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两山”建设经验及实践方向

2022-07-14李晖崔鸿侠陈明叶潘磊唐万鹏鲁帮群马德举李欢欢胡文杰文士发曾立雄

湖北林业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秭归县产业发展生态环境

李晖 崔鸿侠 陈明叶 潘磊 唐万鹏 鲁帮群 马德举 李欢欢 胡文杰 文士发 曾立雄

摘要:秭归县是湖北省首批”两山”试点县创建单位之一,多年来,秭归县秉持生态发展理念,以加强生态保护、提升人民福祉为目标,在“两山”理念的引领下,在构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林业发展新格局,打通“两山”转化通道,注重乡村建设等方面形成了“秭归经验”。从生态治理和特色产业发展视角出发,从谋划布局发展、转化路径分析和科技支撑方向等方面系统总结凝练了秭归县生态治理与特色产业发展“典型经验”,并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围绕秭归县资源优势、产业结构、创新发展和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未来实践方向,以期为全国“两山”建设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秭归县;“两山”建设;生态环境;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S7-0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3020(2022)03-0064-05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Direction of “Two Mountains” Construction at a County Level: a Case of Zigui County

Li Hui Cui Hongxia Chen Mingye Pan Lei Tang Wanpeng Lu Bangqun Ma Deju Li Huanhuan Hu Wenjie Wen Shifa Zeng Lixiong

(1.Yichang Three Ggorges Botanical Garden Management OfficeYichang443005;

2.Hubei Academy of ForestryWuhan430075;

3.Shennongjia Forest Ecosystem Research StationShennongjia442421;

4.Institute of Forest Ecology,Enviroment and Nature Conservation,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Beijing100091;

5.Hebe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hengde067000;

6.Zigui County Forestry BureauYichang443600)

Abstract:Zigui County is one of the first model counties to be created units of “Two Mountains”in Hubei Province. Zigui County adheres to th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concept, aims at strengthening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improving people’s well-being, and then it had formed the “Zigui experience” in the aspects of constructing “ecological beauty, industry and the people rich” new forestry development pattern, breaking through “two mountains” transformation channel and focusing on rural development by adhering to strengthen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improving people’s wellbeing as the goal in the guide of “two mountains” concept. We star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governance and characteristic forestry industry development, focused on the aspects of planning layout development, transformation path analysis and technology support direction and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the “typical experience” of Zigui County, Then we proposed the future practice direction including Zigui County’s resource advantages, industrial structur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and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combined with the typical case analysis, so as to provide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wo Mountains” in China.

Key words:Zigui County; “Two Mountains” construction;ecological environment;industrial development

樹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实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的重要途径之一[1]。为支持湖北省“两山”理念的创新发展和实践,2020年12月,湖北省林业局部署“两山”试点县创建工作,选定首批7个试点县创建单位和7个支持创建单位,以县域单元为主体的特色化“两山”建设工作就此拉开帷幕。“两山”理念内涵丰富,涵盖了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民生发展和保障体系等多个方面。生态环境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特色产业则是优化地方经济结构、保障民生发展的有效途径,秭归县作为首批7个“两山”试点县创建单位,在生态治理和特色产业发展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对全省甚至全国开展“两山”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生态治理和特色产业发展为视角,总结秭归县的建设经验,并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提出未来实践方向,旨在进一步丰富“两山”建设内涵,为实践“两山”理论提供参考。

1生态环境和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1.1生态治理成效显著

秭归县秉持生态发展理念,以加强生态保护、提升人民福祉为目标,高质量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大力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等系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林业工程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的生态恢复模式,形成了低山脐橙带,中山茶叶、板栗带,高山核桃、“三木药材”带的“三带”发展格局,为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开展河流综合治理和滩涂草原治理,大幅提升了全县境内茅坪河流域、九畹溪流域、水田坝良斗河中小河流域等多条河流两岸的森林景观和质量,促进了消落带植被恢复。通过开展国土绿化提升行动,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等措施,同时对多条公路进行树种优化配置,提升了森林质量和道路景观。通过“森林系列”创建行动,开展“增绿添彩·秀美家园”大规模群众性植树活动,集居村庄等重要人居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使居民生态保护意识得到提高。

通过近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与不懈努力,截至2019年底[2-3],秭归县的森林覆盖率已达到77.57%,比20年前提高了38%,森林面积增长3.33×10 hm,森林蓄积量达955×10 m。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由80年代末1 408 km下降到743.65 km,土壤侵蚀模数由80年代末的3 150 t·km-2·a下降到1 842 t·km-2·a,平均每年少向长江排放泥沙46×10 t。

1.2特色产业深入发展

林农特色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秭归县在当前以柑橘、茶叶为主体的林业产业发展格局基础上,深入挖掘本土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对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截至2019年底,秭归县小水果面积超过2 000 hm,种植近20个品种,部分品种种植面积初具规模,其中李子种植面积超过333.33 hm,桃、猕猴桃、甜柿等种植面积均超过133.33 hm[4],呈现出发展势头迅速、广受林农欢迎的特点。

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秭归县坚持“以林促旅、以旅带林”,促进了“生态+”融合发展。利用田园风光、自然山水,构建“生态+休闲观光”融合发展模式;以林果标准示范园为载体,构建“生态+运动”融合发展模式;以高标准林业种植基地为依托,打造采摘体验园,与农家乐、农庄、民宿进行配套,建成采、吃、住、游一条龙的田园综合体,构建“生态+体验”融合发展模式;将秭归文化与林产品资源相结合,构建“生态+文化”融合发展模式。

近年,秭归县专门编制了《秭归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2020~2025年)》,持续优化“三区五片”的空间战略布局,注重生态安全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为秭归县“两山”转化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2“两山”建设中的“秭归经验”

2.1坚持理念创新,高位统筹生态建设

(1)重视生态发展。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把发展林业作为生态立县的主要途径,大力修复库区生态环境。同时,以长江大保护为契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大力开展全县林业生态建设,为建设高质量绿水青山确立了正确方向。

(2)深植“两山”理念。

高度统一县、乡镇等各级领导认识,让推动秭归县生态崛起理念成为最坚定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深植“两山”理念,牢固树立“两山”并重发展思想。积极引导社会观念转变,以“路有荫、房有树、村有景、花常开”为目标,创新造林机制,引导社会形成爱绿植绿护绿全民共识。

(3)突出规划引领作用。制定生态保护有关系列方案、规划等,整合多方资源,联合多部门多专业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系列专项行动,大幅提升全县林业生态建设能力。同时科学实施林业重大工程,借助国家资金,结合县域特点,详细、合理安排重点工程实施任务,精准施力,在建设“绿水青山”的同时,发展“金山银山”。

2.2注重模式创新,打通转化关键环节

注重从种植到加工、从生产到销售、从无名到知名、从单打独斗到合作共赢等多个环节的创新发展,破除发展障碍,打通“两山”转化的各个环节。

(1)合作模式创新。以村为单位成立涵盖各个产业的合作社,有效整合了农户闲置土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良好的“企业-农民”合作关系,提高了农户参与“两山”建设的积极性,有效解决了部分农户生产水平低等问题,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2)销售模式创新。县-乡镇-村-农户各个层级均能充分解放思想,借助现代化互联网、物联网平台进行产品售卖。县、乡镇一方面引进有实力的电商入驻,一方面大力支持本土电商发展,极大提升了全县林特产品销售能力。注重发挥商贩在产品销售方面的作用,打通了偏远山村林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构建了“产-供-销”一体化格局,拓宽了销售渠道。

(3)宣传和种植模式创新。注重打造知名品牌,形成品牌效应,以加强宣传增强销售力度。根据各地产业发展规模,适时举办“文化采摘节”等文旅活动,配合报道宣传,形成连锁效应;按照“立足小水果,做成大品牌,四季有果卖,销售‘不断档’”的发展思路,发展早熟、晚熟小水果果种和品种,形成差異化发展格局,在种植模式上形成了亮点。

2.3重视科技创新,形成有力技术支撑

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智力转化成发展动力,突破了关键技术瓶颈,在林业产业发展各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重视高端智力引进。主动对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国科学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在林特产品栽培管理、品种创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提升、肥料农药减量增效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成果并推广应用,有效提升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能力,减小了面源污染,实现了经济有效益保护有成效的目标。

(2)重视乡土专家培养。 注重总结实用技术,针对全县小水果发展现状,结合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形成了李、柿、桃、梨、猕猴桃、石榴、葡萄等小水果的栽培技术。同时,为促进技术传播,秭归县建立并实行了“技术推广员”模式,让实用技术深入每家农户,大幅提高了林特产品种植技术的推广利用程度,解决了农户不懂技术、不会技术的难题。

(3)重视科技兴林。围绕生态和产业两大重点,以科技攻关、科技示范、科技推广和人才培养为载体,大力实施科技兴林战略,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培养了一批人才、建设了一批示范基地,形成了“两山”转化源源不断的强大推动力。

3典型案例分析

2021年6月,项目组就范家坪村大乐沟流域发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对流域现状及周边居民生活方式情况等进行了详细了解。

3.1范家坪村及大乐沟流域背景情况

3.1.1范家坪村基本情况

据调查资料显示,范家坪村位于秭归县沙镇溪镇中西部,长江南岸,距秭归县城130 km,距沙镇溪镇30 km。全村共有农业人口872户2 671人,下辖16个自然村落,全村行政区域总面积1 677.79 hm。范家坪村位于秭归盆地南部边缘褶皱山区,河谷地貌发育。

3.1.2大乐沟流域基本情况

大乐沟全长4.1 km,流域面积50.56 km,覆盖范家坪村辖区面积的60%以上,流域内现有农户700余户3 000多人。在开展流域治理前,因河道淤积梗阻,夏季经常发生洪灾,常造成大乐沟两岸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居住区的河堤坍塌损毁、良田被冲,给沿岸群众生命财产带来极大威胁。

3.1.3发展背景

截至2015年,全村发展柑橘160 hm,发展核桃、板栗20 hm;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油菜、红薯等,养殖业以生猪、山羊为主,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年出栏生猪500头。全村经济来源主要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其次是柑橘产业、生猪产业。村民人均年纯收入3 450元,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19户630人,贫困发生率22.28%,总体来看,村民经济收入较低,贫困人口比例较高。作为湖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4 821个贫困村之一,范家坪村紧密结合省驻农村工作队(扶贫工作队)组派单位重点工作,一方面重视生态环境治理,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一方面重视产业发展,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

3.2大乐沟流域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情况

3.2.1生态治理

统筹考虑周边自然环境、生产生活空间布局,结合农田整理、水土保持、引水灌溉、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通过沟、坡、路、园、田共治,对不同环境条件的溪沟进行分段治理,形成“一沟三段”的总体布局(一沟:大乐河沟;三段:综合治理段、沟田治理段、生态治理段),分别采取工程治理和生态治理措施,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生态治理体系。

在综合治理段和沟田治理段的区段内,河沟两侧主要为居民点和农田,结合生产设施条件提升、人居环境改善、休闲旅游,实施河沟综合治理。其中,河沟治理主要包括主沟治理(裁弯取直,清淤,拦水坝、挡墙护堤)以及冲沟治理;生产设施条件提升主要包括机耕道、灌溉工程、桥涵工程、坡改梯等;人居环境改善主要是完善周边居民点内的环卫设施、路灯照明、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等;休闲旅游主要是开展农田采摘游憩,完善田间人行道,增设农田水利景观,结合农家乐发展建设民宿。

在生态治理段内,河沟两侧为自然山坡,重点是保障大乐沟行洪安全和边坡水土保持。根据河沟现状情况和两岸的地形地质状况等,设计采用堤线布置、沟底清淤、植生块护坡等措施进行了综合整治。

3.2.2产业发展

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核心理念,通过生态治理,在防洪保安全的基础上,将大乐沟建设成了集生态、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美丽乡村示范点。通过宣传产业发展政策,积极引导能人返乡,在两家规模宏大的县级电商“七公主”和“老爹果园”带动下,以特色产业小水果种植为主的“一坡云水果种植合作社”以及以生猪养殖为主的“家家利生猪养殖合作社”等农林产业得到发展,掀起了当地产业发展的热潮,形成了“一个主轴、两大产业、三区规划”的发展格局。

近5年来,村集体经济从负债13万元到当前稳定收入30多万元,经济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全村已成立3个合作社,柑橘品种改良近60 hm,生猪合作社年出栏1 000余头,水果合作社流转土地超过6.67 hm。通过美丽乡村试点建设的推进,村庄容貌发生了变化,村民经济实现了增长,人文环境得到了升级,真正实现了“生态宜居、产业稳居、环境乐居”的美好愿景。

3.3效益分析

3.3.1社会经济效益

范家坪村通过开展大乐沟综合治理项目,以防洪保安为基础,按照流域综合治理思路,兼顾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对大乐沟实施“四水共治”。共治理河道4.1 km,修建桥梁11座,涵洞1处、人工岛3 000 m、人工湖1 300 m,既解决了防洪安全问题,又美化了村庄环境,保障了沟边居民稳定收入。曾经由于水患频发,使部分村舍一度被夷为平地,数百亩水稻、柑橘园整片绝收,经过生态治理,大乐沟周边现有农田13.33 hm,大多以水稻、柑橘为主,按照丰收时节估算,一亩水稻可以收益1 500元,一亩柑橘则可收益5 000元。通过大乐沟流域的有效治理,解決了过去脏乱差的环境问题,融入了水利、生态和产业发展等项目建设,既实现了乡村生态环境整治,又通过周边产业发展,拉动群众增收致富。

3.3.2生态效益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是范家坪村建设发展的前提,通过划定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红线,对山洪灾害影响人居安全、水土流失影响水质安全的区域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构建了安全、良好的生态格局。开展大乐沟流域生态治理,采取工程治理和生态治理措施,形成了综合治理体系,提升了区域过滤和降解污染的能力,保障了大乐河沟流域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升了人居环境水平。

4“两山”理念引领生态建设的实践方向

4.1整合优势资源,实现理念和创新双引领

“两山”转化发展重在坚持先进理念,关键在于提升全民社会意识,突破在于创新发展路子。强化乡镇、村负责人对“两山”内涵的理解,重视县、乡镇层面的发展规划,立足长远才能较好契合林业资源利用的特点;注重引进有经商经验、有带动集体发展意愿的人才回乡回村,充分发挥干事创业人才在市场主体中的作用,为“两山”转化发展添加新的动力;加强整合全县本土特色资源,厚植生态底色[5],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利用,打造全县全域生态旅游一体化系统化发展,让小亮点结合形成小景点、小景点结合形成特色,将碎片化、分散化的生态资源进行规模化整合和优化;在当前已有的良好供销关系基础上,一方面加强产业链延伸发展,做大做强每个发展环节,另一方面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注重发现和总结好的发展经验模式和方式,培养能发挥实际作用的经营主体,加强林业与其他行业部门的融合互动,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4.2深化科技合作,带动全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林业技术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6]。针对当前经济效益高的优良林业发展模式开展生态环境评估,加强评估结果应用,对经济效益高且对生态环境好的优良模式进行大力推广;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深化“科技推广员”制度,充分利用“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科技支撑、科技服务等政策,让先进技术深入田间地头,传播到村到户;加快先进设施设备的引进和应用,推进林果采收、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现代化智能化发展,提高生产效率,着力破解劳力不足问题。

4.3立足创新发展,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依托秭归县生态资源禀赋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探索基于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7]。建立生态产品名录清单。基于生态资源系统梳理现有生态产品,建立清单名录;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评价体系。从指标体系、方法体系等方面开展生态产品价值评价体系研究,建立与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相适宜的评价方法,构建科学合理、操作方便的评价体系;制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规范。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应用,结合”两山”试点县创建工作,引领全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4.4健全体制机制,为“两山”转化提供制度保障

探索符合秭归实际、有利生态文明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生态治理机制。建立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相关制度,培育拓展生态金融、市场交易、政府与社会合作、政府公共性投入等实现生态价值的路径机制。从现有机制体制创新出发,瞄准未来,突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重点领域、主要方向,通过制度创新快速释放生产力、提升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丰富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渠道,通过机制体制创新不断提升广大领导干部、人民群众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秭归打造成全国县域体制机制创新高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7.

[2]秭归融媒.提升绿水青山颜值 实现金山银山价值[EB/OL].(2021-05-28)[2022-02-23].http://zigui.cjyun.org/p/27481.html.

[3]秭归县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来秭调研[EB/OL]. (2020-07-29) [2022-02-23].http://www.hbzg.gov.cn/content-10-88065-1.html.

[4]秭歸县人民政府.关于秭归县十八届人大六次会议 第37号建议的答复[EB/OL]. (2021-05-07) [2022-02-23].http://www.hbzg.gov.cn/content-2725-89410-1.html.

[5]吴芬芬, 毛可安. 庆元县聚焦“三大目标”助推乡村振兴[J]. 浙江国土资源, 2020(6):49-51.

[6]姚欣. 现代林业发展中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和路径[J]. 乡村科技, 2020, 11(29):115-116.

[7]朱守先. 基于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J]. 城市, 2021(10):15-20.

(责任编辑:郑京津)

猜你喜欢

秭归县产业发展生态环境
雪后抢采“黄金果”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畅想马年 马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