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出真知,应用培素养

2022-07-17潘国伟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82期
关键词:实践性实践能力创新意识

潘国伟

【摘要】作业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续,可以有效地填补课堂教学的不足。然而,传统的作业只注重机械式的书本训练,忽视了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围绕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开展作业设计,将课堂教学与作业融合衔接,探究与课堂教学方式相匹配的实践性作业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养;实践性;应用;实践能力;创新意识

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总是是有限的,难以实现这个育人目标。作业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续,它的实施与操作具有充足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很好地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作业应该如何设计才能起到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作用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提高应用和创新意识。”

笔者认为,要“减负提质”,持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那么课堂教学与作业就必须进行有机融合,协调各自的步伐。课堂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解决自学问题、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而作业就要变成学生探究实践、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基地,让学生在完成“实践性作业”的过程中,去经历、感受、体验、探索、应用,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增强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真知的获取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实践过程。知识与技能的形成需要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去体会、感受,了解知识的表象,获取感性认识;然后再通过合作探究、猜想验证、概括小结,深化认识,理解知识的本质;最后再通过综合应用,解决现实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发展创新意识。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因此实践性作业的实施过程可以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相匹配。教师应该里外结合,设计合适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学习活动过程,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一、课前作业——实践经历,积累认识经验,提高探究能力

1.操作体验,形成感性认识

学生的学习是主动探究活动的过程,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具体的操作任务,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制作、分析等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感性认识,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在这个环节中,将会产生大量的生成资源,为接下来教师开展有针对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案例1:小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的实践性作业

筆者是这样设计实践性作业的:1.收集生活中的圆锥,观察思考圆锥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有什么特征;2.测量圆锥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有关数据,如,圆柱的大小、高矮等;3.独立完成圆锥的制作,并说说你的制作过程。此项作业,旨在让学生主动去认识圆锥,在测量和制作等过程中,去探究圆锥的组成与特征,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2.探索分享,过渡理性认识

学生在操作体验环节中对事物形成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但这些认知是零散、细碎的,没有整体性,甚至是错误的。为了将学生的认知从感性向理性过渡,接下来要进行的实践活动就是“探索分享”,让学生回顾整个操作过程,并将自己的探究成果,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案例2:小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实践性作业

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抽象,单纯的文字讲解和推理,学生很难理解公式的意义。因此,笔者设置了以下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弄懂圆锥公式的来龙去脉:1.观看圆柱与圆锥倒水的实验视频,并照着视频的方式独立操作一次(视频只有实验过程,没有结论);2.根据“自学单”的提示进行自学思考,图文并茂写清楚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或者录视频汇报展示。

二、课后作业——实践应用,巩固知识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1.生活实践,培养应用意识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有着非常泛的应用。教师应该设计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感受数学知识的使用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案例3:小学一年级下册《人民币的认识》的实践性作业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教学之前,学生对人民币就有了直观的认识,会使用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但是学生对于金钱的概念、价值、转换还是有所欠缺。为了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去锻炼,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实践性作业:1.整理自己的压岁钱,数一数,算一算,一共有多少钱;2.用你自己的压岁钱,跟父母一起去菜市场买菜,并记录购买的种类以及价格。3.写一写购物日记,分享你的购物体验和心得。

2.创意制作,提高实践能力,发展创新意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应用和创新意识的重要和有效载体。”教师应该创设机会让学生去自主参与,积极动脑、动手、动口,经历收集数据、查阅资料、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激发、促进、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意识。

建筑领域蕴含了许多数学知识,数学是用于设计和建造的重要工具,而建筑模型是缩小的建筑样品。让学生进行建筑模型的创作,将建筑制作的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将活动过程内化成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加深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实践性作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培养实践应用和创新意识。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与作业有机融合,内外兼顾,共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晓燕.小数数学基本思想方法及其有效教学[M].南方日报出版社,2020.

[3]马云鹏,殷春阳.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策略[J].小学数学:数学版,2018.

[4]张丹.发挥数学教育对于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J].小学数学:数学版,2018:24-29.

[5]赵丽芳.基于活动经验发展“数学论证”能力[J].小学数学教师,2022(2):17-21.

猜你喜欢

实践性实践能力创新意识
高中物理教材实践性栏目育人价值及其实现策略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第一性
激发教师实践动力 实现专业自我成长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