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环境影响下的屯城古村营建特征研究

2022-07-15林祖锐王宪凯

工业设计 2022年6期
关键词:结构特征水环境

林祖锐 王宪凯

关键词:水环境;屯城;古村形态;结构特征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2)06-0131-03

水环境与传统村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水环境影响下,居民创造了具有集体智慧及科学内涵的理水技艺,理水考虑到村落的选址布局、整体格局、内部秩序、街巷组织,以及建筑营构等多个方面,保证了居民在生产、生活、生态三个方面的发展需求。理水不仅涉及水环境本身的组织与架构,还包括在水环境下营造的美好人居环境。屯城古村充分考虑到村落的风水格局、防洪排涝、自我防御、农田灌溉等水环境要素,在综合影响下形成了背山而造、面水而居的空间布局。进而在气候降雨、河流引水等外部水环境要素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梳齿状街巷格局,通过对其进行相应的治理,塑造了与人文活动密切相关的水环境景观空间。

1屯城古村概况

1.1村落概况

1.1.1地理位置

屯城村位于山西省晉城市阳城县东15km,今沁水和阳城两县交界处,距晋城市区大约35km。西临沁河,村庄行政区划东西宽约1.4km,南北长约2.75km,村庄总面积3.85km²(图1),现有1100口人。因在地理形态上,村庄沿卧虎山麓向南北延展,又名虎谷[1]。虎谷,顾名思义,形似猛虎的山地地形,再有就是山地之中的沟谷地带,村庄的来历就在于此,村庄在山脉对峙、夹川沟谷中形成了卧虎盘龙的地理态势。

1.1.2历史背景

屯城村位于沁河东岸,北侧湘峪河对岸是武安村。屯城古村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60年,距今已有两千两百多年的历史。当年白起在此用夯土建造起了土城,现在村北残存的一截土垣,即为战国的土城遗址。元、明两代又继续修建砖石城墙,城墙十分坚固,高近10m,厚约1m[2]。城墙四面城门,材料采用青砖,拱券式结构,外面有铁皮包裹,城内修筑兵楼,昼防流寇,夜防盗贼,又能达到防风阻水的目的,使村落居住与防御两者兼得。随着不断发展,屯城村成为人口集中地,从战国末期一直延续至今日。在这期间,又以郑、张、陈三大家族的崛起最具代表性。三大家族不断扩大着屯城村的占地规模,使得屯城村的历史经久不衰,留下了津津乐道的“郑半街,张半道,陈一角”形象描述古村格局特征的民谣[5],屯城古村彼时的辉煌仿佛浮现在眼前。

1.2村落水环境概况

水环境是指自然界中水的形成、分布和转化所处空间的环境。主要由地表水环境和地下水环境两部分组成。地表水环境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池塘等,地下水环境包括泉水、井水等。村落水环境,广义而言,是水在循环系统中所包含的空间范围,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人群聚落空间带来影响的水体,是相对稳定的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总和;狭义而言,指的是在地下水分布、水塘位置、河流走向等天然水域空间环境影响下,形成的选址布局、街巷格局、建筑营构等。

屯城古村西侧毗邻沁河,又称沁水,是山西省第二大河流,发源于沁源县的霍山,流经山西、河南两省,在河南省武陟县附近汇入黄河。在山西境内长363公里,流域面积达到9315平方公里。河流从屯城西侧缓缓流过,在村庄北侧,郑村河、湘峪河在此交汇向西注入沁河(图2)。从气候降水来看,地处内陆,暖温带冷温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年平均降水量550~670mm,降雨多集中于7、8、9这三个月份,年蒸发量2000mm以上。村域内靠近沁河的河谷滩地土地肥沃,其余范围多为贫瘠的山地,可利用耕地面积不多,但这少部分由沁河的冲积与滋养造就的土地非常适宜农耕活动,形成了充裕的农耕经济[3]。因而满足了古代人类最基本的生产生活需求,使得村内人口日益增多,村庄格局与规模日益壮大。

2选址布局特征

2.1藏风聚气:背山面水的风水范式

山水格局要素在古代村落选址布局中至关重要,古话讲“山环水抱必有气”,山环水绕之地即背山面水的典型风水范式,是村落的最佳选址位置。屯城村西南北三面环水、东侧靠山,完全符合风水理论中“负阴抱阳、背山面水、藏风聚气”的选址原则。沁河流域中游地段的村落,大多将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屯城村更是依山傍水,环境和谐秀美,构成了“山水田村”的最佳格局(图3)。西有案山隔水相望,背靠龙脉生气的主山卧虎山,后有可乐山、樊山、山峦起伏,绵延不断,远端视野之外,朝山耸立。在整体选址布局方面,村庄极其注重山川形态、水域环境、空间形廓,在村落和自然的协调与共、相互作用下,形成了优越的物质空间形态与人居环境,屯城古村得其地理,滋养生息[4]。

2.2择水而居:趋利避害的生存需求

作为黄河重要支流之一的沁河,其流域分布着众多人类早期的生活遗址。沁河晋城段水系发达,支网密布,除主要河道外,还有庄河、樊河、湘峪河、获泽河等河流与沁河交汇。共同丰富着河流水系,屯城古村在长平之战时已形成聚落。从整体地势来看,村落北面高南面低,东面高西面低,山峰、河流、盆地的复杂组合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这里地势逐渐平缓,形成了大片的河谷台地,孕育了利用农耕的肥沃土壤。提供了丰富的物产资源,具备良好的居住环境,有利于水土保持和村落的建设发展,纵横交错的水系提供了足够的生产生活用水,构成了村落外动态的景观链(图4)。因此,村落的面水而居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情况下做出的合理选择[6]。沁河流域所在的晋东南地区地处黄土高原,村落居于山脚地势平坦处,有意绕开山体,避开河流,既充分考虑了自然的地形地势特点,又因地制宜的选择了最佳的选址地点,是择水而居、择平地而处的典型实例。

2.3渡口行舟:崇尚务实的发展追求

屯城古村在兴建之时,尤其注重此地区发达的水陆交通条件,沁河沿岸有端氏古渡、郭璧古渡、润城古渡等众多古渡口,“沁水河边古渡头,往来不断送行舟”也表达了此地的交通态势。同时,阳城县沁河流域的古商道也经过屯城、武安和湘峪村。借助渡口行舟、商道纵横的交通优势,讲求崇尚务实的心理追求,屯城村商业往来繁盛,人口不断汇集,加强了与外界的交流,进行着物资的交换与文化的交流,有效地带动了古村落的发展。由此,使得村落的经济蒸蒸向上,反哺古村物质和文化形态的繁荣和发展。也正是由于考虑到交通、商道的重要性,使得许多百姓选择此地,在此定居,繁衍生息,开始了大面积的村落营建活动。

3空間格局特征

3.1船型格局:向水而生的村落形廓

沁河水自北向南飞流直下,滚滚袭来,在村庄的南侧急转西流,将村子环绕包围其中,在高处看去,屯城村的空间形廓活像一只大船漂在水面,格局清晰,栩栩如生,环村而建的城墙就好似船帮,而拔地而起的碉楼就如同船上的桅杆;街道系统布局合理,主干道、次要街巷、户前屋后窄巷井井有条、层次分明;防御措施坚硬有力,堡寨屹立不倒,防御相得益彰;民居形态独特,“四大八小五天井”的空间形态使得民居功能清晰、益于居住。明清时期,屯城中街喧闹繁华。开渠引水入城中,水流穿村而过,在砂石凿成的水槽中缓缓流淌着,滋养着村落的居民,支撑着村落的发展。这艘“巨船”,不仅仅只有形似,为了保证这艘“船”能行稳至远,历代屯城人一直在追求着它的“神似”,不断地在城中进行着精心安排。村里请来了姓赵的人家,安排他们居住北头堡寨上,意为把“棹”[7]。又请来了高姓人家,安排他们住在村的南头,意为撑“篙”,“船头”有“棹”(赵),“船尾”有篙(高),棹划,篙撑,船得永航(图5)。而屯城之所以建成船型的原因:(1)屯城西、南有沁河,北有湘峪河,城三面环水,如泊河有着天然的水源条件;(2)其次是村民对水患的恐惧,把城建成坚船,这既是切实可行的措施,也是给村民的一种精神安慰。

3.2街巷格局:理水而造的道路系统

从地理条件上来讲,屯城古村西有沁河,东有卧虎山,独特的地貌条件下使得区域内可耕种和居住用地相对狭小,而且由于水边土壤松软,不适合建造房屋。因此,古村建造在平缓、土壤肥沃的河谷台地。东西方向的地势逼迫,导致民居院落的空间组织比较紧密,形成了南北向的干道。主干道为南北向的中街,两侧巷道与其近乎垂直相通,形成梳齿状道路系统(图6)。民居多坐北朝南,通常为“四大八小五天井”的四合院形式,现存古民居院落50余处[8]。院落跨度较短,进深较长,中庭面积不大,这样的院落空间形式一方面是为了规避沁水河岸的地质松散;另一方面狭小的居住环境使得人们习惯于家族群居,可以满足更多人的生活居住需求。白起在屯城扎营建城,还在城中修筑了水渠,把郑村河与湘峪河的水引入城中,以此满足将领士兵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而后,年久失修,直到嘉靖四十三年,张升赋闲里居,利用暂归里中的机会,倡导村民疏浚毁废已久的元代旧渠,并“随山凿石,作谋委曲”,修筑了一条长约三里、直达村之南北的水渠。从此郑村河湘峪河二水又顺渠入村,村民得到了巨大的便利,而南北向的水渠位于主街中轴线上,由主街向两侧的次要街巷输送水资源,这样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村落的街巷格局。

4水环境空间特征

4.1营建娘娘沟

屯城村东的卧虎山北,有一个东西走向的幽谷,名为甘谷。当年郑鼎夫人苏氏有一次到甘谷游玩,发现了泉源,于是让家人在山谷的北隅营建人工雷池汇集泉水,池水汇满之后就注入修建的水渠之中,把甘美的泉水引入村中,既免除了家人汲水之苦,还让左邻右舍获得了用水之便(图7)。看来,早在元代屯城郑家及其周边的邻居就在家中用上了“自来水”。苏氏仁及闾里,惠及村民,因此,村民怀念她的恩德,建祠享祀,并改称甘谷为娘娘沟。

4.2营建泊水园

沁河亦称洎水,而泊水园是张慎言所建,之所以选中这块地,是因为这里地处山谷,环境幽美,特别是他还在山谷中发现了汩汩流滴的泉水。而筑在沁河岸边屯城村中的书斋,理所当然的称为“泊水斋”。除在池上建桥,在桥北山崖边建菌阁外,还在泉源建了“一勺泉”,泉旁建了“勺水庵”。在池西修建了住宅和书斋(图8),形成了居住与观赏价值兼具的水环境空间[9]。

4.3营建沁园

屯城是个杂姓聚居的村落,同姓各户聚处一隅,各姓相邻密布全村,杂而不乱,分布有序。自北而南大体为赵、郑、刘、程、王、张、陈、高等。康熙四十一年,陈廷敬的长子陈谦吉与家人已经迁居到了屯城,占据屯城西南角给自己建造了一个名叫“沁园”的安乐窝,现在村中尚存一方石刻,上注“沁园”两个大字。花繁草茂,假山层峦叠嶂,鱼戏绿波,满园华丽,犹如一幅美丽的图卷,陈家人在此,饮酒作诗,惬意至极。由此可见,理水空间的营造对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5结语

屯城古村依托沁河流域形成,有着独特的理水思想,在水环境影响下造就了其特有的布局形制、建筑形式和文化内涵。深入研究其布局、空间、景观、建筑等形态特征,将会进一步对古村落传统建筑文化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为古村落民居生命力的延续、持续发展提供帮助。屯城还有很多的村落营建智慧值得挖掘,很多的设计匠思与科学内涵等待人们发现。人们应该更加注重传统村落的遗产保护、文化发展,充分利用现代理念与手段,针对性的解决村落现存的问题,让传统民居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文化活力。

猜你喜欢

结构特征水环境
论莫言小说的复线式结构特征
隧道工程与水环境的相互作用
关于藻类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利用分析
实施天顶湖水环境容量总量控制必要性的分析
结构特征的交互作用对注塑齿轮翘曲变形的影响
水域下游平原地区水乡特色县水环境治理的瓶颈与对策分析
对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的治理及其控制分析
特殊环境下双驼峰的肺组织结构特征
2012年冬季南海西北部营养盐分布及结构特征
基于测井响应评价煤岩结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