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高校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政教育功效探究

2022-07-13郑楠

大学·课外阅读 2022年6期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想政治教育

郑楠

摘  要:志愿者服务活动就是指在不计得失的情况下,为推动社会的发展而主动投入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到服务项目工作中。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针对性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思想道德建设等层面而发起的活动项目。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志愿者服务逐渐成为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关键部分和重要载体,故其内部建构、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等方面都要进一步改善和健全。进而针对性提高青年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充分发挥其在促进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8-0021-04

高校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但众多西方文化思想、价值观和一些腐烂堕落的生活习惯的入侵,对在我国在校大学生的观念、个人行为影响巨大。对思想政治文化教育的构造、媒介方式、内容、方式等方面的提升,直接可影响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这也将一直是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需要研究的关键领域和主要课题之一。

一、志愿服务活动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关系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含义和特点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指大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完成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活动项目。由于自身时间和精力的局限性,大学生志愿者所能完成的工作也有一定的限制。但大学生志愿者受教育水平较高,大学生志愿者一般情况下能够提供专业性和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提高志愿服务水平。在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举办,有利于培养青年大学生优秀的责任心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青年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推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方面发展和进步。新时代“供给侧”结构改革下,青年大学生需要主动发挥主人翁和接班人的作用。志愿服务活动是这其中的重要组成方面,青年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有力推动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进而带动社会健康新风尚的进步,并且实际解决社会发展中的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志愿服务活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反向影响青年大学生,使青年大学生更加了解社会的现状。同时,磨砺青年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思想政治上、知识能力上以及生活作风上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更加有助于青年大学生顺利完成时代交给的历史使命。

1. 志愿服务活动具有自觉性

在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在校大学生主动参与的主题活动,不被其他人或外部的强制性影响。志愿者主动参与可以确保在校大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在校大学生服务西部志愿者便是根据自行报名流程,下派一大批高校毕业生赴中西部底层城镇完成l—3年的志愿者服务项目。仅2012年,就有1000多家高等院校61516名应届生响应号召参与此项活动,到中西部去、到农村基层去、到国家发展最需要的地区去无私奉献自身的青春年少,完成他们的伟大人生理想[1]。

2. 志愿服务活动具有全局性

当前,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并非自发的,是通过校园组织等形式进行的集体活动,通过统一指导、组织完成的全局性的活动。首先,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是在专业志愿者团体的组织下进行的。在中国,在校大学生参与的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是在共青团和中国民政部认定的机构(志愿者服务团队及其民俗志愿者机构)具体指导下进行的,而不是自发性的主题活动。其次,在志愿服务机构内部有一套相对完善的青年志愿者规章及运行机制等。志愿者服务机构在创立之初要接纳有关部门对其服务宗旨、总体目标、特性、组织架构、人员配备、经济来源、权利与义务等的严格核查,创立后还需要接受政府部门监管机构的年度审核和持续追踪调查等,时刻确保该组织机构在合理的伦理道德路径上健康、良性运作和发展[1]。

3. 志愿服务活动具有服务性

服务性是指在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并不是为了更好地达到某些人或某一团队的权益,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全部的集体利益,让社会发展更为和谐而开展的。这是在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服务性的体现。也正是因为服务性决定了在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不可以追求个人或是团队利润最大化的总体目标,而要始终以服务项目公益慈善为服务目标。相对应的,在校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也不是为了更好地追求个人得失,而是切实为他人服务,与此同时通过志愿服务活动项目,促使自身获得发展和提升[1]。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和特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方面,同时更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个人素养的主要部分。目前,处于新时代下,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思想政治教育也有了全新的定位。新时代下如何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研究的主要课题。中共中央十六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青年大学生就会具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从而目标明朗,就会激发出强烈的上进心,就能积极奋斗。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政治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高校教育工作者用科学的理论知识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性、有计划性、有组织性的教育,进而帮助他们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的实践活动,是以政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体系。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针对性

做好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独特的优势。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8月6日)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同时也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了坚强的精神支柱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才的实际性需要。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时代性

不同历史时期的理论知识反映着各自的本质特点、历史潮流和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极高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作为科学的指导思想是对新时代“供给侧”结构改革下大学生思想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新时代、新形势下,部分青年大学生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不稳定、价值取向一定程度扭曲等不良情况,也逐渐显现出社会责任感匮乏、艰苦奋斗精神不强、团结合作发展观念较差等问题。

(三)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1.志愿服务活动精神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科书”

志愿精神是一种自愿的、利他性的精神,进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实质精神,体现了个人对生命价值、社会发展和人生价值观等提升的积极向上态度。“无私奉献、友好、互帮互助、发展”是对志愿服务精神的集中化归纳,也是大学生志愿者应当具备的精神。由此可见,志愿精神是十分关键的思想政治工作资源,是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名副其实的实践“教科书”。

2.志愿服务活动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偏向生活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离不了社会现象,离开社会发展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没有实用价值的。学习培训、文化教育和练习假如只仅限于院校,而与现实的日常生活相背离,那思想政治教育便没有实效性。因而,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务必要密切联系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才可以实现预期目标。而志愿服务活动便是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密切联系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3. 志愿服务活动是促进大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校大学生的发展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根据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开展,那么,社会实践活动便是这其中最有效的开展途径。在社会实践中,志愿服务活动获得在校大学生的青睐,愈来愈多的学生积极加入志愿服务活动,进而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效

(一)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提高在校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在校大学生所进行的志愿者活动是对我国优良的传统美德的传承,在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便是乐于助人的主题活动。1993年12月19日,在共青团中央的提倡下,国内各地40余万名大中专生学员,在京广线沿途进行了奉献爱心行动,意味着在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广泛开展。一直以来,在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秉持“团结一致、友好、互帮互助、发展”的理念,坚持不懈服务于人民的服务宗旨进行了各项助人为乐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在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通过个人和集体的分享,使大家感受到人的本性和温馨。由此可见,志愿服务活动是散播助人为乐、传播传统美德的有效媒介[2]。

(二)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在校大学生更客观地适应社会发展,提升个人责任感

与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课、课外活动和其他教学活动项目对比,在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在帮助大学生塑造社会责任感方面具备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社团主题活动和别的教学活动的范畴主要集中在校园里,而在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范畴不但包含校园内,还涉及校外的区域。校外周边小区的送温暖活动、偏远地区的“三下乡”社会实践,都让在校大学生最大限度地从校内来到社会发展、从大城市来到乡村,多方位多角度地深入掌握社会发展,深入感受到我国的国情。由此可见,志愿服务活动在协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塑造使命感方面具备不能替代的主要功效。

(三)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提高在校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塑造主人翁意识

在公民意识中,主体意识占据重要地位。主体意识,即行为主体的自我认同,是人有关自身行为主体影响力、行为主体工作能力及行为主体价值的主动观念,是人具备能动性的重要表现。假如大家对自身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了解不足,对自身的影响力了解不合理,就无法在个人行为中及时止损,主动地标准本身的个人行为。主体意识对在校大学生发展具备十分关键的作用。整体构建大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能够很好地构建自我主体意识。

(四)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在校大学生搭建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

搭建和睦、身心健康的人际交往关系对学生的快速发展和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毫无疑问有利于搭建和睦、身心健康的人际交往。志愿服务活动为学生构建了优良的相处气氛。志愿服务活动具备从善的社会正能量,它不只是在校大學生发自肺腑地做好人、做善事、为别人造福,而是与此同时也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人生经历和能量[3]。

三、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思想政治育人功效的路径

(一)加强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引导,使其健康有序发展

激励制度不可或缺,激励制度的搭建关键可以从两个宏观的视角开展:物质鼓励和精神激励。物质鼓励是对于青年志愿者的善心给予的真诚回复,在志愿者服务发展趋势的前期,物质鼓励还并不是关键方法。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志愿者活动的成本也进一步提升,因此,适当的物质鼓励是不容小觑的。通常的物质鼓励方式包含手机话费、交通费和伙食费等,不仅如此,还可以适度地为专业志愿长期志愿者提供经历相关的纸质证书等[4]。

(二)注重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道德建设,更好地发挥道德引领作用

在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主题活动是一项具有社会道德的实践活动,理应将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列入培训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政教育功效,应将思想道德建设文化教育内容列入志愿者服务课程培训当中。认知能力是行为的前提条件,要提升在校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务必引导在校大学生正确对待志愿服务活动与提高本身社会道德素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在志愿者培训中,对在校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必要。要经过培训,得以提升在校大学生的社会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践履工作能力。

(三)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活动机制,保障志愿服务活动的良好发展

志愿服务活动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吸引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参加在其中,就要持续开辟创新,自主革新志愿服务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方式。在这方面,早已有一些取得成功的做法。现阶段,在校当前大学生以“00后”为主,他们拥有明显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志愿服务项目唯有创新活动方式,才可以吸引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参加,提升在校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项目行动的积极主动自觉性,促进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平稳发展趋势[5]。

(四)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活动的考核机制,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要使在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效果不断向好,就需要充分发挥在校大学生的行为主体主观能动性。然而大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依靠自身力量是不够的,只能依托社会的力量进行。包含激励制度以内的在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考核制度便是在其中关键的驱动力量。因而,为了更好地激发在校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就务必不断完善在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考核制度[6]。

四、结语

在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可以获得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實际效果,在作用充分发挥层面也获得一定的成绩,可是仍存有院校对志愿者服务必要性的了解尚需加强、青年志愿者的激情尚需维持、志愿服务项目自有资金和管控尚需高度重视等问题。为改进在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充分发挥的现况,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高校应高度重视学习培训阶段,塑造志愿者专业技能、加强志愿者义务;改善鼓励方式,正确引导志愿者动因,维持志愿者激情;健全保障机制,维护保养志愿者利益,增加志愿者帮扶;优化管理办法,标准志愿者言谈举止,提高志愿服务高效率。高校应根据以上措施切实促使志愿者服务项目的作用充分发挥做到成效。

参考文献:

[1] 杨欢欢.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2] 白月娇,崔晓琰. 浅析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S3):18-20.

[3] 王洪平.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思考[J]. 现代交际,2019(14):26-27.

[4] 袁鑫鑫.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9(01):81-82.

[5] 林振兴. 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J]. 改革与开放,2017(18):116-117.

[6] 薛亦丹. 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J]. 才智,2022:163-166.

(荐稿人:陈媛,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想政治教育
论青年大学生群体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
做好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探析
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网络民主观调查研究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鲁南地区青年大学生信仰现状及信仰教育对策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