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明洞连拱隧道通道纵挖快速进洞技术

2022-07-13李超杰

交通世界 2022年17期
关键词:坡体洞口工期

李超杰

(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410)

1 工程概况及地质情况

1.1 工程概况

S10 卓合高速一期工程位于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是甘肃省省级高速公路网两横中S10 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控制性工程为捏业隧道。捏业隧道位于卓尼县柳林镇捏业村东北,隧道进口桩号L2K2+353,出口桩号L2K2+585,全长232m,属连拱式短隧道,其中进口端设计27m明洞,出口端设计95m明洞,且进出口端均存在浅埋偏压情况。隧址区高程2 650.00m,属高原高寒气候,冬季严寒漫长,有效施工时间短,工期紧张。

1.2 地质情况

1.2.1 地层岩性

根据工程地质调绘、钻探及工程物探等成果,隧址区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Q3dl+pl)地层和三叠系下统(T1)板岩地层等。其岩性特征依层序分述如下:

(1)(Q4dl+pl)碎石:灰色,稍湿,密实,母岩为砂岩,呈次棱角状,粒径3~6cm,含量约60%,余为粉土充填。层厚为3.60~20.50m,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550kPa,摩阻力标准值qik=120kPa。工程性质较差。

(2)(Q4dl+pl)粉质黏土:褐黄色,硬塑,局部含少量碎石。层厚为8.00~12.30m,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160kPa,摩阻力标准值qik=40kPa。工程性质较差。

1.2.2 特殊地质构造

根据设计勘查成果,隧址区未见特殊地质构造通过。

1.2.3 洞口边坡稳定性分析

(1)进口。进洞段位于山体斜坡上,无不良地质现象。坡体较平缓,草被较发育,自然坡度约20°,坡体地层为坡洪积物,岩性主要为粉质黏土,可-硬塑状态。下伏强风化板岩,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坡体汇水条件较好,斜坡现状稳定。

(2)出口。出洞段位于山体斜坡上,无不良地质现象。坡体较陡,草被较发育,自然坡度约50°,坡体地层为坡洪积物,岩性主要为粉质黏土,可-硬塑状态。下伏强风化板岩,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斜坡现状基本稳定。坡体具有较好的汇水条件。

2 工程特点

该工程具有明洞长、洞口工程量大、工期紧3 个特点。

(1)明洞长。捏业隧道进出口均存在浅埋情况,进口端明洞长27m,出口端明洞长95m。

(2)洞口工程量大。捏业隧道进口右侧设计为6 级边坡,第1 级为喷锚防护,第2~5 级为锚索框格梁防护,第6 级为拱形骨架防护且坡脚设计6 根抗滑桩,进口明洞开挖土石方1.65万m3。出口右侧设计为5级边坡,第1~2 级为喷锚防护,第3~4 级为锚杆框格梁防护,第5 级为拱形骨架防护,出口明洞开挖土石方9.58 万m3,工程量大。

(3)工期紧。隧址区位于甘南州卓尼县,属高原高寒气候,极寒温度-27℃且冬季严寒漫长,有效施工周期仅8 个月/年,该工程总工期24 个月,工期极其紧张。

3 施工方案

3.1 常规放坡明挖法

(1)施工方案。洞口采用常规放坡明挖法,即同步施工进出口洞口工程,逐级进行边仰坡开挖防护,施工抗滑桩,施工至设计高程后,从出口端单向掘进至进口端。

(2)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放样→施工洞顶截水沟→逐级进行边仰坡开挖防护及排水施工→施工坡脚处抗滑桩→施工至隧道设计高程→施工套拱及管棚→中导洞开挖支护→中隔墙→正洞开挖支护及二衬→明洞工程。

(3)工期分析。采用放坡明挖法,先完成洞口工程后进洞施工,进出口端边仰坡土石方开挖、边坡防护及抗滑桩等洞口工程是影响该隧道工程的关键点,按该方案测算(结果见表1),隧道工期23.4 个月,工期极其紧张。

表1 常规放坡明挖法工期测算

表1(续)

3.2 通道纵挖快速进洞

3.2.1 施工方案

从出口端采用通道纵挖法按照坡率1∶0.75“拉槽”至中导洞,做好临时边坡防护、排水和防落石措施,拉通中导洞开挖作业通道。拉通中导洞作业通道后,中导洞进洞施工与洞口边仰坡开挖防护同步施工,节约工期[1]。

3.2.2 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中导洞“拉槽”施工区域划分

(1)洞顶及边坡顶截水沟施工。

(2)①~④区域土方逐部开挖、边坡临时喷混凝土支护及临时排水设施施工。

(3)中导洞开挖支护、中隔墙与⑥~⑩区域土方开挖、边坡防护及排水设施施工。

(4)完成中导洞及洞口工程。

(5)正洞开挖支护。

3.2.3 操作要点

(1)施工前做好便道规划,保证施工通道安全、通畅。

(2)通道开挖前根据实际地形、地貌在适当位置先行设置截水沟。截水沟应与排水系统顺接,确保排水通畅。

(3)放样时首先放出隧道明暗交界面、中导洞轴线、通道边坡开口线并用白灰线进行标识。测量放样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查明,进行处理。

(4)通道分级下挖按照8m 一级,坡率1∶0.75,自上而下进行开挖,严禁掏底开挖。

(5)严格按照开挖一级防护一级进行施工。对已开挖形成的边坡采用8cm喷射混凝土临时防护。开挖时保证坡面平顺,无凸悬危石、浮石、碴堆、杂物。

(6)分级下挖时注意观测边坡稳定性,若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机械并加强观测。根据量测位移速率判断:当速率>1.0mm/d 时,边坡处理极具变形状态,应加强边坡防护,必要时撤离机械人员,停止施工;当速率在0.2~1.0mm/d 时应加强观测,做好边坡加固准备;当速率<0.2mm/d 时,边坡基本稳定,可正常施工。

(7)边坡平台应开挖临时平台排水沟,宜使用水泥砂浆封闭沟底沟壁或内衬不透水土工布,防止汇水下渗。同时将平台开挖成内倾4%斜坡形式,保证平台汇水至平台排水沟同时作为碎落台。

(8)通道开挖完成后,沿通道全长设置防护棚,防止坠物。

3.2.4 工期分析

采用通道纵挖法,只需先开挖中导洞施工通道部分,然后对临时边坡快速进行喷混凝土防护,中导洞可提早4个月进洞施工,同步施工洞口土石方及防护排水工程,有效节省工期4个月。

3.3 方案对比

方案对比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方案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发现“通道纵挖快速进洞法”比“放坡明挖法”更加适用于边坡土质稳定的长明洞连拱隧道,该技术在实施过程中通过提前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动态监控量测、施工质量控制等技术手段同样保证了施工安全,直接节省工期4 个月。经济效益方面,捏业隧道完工后现场可减少配备管理员、测量员等10名及施工工人70 名,按人均减少管理费3 000 元/月计,提前4个月完工可节约管理费96万元。

4 方案可靠性分析

4.1 土层信息

为确保边坡稳定性,边坡开挖施工前在出口端右侧边坡进行地质钻孔,并对钻孔典型芯样进行土工试验,土层特征及参数如表3所示。

表3 土层试验参数

粉质黏土:浅黄色,土质均匀,含角砾约40%,无明显的层理,局部夹块石,稍湿,中密为主。

碎石:青灰色,砾石成分主要为板岩,尖棱状,粒径大小不均匀,粒径大于60mm 约占30%,20~60mm占40%,粉土填充,稍湿,密实为主。

4.2 建模分析

建模采用理正岩土6.0 版计算软件,验算正常工况裸坡稳定性。捏业隧道出口端临时边坡主要为碎石土,由于碎石土强度主要由内摩擦角控制,且碎石土分布较多,故采用直线破裂面法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2]。

计算时选择倾斜土层,不考虑地下水的作用,计算目标设置为搜索最危险滑裂面,不考虑地震作用,计算步长为1度。通过理正岩土计算软件计算后,最不利破裂面定位高度为25m,破裂面仰角40°。安全系数计算公式为:

式(1)中:K 为安全系数;F 为抗滑力;T 为下滑力;Q 为作用在滑动体上的自重和其他荷载;α 为滑动面的倾角;ϕ为内摩擦角;c为黏聚力;L为滑动面长度。

代入具体数值计算得K=1.23>1.2,因此判定施工过程中边坡稳定。

4.3 监控量测

为保证施工安全,施工过程中在边坡平台顶按50m/道设置沉降观测点,对边坡进行动态监控量测,前15d 按照1d/次监测边沉降,后期趋于稳定后减少频率至2~7d/次。同步在边坡顶部钻孔进行深层位移监测[3],孔内每0.5m监测一次深层位移。

通过地表沉降观测和深层位移监测,结果显示该边坡开挖后12d 趋于稳定,最大沉降量26mm,最大位移量13mm,边坡稳定。

5 结语

捏业隧道通过通道纵挖打通中导洞施工通道,使中导洞与洞口边仰坡同步施工,可提前4个月完成,直接降低了项目管理成本近100万元,同时对于卓合高速公路这条“脱贫路”早日建成通车和实现甘南藏族自治州“普通国省干线升级改造”和“交通脱贫攻坚”具有重大意义。该技术特别适用于长明洞连拱隧道,采用该方法时需提前做好边坡稳定性分析,做好临时边坡防护和排水工作,同时做好中导洞进洞施工和边坡施工交叉作业组织和安全围蔽工作,做好地表和深层动态监控量测,确保施工安全。

猜你喜欢

坡体洞口工期
采动-裂隙水耦合下含深大裂隙岩溶山体失稳破坏机理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浅埋段的施工工艺
开挖方式对缓倾红层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工期延误的责任划分及处理方法研究
强降雨作用下滑坡稳定性分析
乌弄龙水电站库区拉金神谷坡体变形成因机制分析
建筑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工期控制
工期
电力工程施工工期管理策略探讨
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