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视域下校企党建共建联合育人机制创新研究

2022-07-13吴洁

领导科学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院校

摘要:在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下,推进校企党建共建联合育人契合校企双方的发展需要,符合高职教育的育人目标。然而,在实践中,校企党组织联合育人成效不明显。文章认为,可从抓好组织、人员、教育、活动“四个融合”,建立校企党建共建联合育人的相关制度、联动管理、平台载体等,形成校企党建共建联合育人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党建共建;联合育人

基金项目:2021年度江苏省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研究会课题“产教融合视域下校企党组织联合培养高职学生党员的路径研究”(2021JSJYDJ02120);江苏省2021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高校‘党建+网络社群’组织协同育人创新研究”(2021SJB0411)。

作者简介:吴洁,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江苏无锡214153)。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2)06-0091-04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其目标定位决定了“产教深度融合”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向。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1];2021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2]工作要求,强调要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国家政策领域的持续推动,旨在打破经济与教育、职业与教育、企业与高校的边界,使学校和企业从教学、科研、技术、就业等单方面的合作,上升至对校企深度融合办学机制体制的探索。其中,校企党建共建联合育人是校企深度融合的重要内容,契合了校企双方的发展需要,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校企黨建共建联合育人的价值

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聚焦产教融合,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着力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如构建多主体协同育人模式——创办产业学院,融合政行企校多方资源,完善校企合作有效运行机制[3];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以建设培育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为契机,在先行先试、改革创新中探索新经验、新模式,进一步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4];构建校企发展共同体,使高职院校进一步夯实与一流企业合作共建“双主体”产业学院、实验实训基地、联合技术研发中心(研究院)、人才培养基地等,积极搭建高水平合作平台。这些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为服务企业与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服务高校产教融合改革创新、服务学生就业创业实践等提供了资源和力量。

建立党建引领的深度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党建共建联合育人机制,充分发挥校企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实现校企双赢发展的有效途径。校企深度融合不能仅限于教学和经济生产等业务方面,应当在科学构建的顶层党建引领下,通过双方在组织、思想、队伍、文化等方面的融合达成资源共享的深度合作。高职院校在促进多主体协同、产业链贯通、跨专业融合的人才培养创新实践中,需要加强党组织建设,以校企党组织共建提升党建工作质量水平,以党建引领推动职业教育发展要素循环、开放融合,营造校企双方共建、共治、共享、共融的良好党建生态,带动校企深度融合的实践落实,推动校企形成事业发展共同体。

二、校企党组织育人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是为党和国家培育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的基地,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要始终发挥党组织在思想引领、价值引导、能力拓展、文化熏陶等方面的育人功能。近年来,高职院校党组织育人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党建工作脱离业务工作。部分高职院校党组织对党建引领行政、党建推动业务的认识不透,存在两者结合不实、融合不深的“两张皮”现象。二是党建工作脱离学生实际。部分高职院校党组织对学生成长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不透,教育内容不接地气、缺乏可操作性,学生对党建工作产生疏离感。三是党建引领协同成效不显。部分高职院校党组织对内落实党建带团建不充分,党组织与其他组织协同不充分;对外联系地方政府、行业、企业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四是对实习学生教育管理不够。当前,高职院校通常采用“订单式”“2+1”“学工交替”等培养模式实施产教融合,学生有1年左右的时间参与企业实践,院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往往因其离校实习而中断。此外,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内涵建设和教学调整较为滞后,导致学生与岗位匹配“错位”。这些问题必然导致高职院校党组织无法聚焦人才培养目标发挥育人功能。

就企业而言,拥有充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无疑是在产业转型升级的经济新常态下实现发展的“加速器”。优秀高职毕业生凭借扎实的技能,能提前落实就业岗位,备受企业青睐。但大多数的高职学生因综合素质不高、专业技能与岗位不匹配,就业优势不显。企业作为经济实体,在现实管理中一般由行政部门对实习实践的学生进行业务培训,直接指导学生发展。然而实践中,企业党组织对实习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职能成效不显。

为此,在学生从校园向社会过渡的实习阶段,要改变院校党组织鞭长莫及、企业党组织虚化缺位的现状,必须深化校企党建共建联合育人模式,让学校、企业党组织协同发力,全过程为学生把好政治方向、筑牢思想根基、练就过硬本领[5]。

三、校企党建共建联合育人机制构建路径

高职院校党建教育工作要围绕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从联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以校企党建共建联合育人为抓手,进行“四个融合”,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大学生党建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组织融合,党建共建

组织的搭建要服务于共同目标的实现,校企双方通过共建党组织、共带团组织,确定权责关系,协同推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在已经建立“校企”“行校企”“政校行企”产业学院中,高职院校党组织可成立产业学院联合党委,宏观指导产业学院中各主体对接、合作中的党建工作,围绕产教深度融合、服务地方行业发展、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规划党建工作目标,对党建工作进行考核。在实现校企党建共建目标的基础上,建立校企一体化运行和管理制度。产业学院联合党委根据各联合主体的组织结构和合作情况,可成立指导推动合作项目的产业学院党总支和党支部,传达落实产业学院联合党委的指示精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化产教融合。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通常按照专业方向设置二级学院,可由二级学院党总支和行业企业进行党建共建,形成联合党总支、联合党支部,结合具体的合作项目,使之落实于某个二级学院或者专业集群与相关行业企业的合作中;还可由二级学院党总支和企业党组织实施共建,整体指导同步推进多个合作项目和较大规模的党建教育和学生培养工作;也可以从某个合作项目出发成立联合党支部进行试点运行,将校企双方参加项目的党员教师、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学生纳入党组织,如此有助于在项目推进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连续性,促进企业生产。

受学制限制,高职学生在校发展党员人数较少。高职院校各级党组织大都通过“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思路,从思想、组织、制度和作风等方面探索党带团工作路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等工作中发挥作用。因此,校企共建党组织也要抓住“党建带团建”这一有效工作路径,以校企党组织共建推进校企团组织共建,让校企共建党组织带好学校各级团组织,拓展党组织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深化学生思想意识,提升素质和能力。

(二)人员融合,队伍共建

校企融合背景下,要以人才整合为关键,推进校企党建队伍共建。高职院校教师要经常性地深入企业,以此提高专业实践水平、服务社会;企业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培养情况和素质能力水平;高职学生不仅要练就过硬的专业本领,更要树立人生理想、规划职业发展、提升品格修养。这就需要在校企合作中实现学校党建和企业党建一体化,由学校党建工作者、党员教师、辅导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优秀学生党员等组建一支政治素质高、能力强、深受学生信赖的党建工作队伍,充分发挥教师党员、企业优秀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教育引导作用,以党建带动科研、教学、实习等环节,推进校企合作党建队伍建设。

在具体的校企合作项目中,校企双方可基于专业设计、课程嵌入、实习实训、技术研发等方面,依托共建的党组织开展课程学习、学业交流、专题讲座、党课教育、技术培训、科研探讨、发展咨询等共同教育培养学生。建立“双导师”制度,在学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中或者在实习实训阶段,为学生同时配备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定期与学生联系交流,确保及时掌握每一位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生活、工作状态,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

(三)教育融合,党员共管

校企党组织要共同参与党员教育、培养、发展和管理的全过程,保证党员发展工作无缝对接。根据党员发展流程和高职院校教学进度,学生至少要经过三个学期的培养考察才能完成党员发展流程,因此大多数学生是在实习阶段被发展为预备党员,其考察期基本处于实习阶段。因此,需要企业党组织前置于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培养阶段,而学校党组织后延至学生实习就业、预备党员考察阶段,协同开展党校培训、党员发展、预备党员考察转正、党组织关系转接等工作,实现全链式、不脱节的党员教育发展和管理[6]。

在入党积极分子认定、发展对象确定等党员发展环节过程中,企业导师可就学生参与校企项目中的实训表现给予客观评价,为学校党组织提供参考依据;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期间获得的表彰、荣誉称号应视于在校期间获得的荣誉,在党员发展中予以认可。在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培养阶段,可聘请企业中政治素养高和业务能力好的员工来学校上党课、作形势报告,丰富党校培训内容和形式。已经成立校企联合党组织的,学生党员可以在联合党组织中参加组织生活;未成立联合党组织的,企业党组织要支持学生返校参加组织生活。此外,要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平台手段,通过云端进行党员教育和管理,将分散于各中小企业中的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管理好。

(四)活动融合,资源共享

校企双方可利用党建主题教育活动的契机,拉动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生产实践全过程。可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精心设计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将高职学生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企业精神、品格教育、素质教育融为一体。学校要发挥智力资源优势,在具体活动设计和实施中,提供党建工作方法的理论指导;企业要发挥场地、资金、技术等资源优势,加强学生专业实践技能、企业文化、职业规划教育。例如,企业提供场地,依托学生党组织、学生社团开展技术技能竞赛;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研讨交流,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组织文体活动,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文化,培养职业精神;邀请行业代表、劳动模范授课开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四、校企党建共建联合育人的运行保障

产教融合背景下,各高职院校积极尝试校企党组织联合育人,要在探索中及时总结实践经验,逐步完善校企党建联合育人的运行保障机制,并不断推广。

(一)做好校企党建共建联合育人的制度建设

将校企党建共建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加入校企合作方案,明确校企双方党组织在校企合作中的职责和育人目标,探讨落实育人措施,注重育人成效。根据校企双方实际情况,建立党建共建定期交流制度,共享校企党建资源,互派党建工作人员进行党员教育活动,形成校企文化互动的新型党建工作机制。有条件的尽可能建立校企联合党支部,建立健全党支部运行的规章制度、工作内容及常态化工作机制,确保校企联合党支部健康良性运行,充分发挥其积极的育人作用。将校企党建共建工作纳入高职院校党建考核,制定培养考核指标,以评促建;对校企联合党支部要对照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指标制定考核标准,通过规范的组织建设、班子队伍建设、党员发展与教育管理服务建设,促进党支部发挥积极作用。

(二)抓好校企党建共建联合育人的联动管理

校企党组织要定期开展交流研讨、联动学习,围绕党建工作开展、人才培养、党员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等主题,探讨党建实践活动,全程参与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及党员的培养、教育、监督、考察和发展工作。通过建立党建共建联系人制度,让党员教师和企业优秀员工一起了解学生思想、学习和工作状况,通过定期交流、汇报思想、指导工作等方式把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党员的表现,把优秀大学生凝聚到党员队伍中来,促进党的事业发展。

(三)建好校企党建共建联合育人的平台载体

校企双方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平台等手段,打破校企党建联合育人的时空界限,积极抢占网络制高点,整合党建资源,通过云端进行党建共建,拓展党建阵地。如通过网站建设及时发布党建信息;拍摄微党课、学习视频等提供网络学习素材;开设网络党员教育培训课程,在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培养阶段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率;组织网络知识竞赛、网络打卡互动等丰富党建线上活动,增加党建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宣传党员先进事迹,用身边的故事激励学生积极进取。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要求,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此背景下,探索出适合产教融合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非常重要,需要整合政策举措、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汇聚多方合力。职业院校应准确把握学校自身和企业方的合作需求,针对双方的“痛点”问题设定具体合作项目,以精准合作扩大对接面,建立互利共赢的动力机制和双元协同的实施机制,要将企业先进技术、产品、工艺和管理引入学校办学,以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共同体,增强融合成效。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6).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國国务院公报,2021(12).

[3]周月友,刘刚.“双主体”办学模式下校企党建共建创新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7(2).

[4]孙百鸣,王欣,杜丽萍.高职院校“组合创新多元共享”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6).

[5]刘振香,王璐,虞正烨.“党建+校企合作”全链式思政育人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36).

[6]王世海,王向岭.产教融合视域下校企联动培养高职学生党员的路径探索[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8(6).

责任编辑:钟雪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