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格局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2022-07-13赵颖

大学·课外阅读 2022年6期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大思政课程思政

赵颖

摘  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章从课程思政视角,充分调查大学英语教学的问题,针对有关问题,从新时代发展角度出发,结合当下的时代发展要求,改革现有大学英语课程内容;基于BOPPPS模型的课程设计,提出在英语课堂上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彰显语言教育的人文特点,根据本国的文化要求及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需求,培养学生的文化交流能力,实现跨文化教学,同时根据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需要提出有效对策,以期为相关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BOPPPS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8-0117-04

一、研究背景和现状

全国范围内的课程思政建设肇始于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9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特别强调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充分发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自此,课程思政成为高校开展课程建设、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新的着力点。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专门对课程思政进行安排部署,并将其提升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的高度进行谋划推动,提出公共基础课程要“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近年来,把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主要呈现两大特色:第一,从广义上探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内在逻辑,发掘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如安秀梅以“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政功能为切入点,通过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以改革教学内容为核心,从而实现大学英语的课程思政[2]。第二,从具体的教师、教材和教学方面来探讨大学英语课中“思政课程”的实践。如蒋婷婷利用新媒体的优势,通过“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3];李莹通过分析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从教师的思政意识,教材的内容等方面,探讨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网络平台延展思政教学第二课堂,从而实现价值输入[4]。

二、课程思政的内涵

有些学者认为,“课程思政是一种课程观,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5],即寻求各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的关联性,通过渗透式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还有一些学者认为,“课程思政以课程为载体,思政教育贯穿始终,充分体现课程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取向”[6]。由此可见,课程思政就是围绕将“知识探究”和“交织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深入发掘专业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资源;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和主线,适时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构建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实现课程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价值引领、人格养成”于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完善高校英语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强化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提升其文化自信,为国家的未来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高素质人才。大学英语课程属于通识课程,通常在高校大一和大二学年四学期开设,教学对象覆盖面广,教学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地理、历史、经济、教育、文化等诸多方面,教学时间长、跨度大。作为一门具有人文内涵的课程,大学英语课程进行的是语言和文化的教学,这对思想教育来说,有着天然的优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将文化交流作为主体途径,在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技能训练的同时,不断强化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面对不同文化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能够正确辨别不同思想观念中的是非问题,奠定学生自身的良好思想基础,提升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认清自身的发展使命,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理念,获得更强的文化包容能力,不断陶冶自己的情操,塑造个人的独立人格。因此,在大学英语课程中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可实现大学英语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的完美结合,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有效交融,使大学英语课堂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

四、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注重知识考核,不注重人文素养教育

语言的根本属性是人文性,但随着多元化文化的冲击,其根本特征被明显削弱,部分教材更注重其他方面的教学选择。当代高校英语学习除了注重知识性考核,也更注重学生的考级成绩。因此导致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表面上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和流利的英语应用能力,而实际上却以学生是否在考级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成绩为评价标准。越来越多的学生,只获得了考试的能力,从而成为形式上的英语学习者。

另外,我国高校在英语教学方面注重语言技能的教学,而轻视了文化方面的素质培养。许多教材针对文化背景只是形式上的描写,并未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认识,导致学生缺乏人文性素养。我国有学者指出,我国的英语教学中明显存在中华文化失语现象,直到现在这一问题尚未得到完全解决,高校英语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缺乏这方面的认识,也难以对学生进行更充分的人文素质培养。

(二)西方文化比重大,本土文化內涵不足

各种大学英语教材所选择的文章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尽管大学英语教材所有文章都经过严格的甄选,但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教材选取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单向度失衡的现象[7]。目前的大部分英语教材的内容选自西方国家尤其是英美国家的语料,西方文化元素占据主导地位,但涉及中华文化的内容和精髓却相对较少。虽然在后续的教材改革中,对中国文化有一定涉及,但比例甚少。这种内容上的失衡会导致学生忽略中国文化,从而出现文化偏差,这样既不利于中西文化的双向交流,也不利于学生自身文化自信的树立。如果学生不加批判地全盘接受英语国家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受到冲击,从而出现理想信念动摇或者价值观扭曲等问题[8]。

五、基于“课程思政”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策略

(一)做好顶层设计,强化育人理念

在“大思政”课程格局下,将“课程思政”纳入工作布局整体规划,应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素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增强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和教育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教师应当强化自身的育人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育人能力,这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基础准备,也是促进课程思政渗透到大学英语课程中的重要保障。高校英语教师的职能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英语知识学习,也要根据学科的积极需求,实现道德育人和人文育人,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者。要明确认识到师风师德建设的工作核心在于,一是要坚持思想理念;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充实自身头脑;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和价值导向较深,要以身作则,充分见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形成良好榜样;三是要充分实现党建引领,在党和国家的指导下体现自身的示范作用。

(二)深化课程改革,发挥专业特色

高校应充分发挥英语专业的文化特色,坚持立德树人,发掘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制定思政内容的教学目标,并拓展其深度和广度,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案、教学理念上,体现全方位的“课程思政”。以《体验英语综合教程提高目标上册》第六单元《周游世界》为例,该单元warm-up和communicative task部分所讲内容是有关文化偏见的问题,以此展开,可以涉及西方世界和西方媒体对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所做努力的一种偏见的解读,而他们所用的“Chinese Virus”体现了其政治上的偏见,其目的则是为了转嫁西方国家的国内矛盾。

(三)丰富教学和学习方式,注重隐性教育协同育人

高校应通过“课上+课下”和“线上+线下”的多模态课堂形式,丰富课堂思政教学的教学方式,并通过给学生设计不同的活动,如个人陈述、小组讨论、小组项目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语言输出形式,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根据《大学体验英语》第六单元A篇课文《开罗女出租车司机》扩展出个人品格的培养——坚韧不拔,还能根据“女司机对埃及犄角旮旯的熟悉”,拓展出我国所提倡的“工匠精神”。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下通过视频资源让学生学习并总结,课上让学生用英语进行简短的陈述;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女司机的生活来探讨个人的高职业素养以及其他个人品质等。

(四)关注学生信息多元化渠道,实现课程思政有效融合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课程思政建设要拓宽教学手段,结合时下热点事件、时政新闻等,引导学生发展具有正确分辨社会现象、掌握社会发展规律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有效推进课程思政教育融合,推动思政教学活动有效开展。

具体思政内容的设计将根据所讲授单元的具体主题,从中国传统文化、个人思想道德培养、家国情怀、科学进步等方面围绕爱国、励志、创新、文化自信等核心价值观进行设计。

六、“课程思政”视域下基于BOPPS模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施案例

本研究现根据本文选用教材《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第四版)中的一个單元为例进行具体阐述。单元主题为“Caring for Our Earth”(关爱地球)。

(一)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知识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成文特点,同时掌握与全球变暖的相关词汇,并能熟练运用。能力目标是让学生能就全球变暖问题用英语进行阐述。“思政”目标是向学生推广环保的重要性以及思考大学生对环保所做的贡献,同时深入挖掘,引导出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的思想和内涵。

(二)课堂教学的具体过程

整个课程设计基于BOPPPS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教师用于分解课程的一种方式。这种模式将一堂课的内容分解为课程导入、学习目标、课前摸底、参与式学习、课后测试和小结六个环节。各环节之间是承上启下的一个整体。

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进行更深入的教学引导,围绕单元主题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在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基本掌握本单元的单词,并为学生提供一个关于“global warming”的英文短视频,要求其掌握大意。在课堂上,教师抽选学生,使其以presentation的方式将之前所预习的内容在5分钟内复述出来;并针对学生所讲内容,以单人问答或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回答,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进行环保问题的思考。

在课中,教师在讲解词汇、句型、语法等方面的内容时,应补充相应的思政和时政词汇,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法和句型知识,结合中国文化和时政,进行翻译练习。在探讨环节,教师根据所搜集的相关文献资料,给予学生小组讨论的机会,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和合作探究。例如,针对全球变暖主题,让学生进行英汉互译的练习,从而扩充相应的词汇量,如“温室气体排放:greenhouse emission”“采取强硬措施:adopt rigid restrictions”等,然后基于所扩展的词汇让学生写关于环保问题的议论文。在具体内容上注意同相应的文化或时政知识进行对比,通过启发式和合作式等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讨论过程中实现思政教育的意义。同时,教师结合时政,把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的英文报道作为拓展资料让学生进行自学,了解中国在应对全球变暖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下课前的5分钟,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布置与课程思政以及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包括但不限于锻炼学生的写作输出能力的作文,体现“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小组项目等。

(三)课后任务的延续与发展

在课后,教师可以利用学习平台的数据库,对学生每个单元的学习、作业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过程性评估,评估过程中既有单项任务的考核评价,也有课堂参与讨论等的任务考核评价,着重考量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技能中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此同时,通过口语任务测试来实现学生对中国文化和故事的输出考查。例如,针对课堂内容“两山”论的讨论和学习,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以宿舍为单位,录制5~7分钟“垃圾分类”的视频,以考查学生语言和文化的输出能力。

(四)教学完成后的反思

在开展上述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掌握基础的教材内容,不断进行强化训练,提升自我的英语应用能力、翻译能力与合作能力,培养自身的文化意识、民族自信心与责任感。课上示范过程和课后作业都由学生全程自我安排、拟定题目,进行合作讨论之后亲自演示完成。学生可根据自身喜好选择合适的内容搜集材料,并且以演讲的形式呈现出来,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表现其技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又能在知识引领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信心。

七、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模式下的人才需求,在具體实践过程中要将大学英语公共课程作为思政教学的一种输出形式,促进专业学科的思想教育,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充分融合,实现跨文化和跨学科的整体教育格局,促进大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真正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过渡与融入。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01).

[2] 安秀梅.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47(11):84-85.

[3] 蒋婷婷.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模式建构[J]. 丽水学院学报,2019,41(06):121-124.

[4] 李莹. 疫情影响下英语混合式教学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1):156-158.

[5] 高德毅,宗爱东. 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31-34.

[6] 朱美虹. 提升专业教师思政育人的意识和能力,促使专业课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2):151- 153.

[7] 关家玲,李绍伟.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 煤炭高等教育,2019(11):106-110.

[8] 严婷. 大学英语课课程思政实践探索——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例[J]. 黑河学刊,2019(05):105-108.

(荐稿人:张冰,燕山大学里仁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高校英语教学大思政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英语教学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如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培养“中国梦”意识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