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政工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探讨

2022-07-16马杰

科学与财富 2022年4期
关键词:政工工作人事管理企业管理

马杰

摘  要:近些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转型和人才招聘的要求与目标的提升,员工的工作任务也更加繁重。在这样的条件下,员工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境界对于其工作和生活来说至关重要,而做好企业的政工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正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为员工思想工作服务,成为员工的灵魂工程师,能够有效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和成熟,为员工的心理健康建设作出相应的贡献。企业管理者应当充分发挥企业政工师的作用,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提高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并创新工作方法,激发员工潜能,树立服务意识,熟悉员工思想动态并帮助他们解决思想问题。

关键词:政工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人事管理

引言

在企业当中,政工工作与人力资源工作都极其重要,并且时常需要相互沟通、相互配合,共同促进企业的正常高效运转,因此两种工作所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全面,无论是采购、生产还是经营,以及企业内所有员工的个人背景和员工工作的表现等各方面,各个环节都需要顾及到,所以认识政工管理的工作相对来说也是一项比较复、全面性的工作。而人事与政工管理结合衍生出的人事政工工作更需要不断刷新管理理念以及创新的管理方式,以此来全面地提升人事政工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这是极为重要的。企业或公司的人事政工管理部门都应当具备一定的实力,重视并不断完善企业的政工管理与人事管理工作,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发挥价值,更好的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发展,促进企业整体运行的效能得到提升。

一、企业当前政工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中,不论是哪个部门,规章制度是不可或缺的。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人事政工管理工作中也是一样,管理制度何其重要,但管理制度也要合理,若是没有合理的管理制度,则会导致管理不规范的情况发生,同样也会造成企业的人事管理与员工之间因对管理不满而发生矛盾情况出现,这也就形成了企业内部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不和谐现象。若是人事政工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就会形成员工的思想政治低下,那么工作效率也会降低,这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企业人事政工管理模式若不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或者人事政工管理体系不完善,最终企业将会一步步走向失败,想要在你追我赶的经济市场中求生存更是非常困难的。

另一方面,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是否恰当、领导者的人力与政工方面的战略规划思想是否成熟,以及员工的综合素质及与其他人相互配合的有效性,都会影响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政工管理。部分如果企业领导者只注重人事管理不注重政工管理,或是将人力资源管理的部分工作内容交给自身或是其他管理者进行全面掌控管理,从而就容易造成权责不明确甚至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

二、企业做好政工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策略

1.完善加强管理人员选拔,完善企业人事政工管理制度

要不断完善人员的选拔工作,与企业相对应的人事政工管理制度结合起来,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在选拔过程中坚持企业的内部民主原则,把更多的自主性归还给员工。企业要进一步规范管理人员选拔任用提名制度,采用企业各部门集体推荐提名、人事部门建议提名、各部门个人推荐提名、以及自荐等多种方式,来推进选拔管理人员的民主化。以基层用人导向的方式来选举,管理人员既要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又要有在该企业的工作经验,且还要是各部门各方式选拔出来的人员,基层以及各部门对相关管理人员是信任的,那么这样也能够更好的胜任这个岗位以及更好的管理基层的员工。另外,企业也需要依据自家企业的情况引进成功案例的管理制度,进行结合改进与调整,来创设出更加适合的管理制度,开展全面调整。

2.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提升企业人事政工管理的意识

许多企业由于对人事政工管理工作都不够重视,反而给企业未来发展与建设问题带来不少影响。因此,企业应提升对人事政工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强化政工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全面结合,有效加强企业人事政工管理的意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做好整改。如定期组织企业品牌文化交流,加强员工对企业的了解,让员工能够对自家企业有归属感,才能够用心的为企业服务,让企业发展得很好。要不断强化人事工作与政工工作之间的对接,让员工熟悉政工工作与人事工作的融合方法,让他们能够在政工工作的影响下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思想成果,从而加强自身对于企业的认识,更好地配合公司领导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将员工的潜能更好地发挥出来,提升企业的整体质效和競争力。

3.坚持与时俱进,推进网络信息技术技术展开思想政治工作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网络信息技术被利用到各个平台以及各个方面,那么企业管理人事政工管理工作也应当跟随时代的步伐在人事政工管理工作上利用好网络技术,以此在人事政工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全面展开企业政治思想工作。让政治思想跟上时代的脚步,尽量减少人为差错,给政工工作的完成效率带来显著提升。在工作中,实际操作还需要“以人为本”来落实科学性的发展观,多关注员工的思想变化,对于员工工作中有问题的情况,要给予帮助与鼓励,才能使各个部门更好地开展工作,更好的加速企业发展。企业要完善政工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衔接流程,充分发挥政工工作的效用,应当充分借助网络这一新兴媒介去开展工作,将企业文化和正能量的价值观通过短视频、公众号、企业微信、推送文章、群聊等网络平台发布展现出来,让员工能够不断地接受公司的价值理念,从而为企业更好地做好更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人事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引入考评方式,强化绩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水平

人事政工管理工作还依靠绩效管理,这是企业为了员工能够更好地工作,所采取的一项基本管理手段。绩效管理体系至今还存在着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也存在许多员工不重视绩效管理的情况。通常大多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包含员工表现、工作成绩、差错问题等,因此,应当健全绩效管理工作,以组织体系、流程体系、多元化考核等多种体系结合来推进单位、部门、岗位三级绩效考核,不断探索新的绩效管理模式。对于考评要多以创新的手段来管理员工,才能激发员工的斗志,完善考核内容,严格考核程序,通过给予有效的奖励方式,对员工进行鼓励,起到促进工作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应当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当中的绩效管理工作力度,将含有公司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考核条例与方法、理念纳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当中,充分重视员工日常行为、表现、思想的动态变化与其个人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明细情况,用政工工作的角度来为企业人事管理工作提出更加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将其贯彻落实到绩效管理工作全过程之中。

5.创新工作方法,激发员工从业潜能

企业领导者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不能一味地死板灌输理念,而应当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公司团建、关照员工生活、谈心谈话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员工解开心中的症结,从而能够更加集中精力去面对工作。由于不同的员工其学历、经历、生活环境、家庭背景、个人思想和考虑问题的方法与角度都不尽相同,因此企业还应当具备团结人心、鼓励员工说真话的能力,这样才能够使得自身在工作中发光发热,让员工畅所欲言并使之成为有效法宝,防止做无用功。应当采取员工易于接受的方法来对员工的思想进行干预,在不打扰他们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前提下对他们的思想动态进行整体把控和局部记录分析,要强化员工自身认识能力的提高,促进他们进行自我反思,从而更加从容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得员工能够感受到公司的归属感,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和各方面的隐藏能力。

6.发挥带领带头作用,树立服务员工意识

企业管理者要从多个层次学习党的政策方针并将方法传授给员工,将重要领导人关于企业的重要论断加入实例论证,让他们学有所悟;应当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以来各次全会精神、新的政治理念和先进科学实践,使员工观有所得;应当引导员工广泛阅读经典名著,在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熏陶下修身养性,提升自我。企业政工师应当树立服务意识,以群众为基础、以员工为核心去开展自身的工作,应当协同沟通好企业的各部门、各个环节,运用多元服务法去温暖员工的心,从方法论的角度给予员工以深刻指点,并拉近与员工的距离,使得今后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政工師应当熟悉员工的思想动态,由表及里地加以分析,找出其中的关键之处,根据情况来拟定具体的解决策略。应当充分利用宣传、宣讲、培训等机会来调动员工的思想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更新政工管理和人事管理的理念,用新思想和新方法来鼓励员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结语

总之,做好人事管理和政工管理的工作,是企业领导者以及人事政工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使命,只有服务大局且覆行职责、有效提高自我能力以及服务员工,才能够真正的提升各部门的向心力,才能提升人事政工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并以此促进公司更好的发展。做好企业的政工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促进单位文化的形成,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障员工政治方向的正确性,而且能够建立良好、轻松的工作氛围,帮助员工更好地融合集体,发挥整体力量大于部分力量之和的原理作用,在企业形成良好的凝聚力,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佩佩.企业政工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难点和对策[J].时代人物,2020(23):0205-0205.

[2]边嘉琪.企业政工与人力资源管理有效结合的问题分析[J].华东科技:综合,2020(10):0057-0057.

[3]赵传磊.企业政工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相融合[J].人力资源管理,2017(5):152-153.

猜你喜欢

政工工作人事管理企业管理
人事管理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人事档案数字化在人事管理中的重要性
突发事件基本类型及其对管理的意义
推行军事体育训练与人事管理挂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