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新闻发言人如何更有效开展传播

2022-07-13黄楚新 陈伊高

教育传媒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新媒体

黄楚新 陈伊高

【内容摘要】新媒体时代,数字化效应与全媒体环境构成了中国政府新闻发布变迁、完善与创新的重要语境。为促进新闻发言人更有效传播,本文提出,新闻发言人及政务工作者应积极作为,提升新媒体引导力及媒介素养,相关部门要健全新媒体信息传播机制,构建政府—媒体—公众间的互通互信关系,运用新媒体矩阵增强传播效果。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发言人;新闻发言人制度

2021年4月,中共中央宣傳部组织专家对65个部门、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020年度新闻发布工作进行了评估。评估显示,2020年新闻发布制度建设取得了历史性进展,中共中央新闻发布制度建立,党中央的16个部门、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设立了省部级新闻发言人。各地区、各部门普遍制定了新闻发布制度文件、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新闻发布预案或相关文件,完善了相关工作机制。外交部、国防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国家卫健委10个部委和北京、上海、浙江、江西、山东、广东、广西、重庆、四川、云南10个省(区、市)的年度评估结果为优秀。①值得注意的是,中央宣传部对考核优秀的部委和省市的评价包括:积极探索使用新媒体、创新新闻发布工作、提高权威信息的传播效果。

一、新媒体时代对新闻发言人的影响

传统媒体时代,新闻发言人的身体在场或不在场直接影响传播效果,身体在场的传播往往效果更佳。随着媒介技术的升级、媒介功能的延伸、新媒体业态的兴起,新媒体传播规律与特征逐渐凸显,新闻发布机制随之发生了变化。在党中央大力倡导构建“四全媒体”的形势下,新媒体与新闻发言人的传播联系更为紧密,新媒体传播成为新闻发言人常态化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给新闻发言人的信息传播带来了变革性影响。

(一)优势:新媒体传播为新闻发言人赋能

1.场域覆盖:放大新闻发言人的权威声音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中央各部委和省级行政区域新闻发言人的发声场域逐渐覆盖到了新媒体平台。在形式上,新闻发言人的发声从链条式传播转变为网状传播,初步形成报、台、网、端、微、屏全媒体的新型格局;新闻发言人的发声场域从线下扩展到线上,从新闻发布会的身体真实在场到新媒体平台的虚拟在场。而在流程上,新媒体参与了新闻发布会的新闻生产和分发:主流媒体对发布会进行现场直播,新闻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出现在互联网上;全媒体记者和编辑传输发布会相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在新媒体平台发布新闻报道稿件;全媒体平台后续对新闻发言人发言主旨进行持续关注与深度报道。继国家卫健委、人社部、文旅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应急管理部等相关部委新媒体入驻新华网“新华号”后,2021年6月21日,外交部“外交小灵通”“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等15个新媒体账号也正式入驻。新闻发言人团队通过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并传递权威声音,广泛听取并收集全国网民声音,共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展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引领与担当。

2.功能延伸:协同新闻发言人创造公共价值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发言人既是公共价值的传播者,也是公共价值的创造者和维护者,新媒体传播助力公众与政务部门达成共识。近年来,在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密切关注和极力推动下,中国政府的一大批新闻发言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积极尝试和探索了一系列新媒体传播方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构成了2020年全国新闻发布会的主要议题。自2020年1月24日至2021年10月30日,北京举办了252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疫情期间,新媒体促成了政府和公众在线上频繁见面,全国人民在思想和行动上达到了高度一致,在信息、信任和信念三个维度形成了高度统一。2020年2月,微博热搜话题“福尔摩斯式破解病毒传染迷局”引发大量网友关注,张颖因讲解天津市宝坻区百货大楼聚集性疫情而意外走红。网友们观看了视频之后对病毒传播链产生了清晰认知,随后张颖升任天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

3.创作多元:助力新闻发言人提升传播效果境界

媒介技术的迭代带给受众更丰富的沉浸感、交互感和参与感,新闻发言人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自然地散发与流露。一方面,新媒体所蕴含的技术偏向为新闻发言人提供了大展身手、提升传播效果的空间。新闻发言人通过多种新媒体元素丰富自己的话语表达,增强话语质感和传播效果。如华春莹在推特上发的一篇推文,文案是“美国手臂伸得太太太太长了”,配图是一只伸着八爪的章鱼,生动形象地抨击了美国对外国企业的长臂管辖;另一方面,新媒体为新闻发言人提供了作为中介的聚合网络,新闻发言人在海内外社交媒体上皆可站定立场,直抒胸臆。截至2021年11月,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官方抖音号“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已发布1635条短视频,关注该账号的粉丝接近1500万人。赵立坚自开设推特账号以来,推特发文已超5万条,他的个人微博账号也有近280万的粉丝数,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给受众留下了立体深刻的印象。此外,新媒体的媒介技术环境为受众带来了更加细腻的感官体验,通过新闻发言人的多元创作,更好引发了受众的情感共鸣和心理认同,扩大了受众对社会议题的关注和讨论。

4.云端互动:消除新闻发言人的角色隔阂

新闻发言人既要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还要处理好与公众的关系。一些政务部门已经率先开展在新媒体领域的手段创新和跨界合作,为工作注入了活力。无论新媒体平台上发布的政府部门新年献词和拜年视频,还是受疫情影响开展的“云会议”“云采访”“云监工”等,都有助于“政府―媒体―公众”主体间的关系构建。国家人社部借助快手提升在年轻群体中的渗透力和触达率,联合中国网主办了“快就业”云招聘活动,该部青年就业处处长走进快手直播间,单场累计观看人数达10w+,应届生大呼“亲近”,觉得“听得懂、看得见”“心里有底很多”,取得了较好的就业信息发布效果。2021年东京奥运会期间,在国家体育总局的号召下,我国参加东京奥运会的运动员入驻新浪微博发布动态、入驻抖音发布短视频,即使是在回国隔离期间也不停更,每日在社交媒体上发布锻炼打卡信息。中国奥运健儿的身影不仅出现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当中,还频繁出现在各大新媒体平台上,以奥运健儿视角发布的短视频、Vlog等新媒体作品吸引了广大网友参与互动,奥运健儿超越自我、奋勇拼搏的精气神溢出屏幕直抵观众,掀起了国民对中国体育事业的热情与喜爱。

(二)劣势:自身现存问题亟待解决

1.新闻发言人在新媒体传播中的解释力有待强化

公众如何解读信息与其自身的媒介素养和认知水平有较大关联,而若被非官方渠道抢占了新闻发布的先机,事实有可能会被歪曲。因此,如何确保新闻发言人的解释权,如何提升新闻发言人使用新媒体传播的能力成为了两大难点。尤其是面临紧急情況或突发事件时,社交媒体上所发布的文字、语言符号使身体离场,身体与身体的直接联系被割断,而一些谣言、虚假信息也频频出现,给新闻发言人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新媒体的符号化虽然降低了传播的社会成本,但未能减少个体成本,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认知逻辑和思考问题的视角。新闻发言人所面对的受众身份具有复杂性、抽象性和未知性,信息流的走向和使用令人难以捉摸,因而还需要加大研判和投入。

2.新媒体与部门职能的契合性和适配度有待挖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通过新媒体与部门职能的有力结合,能够达到广而告之的传播力,形成信息的有效披露,使新闻发言人在工作中如虎添翼。但一方面,少数新闻发言人新媒体发声的经验不足,回应方式较为单一,运用新媒体与公众打交道的灵活度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少数部门将新媒体传播与新闻发布工作相融合的意识还不够强烈,主动公开信息欠缺。新闻发言人及其团队若未能充分挖掘新媒体与部门职能的契合性和适配度,则难以将新媒体的特征发挥得恰到好处。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发布变革不仅是对新闻发言人的考验,更是对新闻发言人团队的考验。整个队伍在初期探索阶段不可避免会涉及到盲区,亟须克服这种不适应性。只有尽早认清新媒体传播在新闻发布活动中的不可逆趋势,从内打破局限性,才能够更好地正确面对和处理新媒体与新闻发布的关系,才能在新闻发布活动中拥有主动权和主导优势。

3.新闻发布的新媒体效果评估与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新闻发言人的观点主张与表达方式直接作用于新闻舆论,目前部分部门尚未健全新闻发言人的新媒体效果评估与保障机制,暂未形成意见反馈长效机制。一方面,新闻发布需要设立新媒体传播效果评估标准,对新闻发言人的新媒体传播全程起到规范指导作用。该标准的建立能促进政府与公众之间加强沟通,便于各部门接收公众的反馈意见,从而对受众的满意程度产生更加清晰的认知;另一方面,各部门需要建立新媒体保障机制对新闻发布提供支持和引导,技术保障、资金保障和专业化人才保障必不可少,为新闻发言人提供新媒体途径、渠道、平台、服务和技术支撑,为新闻发布持续保驾护航。此外,建立系统化的配套流程和评估标准,还有助于各个部门在实际工作中经验互鉴、取长补短,同时能够将优秀的新媒体传播案例用于指导实践。

二、新媒体时代新闻发言人传播面临的语境

当今信息全球化的浪潮扑面而来,国际舆论场斗争与日俱增,海外黑暗势力利用新媒体出的阴招防不胜防。加之天生带有“网络基因”的新生代逐渐增加对社会议题的关注程度,公众在新媒体平台上获取新闻的需求也在不断上涨。新闻发言人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加快新媒体融入社会治理,有利于筑牢党和政府与公众的关系,多方共同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新媒体时代新闻发言人的传播既面临风险,也充满机会。

(一)风险:新媒体传播环境形成多方角力场

1.信息量冗余而公众注意力稀缺,容易被扰乱视听

从媒介效果的角度来看,公众在新媒体时代被信息所包裹的体验日渐强烈。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为公众提供了多种信源的选择,各类资讯都在消耗与占用时间。在开放的、公共的、嘈杂的新媒体语境下,“把关人”角色被弱化,“意见领袖”门槛降低,“反转新闻”频频出现,公众易被纷繁复杂的外界信息扰乱视听,影响自身对政府组织的判断和信任。尤其是在面临全球化竞争的紧张局势下,部分境外媒体涉华的相关报道并非出于善意和友好,此外还有反华势力在极力搅动着国际舆论场对中方的看法和评价。在信息全球化的影响下,新闻报道的方式和途径已从传统官方媒体渠道扩展到社交媒体账号,而社交媒体又具有匿名性,当新闻发言人面临咄咄逼人的攻击时,只有澄清事实才能予以回击,否则舆论的天平就会向另一方倾斜。

2.国际舆论场斗争加剧,新闻发言人遭遇海外媒体恶意攻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海外媒体发布的诸多不实消息构成了对中国的污蔑、造谣和诽谤,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也连续遭遇海外网络黑势力的攻击。2020年3月15日,华春莹在推特上转发了《人民日报》的视频,视频中意大利罗马上空响起了中国国歌,有人高喊“感谢中国”。随后网络上开始流传一张截图:一篇意大利媒体的报道被别有用心地配上了“中文翻译”,声称意大利外长指责华春莹散播假消息,并称这个国歌视频是假的。虽然事后皆已完全澄清,但诸如此类故意通过翻译来恶意歪曲事实的不良行径,已经在社交媒体上造成了对中方新闻发言人形象的恶劣损毁。

3.日益增强的公民意识与信息不确定性之间的矛盾导致心理落差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相较于传统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公民意识更加强烈。公众不再是信息被动的接收者,而成为信息社会中积极的探寻者。以往的新闻发布传输是“政府组织机构发布→媒体报道→公众接收及反馈”的单箭头模式,而现在则是三者之间的多向互动模式。全景镜头对准新闻发言人,为公众打开了更为广阔的探索空间,甚至提供了多种挖掘信息的思路和渠道。当公民意识投射到新媒体传播,任何被捕捉到的信息都有“窥一斑而知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的观感。因此,新媒体既是为新闻发言人赋能,也滋生了公众对各类议题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当日益增强的公民意识与信息的不确定性产生矛盾,公众极容易被不确定性的信息搅乱情绪,进而产生信息焦虑与心理落差,有碍政府与公众之间良好关系的建构。

(二)机会:主体间的价值关系和传播格局不断革新

1.审视新媒体传播在新闻发布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

提升新闻发言人的新媒体传播效果是媒体融合战略在政治传播中的深度实践。新媒体既是中国政府新闻发布变迁的重要促进因素,又是中国政府新闻发布生态系统的子系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已有10亿用户接入互联网,已经形成了全球规模最为庞大、形态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②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特别指出,要以先进技术引领驱动融合发展,用好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加强新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和应用。正如曼纽尔·卡斯特在《信息化城市》中所言,只有把技术变革放到社会结构的框架中考察才能真正理解技术变革。③当前,新媒体已经成为社会基础连接的方式,新闻发言人不可避免地处在新媒体的对话系统中,公众、媒体、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直接影响和制约新闻发布的传播效果。

2.构建政党、政府、社会组织与媒体的嵌入关系

近年来,中国媒体在“社会嵌入”式的传播实践中有所创新,探索了政党、政府、社会组织与媒体间的议程融合实践。例如,哔哩哔哩打造的纪实观察类节目《守护解放西》以湖南省长沙市坡子街派出所民警为核心人物,深度探访了长沙核心商圈城市警察的日常工作。通过多警种联动、疑犯审讯、参与要案侦破等事件,展现警情复杂地带的法、理、情、事,并通过故事普及相关安全和法律常识,展现了技能过硬、专业扎实、情理相融的人民警察形象。2021年11月,总台央视报道团队最新出品的“康辉的VLOG”系列视频,以主播康辉的视角参与国家重大议程的报道,观众跟随他的镜头亲临会议现场。该传播方式有效增强了新闻发布者的“在场效应”,获得了网友的好评与喜爱。

3.优化政党、政府、社会组织与公众的关系

大众在新媒体环境下是一种多元化的社会行动者,同时充当多重角色,包括消费者、观众、公众甚至记者。新媒体环境下,权力结构随时处在扩张、消弭、流动、分散与聚拢的动态变化之中。相较以往,当下公众对于新闻发言人的关注度更高、新闻敏感性更强烈,对于新闻内容的解读更为细致,甚至会反复推敲新闻的内层逻辑,全方位捕捉新闻讯息所释放出来的信号。亨利·詹金斯曾说维基百科依靠的是皮埃尔·莱维所说的“集体智慧”,任意成员的知识可以通过即时问答的方式与他人分享。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兼具PGC、UGC、PUGC多种方式 ,公众越来越偏好并擅长用社交媒体账号对各类议题作观点解读。新媒体平台汇集各类视角下的二次传播,具有不同背景、持不同观点的公众能够合并、提炼、辨析个性化或群体化的社会认知。

4.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发言人话语表达方式

新媒体时代新闻发言人的工作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是一种程式化的信息传播,而应当被视作是有意义的符号形态被创造、理解和使用的社会过程,这也同詹姆斯·凯瑞所提出的传播的仪式观不谋而合。新闻发布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应善于运用新媒体叙事符号、技术、平台、产品,将传统话语表达习惯转换为符合新媒体传播特征的新闻叙事。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发言人话语表达方式,增强新闻发布的仪式感,丰富新闻发言人的在场感,生动客观地展现事实,清晰表达新闻发言人的观点和立场,塑造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增进与媒体、公众之间的交流沟通,对外释放开放、包容、合作的信号,融通中外,推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新闻发言人创新话语表达方式的目的不在于展示娴熟的传播技巧,而是以话语表达为媒,在尊重和平等的主体关系之上畅叙观点与思考。

三、新媒体时代新闻发言人提高传播能力的路径

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至今已有三十多年,新时代的新闻发言人责任和使命更加重大,各部门应充分认识到提升新媒体传播能力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全媒体传播体系下加强新闻发言人团队的专业化建设。

(一)积极作为:提升新媒体引导力及媒介素养

新闻发言人要想进一步提升传播力,就需要将新闻发布的传播实践置于数字社会崛起所带来的新媒体语境中去考量。新媒体技术是媒体融合的发动机,是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加速器。新闻发言人在主观上要主动接受新媒体,自觉学习新媒体,善于运用新媒体,不断提升新媒体学习力、新媒体创新力、网络舆论引导力、网络治理领导能力。④在新的媒介化公共领域中,知识实践与传播媒介密切相關,公众参与的可能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在大众传媒时代,知识分子的主要活动可以被视为技术再功能化的相关实践。⑤因此,新闻发言人不应将新媒介简单地视为传播其观念的手段,而应该视之为新闻发布的机制、投射、转化和再生产的源泉。新闻发言人应在新媒体传播实践中主动适应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变化,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把握舆论工作的话语权,提升传播的主导权和解释力。

智慧城市的建设与数字化治理的进程加快,对各部门团队的媒体沟通能力有了更专业的要求。新媒体传播力成为新闻发言人专业化建设的必备技能,其一,需要熟知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发展现状、运作规律,以及如何妥当发挥新媒体在紧急事件中的作用;其二,要具备新媒体运营的参谋能力,包括如何进行新闻发布,如何进行媒体沟通,如何进行关切回应;其三,各部门要加强专业素养培训,常态化开展模拟演练,帮助新闻发言人积累经验,创新新闻发布方式。各部门在新闻发布中不应拘泥于一种形式,要主动寻找新颖的新媒体嵌入关系,营造建设性、参与性、示范性的媒介景观,形成新闻发布与新媒体新闻生产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制度保障:完善新闻发言人新媒体传播机制

随着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改革也面临新任务,各部门都应拿出更大勇气、更多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政府是社会治理的核心主体,在日常的新闻发布中,应推动新媒体逐渐融入策划、采集、发布与评估四大环节,为新闻发言人的工作提质增效。完善新闻发言人新媒体传播机制,有利于形成“以人民为中心,以新闻发言人为纽带,以新媒体为牵引”的合力,有助于建立服务型政府、法治型政府、责任型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府。既能彰显“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也能够展现出政府组织机构的行动力。

新闻发言人的工作涉及政务办理、舆论引导、议程设置与危机应对传播等方面,完善制度能从根本上指导新媒体传播的实践。其一是全方位提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法治保障,在此基础之上确立部门宣传工作中的新媒体传播考评和管理办法;其二要保障新闻发言人的团队建设,在宣传事务上配备充足的人员,明确新闻发言人及团队人员在新媒体传播各个环节中的主体责任和分工,保证程序稳定,环节流畅;其三是合理选择新闻发言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方式,新闻办要做好协调工作,在方式创新中把握新媒体传播与新闻发布的平衡关系,避免出现损害集体的副作用。新媒体融入新闻发布,是公共关系的建构和集体智慧的凝聚,并非信息的价值转移和让渡。媒体在制定报道策略时应当提前考量报道速度、内容质量、新媒体平台影响力大小、报道内容丰富程度等一系列指标,优化新闻发言人的新媒体传播效果。

(三)关系构建:营造政府―媒体―公众间的互通互信关系

正如詹姆斯· 凯瑞所言:“新闻的灵魂是公众,公众是新闻的最高目标,没有公众,新闻也就成为没有意义的事业。”后真相时代的窘境往往就在于当谎言跨越了半个地球的时候,真相还在穿鞋。虽然公众对于未知信源的态度从“听风就是雨”转变为“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大众媒介素养在朝着理性发展,但新闻发言人不能在舆论重地被侵占后再去抢夺阵地。部门团队需要谋划适配新媒体传播的应急管理预案,达到职责范围与新媒体属性的深度匹配。新闻发言人及其团队可投身于新媒体传播的前线,畅通新媒体互动渠道,在展现政务工作亮点及特色的同时不回避敏感问题,而是广纳民众的智慧与力量,推动社会的共享共治。

新闻发布的感召力、公信力、鼓舞力建立在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透明性之上。要营造政府—媒体—公众的主体互通互信关系,有必要更为透彻地了解公众的媒介使用偏好,清朗网络空间,解决“信息茧房”等问题,将政府—媒体—公众的关系从弱联结转变为强联结。此外,新媒体传播可以展现新闻发言人的个人风采,而非凸显其官员身份。2021年春节期间外交部与网友的互动颇具创意,三大新闻发言人华春莹、赵立坚、汪文斌集体拜年送祝福,汪文斌用36国语言向中外网友送出新年祝福,视频一经播出便获得了新媒体平台上网友的关注和喜爱。

(四)技术驱动:运用新媒体矩阵增强传播效果

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使得国家治理趋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新媒体传播也是新闻发布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媒体时代新闻发言人的言论观点只能通过声音、文字和图像进行传播,而在新技术的加持下,重大报道内容与应用场景的升级迭代加速,应通过技术驱动构建海内外新媒体矩阵,发挥主流新媒体的引领力,辐射各大新媒体传播平台,为新闻发言人的观点、立场、态度加持,确保新闻发言人的高速、高质、高效传播。但主流媒体重大报道的本质属性即权威性、严肃性是不变的,不论新技术如何发展,都要注重内容与技术的适配,使技术在“新闻议题―媒介议题―社会议题―公共舆论”各个阶段的过渡与转化中发挥不同的功能。

通过技术驱动增强新闻发言人传播效果的可行性措施包括:1.扩大新闻发言人的平台覆盖,加快建构报、台、网、端、微、屏全媒体传播矩阵;2.打造可视化、数字化、交互化的新闻发布,运用人工智能等新媒体技术,制作编辑长、短、中视频新闻,对新闻发言人的观点和爆点进行切条传播,扩增传播频次,发散传播节点;3.将新媒体平台的公域流量转化为政府组织机构的私域流量;将新闻发言人的私域流量转化为公共议题的流量池;4.坚持移动优先战略,推动主流媒体资源更多向端上聚集、鼓励新闻发言人在端上发声;5.增加以新闻发言人为代表的组织在沟通过程中的新媒体可供性。促进新媒体矩阵与新闻发言人在不同场所中的线下线上协同联动,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量场,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传递最多正能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媒体融合战略的深入实施时期,科学认识新媒体傳播的规律与特征,不断提升新闻发言人的新媒体传播效果,积极构建兼具理论素养、新闻素养和媒介素养的新闻发言人队伍,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新闻发言人依托新媒体传播可以创造更大的社会公共价值,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发言人制度赋予更深层次的内涵,有助于凝聚社会全员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建设。

注释:

①国务院新闻办公厅:《2020年度全国新闻发布工作评估情况公布》, 国新办官方网站, http://www.scio.gov.cn/tt/zdgz/Document/1703043/1703043.htm,2021年4月27日。

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站,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109/t20210915_71543.htm,2021年9月15日。

③〔美〕曼纽尔·卡斯特著:《信息化城市》,崔保国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④黄楚新:《以新媒体技术领导力助力治国理政》,《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年8月24日。

⑤〔韩〕康在镐:《本雅明论媒介》,孙一洲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57页。

(作者黄楚新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数字媒体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陈伊高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特约编辑:纪海虹;责任编辑:李林】

猜你喜欢

新媒体
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
新形势下精品图书的内容策划与艺术设计创新
报纸副刊的传播意义与运营策略研究
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