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梯山石窟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策略研究

2022-07-15张娜

参花(下) 2022年7期
关键词:凉州河西走廊天梯

武威天梯山石窟是我国最早出土的石窟之一,也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它是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源泉,在佛教中天梯山石窟也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作为“凉州模式”的代表,天梯山石窟的艺术风格具有浓郁的河西特色。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它对景区形象的打造和历史文化地位的宣传有着重要意义,当然旅游经济的带动也有赖于文创产品的发展。本文不仅是对天梯山石窟文创产品设计的开发与研究,也是对武威、河西走廊、甘肃石窟艺术群的文创产业的综合开发规划。

一、天梯山石窟概况及其历史地位

历史上的甘肃曾经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甘肃石窟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些文化遗传为甘肃赢得了“石窟艺术之乡”的美誉。然而,甘肃的石窟,只有莫高窟和天水的麦积山石窟为人所知。从甘肃的敦煌,甘肃的陇东到河西走廊,甘肃省有100多个大小不一的石窟。这些鲜为人知的石窟构成了甘肃省完整的石窟艺术体系。甚至还有一些石窟,其历史艺术价值并不亚于莫高窟。例如,武威天梯山石窟是中国最早的石窟之一,也是中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它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发源地,在中国佛教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被誉为“石窟始祖”。

天梯山石窟,又被称为凉州石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位于岩壁上,是东祁连山脉的支脉。天梯山石窟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距今约1600年。北凉石窟发掘后,经过历代发展,明代的天梯山石窟最为壮观。它影响了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以及河西走廊各个中小型石窟,被誉为“石窟始祖”。从新疆克孜尔石窟到凉州石窟再到山西云冈石窟,最终到洛阳龙门石窟,这一过程是石窟的中国化过程。龙门石窟的建筑风格具有天梯山石窟和云冈石窟的特点,南朝文化和中原传统文化浓厚,北方文化因素强烈。根据天梯山石窟的历史背景和现状,迫切需要开发设计相应的文化创意产品。

二、甘肃其他地区石窟文创产品的设计概况

不同的石窟由于其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造成了其艺术形象的差异性。在各大景点都在全力发展文创产品的情况下,寻找天梯山石窟壁画与塑像的独特性对于文创产品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在四大石窟中,文创产品要数敦煌莫高窟开发得比较完整且具有自身风格。敦煌莫高窟作为近年来甘肃的热门景点,不仅是敦煌地区、甘肃地区,全国也将其作为中国旅游文化的特色代表,一系列文创产品的设计丰富而独特,从而加速了敦煌艺术与文化的传播,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与经济的提升。以敦煌艺术文化为主题开发设计的产品涉及服装装饰、办公文具、家居用品等领域,多达几百种。文化创意产品主要分为文化用品、日用品和装饰品三大类,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希望通过文化创新实现复苏,共同保护和传承敦煌文化。除了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相关课题与研究论文也屡见不鲜。与此对比,天梯山石窟文创产品鲜少有人研究,面世产品也存在不足。

麦积山石窟拥有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佛像和壁画7800多尊,被誉为“东方雕塑馆”。这座宏伟的文化宝库对于探索中国古代社会、宗教、艺术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麦积山石窟在文化创意产品市场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方面注重石窟雕塑的文化创意发展,另一方面石窟艺术与天水当地的民俗文化相结合,形成了风景名胜区区域一体化的典范。雕像本身的形象在麦积山石窟具有多样化的特征,所以不同的题材,如佛像、人物甚至动物,都可以应用到旅游产品的设计中。此外,麦积山石窟文创将甘肃特色旅游产品定位于石窟文化和精美雕塑中,結合天水当地民俗文化,不仅是对石窟景区的发展,更是对天水地区历史与文化的宣传和推广,符合天水旅游产品市场的发展前景。

三、天梯山石窟文创设计发展现状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近年来为人们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发达城市旅游业的宣传和补充产业相对成熟,特别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此相关的理论研究也十分匮乏。但是近年来甘肃省乃至全国对敦煌莫高窟加大了宣传力度,其文创产品的设计也为行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莫高窟的研究内容比较完整,有关天梯山石窟的文创设计研究却十分匮乏。景区内没有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专卖店,只有自助售卖机售卖纪念币。纪念币是四金四银,材料选择镀金银。设计以天梯山石窟第二窟、十三窟形象为基础,形式单一,缺乏设计感。除了纪念币,还有文化创意产品,如行李牌、冰箱贴纸、书签、湿毛巾、杏茶、面具、杏等,但这些文化创意产品都是以莫高窟的设计元素为基础,缺乏独特性,也没有反映出天梯山石窟的文化特色和内涵。

作为文创产品的设计,照搬图案与造型是远远不够的,设计必须是对文物文化内涵的诠释甚至是升级,从历史到亲民的纪念品,文创产品是时代审美、价值观、需求的综合体。当然天梯山石窟文创设计的匮乏跟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及文化保护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早期受到自然灾害和运输的影响,天梯山石窟的塑像及壁画遭到十分严重的损毁,多年来文物被移出景区,使得景区发展受限。来到景区除了大佛形象,游客甚至看不到更多的文物真迹。人们无法对石窟有更多的了解,也就无法对其进行宣传,甚至居住在当地的居民也对其了解甚少。直到2005年12月24日,天梯山石窟文物在兰州举行了移交签字仪式,文物才交回武威市,回归家乡。2015年,武威天梯山石窟保护修复项目启动,2020年年底,经过修复的天梯山石窟壁画基本修复完成,已经达到外出展览的要求,其部分壁画和彩塑已在甘肃省武威市博物馆进行虚拟展示。由此天梯山石窟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舞台。但是,让更多的人了解石窟的历史,认识石窟的历史地位有赖于相关地区对其旅游的深度开发。在发展旅游业的基础上,有效促进了相关联景区、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其得到全面整合,而文创产业作为近年来旅游业的关键点,是值得关注和大力发展的。

近年来,在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敦煌研究所承担了天梯山石窟搬迁壁画的保护与修复工作。目前,石窟壁画表面缺陷的修复已基本完成,壁画碎片的拼接,双层壁画的拆除和修复,彩色雕塑的拼接均已完成。2001年,天梯山石窟被公布为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就为天梯山石窟文创产品的设计提供了大量的设计素材和设计元素。此外,天梯山的山峰高耸,山有石阶,看起来像悬崖,山顶终年积雪。在凉州八景之中,有“天梯古雪”的自然景观。大佛坐在石窟的山上,蓝色的波浪在他的脚下,薄薄的云层环绕着大佛的身体,形成了壮观的山、水、佛和云的奇观,这也是凉州颇负盛名的旅游胜地。

四、天梯山石窟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策略

对天梯山石窟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不能仅限于天梯山石窟本身,而应结合武威地区文化艺术、结合甘肃石窟艺术群,尤其是积极打造以凉州模式为主题的石窟文创体系,结合河西走廊地区文化,打造甘肃省内的精品文创设计体系。

(一)结合武威地区文化艺术融合发展

武威古称凉州,曾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要塞。河西四郡之一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武威市全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产业体系,精心打造武威文化旅游品牌。天梯山石窟位于武威市城南50公里凉州区张义镇灯山村黄羊河水库附近,其佛陀端坐,左手平放在膝盖上,右臂前伸,手掌外撑,向对面的山推去,所指之处叫磨脐山。对此,有“张义川,水湖滩,大佛手指磨脐山”的民歌和许多美丽的传说。水库毗邻天梯山大佛,山水相映,晚冬时节,顶覆白雪,作为“凉州八景”之一,这样独特的自然景观与石窟的结合就为天梯山石窟旅游文创品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充分发挥雷台汉墓出土的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我国三大孔庙之一的武威文庙、罗什寺塔等文物遗迹的影响力,营造有特色的历史文化氛围。以历史文化旅游为主,积极引导文化产业的文化遗产转化。将书画、剪纸艺术、民间工艺、文物复制品、刺绣、宫灯、西夏石碑、水陆画等,经过精心设计、加工和包装,形成了具有丰富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这种以地域文化为基础,以地域认同为核心的发展是地区与景区发展的核心脉络。

(二)与“河西走廊”地区丝路文化串联推进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与北部之间的山脉,又被称为“甘肃走廊”。该地区包括甘肃省河西地区的五个城市:武威(原凉州)、张掖(甘州)、金昌、酒泉(肃州)和嘉峪关。自古以来,西域通往中国东部的主要路径就是“河西走廊”。自汉唐以来,它已成为“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在资源方面,甘肃丝绸之路承载了太多的人类文明。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仍然有许多石窟、寺庙、长城、高塔、亭台、古城遗址,这是解读我们祖先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关键。

丝绸之路上有“东方艺术宝库”之称的敦煌莫高窟、“天下第一雄关”的嘉峪关、天水的“东方雕塑博物馆”麦积山石窟,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们是独一无二的。在这些古老的遗迹中漫步,犹如穿越时空,漫步在汉唐,可以充分领略中国几千年文明的深刻细节。

2015年上映的由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联合出品的《河西走廊》系列纪录片,一经上映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该片以丝绸之路的黄金段——河西走廊为讲述对象,从军事、文化等多个角度演绎了从汉至今的西部变迁。河西走廊在中国历史和文化进程中的独特作用证明了河西走廊是关乎国家经略的重要地区。

作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中的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就位于河西走廊上。在莫高窟的影响下,河西走廊的旅游、文化和创意开发将继续保持石窟的主题,与丝绸之路文化联动发展。据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基于中国旅游研究所(文化旅游部数据中心)旅游经济运行的分析和预测数据,中西部地区国内游客增长速度加快(下降速度减缓),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逐步缩小。未来,中西部地区国内游客数量预计超过东部地区。而甘肃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今后,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进一步完善传统文化。“一带一路”的发展不仅是商业的发展,也是文化交流的发展。甘肃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必将引领丝绸之路文化的交流、传承和传播。天梯山石窟可从自身特色切入,并通过创意研发增加文创产品的附加值,从而促进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三)甘肃石窟艺术群一体化发展

1986年,著名考古学家宿白在《考古學报》上发表了《凉州石窟遗迹和“凉州模式”》一文。他以新疆东部和河西走廊上半部的早期佛教石窟命名“凉州模式”。1994年到达天梯山石窟,确认天梯山石窟创造了“凉州模式”。他认为,“凉州模式”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以天梯山残存的遗迹、酒泉等地出土的北凉石塔和炳灵寺第一期龛像为代表;晚期则以肃南金塔寺、文殊山千佛洞和炳灵寺第二期龛像为代表。①随后,这种独特的河西艺术风格被昙曜和迁徙的工匠带到了中原。从平城的云冈石窟到洛阳的龙门石窟,无不闪耀着凉州石窟的熠熠光彩。

凉州模式石窟包含了凉州当地天梯山石窟之外的北凉石塔和炳灵寺、肃南金塔寺、文殊山千佛洞。补充甘肃以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为主的中小型石窟,作为统一模式下的不同地区石窟,利用历史文化脉络进行串联,打造具有“凉州模式”特征的石窟文创体系。对于体量较小,影响薄弱的中小型石窟,联合发展,不仅是对自身知名度的提高,更是对历史与地区文化的联结。

五、结语

总之,天梯山石窟需要优化产品价值结构,加强优质高价产品的开发,用于满足各个消费群体的差异性需求。文化资源整合和品牌建设是工作的重点。品牌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工具,也是一种资产形式。一个地区与景区文创产业的根本是一个地区的文化。对天梯山石窟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分析,挖掘石窟文化内涵,开发具有石窟代表性的文创产品,对于打造天梯山石窟创意产品品牌,丰富景点经营模式,推动甘肃民族品牌建设,弘扬甘肃地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要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拓宽营销渠道,注重网络合作模式,推动文物遗产知识产权融合。要紧紧抓住机遇,突出甘肃特色,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创产品。

注释:

①宿白:凉州石窟遗迹和“凉州模式”,考古学报,1986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宋建明.当“文创设计”研究型教育遭遇“协同创新”语境——基于“艺术+科技+经济学科”研与思考[J].新美术,2013(11):10-20.

[2]汪俊昌.台湾文创产品进入大陆市场相关法律[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1(03):21-26.

[3]王颖.谈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品牌化[J].艺术与设计,2018(08):30.

[4]邵如林.丝路咽喉——河西走廊[J].丝绸之路,2014(11):42-53.

[5]焦世泰.河西走廊区域旅游开发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6):110-115.

[6]刘丽娟.河西走廊旅游资源及其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08(06):

56-59.

[7]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1[R].央视新闻,2021.

★基金项目:本文系兰州博文科技学院教育教学综合改革项目“甘肃凉州模式石窟旅游文创设计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21BWJX03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娜,女,硕士研究生,兰州博文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学)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凉州河西走廊天梯
相见欢·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感
最爱凉州面皮子
继续向北
彩虹天梯
凉州七里十万家
危险的“天梯”
唐代边塞诗歌中的凉州和酒意象例谈
“学术敦煌”的定位是丝绸之路文博会保持永久魅力的重要基石
河西走廊人口较少民族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思考
河西走廊葡萄酒产业集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