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师教育中通识课程的改革研究

2022-07-16肖岩刘晓月王晴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通识课程高职院校

肖岩 刘晓月 王晴

摘要:通识课程在高职院校中的重要性极高,但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存在轻视通识课程的问题。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高职院校通识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高职院校通识课程改革策略,具体涉及加强通识课程体系建设力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职业规划与指导,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通识课程;通识教师

前言:通识课程教育改革是顺应我国对全面人才发展需要的一种教育改革形式,可以促进人才自由、和谐、全面发展。在当今时代,高职院校教师队伍需要以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均较高的专业教师构成,为满足相关要求,必须设法改革高职院校通识课程,进而优化教师教育。

1.高职院校通识课程现存问题分析

1.1通识教育重视程度偏低

我国的传统高职院校课程通识教育重视程度偏低的主要原因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教育只重视对专业课程的教育培养,这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导致学校的通识课程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呈两极分化的状态。对通识教育的轻视就导致了通识教育教师的相关培训也较少,相较之下,专业课教师会定期参与一定的国外培训进行专业水平的提高。通识课程教师在各类的教研申报、学历提升、职位晋升等方面机会较少,由于对通识教育的轻视,通识教育的教育积极性也普遍较低,从而形成学生的通识教育程度的现状,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群体过于重视专业技能学习,忽略了自身综合素质提高,无法满足我国的专业、全面、发展型人才培养需要。

1.2通识课程教师平均年龄偏大

因为各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十分普遍,所以对专业课程教师的引进十分重视,而通识教育过程中通识课程具有很强的一致性,所以高职院校就很少引进新的通识教育老师,这也就导致了通识教育教师的年龄普遍较大,据调查得知某高职院校在十年内只招聘了两位通识教师,这种低频招聘模式导致高职院校存在通识教师年龄偏大现状。

1.3通识课程教师职称结构不合理

现在的高职院校评审模式均为统一的制度评审,这种制度对通识教育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由于通识课程中大部分课程教师属于文科专业,而文科的论文与科研的难度与专业课相比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因此通识课程教师的职称评定较低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其水平不足,而是因其学科难度形成的,而在这种背景下,采用统一的职称评审模式就显得评审方式十分不合理。

2.高职院校通识课程改革建议

2.1加强通识课程体系建设力度

作为一所高职院校,学校应将通识教育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形成整合性与贯穿性并重的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学生在进行自我提高的过程中,也不能仅注重专业课程的能力培养,还需要对自身文化素质与道德素养进行综合的提高。高校在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底蕴、文化素养、工作态度、心理健康等也应进行关注,从而使学生获得更高的教育方式与学习理念。现今的教育体系需进行改革,根据国家形势与需求对学生的教育内容、形式、方式等进行合理调整。在高职院校开设通识课程的过程中,通过对通识教育体系进一步加强建设,使通识教育可以更好服务于学生的素质文化教育,使学生受到全面的教育后可以符合我国全方面发展型人才的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的人格、精神等方面进行培养。通过合理的调动方式,配置合理的通识课程体系保证每所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良好,构建出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通过教师队伍培养出符合我国需要的全方面发展型人才。

2.2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通识课程教师不同于专业课程教师,通识课程教师不仅是教育者,更是为学生解惑的思想者,这种教育方式可以对学生进行全面塑造,通识课程教师可以协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与能力。对学生的政治立场与思想品质等方面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识、潜能开发、明确社会责任。建立合理的招聘制度进行通识教师的招聘工作,在招聘过程中,对教师的能力进行明确的考察,并定期开展考核,保证教师的专业性。将通识教育的教师体系构建作为学校教学的工作重点,对通识教师进行合理的培养,定期开展学习型交流,对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定期开展专业课教师与通识课教师的交流活动,对学校的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进一步的提高,并且在进行新教师培训过程中可以采用老教师一对一培训或一对多教学的模式,采用老教师带新教师的模式对新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育质量进行提高,注重对学校师生的整体能力进行提高,采用各种培养方式,对教育的品格进行相应的提高。

2.3加強职业规划与指导

职业规划本身是对即将步入工作的学生进行规划,保证学生的发展,但职业规划不仅对学生重要,对通识课程教师也十分重要,许多的通识课程并不像专业课教师一样具有令学生关注的区域,因此教师缺少互动便缺少了教学兴趣,因此通识课程教师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失去教学兴趣,导致教师变得盲目。因受到学生与环境的影响,通识课程教师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失去教学兴趣与主动性,由于通识教育课程内容基本一致,许多的教师在各类因素影响下变得缺少主观意识。通识课程主要为理论课程,课程主要是通过单方面倾听的方式进行授课,且与专业课程相比课程较少,因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主观意识也变得模糊。学校应加强对通识教育教师团队按年龄、学历等进行梯度队伍建设,对通识教育教师在各方面进行提高,以提高通识教育教师的责任感与专业性。采用一定的引导方式,给予通识课程教师以正确的教育方式与能力,学校对通识教育教师进行一定的指导,对教育教师进行职业规划,为学校的发展与学生就业作出应有的贡献。通过对通识教育教师进行合理引导,可以使通识教师更好为学生提供教育与帮助,建立一支拥有高思想、高觉悟、高知识的通识课程教师团队,保证教师群体的专业素养,便于教师为学校的发展和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结语:从各方面对高职院校教师教育中通识课程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促进其全面发展,高职院校需要在这一过程中把握改革的主动权,为教学活动的更高质量开展提供支持,进而更好培养综合性人才,满足国家与社会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敏.基于改革视角的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初探[J].大理大学学报,2022,7(03):123-128.

[2]徐兴林,潘萧羽,徐媛媛.基于学分制的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改革[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5(02):15-18.

课题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名称:“三教”改革视域下高职通识课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研究,课题编号:JRS-2022-7007。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肖岩,1977.11,女,汉,河北定州,河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助教,汉语教育,高职教育,传统文化。

第二作者:王晴,1983年1月,女,汉,河北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是语文教学。

第三作者:刘晓月,1984年3月,女,汉,陕西清涧,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是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通识课程高职院校
高职通识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应用型通识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通专融合视野下高职教育集群型课程模式建构
高职院校通识课程教学实施研究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