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山水城市理念下的湿地公园设计探索

2022-07-15郑蔚青

工业设计 2022年6期
关键词: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郑蔚青

关键词:山水城市理念;扬州北湖;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2)06-0094-03

将自然山水融入园林,体现了人对自然的情感寄托[1]。结合中国传统山水诗词和山水画,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2]。山水资源是不可再塑和重建的,因此,探索山水城市理念与湿地公园设计相结合的途径,有利于实现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及历史文脉的传承。

1山水城市理念概述

1990年7月31日,钱学森首先提出了“山水城市”这一概念,他认为应该将中国传统的山水诗词书画与中国的园林建设相结合,继而打造出“山水城市”[3]。“山水城市”是将城市自然环境与城市文明建设相结合的新型城市建设理念,其目的是将中国的山水诗词书画与中国的园林设计相结合,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设计初衷,打造出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园林城市,这既是人们的理想所在,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4]。

山水城市理念下的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是用天人合一的山水城市思想指导湿地公园建设,把自然山水通过艺术、哲学和文化方面的深层提炼,浓缩后在湿地公园中再现,演绎自然山水与人文情怀。

2国内湿地公园设计的现状

国内湿地公园在设计过程中,城市规划和设计先行的理念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但有两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一是,环境危机,生态自然环境每况愈下,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同时,为加快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使周边新城区得到了飞速发展,土地迅速增值,原有的场地肌理被严重破坏,呈现出千篇一律的湿地公园风貌,布局形式多有雷同;二是人文困境,流传已久的传统文化被逐渐遗弃,居民记忆正在逐渐消失,独具特色的文化体验也逐渐消失殆尽。因此,文章将山水城市理念与湿地公园设计相结合,试图探索一条解决问题的新路径。

3基于山水城市理念下的湿地公园设计意义

山水城市理念不仅对园林创作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湿地的环境生态和人文美学等方面也有较深远的影响[5]。

首先,传统山水城市理念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崇尚。在湿地公园设计中借鉴山水城市理念有助于解决生态环境危机和建设矛盾冲突,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湿地环境。

其次,山水城市理念中的山水美学、哲学思想、民俗文化营造了湿地公园独特的气韵。挖掘场地历史傳统文化,将之转化为湿地公园符号,促进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演绎独特的自然山水和人文情怀,打破了千篇一律的湿地公园现状。

4基于山水城市理念下的湿地公园设计思路

4.1打造基于生态功能的山水特征

基于山水城市理念的湿地公园设计应尽量保持原有的生态格局,在此基础之上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基本格局,打造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湿地公园[6]。在原有生态资源要素上进行改造与整合,最大化发挥场地的自身优势与特点,在不破坏原有的生态结构和生态平衡的基础上,使其作用和功能得到最大化。

4.2营造基于空间形式的山水格局

基于山水城市理念的湿地公园设计利用场地的原有特征,掇山理水,浓缩表现自然山水的格局;强调局部轴线,凸显湿地公园的山水景观;运用简洁现代的设计手法,使线条感、几何式的形式更加突出;再通过元素的巧妙组合,表达了自然山水的意境。

山与水相得益彰,继而形成了山环水绕、阴阳交汇的理想格局。山水城市理念下的湿地公园景观空间一般采用礼仪式序列,可以归纳为开始段、引导段、高潮段、尾声段四个主要段落。设计需利用局部轴线引导视线,合理组织人行路线,形成步移景异之趣,使整个景观空间变化有序、合理流畅、层次分明。

4.3孕育基于人文思想的山水意境

在人文思想表达方面,基于山水城市理念的湿地公园设计以画入园、采形延意的手法,将中国传统园林内敛含蓄的艺术风格巧妙地融入湿地公园景观中[7]。运用抽象的线条和元素对自然山水的“神”与“形”进行刻画,并加入了实用和创新元素,营造出富含古典意境的现代园林场景。

在设计手法表达方面,山水城市理念下的湿地公园设计借鉴了传统造园手法,通过借景、框景、对景、障景、抑景、夹景、漏景、添景等手法的运用,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效果。同时,大胆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和先进材料,营造古典与现代碰撞的空间。

在视觉色彩表达方面,山水城市理念下的湿地公园设计采用了中国传统色彩,如中国红、长城灰、玉脂白、国槐绿和水墨黑等,亦常使用原木色[8]。设计运用解构、抽象、叠加、变形、夸张等方法,将中国传统符号提取出来,加入创新科技元素,采用现代材质,运用在景观设计中。

在植物造景表达方面,基于山水城市理念的湿地公园植物种植从山水的人文情怀中汲取灵感,运用孤植、对植、化植、列植、群植及点植等多种形式,选择富有寓意的植物品种,将山水画中的画境在湿地公园中重现。同时,以植物形态、空间层次和色彩季相凸显设计主题,再现意境之美。

5基于山水城市理念的扬州北湖湿地公园设计

扬州北湖湿地公园位于扬州市邗江区北郊,区域内水网清晰,乡野湿地生态环境优越,总面积约333hm²,湿地率83.5%。周边以优美的田园风光为主。如何保障下游湖泊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水环境安全、恢复与重建重要水禽栖息地、恢复与重建受损乡村河流与湖泊湿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5.1基于生态功能的山水特征

北湖湿地公园场地主要为凌乱的养殖塘、散布的渔网、不完整的河道、残缺的堤坝、美丽的稻田和村庄。在“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指导下,尊重场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挖掘场地特色特性,形成与其自身自然人文文化相符合的设计语言。

设计以场地的“鱼塘”“堤坝”“河流”为山水基地,疏浚鱼塘,贯通水系,保留堤坝和农田,形成以中部堤坝为分隔的南北两片水域。多余的土方用于在水域北面叠山形成主山,同时,在西面回填公道河防护绿地形成客山,两者呈回抱之势,丰富了竖向景观,保证了土方平衡。依据水流方向,由南向北依次设置进水口、水生植物过滤区、湿地共生区、荷花塘、深水沉淀区、自然曝氧区、排水区。最终形成南部水域列岛、北部水域开阔、中部堤岛相连、岛中有池与农田环绕的景象(图1)。

5.2基于空间形式的山水格局

设计围绕山水形成“一轴”“一环”的格局,引导公园山水视线。“一轴”指北湖人文轴线,从主入口到湖中心的区域,直接贯穿湿地公园。“一环”指自然科普环线,围绕湿地公园水面环绕一周,依次展开。设计以“生态立园”为基本指导思想,将公园分为五大功能分区:服务管理区(开始)、宣教展示区(引导)、恢复重建区和合理利用区(高潮)、生态保育区(尾声)(图2)。

5.2.1服务管理区

服务管理区需满足游客接待、人流集散、餐饮购物的功能。设计将南北向鱼塘水系连通,使科普宣教区形成独立的岛屿,便于与服务管理区分开使用。

“韵”――通过对北湖湿地公园文化的提炼,营造出韵味十足、特色鲜明的主入口空间。主入口迎宾绿地中设置了“北湖湿地公园”的生态文化景墙。在南北两侧布局游客服务中心与办公管理用房,围合形成“琴心古韵”广场。

5.2.2宣教展示区

扬陵公路堤坝与场地内高差约4—5米,沿堤坝将部分现有鱼塘填土为固堤绿化带。为公园增加绿化,将现有凌乱的鱼塘进行清理,填土形成季节性岛屿,作为科普宣教场地。退田还林,退渔还湿,修整岛缘,形成“湾、洼、嘴、沟、泮……”的北湖地理古貌。在临湖堆土消化土方,打造6米的山体制高点,形成“水随山转,山因水活”的山水风光。

“识”――游客通过对景墙、石刻、标识牌等的解读及工作人员的讲解,使“传承北湖文化,普及湿地科学”这一主题理念得以推广。沿主环路两侧分别布置北湖文苑和宣教馆。将原有鱼塘改造为荷塘,种植了古槐、竹林、垂柳、荷花、白玉兰等,营造北湖浓郁的文化教育氛围。地块北侧的水曲芳泽和北湖草苑展示了水生、湿生植物与动物之间的生物链循环过程和水体净化过程,体现了湿地的保护、研究、展示、教育四大功能(图3)。

5.2.3恢复重建区(渔耕文化区)

重点开展受损湖泊湿地的生态修复,将杂乱的鱼塘和无序的河堤规整为完整水面,保留部分河堤、湖心村庄和农田,恢复与重建湿地植被,培育和展示各种生态型的湿地植物,为湿地鸟类、鱼类、两栖类等湿地动物提供栖息地。填岛复原人文景观,营造古堤、湖心岛、长桥展现北湖诗人阮元的山水人文情怀。

“闻”――以人的听觉体验为设计线索,通过对浆声、树叶沙沙声、蛙叫声、泉水声、琴声、鸟鸣声、踩水车声、牛叫声的捕捉,丰富人的感知体验,唤起人们对隐世生活的向往。

次码头与主码头遥相呼应,与珠湖草堂在虚轴上一一对应。用模拟的手法复原黄鸟隅、定香亭、三十六陂亭、石碑、珠湖草堂、万柳堂等景点,再现“五丈桑并四丈榆”“来年万柳春”“风定池莲自在香”的山水意境。另外增设石上清泉、琴石熏风、月洞古门等人文景观。古堤拂柳处设置观鸟塔,为湿地公园中部制高点,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依托诗人阮元的诗词,进一步营造北湖湿地公园乡村湿地的生态氛围,勾勒出扬州乡下,人文北湖的生动画卷。

5.2.4合理利用区(北湖色叶林区)

公道河堤坝与场地内高差约5米,沿堤坝将部分现有鱼塘填土为固堤绿化带,保留堤岸旁的意杨林,其余区域主要种植乡土色叶树种,形成北湖色叶林区,为湿地公园增添了色彩与景致。同时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等参与性旅游项目,体验湿地与人类社会的依存关系。

“观”――以人的视觉体验为设计出发点,通过视角变化、色彩季相、空间对比、虚实相衬等设计手法,丰富人的视觉体验,提升审美价值。提取湿地文化元素“渔网”,将其线条肌理作为设计语言,分割空间与场地,组织园路和群岛。依次布局森林树屋、密林花田、空中栈道、生态剧场、林中池塘、水上森林等节点。动线分为空中栈桥、地面小径和水面栈道三个维度。设计所形成的山水格局,提升了北湖湿地公园的观赏游览、水源涵养、生态缓冲和陆禽栖息的场地价值(图4、图5)。

5.2.5生态保育区

将现有两条河道框架内的河道、港汊、水产养殖塘改造为核心群岛和季节性群岛,环通水系,形成地形水势丰富、水生植物繁茂、动物栖息繁衍昌盛的核心保育区和水质净化区。

“隐”――通过对保育区“隐”的打造,使其成为扬州地区安全、科学、生态的湿地公园建设示范区。以“荒湖草溪”“芦塘飞羽”为生态主题。根据水域深度的不同,分别种植沉水植物、復合湿地植物和沼泽湿地植物,达到净化湿地、涵养水源、动物栖息、保护生态廊道的作用。设计强调山水格局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植物动物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并发挥湿地公园水量调蓄及水质净化的功能。

5.3基于人文思想的山水意境

北湖地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灿若繁星,以清代诗人阮元为代表的“隐逸”派文人名家留下了诸多不朽之作。设计以此为点睛之笔,研究北湖诗画所描绘的诗情画境,通过景点命名、场景演绎的思路,追求山水城市理念下的北湖诗境、画境的再现,对传承北湖人文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设计将“诗中的志”“画中的意”加入到创作理念中,着重打造了北湖十八景。打造“妙造自然”的境界,宛如一幅幅缓缓展开的立体水墨画卷,形成人在画中走,画在景中游的古典意境。

6总结

山水城市理念对湿地公园建设起到了极大地影响作用,文章从山水的生态功能、空间形式和人文思想三方面出发,阐述了兼具传统文化精髓和现代生态思想的山水城市理念设计思路。将中国山水城市理念融入北湖湿地公园设计实践中,赋予场地历史人文的生态环境,展现了丰富多元的湿地景观,打造江南湿地公园的生态典范。在湿地公园设计中运用山水城市理念的审美观,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不仅有利于继承发扬优秀的历史文脉,保护传统的自然山水城市格局,更能营造出富有个性特色的湿地公园景观及空间形态,打造生态多元、和谐共生的湿地公园。

猜你喜欢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探讨现代景观设计中意境的体现
安徽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与实践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