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吐纳朱气和平百关

2022-07-15胡建君

检察风云 2022年13期
关键词:画虎龙虎虎皮

文·图/胡建君

透雕神人骑虎饰(上海博物馆藏)

虎源

古时人们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识鸟迹虫文而知幽明之故,对大自然充满敬畏之情。他们将百兽之王的虎奉为神明与图腾,并模拟其形态、仿效其吼声,创造了汉字“虎”之初形。甲骨文和金文中的“虎”字,都是像虎之形,身长而有花纹,呈巨口大齿,现利爪长尾,其读音也是虎吼的拟声,可见古人之浪漫可爱。郭沫若曾有记述,容庚教授向他提供燕京大学的甲骨文片中,有“毕八虎”的记载,指用巨网、陷阱之类捕获八只猛虎,堪称记载最早、数量最大的获虎记录。

远古时代,人们多从事游牧与农耕,须辨方位、知时节,留心日月星辰的走向。他们将天上星辰附会为神异的龙虎之形,北斗七星之斗柄直指龙首,斗杓指向虎尾,最早的迹象可追溯至6000年前。考古人员在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墓葬中,首次发掘出蚌壳砌塑的龙虎图样,被称为“天下第一龙虎”。龙虎之间、正北中央,又有用蚌壳精心摆塑的北斗,属于距今6500年前的伏羲时代,据说是黄帝之孙颛顼之墓。至少,墓主应是颛顼部落联盟的首领,而龙和虎是墓主人用来骑乘飞天的。那时人们通天近神,希望自己也能上天入地,充满了瑰丽奇谲的心愿和想象。

中国最早的典籍如《周易》《诗经》《尚书》等都曾留下关于虎的记载。如《周易·颐卦》中有“虎视眈眈”,作为成语流传至今。《书·牧誓》中有“如虎如貔,如熊如罴”,乃武王伐纣的誓词,歌颂其浩浩军威。《诗·鲁颂·泮水》有“矫矫虎臣”,形容勇猛精进的武将兵士等,都是傲视群雄的姿态。

《诗经》中记载的“驺虞”是一种白色黑纹的虎,《说文》曰:“虞,驺虞也。白虎黑纹,尾长于身。”威猛硕大的虎被古人强调是一种仁兽,也被定义为“山君”即山神,威风八面声震四方,具有驱邪禳解的伟力。老虎出现的年代和地方意味着“仁而善”的祥瑞,因此古代风鉴之士要寻觅龙虎脉象之圣地埋葬王者遗骨,有利于后世子孙的繁衍昌盛。

虎威

民间过年时,常在大门上张贴一对门神,怒目发威,手持鞭锏,传说是秦叔宝和尉迟恭,这是唐以后的事,之前多以虎画避邪。东汉以前已有“虎能噬鬼”的传说,在门板上画虎用以驱魔避邪,相信“画虎于门,鬼不敢入”。东汉应劭所著《风俗通义》云:“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虎有威力又有仁义,被认为是光明的阳物:“虎者阳物,百兽之长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所以古时门神用虎,甚至虎的各个部分都有神力:“烧虎皮饮之,系其爪亦能避邪。”

虎首人面鸟爪管銎钺 西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隋唐之际,虎被进一步神化,据说虎身上有一段乙字形虎骨,堪称最有神通的护身符。《酉阳杂俎》中的记述充满细节、煞有其事:“虎威如乙字,长一寸,在胁两旁皮内,尾端亦有之。佩之临官佳。”宋人黄休复《茅亭客话》一书也有类似记载。小说《儿女英雄传》中也强调:“大凡是个虎,胸前便有一块骨头,形如乙字,叫做虎威,佩在身上,专能避一切邪物。”

古人对于虎的信仰可谓一片赤诚。古代帝王出行时,仪仗所用旗帜上有画虎的,称为“虎旗”,常与龙、熊等尊贵神勇的形象配伍。《集仙录》有“虎旗龙辇,激耀百里。”《释名·释兵》载“熊虎为旗”。李白诗有:“扬兵习战张虎旗,江中白浪如银屋。”果真有猎猎风云之气。虎的意象在各个方面持续延伸,《史通·书志》有“虎踞龙蟠,帝王表其尊极。”古代王宫的路寝门称为“虎门”,处理军机事务之所叫做“白虎堂”,将帅的营帐称为“虎帐”,所谓“柳林春试马,虎帐夜谈兵”,似有虎啸龙吟之气,令人神往。最为人熟知的则是标志军权的“虎符”,在戏剧中常被大加渲染。“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分为两半,左半交给将帅,右半由皇帝保存,调遣军队时,须由使臣持符验合方能生效。信陵君窃符救赵的仁义故事被广泛演义传诵至今。

虎的正面形象传播甚广,兼及日常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古代祭祀用的酒器和礼器上,也刻画出虎的形象,叫做“虎彝”。道教也用虎形纹饰的符箓给道士们佩带。《云笈七签》中云:“吐纳朱气,和平百关。身服锦帔,凤光鸾裙。腰带虎箓,龙章玉文。”一片祥瑞气象。更有佩玉饰虎、砖瓦刻虎、土泥塑虎、壁墙画虎、墓道立虎、花样刺虎、布帛织虎等。至于民间讲究的虎头帽、虎头鞋、虎头肚兜、虎饰挂件铃铛、虎头枕等,更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传达着人们的敬畏与欢喜之心。

虎传

虎之神力泽被万物。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箱盖漆画中,月亮树上有神菟形象。菟,是一种介于小白兔和老虎之间的小神兽。马王堆帛画中的月亮上,也出现了披有虎皮的白兔形象,既柔美活泼又有神勇加持。而虎皮,作为虎的标志图样,被人们赋予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志怪小说中有很多人虎互化的故事,虎皮的细节贯穿始终,往往谁拥有虎皮,谁就可执掌对方的命运。唐人《集异记》中记载蒲州人崔韬在旅途中遇一虎怪,脱下虎皮变为美女与之同寝,崔韬暗将虎皮投入井中,欢欢喜喜携女而归。还有《广异记》中的《虎妇》,《原化记·天宝选人》等篇章皆记载有虎化身为人与人通婚的事例。但虎变人后“惟尾不化,须得焚除乃得成人”。虎皮更是虎变人后的“副产品”,一旦复披于体,则将重新化虎归去。古人天真可爱的想象力,令人赞叹。

虎纹刺绣徽章冠服小样 丝绸 明代

王者 绢本水墨 何曦

日坐长生 绢本水墨 胡建君

《说海》中记载了一篇意味深长的“人虎传”。一位僧人戏披虎皮行走于山径间,人们见之纷纷躲避。他俯身拾取包裹的瞬间,虎皮突然紧紧贴身,化身为虎。他不敢归寺,“而心历历然人也”。饿的时候不得已,捕食狐兔羊犬。不久捕到一个僧人,入口之际,突然想到自己也曾是僧人,心中大为悔恨,恨极悲号,于是投身自绝,此时虎皮突然堕地,恢复了人形。从此僧人静心苦修,遂成一代高僧大德。《华严经》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此言不虚。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择善而从,向善而行,俯仰无愧天地,便可光耀众生。

猜你喜欢

画虎龙虎虎皮
常州龙虎塘街道全力破解餐饮行业审批监管难题
虎所画虎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刘扬画虎的探索与创新
自然风
虎皮兰
蟋蟀争霸赛
财主买虎皮
一个农村哑姑的画虎故事
龙虎天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