有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制度性融资成本,有利于增强债务融资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力,提升企业的营运能力。蒋鹏(2020)则从改善金融市场环境、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等方面提出建议,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生产活力。

3.外部环境方面

外部影响方面研究,结论为政府的政策性担保、创建批量化服务平台、完善信用体系、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对策可以有效降低中小企业贷款风险,促进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国外学者Benavente通过实证研究,建立模型分析得出政策性担保更有利于低风险的优质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Thorsten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政府在管理和融资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而在风险评估和防御方面则作用较少,认为银行可以联手政府创建批量化服务平台,通过风险补偿、税收奖励等手段降低放贷风险和贷款管理成本。国内学者黄海瑛(2019)提出要提高资金融通的监督控制,重点监管银行和企业的相关工作,确保企业融资途径畅通。吴仲斌(2020)提出我国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占比小、利率下降不明显、增信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应通过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缓解中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也有学者提出政府应当进一步优化融资环境、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实现中小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促进良性经营和持续发展。

四、经验启示

结合上述学者提出的相关经验,可以发现在中小企业信贷过程中,良好的法律法规体系、专门的行政管理和监督机构、健全的政策性贷款体系和成熟的信用担保体系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问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贷款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基于以上四点提出建议,以期完善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机制。

第一,建立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规章。应该结合我国国情,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文件的完善,使中小企业在法律方面得到有效的保护和鼓励。对于涉及到一些新兴行业、惠农行业或新建企业的中小企业来讲,要尤其注意制定一些扶持政策,特别是给予信贷和税收扶持政策。另外,也要鼓励各省市加快完善当地的法律法规建设,因地制宜,形成符合本省特色的法律法规体系,更有针对性地为当地的中小企业提供法律保障。

第二,设立专门的监督和管理体系。我国应成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专业化管理和监督机构,在保证各项权益不受侵犯的基础上,确保中小企业在遇到贷款问题时有可以反映的部门和解决的途径。同时,提升社会对中小企业的关注度和重視度,加强中小企业的资源获取力度,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降低社会风险,促使中小企业规范化和自由式发展。

第三,完善中小企业的政策性贷款体系。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同时完善省市一级的政策性贷款中心,直接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实施政府银行信贷项目,并制定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最低比重,确保成为中小企业贷款的最后一道防线,最终形成以政府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主导,结合商业银行和民间金融机构共同发挥作用的中小企业贷款平台。

第四,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和信息共享体系。组建全国中小企业信贷数据库,建设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平台,在此基础上,各省、市、县以全国中小企业信贷数据库和信用担保平台为依据,整合税务、工商、市场监管等当地政府部门关于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在打通部门信息的基础上,实时融合银行机构、信托机构、担保机构等金融机构的信用信息,建设多层次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创新信贷担保计划,降低银行收集中小企业信息的成本,降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成本。

五、总结

综上所述,国内外较多学者已从中小企业信贷原理、信贷困境及机制构建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不乏有一些政策建议对中小企业信贷发展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然而虽然对于中小企业信贷困境有了很多解决方案,但各地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工作主线,在国家出台大量关于支持中小企业信用贷款的相关机制和政策的背景下,各地更应根据当前的实际环境,聚焦中小企业、信贷体系以及外部环境等方面,制定切合自身的信用贷款机制,为经济的蓬勃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强文.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2017(04): 120-121.

[2]彭炜,杨建农,魏晓军,孙志国.中小企业发展中政银企间的制约因素分析[J].金融与经济,2018(08):94-96.

[3]徐俭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J].会计师,2018(24): 37-38.

[4]黄海瑛.基于新型融资模式的中小企业投融资策略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16):111-112.

[5]张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举措[J].中国金融,2020(13):94-95.

[6]蒋鹏.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北方经贸,2020(01):138-139+145.

[7]程昔武,程静静,纪纲.信贷资源配置、财务风险与企业营运能力[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6(03):66-78.

[8]吴仲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缓解中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J].中国财政,2020(20):70-72.

作者简介:郭垠杉(1993- ),女,汉族,陕西商洛人,硕士研究生,咸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经济统计

猜你喜欢

中小企业
供应链融资模式下的中小企业融资对策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策略研究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探析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探析
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研究综述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