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思政教育“立德树人”

2022-07-13魏家丽

大学·课外阅读 2022年6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立德树人

魏家丽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校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对塑造高校学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起着根基性的作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源泉,是全体中国人民的精神依托和价值基点,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政的文化根脉,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当前,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注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其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探讨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内容和形式,既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应有的责任和使命,也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发展与传承的重要方式和载体,二者融合,必将促进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相得益彰,相互辉映。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政教育;优秀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8-0141-04

高校思政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将育人与立德结合起来,也是当前我国高校的立校之本。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套较成熟的教育机制和内容,对于积极树立高等院校学子们的国家观、历史观、文化观、道德观,培养青年一代的政治认同和制度认同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国“十四五”规划与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拉开帷幕,中国几千年灿烂悠久的传统美德及其优秀文化积淀成为推动祖国百年奋斗梦想过程中最澎湃、最持久的动力和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传统文化提出了一系列精辟的论断,在很多场合的讲话中都特别强调了传统文化的特性、价值与作用,并且形成了基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之上的一套治国理政的文化理论体系。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文化价值。”在习近平中华传统文化理论体系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集中体现在仁爱、诚信、务实、德义、爱国等各个方面,这些思想精粹历经千年,依然是中国人为人处事、判断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春風化雨般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人格心理,滋润丰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也为当前高等院校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厚的精神资源。因此,思政教育要立足于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与文化,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各个环节,深化“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为实现中国百年奋斗目标培养一批思想上、文化上、政治上可靠的接班人。

一、以中华传统美德深化思政教育“立德”本质

(一)塑造宽厚仁爱的品格

仁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论语》有云:“仁者爱人”,仁爱不仅仅体现在人与人之间,也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物之间。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注重对“仁爱”的追求,并将之当作一种极高的道德标准。对于高校学子来说,学会爱,是人生重要的课程。这个爱体现在日常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尊师重道、团结友爱,并延伸到爱祖国、爱人民、爱自然等道德风尚,培养学生有爱心、富有同理心和慈悲胸怀的仁爱人格,是思政教育对于“立德”育人最重要的底色,也是提升青年学子人文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友善社会的第一步。仁义和仁爱则相生相伴,有仁爱的人,必定也是讲仁义的。中国人向来看重道义,这种义不仅仅是兄弟之义、朋友义气,更讲究的是一种正义大道的内涵和修养,利益关头舍生取义,见利思义,个人之义让位民族大义,这种思想,不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为国为民所秉持的一种牺牲奉献精神,深深镌刻在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基因里。青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必定会受益于由传统“仁爱仁义”文化所塑造的精神品格,培养一批爱己爱他、爱岗爱业、爱国爱民、富有奉献精神的年轻人,这是思政教育“立德”的根本[1]。

(二)培养诚信务实的情操

诚信务实历来被国人视作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准则,对于青年学子来说,建立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是迈向成熟、步入社会的重要一环,在思政教育中加强诚信教育,有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有助于建立青年一代在政治上的忠诚和信任,有助于经济商业活动中依法依规办事,减少因为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而导致的不安全感,减少由于失信而造成的巨大社会信用成本以及资源的消耗,帮助年轻人建立诚实守信的人格,就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构建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环节之一,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任务。而求真务实、注重实践是中国传统优良品质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是永恒的道理。”对于青年学生来说,一方面,要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不急功近利、不浮躁虚荣,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将务实精神认真贯彻到学习和工作中;另一方面,思政教育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实事求是”精神的培育,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凝结的红色精神贯彻到个人的人生与事业当中,才能真正成就自我,为中华民族复兴贡献力量[2]。

(三)保持公平正义的正气

孔子曾认为:“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唯公然后可正天下。”公平正义是儒家思想重要的价值规范,也是中国人民所崇尚的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是中国人民孜孜不倦追求的理想。公平正义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人民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最基础也最根本的一环。如果正义缺失,社会就会丧失基本信任与道德,不正之风盛行,各个领域劣币驱逐良币,会产生严重的社会不良后果。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核心环节。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公平正义教育,首先要在思政课程上结合法律知识,开展普法知识教育,让学生知法懂法,不触犯国家法律法规,遵守校园纪律,并勇于揭露批判违法乱纪之事,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其次,对于校园内青年共产党员或者学生干部,要严明党纪党规,加强党性教育,塑造年轻共产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廉洁、正气与风骨;第三,要注重培养青年学子们秉公处事的能力,校园内不拉帮结派,对待同学团结平等,出入社会面对领导不阿谀奉承,不吹嘘遛马,在为人处事上做到刚正、诚实,不偏不倚,有理有据,做一个追求真理的人[3]。

二、以中华传统人文精神夯实思政教育“树人”根基

(一)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传》),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立足于天地间并发展壮大的坚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人文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历经挫折而奋起,历经苦难而辉煌的精神内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奋斗的基点是自力更生”,自力更生,正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中自强不息最集中的体现。对于青年学子而言,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甚至千禧年一代,他们成长在一个环境优渥、物质文明极为发达的年代,尽享中国四十年来改革开放发展成果。随着中华民族百年复兴的伟大蓝图徐徐展开,青年一代要迈向他们这代人的长征之路,肩负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使命,他们面临着各个领域需攻坚克难的难题,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国际环境以及来自国际上一些不友好势力的围困。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必须时刻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帮助他们摒弃一些好逸恶劳,安于享乐的不良习惯,培养艰苦奋斗、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将赋予他们应对各种环境和困境的能力与力量,成长为助力中国迈向民族复兴、推动国家强盛的中流砥柱[4]。

(二)树立爱国爱民的情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及“民为贵、君为轻”“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在这些经典论述中,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爱国爱民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爱国爱民是最具有家国情怀与胸襟的品格,不论何时何地,热爱国家和人民都是最重要、最宝贵的一种品质。这种传统爱国爱民思想延续至今,已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实现富强民主中国梦的重要精神维系。“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习近平总书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论述,正是把爱国与爱民思想高度统一的精辟凝结。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

坚持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青年学子们只有坚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才能在复杂的世界环境中主动维护国家形象与利益,在工作中不对群众打马虎,不推卸责任,尽职尽责,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最终实现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高度统一,才能不断增强自己的志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勇于奉献的坚定理想。

(三)拥有和谐包容的胸襟

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和就是和谐统一,既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是人与社会、人與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中华传统独特且富有开放包容性的文化魅力。中华民族向来是一个主张和平、天下大同的文化群体,中国人这种放眼天下的胸怀,延续至今。在人与自然方面,成就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境发展理念;在社会领域,是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传统文化根基,也是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全球经济、政治与文化和平发展、合作交流的重要指导思想。思政教育立足于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与强化,首先注重培养学生和谐包容的胸怀,特别是面对当前纷繁多元的网络语境,在坚持原则性问题的同时,要包容各种表达观点,拒绝“人肉”和网络暴力等恶劣行为,不偏激不盲从,不做乌合之众;其次建立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公德品质,自觉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贯彻到日常举止;同时也要培养青年人放眼世界、胸怀天下的格局,具备全球化发展眼光,学会讲好中国故事,做中国故事的创作者、亲历者、讲述者以及传播者,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世界和平与发展、全人类的共同进步贡献中国力量。

三、以创新性途径促进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程教学

(一)深化主题丰富实践

制订并实施相关传统文化主题的思政活动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教学计划。一方面,打造和开展精品活动,比如借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口碑收视双丰收的综艺节目,开展诗词诗歌,汉字文化比赛,设计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互动性的环节,发动学生广泛参与,形成品牌效应,并出台相应的奖励与激励措施,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围绕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或者重大时间节点,开展常态化的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活动,比如讲座、展览、故事会等活动,积极促进非遗进校园,戏曲进校园等与其他文化部门的合作与交融,并借助当下新媒体创新活动呈现与传播方式,营造校园传统文化生活氛围,丰富师生们的文化生活,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自觉,更有获得感。

结合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有意识导引他们参加课外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参观博物馆、文化馆、艺术馆,历史纪念馆等,并结合现在年轻人对国潮风格的喜爱,鼓励他们自发组织国风国潮类文化创意展示活动,鼓励年轻人开展对非遗项目、历史文化古镇及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化现象的实地调研与考察,撰写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实践调研报告等,并根据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奖励激励;学校可以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或资源优势,加强与各类文化组织或机构的跨界合作与交流,为学生校外实践提供更多的便利与场所,进一步丰富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活动内容与开展形式,提升活动开展的趣味性与互动性,让青年人更易接受。

(二)社团引领科技助力

社团组织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辅助和载体,社团的凝聚力与活跃性能产生极好的学习效果,学生的欢迎度接受度也比较高,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思政教育中的引领作用,注入更多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元素,增加思政教学的感性成分,以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去凝聚学生社群,展示思政教学富有亲民与文化魅力的一面,还能避免课堂教学的生硬与枯燥,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更融洽,没有代沟,更易促进他们形成价值与兴趣共同体。另一方面,社团活动也是提升校园治学、育人氛围的重要环节,引导社团多开展爱国主义、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在健康、积极、富有文化熏陶的环境里,能让学生更自信与笃定。

同时,加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兴媒体的运用,拓展思政教育教学形式。利用好微博、微信,甚至抖音、快手等当下颇受年轻人青睐的网络平台,围绕传统文化与思政教学的本质特点,创新相关数字化教学内容和产品,制作一些有特色、有趣味、易传播的教学文化产品,策划一批参与性、分享性、互动性高的线上活动,构建传统文化与思考教育融合的新渠道[5]。

(三)夯实师资优化教材

大学思政教育师资力量既包括在教学一线的教师队伍,也包括了直面学生生活的辅导员以及党员干部等。目前,在专业课程中有意识地融入思政教育已经成为广泛共识,因此,高校应夯实思政师资队伍。首先,要加强提升教师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方面的素养,开展对思政师资队伍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培训,整合各类资源,拓宽学习渠道,为他们提供学习平台,提供研修机会,打造一支具备良好传统文化基础的思政教师团队;其次,积极引入校外具备优良传统文化知识的高层次人才来担任思政教师,聘请知名文化专家或学者开展讲学解读经典,进一步充实师资团队力量,坚持把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精神注入“立德树人”目标,实现文化“春风化雨”的育人效果。

学校有必要立足新时代、新要求对思政教材进行改革优化,在涉及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道德法治以及环境生态等方面,可以适当在教材中增加与之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融入课程思政的方方面面;挖掘本土文化特色和传统,学校还可以因地制宜,从本地历史文化传统以及红色资源中汲取素材和知识,编写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教材,让一个区域的历史文化代代传承;同时,完善中华优秀傳统文化思政课程体系,将民族优秀文化基因全面渗透到思政教育教学全过程,并落实、做细、做好。

参考文献:

[1] 田青. 习近平文化观及其时代价值[D]. 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7.

[2] 陈秋兰. 习近平传统文化思想研究[D].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8.

[3] 戴欢. 关于课程思政文化体系建设的研究综述[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25):21-24.

[4] 董鹏. 自媒体时代“立德树人”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02):141-142.

[5] 孙磊. 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路径分析[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8):79-80.

(荐稿人:沈静芳,沙洲职业工学院经济管理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立德树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