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2022-07-15许一淼

好家长 2022年7期
关键词:资源儿童幼儿园

文 许一淼

幼儿园课程建设已成为新时代幼儿园发展的重点。目前,幼儿园课程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同质化趋势,如微课程、自然课程、班本课程、STEM课程、物型课程等。幼儿园课程建设如何做到既与时俱进又特色鲜明?为此,本文从三方面就幼儿园课程建设进行了深度的思考。

一、做有“儿童立场”的课程

幼儿园的课程是基于儿童视角、立足儿童本位的课程。在课程建设中,儿童是课程建设的起点,教师是儿童发展和培养能力的观察者与分析者。教师必须有温度,才能让课程有深度,儿童的发展有速度。

(一)注重观察,有衔接

教师要观察儿童的行为、需求、兴趣、学习与发展,在观察和分析中理解儿童的行为,形成适宜的支持策略。儿童的成长需要被等待,儿童的声音需要被倾听,儿童的行动需要被诠释;教师要明确主题之间、领域之间以及各年龄段之间进行的经验需要衔接与连续,避免“拿来主义”和“跟风主义”。例如,我园创意生活课程建设前期,教师进行整体架构,多通道、多元化、多样态地丰富儿童创意生活的体验,让儿童在亲身体验中积累经验,在情境创设中得到深度浸润,在体验式的实践操作中提升学习品质,从而建构适合儿童发展的课程体系。

(二)研判课程,有特色

教师需要研判创生课程最具有重要教育价值的一部分,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的各年龄段儿童成长发展目标和儿童的实践经验水平作为评价基准,对儿童的实际需求做出科学、合理的反应和支持。因此,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教师要关注儿童的兴趣与需求,将它们作为选择课程内容的重要起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不断激发儿童的兴趣,满足儿童的发展意愿,最终达成发展目标,让《指南》精神真正落地,让课程回归儿童、顺应儿童,做体现儿童立场的课程。

二、做有“血肉”的课程

在幼儿园课程建中,不少幼儿园形成了基本的课程“骨架”,逐步拓宽课程资源,不断呈现丰富多样课程形式,但这样的课程建设未真正实现对儿童的全过程渗透。因此,我园要在课程建构的思路和框架、教师课程的实践推进力、儿童深度发展的支撑点等方面,持续地深入研究,让课程在深度建构中不但有“骨架”,而且有“血肉”。

(一)血——优化研究机制,护航课程发展

开发形成一个有深度、有质量的课程体系,需要教师具有突出的教学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因此,优化课程研究机制是必要手段。课程审议是幼儿园护航课程实施的重要手段,但在真正实施中往往只浮于表面,缺乏深度,缺少对课程“行进性”审议过程。因此,我园要把好审议这一关,从前、中、后三阶段对课程进行科学性、适宜性、生长性等方面深入审议。

在课程实施中,教师会遇到各种问题。例如,儿童在课程中转移了兴趣点,是“顺应”还是“扭转”;课程行进到达“瓶颈”,是继续还是结束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同行教练”(专家、骨干教师等)及时介入,针对问题逐项答疑解惑。在我园创生课程《有一种幸福叫三叶草》实施中,儿童起初只对三叶草的外形、特征、生长进行探究与实验,但随着“不速之客”蛞蝓的出现,儿童逐渐被小昆虫吸引,课程一度无法继续进行。此时,“同行教练”较好地帮助教师将儿童对昆虫的兴趣点与三叶草的探究巧妙结合,以探寻“三叶草居民”打开儿童新一轮对三叶草的探究。“同行教练”用专业眼光,以促进儿童的发展为基点,帮助教师重新梳理课程脉络,推动课程的深度建构。

课程的创设与研究过程,需要团队的共同合作。我园可以从实行“一班一课程”、重视“一课多研讨”、发现“一课多故事”、呈现“一课一成果”四方面构建课程,建立班级、年级、园级层面的协同研究长效机制,形成独具特色且可推广的课程建设新经验和新范式。

(二)肉——整合有利资源,丰润课程内容

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是课程资源的挖掘与利用,而自然资源、本土特色资源、社区与家庭资源等都是儿童学习的资源,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宝贵财富。在推进课程建设中,我园要以园本特色为基准。师幼共同梳理园内资源、周边资源、家长资源、乡土文化资源,绘制课程资源地图,并根据课程的后续研究和实践合理增删,形成动态的、生长的“行进性资源地图”,并根据课程的推进和儿童的需求,不断筛选和更新课程资源,让课程内容更具生动性、实践性、社会性,更能增强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认知能力、自主创新能力。

三、做有“延续”的课程

幼儿园课程应该是“活”的,具有生命力和延续性。目前,幼儿园课程建设往往缺乏延续性,课程成了教师的“自有产物”,缺乏系统的管理。在课程建设管理上,我园不仅要对课程进行规划、审议,还要对其进行多元评价,让课程充满活力。

(一)完善评价体系,促进课程生长

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我园要努力构筑具有多元主体与视角、多种评估方式和多样评估内容的综合性评价框架,让教师、家长、儿童都积极参与其中,让理智、情感和行为整合与统一,促进课程不断生长。一是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课程评价要以《指南》等文件为标准,关注儿童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能力等发展,注重过程性评价,多方位、多角度把握儿童的发展状况;二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家长、儿童都是课程评价的主体,评价不再是“一家之言”,而是大家的理智、情感、行为相结合的统一。我园要致力于让每位成员都参与课程评价的整个过程,整合所有涉及儿童成长的意见,让评价真实地反映,真正地支持儿童的成长,最终促使儿童发展良好的人格;三是评价模式的多样化。我园要针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情况,采用多种方式,对儿童进行观察和记录,紧密联系教育活动与教学评价。例如,我园利用“成长故事”这一特殊的课程评价模式,详细记录并及时解读个别或小组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类典型事件;教师利用“班级微课程”对本班儿童进行长时间地观察,真实、准确、全面地记录儿童的成长轨迹;教师利用“一起长大”APP记录儿童成长的点滴,生成科学的案例分析,引导家长及时反馈儿童在家的生活点滴,让家园共育推动儿童的发展。

(二)建设课程资源库,赋予课程权力

我园建立“园本课程资源库”,进行科学化、人文化管理,选出有创意、有价值、有亮点的课程入库,作为新教师的“课本”和老教师的“蓝本”。我园采用三级管理(班级自主管理、年级审议管理、园级统筹管理)的方式,建立“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研究模式。教师结合真实的课程实践提出问题,不断摆正自己在幼儿园课程体系中的位置,结合实践,不断完善课程,提升课程建设能力,让幼儿园课程葆有活力。

猜你喜欢

资源儿童幼儿园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爱“上”幼儿园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