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熵权法的TOPSIS快递分拣中心选址研究

2022-07-17刘圣楠

商场现代化 2022年10期
关键词:熵权法

基金项目:安徽三联学院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试点项目“物流采购管理”(NO:20zlgc023);安徽三联学院校级科研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安徽省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NO:SKZD2018001)

摘 要:21世纪竞争逐渐由企业间转向供应链间,而分拣中心作为供应链中重要一环,科学、正确的选址有利于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实力。本篇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分拣中心选址研究现状,构建以水文条件、交通枢纽靠近度、基础设施、居民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区生产总值、地价、用地便利度为二级指标的综合预测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熵权法的TOPSIS法对安徽省16市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安徽省快递分拣中心选址较佳方案。

关键词:分拣中心;熵权法;改进的TOPSIS

一、引言

自2014年我国经济进入“经济新常态”之后,经济运作竞争不再局限于企业与企业间,而是逐渐扩展到供应链与供应链间。目前,世界格局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各种不确定、不安全因素在明显增多,尤其是自2020年以后世界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政治经济局面也在发生显著变化,保障国家供应链安全和稳定运行已经变成国家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因此,快递分拣中心作为供应链流程中的重要一环,连接着供应链的上游供应商、制造商与下游经销商、终端客户,科学的快递分拣中心选址能够降低供应链整体运作成本,加快供应链响应速度,提高顾客满意度,从而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水平。快递分拣中心选址一旦失败后,会增加供应链管理难度及不必要的经营成本,所以需要借助科学合理的方法来确定快递分拣中心最终位置。综合上述情况,本文采用基于熵权法的TOPSIS法作为快递分拣中心选址的计算方法,并以安徽省16个城市为研究实例,确定安徽省快递分拣中心的最终选址位置,提升安徽省供应链整体的竞争优势。

二、快递分拣中心选址要素

快递分拣中心作为供应链企业的固定资产,前期投资成本比较大且具有较强的地理位置固定性,一旦选址失败后,整体搬迁难度较大,企业也将承担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为了减少供应链企业的运营成本,在选址时就要遵循快递分拣中心的整体适应性、科学合理性、经济适用性、协调性和战略性原则。首先,适应性原则要求快递分拣中心既能够满足区域快递分拣需求,也能够适应国家制定的相关行业政策和制度,才能确保自身发展的长远性;其次,科学合理性原则要求快递分拣中心能够进行充分地市场调研,了解供应商、消费者、竞争者等供应链参与者真实需求,能够为其提供高效的服务;再次,经济适用性原则要求快递分拣中选址时就考虑供应链综合经营成本,适宜的地理位置可以降低地价、房屋建设、人工等相关运营成本;从次,协调性原则要求快递分拣中心既能够有效协调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快速响应消费者的目标,也能够与区域宏观政策相匹配;最后,战略性原则要求快递分拣中心既满足当前消费者需求,还要能够应对未来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变化,才能够实现供应链竞争的总目标。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变革,供应链竞争的最终目标由传统的降低成本转变为提高顾客满意度、降低总体运营成本、缩短整体响应周期。因此,快递分拣中心作为供应链流程中的重要一环,要想实现供应链竞争最终目标,必须在选址时就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因素、交通条件因素、经营环境因素、用地条件因素,以此来减少供应链整体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投入。

1.自然环境因素

快递分拣中心由于自身位置具有固定性和不可变动性,一旦建成后很难进行搬迁,自然环境直接影响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力。快递分拣中心作业强度较大,作业时间连续性较强,因此地面承载力、年降雨量、降雨时间、冻土层深度和环境湿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快递分拣中心作业的连续性。只有选择恰当的自然地理位置,才能够保证分拣作业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2.交通条件因素

快递分拣中心作业并不是独立于整个供应链的,而是连接上游供应商、制造商与下游销售商、终端客户;作为供应链中的一环,还要能够实现快速响应消费者的目标。因此,快递分拣中心周围必须要有良好的交通环境,临近交通枢纽、拥有良好的交通配套设施,才能够快速响应消费者,缩短供应链整体周期。

3.经营环境因素

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消费者总数、人口构成比例、消费者购买力、消费者人均可支配收入等要素都会影响企业的市场盈利空间。因此,快遞分拣中心选址时就要充分考虑所在地的经营环境,为供应链创造良好的盈利空间。

4.用地条件因素

快递分拣中心由于自身作业量较大、周转率较高,需要有充足空间开展相关业务活动,要想顺利开展分拣活动,在选址时就要充分考虑土地的可获得性。与此同时,快递分拣中心作为供应链专业一环,在选址时就要考虑地价,较低的用地价格可以直接降低运营成本,实现降低供应链总体运作成本的目标。

综合上述分析,本文建立如下快递分拣中心选址指标体系,分别为水文条件、交通枢纽靠近度、基础设施、居民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区生产总值、地价、用地便利度。快递分拣中心选址时充分考虑上述八个评价指标,就能为供应链选择到科学、合理的快递分拣中心位置。

三、基于熵权法的TOPSIS分析法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响应速度、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因此快递分拣中心选址属于多目标决策。多目标决策问题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不仅决策对象具有多样性,而且决策目标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文化、自然、和生态等诸多要素,所以科学、合理地选择计算模型有利于供应链选择到适宜的快递分拣中心位置,从而实现供应链管理总目标。通过阅读大量参考文献,发现多目标决策方法大多数未能全面考虑决策目标影响因素,难以消除人为主观意识对决策结果的影响。所以,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选择对TOPSIS法进行改进,利用熵权法科学确定决策目标各指标权重,形成基于熵权法的TOPSIS法来确定安徽省快递分拣中心位置。

传统的TOPSIS法是对有限的备选方案与理想化目标接近程度进行优劣排序,从而获得最优解。但是传统TOPSIS分析法各评价指标权重是由决策者自行设定的,权重设置比例往往具有较强的个人主观意识,难以反馈真实情况,选定的快递分拣中心位置可能脱离消费者实际需求。因此,借助熵权法计算出各评价指标相对权重,消除人为主观意识的影响,科学合理地选定快递分拣中心位置。基于熵权法的TOPSIS法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 数据初始化处理。搜集评价指标原始数据,形成多目标决策初始矩阵;利用向量规划法对原始决策矩阵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其中效益型评价指标最大值为各备选方案该指标最大值,成本型评价指标最大值为各备选方案该指标最小值;建立标准化决策矩阵,以此计算各评级指标信息熵。(2) 利用各评价指标信息熵,计算得到各评价指标熵权(权重)。(3) 根据权重和标准化决策矩阵,构建加权决策矩阵;确定每个评价指标的最优解与最劣解,效益型指标最优解为备选方案集合中该指标最大值、最劣解为备选方案集合中该指标最小值,成本型指标最优解为备选方案集合中该指标最小值、最劣解为备选方案集合中该指标最大值。(4) 计算各备选方案到最优解的欧氏距离,到最劣解的欧氏距离。(5) 根据各方案的最优和最劣解欧氏距离,计算各方案相对贴近度并排序,贴近度越大越靠近理想解,备选方案越优。

四、以安徽为例的基于熵权法TOPSIS法快递分拣中心选址

安徽省地处华东地区,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共有16个省辖市,分别为合肥市、淮北市、亳州市、阜阳市、淮南市、滁州市、六安市、宿州市、芜湖市、宣城市、蚌埠市、马鞍山市、铜陵市、池州市、安庆市、黄山市。安徽省经济上属于东部经济区,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文化上和周边长江三角洲城市有着紧密的联系。与此同时,安徽省与国内诸多经济板块密切相连并且处于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冲地带,借助着地理位置和经济圈的独特优势,安徽省经济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2021年安徽省实现地区总产值42959.2亿元,同比增长8.3%,两年平均增长6%;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0321元,同比增加7910元;全年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31.27亿件,同比增长41.97%;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16.81亿元,同比增长23.90%,各类快递业务均快速增长。因此,科学合理从安徽省的16个省辖市中选出最优的快递分拣中心,有利于提高安徽省整体竞争实力,促进安徽省整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通过搜集安徽省政府报告、统计年鉴及供应链相关产业数据,得到安徽省16个省辖市八个快递分拣中心评价指标初始数据,利用基于熵权法的TOPSIS法对数据进行如下处理。

(1) 无量纲化数据,计算各评级指标信息熵。在标准化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公式计算各个评价指标的熵值,得到如下结果。水文条件信息熵为0.903,交通枢纽靠近度信息熵为0.532,基础设施信息熵为0.951,居民可支配收入信息熵为0.8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信息熵为0.812,地区生产总值信息熵为0.786,地价信息熵为0.973,用地便利度信息熵为0.829。

(2) 计算各评价指标熵权(权重)。利用各评价指标的熵值代入公式计算熵权(权重),计算结果如下。水文条件权重为0.071、交通枢纽靠近度权重为0.341、基础设施权重为0.035、居民可支配收入权重为0.1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权重为0.137、地区生产总值权重为0.156、地价权重为0.020、用地便利度权重为0.124。根据计算结果可知,交通枢纽靠近度、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三个指标对快递分拣中心选址影响较大,尤其是交通枢纽靠近度影响最大。

(3) 计算出各评价指标权重之后,对无量纲化数据进行加权处理,得到加权决策矩阵。在加权决策矩阵基础上,利用公式确定各方案的最优解和最劣解,得到如下结果。水文条件最优解为0.000,最劣解为0.071;交通枢纽靠近度最优解为0.341,最劣解为0.000;基础设施最优解为0.035,最劣解为0.000;居民可支配收入最优解为0.117,最劣解为0.00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最优解为0.137,最劣解为0.000;地区生产总值最优解为0.156,最劣解为0.000;地价最优解为0.000,最劣解为0.020;用地便利度最优解为0.124,最劣解为0.000。

(4) 根據计算得到各评价指标最优解和最劣解的结果,分析计算安徽省16市与各评价指标的理想解、负理想解的欧式距离,得到如下结果。按照合肥市、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蚌埠市、阜阳市、淮南市、滁州市、六安市、马鞍山市、芜湖市、宣城市、铜陵市、池州市、安庆市、黄山市顺序,理想解欧式距离分别为0.034、0.425、0.423、0.419、0.404、0.314、0.329、0.405、0.420、0.406、0.380、0.415、0.085、0.429、0.315、0.341;负理想解欧式距离分别为0.435、0.048、0.049、0.055、0.071、0.139、0.126、0.072、0.077、0.125、0.126、0.084、0.054、0.054、0.146、0.136。

(5) 结合安徽省16市的理想解欧式距离和负理想解欧式距离数据,计算各方案贴近度。按照合肥市、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蚌埠市、阜阳市、淮南市、滁州市、六安市、马鞍山市、芜湖市、宣城市、铜陵市、池州市、安庆市、黄山市顺序,相对贴近度为0.927、0.102、0.105、0.116、0.149、0.306、0.277、0.151、0.154、0.235、0.249、0.169、0.388、0.113、0.316、0.285。结合各方案相对贴近度结果进行优劣排序,按照从优到劣排序结果为合肥市、铜陵市、安庆市、阜阳市、黄山市、淮南市、芜湖市、马鞍山市、宣城市、六安市、滁州市、蚌埠市、宿州市、池州市、亳州市、淮北市。

五、总结

综合分析文章,发现快递中心选址应考虑自然环境因素、交通条件因素、经营环境因素、用地条件因素,充分了解市场、消费者、国家政策等要素之后才能确定最佳位置。借助基于熵权法的TOPSIS法分析快递选址要素,计算其权重指数发现交通条件、社会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三个指标对快递分拣中心选址影响较大,尤其是交通条件因素会影响到快递分拣中心作业成本、效率。最后结合第四章计算结果可以得到,安徽省快递分拣中心最佳选址位置为合肥市,其次是铜陵市、安庆市和阜阳市。因此,安徽省要想提高整体供应链竞争实力,应该打造以合肥市为中心,铜陵市、安庆市和阜阳市为副中心的快递分拣中心集群。

这一选址策略也符合安徽省经济战略规划,2022年3月《安徽省“十四五”物流业发展规划》正式出台,该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安徽省将顺应国家经济发展新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要求,积极适应国土空间开发、产业布局调整、消費空间重构和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主动融入国家物流网络,打造“三横四纵多辐”物流通道。以合肥为中心,建设完善合宁、合武、合徐、合芜宣、合安、合郑、合铜黄等辐射型物流通道,进一步强化合肥、芜湖、阜阳、蚌埠、安庆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之间联系,积极争创国家物流枢纽,促进物流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因此,确定以合肥市为中心的快递分拣中心集群有利于提高安徽省整体供应链竞争实力,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方正起,朱云龙.基于TOPSIS改进因子分析的区域物流资源配置水平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2019,31(05):79-86.

[2]苏云峰.改进的TOPSIS方法在物流配送中心选址中的应用研究[J].物流技术,2014,33(09):193-195.

[3]刘圣楠,张公让.城市区域快递分拣中心选址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4]张宇弢,程元栋.基于熵权TOPSIS法的快递分拣中心选址[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21,34(05):13-18.

[5]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安徽省“十四五”物流业发展规划[EB/OL].https://www.ah.gov.cn/public/1681/554113141.html.2022-03-15.

[6]胡刘康,王来军.基于改进TOPSIS法的省际物流发展能力评价[C]//世界交通运输工程技术论坛论文集(上),2021:1963-1974.

猜你喜欢

熵权法
高职机电专业学生数学能力的调查及对策
大学周边健身房满意度调查报告
基于熵权法的京津冀区域信息化协调发展规律模型及其应用
基于熵权法的“互联网+”农业发展影响因素权重确定
基于熵权法的西安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
目标导向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