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师职教能力的构成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2-07-16陈科任媛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8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高职院校

陈科 任媛

摘 要: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契机,首先阐述了高职院校教师职教能力的内涵,提出了高职院校教师职教能力包括教学能力、育人能力、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信息化工作能力以及国际交流能力;最后从个人、学校、企业、政府层面分析了影响高职院校教师职教能力的因素。

关键词: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教师职教能力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8.040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将职业教育界定为“类型教育”以来,高职迎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期。同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要求着力培养一批能够改进企业产品工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骨干教师,合力培育一批具有绝技绝艺的技术技能大师。“双高计划”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是第一资源和关键性建设主体,其能力发展直接关乎“双高计划”建设的进度和效度。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契机,探析高职院校教师职教能力,对于打造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促进高职院校高质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1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职教能力的内涵

教育界众多专家、学者对高职院校教师职教能力的涵义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较早提出“职业技术教育能力”,(即“职教能力”)概念的国内学者吴泽(2007),认为这是一种将劳动、职业技术、教育等领域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形成的职业技术教育能力。李畅等(2010),汤霖等(2011)都认为教师职教能力,特指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应具备的各种职业能力。李耀麟(2011)对高职教师职教能力的定义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职业活动或工作过程为导向,并结合学生特点和相应的教学条件实施有效教学活动的能力。陈龙图(2015)也对高职教师职教能力内涵的界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进行了广义与狭义的区分,广义的涵义指教师从事职业技术教育所应具备的一切与之胜任工作有关的各种能力的总和;狭义的涵义则专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以上专家学者对高职教师职教能力的研究,反映了高职教师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但对于高职院校教师与其他类别教师职教能力之间的区别实际上并没有完全反映出来。此外,在双高计划建设的新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职教能力的内涵也应不断发展。笔者认为,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职教能力是指高职院校教师为顺应“类型教育”的发展方向,在具备基本的课堂教学能力以外,应逐步向重视育人能力、提升科研能力、适应区域发展、参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发生整体转变,具备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点的综合能力。

2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职教能力构成要素

通过对国内学术资源各种数据库的利用,主要围绕高职院校、教师职教能力等方面进行文献搜集,发现在对教师职教能力构成要素方面有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文献分析结论具体见表1。

本文通过借鉴教师职教能力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相关政策、纲要、能力标准等文件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笔者认为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职教能力包括教学能力、育人能力、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信息化工作能力以及国际交流能力,具体见图1。

2.1 教学能力

高职院校的首要职能是人才培养,而作为人才培养最主要、最直接的主体——高职院校教师,其教学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直接影响教师自身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以及职业生涯的发展,而且对学生当下及今后多方面发展和成长也起着深远的影响作用。双高计划要求各高职院校致力于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应更丰富,具体体现在:第一,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第二,岗位实践操作技能;第三,课堂教学能力;第四,课程开发能力;第五,专业建设能力。

2.2 育人能力

双高计划要求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都应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高职院校教师作为双高计划的关键性建设主体,必须具备较强的育人能力。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育人能力具体体现在:首先,从教师自身的角度,真正做到“身正为范”,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人格魅力、积极的人生态度、大方得体的举止谈吐,能给学生良好的示范引领,使学生进行全面的学习。此外,育人能力强调对学生的引导,包括智育方面和德育方面的引导。高职学生基础差,习惯不好,容易受不良习气的影响,加上道德观念不强,更容易脱离正轨,教师需要在教育学生智力成绩的同时注重德育教育。高职院校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此外,还应着重引导学生养成不断创新、积极进取、严谨专注、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培育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

2.3 科研能力

科学研究作为高职院校的第二个基本职能,在其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教师科研水平不高已经成为亟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而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便成为高职院校推进“双高建设”的重大突破口。首先,高职院校教师通过开展科研工作,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形成“以科研促教学、用教学激科研” 的良性循环局面;其次,高职院校教师通过开展科研工作,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这无疑促进了高职院校教师育人能力的提升。此外,高职院校教师通过向企业开展科研服务,如提供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生产加工等,可以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这对后面提到的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也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2.4 社会服务能力

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除了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以外,还包括社会服务。由此可见,社会服务对于高职院校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社会服务具体是指学校利用老师的智力知识和技术技能直接为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提供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也提出了新要求。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应以参与行业企业实践为关键,提高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具体體现在:首先,提升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熟悉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如乡村振兴战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等。其次,高职院校教师应根据行业及市场的发展需求,为自身能力的长远发展做出合理的规划。此外,高职院校教师还应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缺领域,将自身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科研成果,以便更好地提高对经济社会的贡献。

2.5 信息化工作能力

双高计划要求加快建设智慧校园,促进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以及管理服务全过程中深度融入。在双高计划背景下,为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需求,高职院校教师应不断提升信息素养,提高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方法的能力,包括能高效使用并能制作各类数字教学资源;运用通讯类软件以及在线文件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和进行在线直播授课;此外还能通过实习类、学习类等APP有效管理学生的学习行为等。

2.6 国际交流能力

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进行国际化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以适应国际竞争中对大量重要或关键一线岗位的需求。在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应以参加国际合作项目为契机,不断提升其国际交流能力。要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教育境外培训和国际学术会议,并与境外知名高校开展合作,为教师学历提升拓宽渠道;要与国际上知名的职业教育培训组织、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合作,为学校教师定制相关培训,提高语言能力、专业能力、跨文化适应能力,学习职业教育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拓宽教师的国际化视野;要组织教师赴国际知名企业参加实践,学习国际知名企业的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加深对新理念、新标准、新技术的认知程度。

3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职教能力影响因素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本文从个人、学校、企业、政府四个层面对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职教能力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3.1 个人因素

从主观上讲,教师自身的教育背景、职业认同、发展意识、工作量、培训进修等因素都制约着其职教能力的提升。首先,高職院校教师入职前的教育经历以及对自己职业的认可和赞同直接影响其能力的发展。其次,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职教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但部分教师不具备发展意识,对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的培养目标研究不够,仍是更多地强调传统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对教师的育人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信息化工作能力以及国际交流能力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此外,许多高职院校教师时间精力也影响着其职教能力的提升。部分高职院校因大规模扩招导致校生师比严重超标,教学工作量繁重,部分还兼任辅导员和实训管理工作,因此教师完成教学和科研工作都几乎是满负荷工作和超负荷工作了,根本无暇顾及职教能力的发展提升。最后,教师参加的个人培训进修不够,或者培训内容与教师提升职教能力的实际需求发生错位,也必将影响其职教能力的提升。

3.2 学校因素

学校存在着诸多因素影响教师的职教能力的发展。一是教学教育任务要求。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工作量大,很多高职院校要求教师基本周课时量在12节以上,还要求兼任辅导员以及实训管理工作。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教学难度相对高,由于高职学生基础差,行为习惯不好,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倾注更多的心血,付出更多的劳动。二是培训进修机制。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能力建设较为重视,几乎都配备专门的教师发展中心,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和进修,但与教师职教能力(如育人能力)提升直接相关的较少,而且也不具有系统性,这无疑说明学校科学有效的培训进修机制尚未形成。三是教学评价制度。双高计划背景下对教师职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完善多元的教学评价制度。四是职称评聘制度。学校组织的职称评定和聘用制度直接关系着教师的薪资水平,因此在双高计划背景下其职称评聘制度应体现出对其职教能力提升的要求。五是激励机制。学校应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教师职教能力的提升。

3.3 企业因素

双高计划要求着力培养一批能够改进企业产品工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骨干教师,合力培育一批具有绝技绝艺的技术技能大师。为了更好地提升高职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学校、教师必须与企业保持非常紧密的关系。教师应经常到企业或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这就需要企业加强与学校、教师的配合。

3.4 政府因素

近年来,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高职教师职教能力发展的政策法规,“双高计划”便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政府文件,对教师的职教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与此同时,针对高职教师职教能力发展的经费投入也在不断地增加,然而也存在着区域差异以及民办公办差异等问题。

总之,在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职教能力的问题上,除了教师自身的个人因素外,“学校—企业—政府”三方应当相互协调,以推动知识的生产、转化以及应用,共同促进高职院校教师职教能力在三者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魏丹.双高背景下建构高职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育体系[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1,(1):167169.

[2]尤玉细.“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教师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J].广东轻工技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12):2933.

[3]胡丽娜,孟莉,金明盛,等.“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20,(03):7783.

[4]袁年英,董汝萍,张启强,等.产业转型升级环境下高职教师职教能力培养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138140.

[5]陈龙图.高职教师职教能力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5,(4下):6568.

[6]王桂玲.产业转型升级下教师职教能力的培养[J].晋中学院学报,2014,(12):8183.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高职院校
再论“双高计划”
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双高计划”:怎么看、如何干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