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毕加索画展

2022-07-15航鹰

慈善 2022年4期
关键词:画册毕加索画展

航鹰

著名德国汉学家马汉茂教授听说我到德国来了非常高兴,他在台湾出版的一本书中编入了我的《东方女性》,约我第二天去科隆见面,下午去看毕加索画展。我正想去看看举世闻名的科隆大教堂,又听说可以去看毕加索画展和认识他的夫人廖天琪女士,便愉快地答应了。

在约定的时间地点,我认识了他们一家。马汉茂的德国名字叫马丁,也有一双湛蓝湛蓝的眼睛,会说一口纯正的中国话。廖女士颇有女学者风度,温文尔雅,待人亲切,我非常喜欢这位祖籍四川生于台湾的女同行。他们的独生女兼有东西方之美,是個漂亮的小姑娘。我们都对绘画感兴趣,兴冲冲地去朝拜毕加索。能够在访德期间看到由世界各地收集来的毕加索原版作品,真是梦想不到的好机会。早在我的青少年时代,就觉得毕加索是一个叫人难以理解的神秘人物。我在天津人民艺术剧院舞台美术队工作时,经常泡在资料室里看画册。那个小资料室有许多精美的画册,一般职工不允许进去,我们学美术的人才能得到特殊批准。我坐在小马扎上,整日整日地翻看画册,简直着了魔。有一册价值五百多元的《毕加索画集》,我抱着那个大画册翻过来倒过去地想看个究竟。我对它感兴趣,只是惊异它的价钱,五百多元在五十年代不是个小数目。但是,琢磨来研究去,始终不得要领,除了一只线条流畅的和平鸽以外,别的画大都支离破碎、怪里怪气的。直到八十年代,变形画已屡见不鲜,我对毕加索的生平也有所了解,才对他那些独特的画似懂非懂地附庸风雅一番。现在站在大画家的原作面前,我第一个念头就是寻找曾在那本大画册里见过的画,如同寻找自己青少年的梦。梦,总是支离破碎的……那么这些支离破碎的画面……三十年的生命体验和流逝感,使我忽然有所领悟——毕加索不是单纯描摹客观真实景象的画家,他力图表现内心的主观情绪,而情绪和梦都不是现实生活的照像,它们都是浮想联翩,没头没尾,支离破碎的!啊,或许画廊中充溢了艺术巨匠的灵气,启示我忽然“禅悟”了。再看那些变形画,就不觉怪诞难懂了。

有一张把分割成一块一块的人体重新组合的画,细看可以明了是一个母亲领着一个幼儿蹒跚学步,廖女士告诉我画的题目叫作《第一步》。幼儿的脸和身姿虽然变形,但神态可爱,迈出第一步的图案式线条极有动势,整个画面非常美,富有人情味。只要是人类,不分肤色、国家、社会制度,都有这人生的第一步。引申一步,只要你在人生道路上决心重头做起,以巨大的热情开始做一件新事情,都会在这《第一步》中找到共同语言和精神鼓舞。毕加索以这种随心所欲的色块和几何图形画这张画时,显然是极为情绪化,倾注了浓厚爱意的。观赏者在看画时也会被触发诸多丰富的情绪,激起在人生之路上勇敢探索的自信心。画家——作品——观赏之间的情绪感染和心灵沟通,真是妙极了!变形画较之写实画的长处,即在于它的神韵和引人思考、揣摩、联想的余地。在画廊的紧里头悬挂着毕加索画的十一头牛,生动地记录了由写实到变形的过程。开始是以扎实的素描基本功画的牛,逐渐变成线条简练的速写牛,继而以图案化的单线表现牛的动势,最后变形为似是而非的牛了。奇怪的是,最不像牛的变形画反而最像牛,其神态反而最栩栩如“牛”。这种从繁到简,从实到虚,从忠实描摹到大胆夸张,从表现客体到表现自我的升华,不仅适用于绘画,也适用于文学创作及一切艺术门类。

我终于找到了《格尔尼卡》——那本往昔的大画册里最为著名也最令人不解的一幅画。漆黑的底色上满是可怕的人体局部,号哭的女人头、有裂缝的马头、五官挪位的牛头、手握断剑的士兵的胳臂、死去的婴儿、一双脚……这些残肢断臂恐怖地组合在一起,给人造成很大的视觉刺激。在陈列这幅画的印制品的柜子里,同时摆着一张照片,一队佩带“卐”字臂章的法西斯军队行进在巴黎街头。两幅画面互相一对照,你立刻懂得了《格尔尼卡》的全部含义。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的一个城市,1937年德国空军对它狂轰滥炸,整个城市变成一片废墟。毕加索听到祖国这一噩耗之后,决定画这幅宽达25英尺的大型壁画,他说:“我清楚地表明了对那把西班牙沉浸在痛苦和死亡的海洋中的好战集团的厌恶和鄙视。”

在画展上我还看到了毕加索和加缪、萨特、西蒙波伏娃等思想家的合影,单凭这些名字本身就充满了感召力,使你总想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和聪明一些。有一张毕加索的照片十分幽默,穿着海魂衫的画家目光犀利而好奇地望着世界,桌边各用五个面包棍儿摆成他的“巨手”。我便把印着这张照片的明信片带了回来。◎

猜你喜欢

画册毕加索画展
毕加索的厨娘
毕加索:像孩子那样画画
看不懂没关系
白云
奇妙画展暗藏玄机
笨小孩的动物画展
我的想象画册
我的想象画册
我的想象画册
我的想象画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