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因材施教”策略

2022-07-13杨丽芳

广西教育·A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初中作文因材施教

【摘要】本文针对初中作文教学低效,学生作文思路混乱、内容单一、语言贫乏、立意肤浅等问题,论述初中作文教学应对学生开展有效训练,采取回归语文课本落实写作基础、依托真情提高学生感悟能力、明确要求细化作文批改流程等策略。

【关键词】初中作文 因材施教 训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6-0066-03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的难点。作文课上,有的教师只要求学生根据主题,按照要求写作文,学生写作文时缺乏思路,写出来的作文存在很多问题。写作是初中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语文技能。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回归语文教材,采取有效的训练策略,落实写作教学,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让学生掌握写作和修改作文的技巧和方法。

一、回歸课本,落实写作基础

部分语文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常用的套路是先完成一个单元课文教学,再进入习作教学;习作教学时,先给学生出示作文题,再让学生按照要求写作文,最后批改和点评作文。这样的作文教学看似有序,也没什么不妥,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共编排了36个写作主题(见表1),这些写作主题符合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要求,内容由简到繁,写作能力要求由低到高,层层递进。从文体看,从记叙文、说明文到议论文,七年级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作文内容与学生身边的事物相关;八年级要求学生写作时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作文内容以观察社会事件为主;九年级要求学生学会探究事件背后的深刻意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创意写作。由此可见,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写作主题环环相扣,步步推进。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编排了教读课文,教师在教学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夯实写作基础,提高写作能力。初中作文教学应回归课本,根据写作要求,狠抓学生的作文基础,培育和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

以统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作文主题“写人要抓住特点”为例。七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人物的外貌描写,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利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回归课本,归纳写作方法。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梳理本单元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写作脉络,明确作者通过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寿镜吾老先生要求严格又充满慈爱之心的“宿儒”形象。接着请学生阅读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文段:“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找出文段中人物的行为、动作,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动作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特点。本单元课文《再塑生命的人》叙述了莎莉文老师通过激发“我”的求知欲,使“我”的生命一步步得以重塑。文中的事例围绕莎莉文老师的教学而展开,这些事例表现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通过分析这些事例,学生明白可以通过不同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而刻画人物形象。《再塑生命的人》一文中有一段心理描写:“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期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分析这段文字会发现,写作时还可以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最后师生总结“写人要抓住特点”的方法:(1)细心观察,抓住人物的特点;(2)运用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3)通过事例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第二,运用方法练习写作。当学生掌握了教读课文的写作方法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写作训练。首先,请学生口头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个人,要求细心观察,说出这个人与他人不同的地方,突出人物的鲜明特点。其次,请学生运用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描述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最后,请学生讲述与这个人相关的事例,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品质。

回归课本,落实写作,教师要教会学生归纳和总结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利用课文作为例子训练学生写作,让学生将习得的写作方法运用于写作当中,夯实写作基础,提高写作能力。

二、依托真情,提高感悟能力

作文教学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教师要求学生写作文,很多学生感觉脑袋空空,没什么可写的。能写好作文的学生,是因为他们心中有所“感”,还能将自己的感悟很好地表达出来。可见,“感悟”对学生写作文而言十分重要。感悟,是人们对特定事物或经历有所感触和体会,也就是在感知、体验、感受的前提下,对事物有所感触而领悟到的某种情感、哲理和思想。很多时候,学生写作文需要较强的感悟能力,感悟深刻才能促发思考,写出来的作文才有深度,具有感染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一,多种体验,提高感悟力。对生活体验不够丰富的初中生来说,写作素材除了自己的生活经历,还有人生感悟,而体验又是感悟的前提。阅读体验是重要的作文素材。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多多少少夹带着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具有自己的阅读个性,希望自己的观点得到他人的认可。阅读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学生丰富阅读体验的有效路径。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大多数是名家名作,有作者对时代生活的感悟,有作者非比寻常的人生经历,有作者对时代对社会的思考,这些文章理趣横生,富含哲理,情感丰富。学生阅读课文,可以增加感悟,提高鉴赏水平。如,学生阅读统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文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在面对失败时,他们就不会感到灰心,感伤的情绪将会获得释放,明白人生的体验是丰富多彩的,成功与失败都是人生的宝贵财富。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文《老王》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作者从中感悟到“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是一种哲理式的感悟,是一种社会层面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的感悟。学生通过阅读提高感悟能力,形成自己的观点,在写作文时就能够结合自己的体验抒发真情实感。

学会观察生活是提高感悟能力的路径之一。学生虽然有生活经历,但是不代表他们具有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即便对生活有所感悟,深度也不一样。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提高对生活的感知力和领悟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自然景物,如美丽的田园风光、浩瀚的大海、鳞次栉比的高楼等,感受自然之神奇,从而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如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通过分析生活中的问题,提高感知力和领悟力;可以引导学生领略人文美和人性美,观察生活要仔细、透彻,写出来的作文才真实。鲁迅先生说:“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可见,要将作文写具体、写深刻,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必须细致,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提高辨析力和領悟力。

第二,掌握感悟方法,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无论是记叙人物、讲述故事,还是描写景物,都要表达出对人、事、景、物的深刻感悟。教学时教师要给予学生感悟的方向和方法。首先要遵从内心,抒发真情实感。初中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们的心理和情感产生较大的变化,会因为一次成功而欢呼雀跃,也会因为一次失败而难过羞愧。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袒露内心的想法,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以习作主题“让我在尝试中成长”教学为例。一名学生写自己学习滑旱冰的事情,在开头处写道:“人生难免有几次尝试,它可能都成功,也可能会失败。一位名人说过:‘实践是进步的第一阶梯,只有实践才能使你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在无数次的尝试中,有一件事令我刻骨铭心,那是一次勇敢的尝试。”作者在开头处运用哲理式感悟点明题意,在结尾处写道:“我学会了滑旱冰,体验到了滑翔的乐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领悟到了‘不经历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的道理。我为自己勇敢的尝试而倍感自豪。”文章结尾采用了哲理式和抒情式感悟,通过滑旱冰这件事情生发感悟,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富含哲理。一名学生在写作《我在竞争中变得成熟》时叙述了两件事情:在竞选中脱颖而出成为班委、在跑步比赛中坚持跑完了400米。他在作文开头写道:“良性竞争有助于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能够让我们在竞争中经受考验,获得成长,体验到生命的多姿多彩。”作文开头采用哲理式感悟,语言精练,主旨突出,为下文做好了铺垫,结尾写道:“我喜欢竞争,因为它让我走向成熟。我喜欢竞争,因为它让我学会了尝试和奋斗,为了梦想而努力!”采用哲理式和抒情式感悟做结尾,语言凝练、优美,升华了主题,耐人寻味。

提高感悟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学生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作文训练,平时要细致观察事物,学会在阅读中思考问题和积累素材。

三、明确要求,细化作文批改流程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作文批改的方法主要有教师批改、师生共同批改、学生互相批改、学生自己批改等。

第一,教师批改,注重标准。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要从内容、结构、语言、书写四个方面去考虑。针对作文内容,应思考作文内容是否切题、充实,中心是否突出,立意是否新颖、深刻;作文语言是否流畅、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文章结构是否完整、层次是否清晰,构思是否新颖、巧妙;书写是否工整、美观,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准确。教师批改作文的评语要具体,有针对性。如,围绕作文内容是否充实,教师可以这样写评语:作文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对细节的生动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有针对性的作文评语有利于学生发现作文中的优点与不足。从内容、语言、结构、书写四个方面批改学生的作文,有利于学生对写作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也有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弥补作文中的不足,提高写作水平。

第二,师生共同批改,注重互动。师生共同批改作文要在教师批改作文的基础上进行。教师针对学生作文中的不足进行指导,和学生共同完成作文的批改。如,学生作文中出现了错别字、语病,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读一读作文,发现问题,逐句修正,直至学生表达流畅、完整。师生共同批改作文,针对性更强,更能突破难点。

第三,学生互相批改作文,注重反思。学生互相批改作文,可以是朗读作文后再批改,也可以直接写评语。通过互相批改作文,学生能够学会欣赏他人的习作,发现他人的长处,取长补短,提高习作能力。

写作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表达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探索有效的作文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习惯,让学生掌握写作文的方法,切实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建磐.中国教师教育:现状、问题与趋势[J].教师教育研究,2004(5):3-7.

[2]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罗康,张阅,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3]兰臻.在品读欣赏中感悟语言的魅力[J].考试周刊,2009(32):45-46.

[4]闻世军.用心感受生活,让写作因感悟而深刻[J].教育教学研究,2014(1):49.

[5]兰跃银.语文作文评价多元化策略[J].新课程,2014(8):50.

作者简介:杨丽芳(1979— ),广西乐业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是语文教学。

(责编 欧孔群)

猜你喜欢

初中作文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初中作文教学的思维拓展与创新分析
小议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的几个基本原则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巧抓课文及学生特征因材施教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