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2-07-14司楠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就业创业高职院校教师

司楠

摘  要: 21世纪,创新创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创新型国家战略背景下,创新驱动和创业驱动成为国家意志和全社会的共识。大学生创业素质与能力培养,关键在于教育与引导,在于创业导师能力提升。立足创业师资能力建设,阐述创业导师应具备的能力、提升创业导师能力的意义,通过深度解析高职院校创业导师能力提升面临的问题,深入挖掘与探究创业导师能力提升路径,以推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大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就业创业; 教师; 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2)03-0093-05

21世纪,创新创业已成为世界普遍共识,成为重要的经济“引擎”。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需要大批具有“双创”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人才的重心在青年学生,学生创业素质的培育,关键在于创业教师,根本出路在于创业指导教师能力的提升。

当前,高职院校创业导师能力提升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资金不足严重束缚了创业指导教师培训;二是高职院校创业导师能力提升缺乏相应的培训规划。提升高职院校创业导师能力的主要路径:开创创业教育专业化之路;从制度层面规划好创业导师能力培养的顶层设计;健全创业教育发展组织;构建专兼结合、高素质的“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加强创业导师培训工作,提高培训实效。

一、创业指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创业指导教师能力是在一定心理素质基础上的,融基本知识、技能于一体的,履行“双创”教育任务的综合素质和能动力量。基于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结果,从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工作实际情况看,创业指导教师需具备以下的素质与能力。

(一)基本的职业素养

教师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意识、学习掌握专业的创业理论和基本技能、通晓创新创业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有关国家的创业政策及法律法规、知晓创业环境和创业氛围等,融合“双创”教育与社会实践,培养年轻人的责任与担当,培育家国情怀,激励大学生的创业梦想,挖掘其创业潜力,增强其创新精神和创业素质及能力,通过陪伴学生、服务学生、激励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创业指导教师通过言传身教,真正成为年轻人的人生导师。可以说,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需要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深厚的理论和专业功底,使创新驱动创业驱动成为引导青年学生的共识和共同行动。

(二)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为有效提升学生创业素质,创业指导教师除应具备上述基本职业素养以外,还应具备如下基本能力。

1. 创业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是专业教师应具备的最重要能力与本领。在“双创”领域,创业导师的基本职业素养还体现在具备过硬的教学本领:依据培养方案,深度剖析创业教育教学大纲,系统制订教学计划,综合学校实际情况、个体特点、目标与任务,把控教育教学全局,立足实际,精心设计出适合校情、学情的适宜的创业教育教学计划,并付诸教学实践,有效驾驭整个教学过程,完成创业教学任务。作为专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新情况、新问题总会不期而遇,指导教师应适时修订原定的教育教学计划,采取机动的方式,及时处置突发状况,正确引导学生,尽快成才。精心研读创新人才培养规划方案,深度剖析创业教育大纲,精心设计授课计划,编撰内容详细、结构完整、具有实操性的教案,动态把握学生学习状态,及时修订培养方案,采取灵活多变的手段,是创业导师必备基本素养,也是对创业导师教育教学能力最基本的要求。

2. 创业指导与服务能力

创业指导与服务能力是创业导师立足培养大学生综合创业素质和能力,旨在解决其创业中的困惑与问题,营造创业氛围的素质与能力。目前,在创业大学生群体中,大部分学生社会阅历缺失,经验不足,不善于学习和应用政策,缺乏经费与技术支撑,创业有热情、激情,却缺乏创业指导与服务。而创业导师社会阅历较深,富有社会经验,通晓国家的创新创业政策,熟识创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创业流程,创业经验相对丰富,具备一定的创业技能,有经验的导师能够提供更多的职业支持,帮助创业者避免犯致命错误并识别商机[1],是学生成功创业不可多得的创业导师。创业导师可借助适宜的创业指导方法,对创业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与引导,关心鼓励创业青年,及时化解创业难题,助力其创业成功。可以说,创业指导与服务融课内外创业教育于一体的功能,是创业导师必备的能力与素养。创业导师,应本着服务的精神,应为学生创业构建良好平台,整合现有的创业资源,提供创业学生急需的信息、融资、咨询、培训等创业指导与服务。

3. 教育创新与创业实践能力

创业导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学生形成创业意识与创业思维有着极强的示范与启迪功能。目前,大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处于迷茫与困惑状态,完成了由“玩命的中学”向“快乐的大学”跨越之后,大学生们瞬间就迷失了人生的航线,失去了人生目标。加之,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导致学生在兴趣、爱好、人格、品格、理想信念、知识与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无形中,对创业教育导师提出更高的标准,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启迪他们的创业意识、创业意愿。这就要求创业导师多渠道、全方位提升自身的教育创新能力。创业指导教师可以通过教育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培养方案等一系列创新实践,点燃创业者的激情,发掘潜质,奠定未来创业成功之基。“双创”教育, 要求创业导师敢于突破教育常规,勇于探索,敢于求异思变,培育创业新理念,启发学生学会运用创新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路径,将创新艺术融于创造行動之中创造创业奇迹,顺应创新创业发展大势,研究其规律,开创新局面,破解就业难题。

同时,作为大学生的创业导师,高职院校创业指导教师需要掌握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具备将创新思想转化成创新行动的能力。

合格创业导师标准理应是“学者+企业家”型、“理论+实践”、“双师型”的人才。具有如此品质的创业指导师,善于把控创业时机,谙熟创业流程,精通企业经营管理,懂得创业风险防控,具备超强的创业实践能力,能够融课内外教学、实践于一体,青年学生的“双创”素质与能力才能得以有效提升。

二、高职院校创业指导教师能力提升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高职院校创业导师能力提升所面临的问题

1. 资金不足严重束缚了创业指导教师培训

当前,国内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进入快速发展的快车道,各地高职院校争先创建“双创”教育专门学院,部分机构转轨,不失时机地增设“双创”内容。这样,各高职院校就出现了创业导师供不应求的局面,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发展。就师资而言,专职创新创业导师数量较少,创业导师主要来自兼职队伍,且专兼职导师比例不合理。

因此,专门开设“双创”教育课程的高职院校为数不多,部分高职院校即便开设有专门创业教育课程,其所占课程的比例也并不高。大部分高职院校通常利用其他方式,诸如开办创业专题讲座、组织创业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推行创业教育,这表明创业教育并未受到高职院校管理层的足够重视,创业教育并未形成体系,尚停留在政策、技术层面,缺乏对创业青年的意识的培养、精神的塑造,缺乏对学生潜能的深度挖掘,属于典型的传统就业教育观。

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也疏于对兼职教师开展专门的创业教育培训。同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人心,成为社会的共识。创新型国家建设,离不开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队伍,“双创”人才培养,根源在创业导师,重在高职院校打造出一支精良、专职创业导师队伍,高职院校创业指导成本将有所增加。对于创业师资能力建设问题,不少高职院校并不重视,教师接受“双创”培训机会少[2]。因而,在專业师资建设与能力提升方面投入不足,对专业师资培训较少,投入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业导师能力培养及提升。

2. 高职院校创业导师能力提升缺乏相应的培训规划

教师培养遵循“用养结合”,也就是对创业指导教师进行专业能力提升方面的系统培训,这一原则不仅是基于满足教师自身能力提升与发展需要,也是基于满足企业对于创业型人才迫切需求。现阶段,不少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培训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由于高职院校管理层对创新创业教育没有足够的认识,学校投入的财力与精力不足,导致学校没有制定相关的培训规划,学校培训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相应地,创业指导教师培训政策及相关规划也缺失。通常情况下,创业指导教师的培训大多采取创业专题讲座的形式,或是随机的,亦或是短期的业务性的部分培训,而不是专门的、全员式培训,从而导致创业导师的培训流于形式,无法取得实效。同时,缺乏创业专业知识培训系统性、连续性,缺乏实践锻炼机会与实战能力培养,从而导致创业指导教师综合素质与能力短期内很难获得快速提升。

(二)高职院校创业指导教师能力提升面临问题的原因剖析

通过实地调研,可以发现高职院校创业指导教师能力提升面临困境的原因,主要来自政府、高职院校、教师与社会四个层面。政府层面:集中体现在制度保障、政策导向及专业认证;高职院校层面:主要表现在考核评价、培养培训和管理机制;教师层面:主要表现在积极性、专业性、责任心;社会层面:主要表现在包容度、支持和认可等。

1. 政府层面:缺乏创业教育师资培养的顶层设计

目前,国内“双创”教育尚处在初期阶段,处于探索期,许多高职院校尚未开设“双创”教育专业,也就相应地没有设立创新创业教育院部,专业教师也就缺乏来源,专业硕士、博士更为稀缺。尽管“双创”教育在各高职院校陆续开展,可政府层面并未将创业导师培养纳入专项师资培养计划。同时,由于缺乏导师资格的专门认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业导师队伍的培养与成长。

2. 高职院校层面:创业指导教师能力培养的顶层制度尚未建立起来

这一制度的缺失使创业导师的培养与能力提升缺乏制度保障。在“双创”教育大背景下,顶层制度设计尚未确立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匆忙增设了相关课程,缺乏严格师资准入的规范与标准。创业指导师资基本上是来自学工部、就业部门的工作人员,或者是专业辅导员,或者是外聘的企业管理人员,不具备从业资格。高职院校也未对他们进行入职前的培训与考核,缺乏对该专业教学的督查与监管。

3. 教师层面:热情有余而专业性不足

鉴于国内高职院校系统化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创业导师定位不清晰,发展空间不明朗,使得他们缺失对该职业的认同,也缺失归属感。目前创业导师主要来自学生管理与就业部门,在他们看来,创业教育仅仅是兼职,“副业”而已,仅仅是为了完成工作量。由于不专业,这些“副业”老师授课时,缺乏专业知识底蕴,信心不足,“不务正业”,甚至认为是误人子弟。高职院校创业导师的双重身份通常在决定是否担任或继续担任创业导师时处于“摇摆”状态[3],导致其对大学生创业者的指导不能尽心尽力,工作积极性并不高。由于对该专业前程缺失信心,没有形成专业理想,工作缺乏激情,转型动力不足,更不愿意为提升创业指导素质与能力深入企业一线,学习、研修与锻炼。

4. 企业层面:企业凝聚力不强

创新创业师资培养与能力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具有导向性。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存在,需要产品设计和生产的创意与灵感,需要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更注重创业师资的培养及能力的提升。同时,企业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浓厚的创业氛围,专业规范的管理,能发挥巨大的效能。只有这几方面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效果最佳。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环境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解决创业导师培养与能力提升难题,需要获得企业的资金支持。然而,当下高职院校“双创”导师队伍建设,获得社会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大,企业凝聚力不强。

三、高职院校创业指导教师能力提升路径

基于对目前高职院校创业导师现状的分析,结合高等教育的现状,并借鉴国外就业创业教育的先进经验,我国创业导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需要适应国内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发展定位和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的初衷。笔者从创业教育专业化、导师能力培养的顶层设计、创业教育发展组织的健全、“双创”师资队伍的构建、导师能力培训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创业导师专业素质能力的建议与路径。

(一)开创创业教育专业化之路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双创”师资具有独特的特征。独特性体现在其理论的专业性、知识的专业性,又兼具创业实践技能特征。实现创业教育专业化,需要全社会的合力:一是教育部要高屋建瓴,要未雨绸缪,制定好建设“双创”师资的战略,率先在极具创业底蕴与资源优势的院校开设相应师范教育专业,解决师资源头问题,解决体制瓶颈。二是作为“双创”专业院校要规划好创业导师的职业发展,制定严格的准入制度,严格资格与岗前培训制度,同时建立系统化、专业化的创新创业导师指导服务体系[4]。尽可能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参与师资培训与专业课程培训,弥补其专业知识的欠缺与能力的不足,尽快适应角色变换,胜任工作。三是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他们深入企业学习、培训,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与操作水平。

(二)从制度层面规划好创业导师能力培养的顶层设计

作为“双创”教育重要基地的高职院校,要坚持严格的专业标准与师资的专业化标准,建立严密而科学的导师选任与监管机制。施行严格的导师准入制度,杜绝无证上岗,规范职业标准;推行岗位竞聘,实行优胜劣汰,破除导师“终身制”,实施常态化管理与动态管理的有机结合;教育部颁布并实施了该专业领域职称评定与管理办法,用制度确保创业指导教师的责权利,用制度规范和引导创业指导教师行为,用制度为创业指导教师能力提升保驾护航。

(三)健全创业教育发展组织

“双创”背景下,各高职院校应优先解决当下创业教育群龙无首的状况,建立并完善创业教育组织,清晰创业教育思路,规范创业教育行为,稳定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設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基地。根据创业教育工作实际,设置专门的创业教育发展组织,统筹创业工作。根据创业教育发展需求,该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可按层级设置二级制,即校级层级和院系层级。(1)校级层级。设置专门的创业教育指导机构,或大学生“双创”教育中心。该机构独立运营,级别与其他部门并列。该机构主要面向大学生群体,负责为创业学生提供咨询与指导。为更好服务学生,该机构需配备丰富的创业图书资料,便捷的网络资源,专业的创业咨询教师队伍,优美的办公环境。该机构由主管领导担纲,统率“双创”教育及指导工作。(2)院级机构。即大学生“双创”教育办公室,该层级“双创”教育组织隶属院系“双创”教育办公室,协助、推进“双创”教育中心的相关工作。该机构立足部门师生实际,统筹制定本部门详尽的创业行动计划,开展适合本院系大学生创业需求的、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多彩的创业教育指导活动。院系“双创”教育办公室由负责本院系学生管理工作的党总支书记或专职副院长统率,配备数名“双创”专员。

(四)构建专兼结合、高素质的“双创”教育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应依据“双创”教育的特点,加速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功能互补、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师资结构及其来源主要有两方面: (1)专业师资及来源。专职教师统率“双创”教育全局,是其中流砥柱,成为创业教育之魂。对于高职院校来讲,组建“双创”教育专职师资队伍,需要充分整合优化现有资源。专职师资主要来源于就业与学生管理人员或专职辅导员,他们管理经验丰厚,教学能力强,擅长做学生工作,熟悉校情学情,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其次,可以从各院系相关创业教育学科中挑选部分教师,担任管理与社会等学科的专业教师,进行相关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当然,也可以从社会广纳英才组建专家资源库,弥补创业教育师资的不足。另外,可以选聘高学历的专业硕士、博士等,作为创业教育的储备力量。依据他们的优势和专业特点制定系统培养培训规划,构建一支功能强大的“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做到结构合理、优势互补。(2)兼职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及其来源。兼职师资队伍来源:一是从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中选聘兼职教师。他们对校情学情比较熟悉,指导更具针对性,更易找准创业切入点。二是科学合理开发社会资源,聘请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充实兼职教师队伍。另外,邀请各类优秀人才开设各类讲座,使学生能近距离接触社会。通过自身从政、从商经历、经验给学生以引导和启迪,因其特定的背景与历史使学生更加信服。

高职院校应秉承开拓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创新并完善用人机制,宽渠道、多途径培养选拔优秀人才从事创业教育指导与服务工作。

(五)加强创业导师培训工作,提高培训实效

首先,强化创业导师培训。一是注重创业理论培训。当前,创业导师基本没有接受过系统创业理论教育。高职院校可依据创业导师实际需求,优先对他们进行创业基本素养的理论知识培训,涉及管理、职业、教育心理等领域。二是重点加强创业能力培训。在创业指导教师具备创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高职院校应重点加强对创业导师的教学能力培养,以提升他们的创业综合能力。

其次,强化创业教育的校本培训,注重培训实效。在大教育背景下,校本培训尤为重要,校本培训能有效解决专业培训的数量不足的问题,而且成本低廉,效果较好,可以说是提升培训效能的一条有效路径。校本培训立足本校,引进社会资源,实现优势资源互补。这种培训更切合学校创业教育实际。校本培训有明确的目标,充实的内容,较强的针对性,利于培训成果及时转化,切实提高培训时效。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创业导师在能力提升中所面临问题的深度剖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以期进一步充实本领域理论研究成果,为“双创”导师能力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从而构建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迎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凤,宋小婷,魏毅斐. 创业导师指导行为认同形成机理[J]. 科学学研究,2015(8):1225-1231.

[2] 陈植乔,邱秀芳,吴浩.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实证研究[J]. 知识经济,2018(2):135-137.

[3] 乜晓燕,马玲,李德才. 困境与路径: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3):147-149.

[4] 章嫦华,高来健. 高职院校创业导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思考[J]. 教育评论,2018(3):77-81.

猜你喜欢

就业创业高职院校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的影响性因素
企业英才俱乐部
美育教师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