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角游戏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

2022-07-12王河清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2年6期
关键词:区角游戏规则积木

王河清

幼儿园区角游戏大多是一种独立游戏或合作游戏,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遇到问题大多数能自己独立解决,也有部分问题需要与同伴合作才能予以解决。这就需要幼儿有良好的规则意识,与同伴友好交往、协商,才能完成游戏。但是,游戏中因幼儿缺少规则意识,和同伴产生矛盾、无法继续游戏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促进游戏的深度发展,使他们得到自我成长,是需要我们面对的问题。笔者在幼儿园实际教学管理中认为,总体来看有以下几个主要策略:

一、集体商讨

幼儿在区角游戏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教师应鼓励并引导幼儿独立解决。幼儿游戏时,教师则在一旁观察记录,遇到值得推广的案例,可在游戏结束后或下次游戏前通过问题形式让幼儿集体商讨,形成共同的规则经验,让全体幼儿一起学习。

例如,在大班建构区游戏中,朵朵正在小心翼翼地搭建楼房,好不容易搭了五层的高度,朵朵正满心欢喜。突然,旁边走过的小壮抱着长条积木一下子碰到朵朵的大楼,大楼顷刻倒塌。朵朵立刻大叫起来:“你干吗把我的楼房碰倒!”小壮还不明所以,“我没有啊!”“就是你碰的!”两个小朋友吵了起来。老师已经看见两人在争吵,但这时,老师并没有上前制止争吵,而是在一旁暗中观察。朵朵大声叫着:“你的积木碰到我的楼房,它才倒的!”小壮看看胳膊下面的积木,放下积木,“我来帮你搭回去!”争吵在两个小朋友的沟通中停止,他们又开始了新的合作游戏。

区角游戏结束后,老师把游戏中的问题抛给全体小朋友,“怎么样才能不碰到别人搭建的积木?” 孩子们在讨论中得到共识,拿积木顺着游戏场地的外围搭建,就不会被碰到了。一个新的游戏规则,在师幼的集体商讨中产生。

二、平行介入

区角游戏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个别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常常会漫无目的地游离于区域游戏外或违反该区域游戏规则。平行介入是指教师出现在该名幼儿的旁边,平行操作同种材料引起该幼儿的注意,利用幼儿善于模仿、喜欢模仿的心理特征,唤起幼儿内在的规则意识。例如,小班益智区游戏“给妈妈穿项链”中的材料,这是一个新投放的材料,娜娜小朋友忘记了老师的介绍和示范,她拿起材料无聊地摆弄着,将几种彩珠混乱地摆放。这时老师也进入益智区,拿起同样的游戏材料,开始游戏操作。娜娜开始模仿老师的游戏行为,在老师平行游戏的干预下,娜娜很快掌握了游戏材料的使用规则。之后几天的游戏中,娜娜非常喜欢这个游戏材料,再也没有出现忘记游戲规则的情况。

三、问题引导

幼儿在区角游戏中有时会出现激烈的争吵、强烈的情绪反应或违反规则的行为,教师的平行介入已经完全不能引起幼儿注意。这时,教师需要直接介入游戏,以问题引导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自己的游戏行为,调整自己的游戏状态。例如,教师可以问:“你在玩什么呢?发生了什么事情?可以介绍你的作品吗?我也想学这种游戏材料的玩法,你可以教我吗?”也可以通过开放式的问题引起幼儿的思考,让幼儿重新回忆游戏规则,并遵守游戏规则。

四、行为强化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提出:“任何行为都要通过积极强化才能不断地得到重复该项行为。”根据该理论,幼儿在游戏中出现遵守规则的积极行为,教师一定要给予及时的正面强化,让幼儿产生不断重复该项行为的意愿,最终内化形成稳定的规则意识。例如大班角色游戏“美美餐厅”,由于晨间自选游戏时,小亮和强强都把游戏牌插到餐厅服务员的角色里,两个小朋友在争执和商讨的过程中发现是小亮先插的牌子,双方决定按照先来后到的规则,强强主动放弃。游戏结束时,老师对两位小朋友友好协商遵守规则的行为提出表扬,尤其是强强小朋友,教师给两位小朋友都送了小红花。随后几天中,强强再也没有抢插游戏牌。一日活动的其他环节,强强也会主动提醒其他的小朋友遵守规则。可见遵守规则的意识,已经融入幼儿的内心。

区角游戏相对于集体活动而言,教师对幼儿的直接干预较少。在这种个别化的学习方式中,幼儿逐渐形成的规则意识会内化于心,不容易忘记。当幼儿个体拥有稳定的规则意识和内在的秩序感,就能够在游戏中用积极的交往规则、创新的游戏规则去解决问题,最终不断推动游戏的发展,使得自身的游戏规则感也得到发展。

猜你喜欢

区角游戏规则积木
偷换职场游戏规则
幼儿园户外自主区角游戏的探索与实践
这块积木能给我吗
星钻积木
游戏规则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有效指导
有趣的积木
区角活动真有趣
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