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技术转移服务资源池构建与应用研究1*
——以广东省科技创新国际资源服务平台为例

2022-07-11张业倩耿燕吴仕洁

广东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科技资源功能

文/张业倩 耿燕 吴仕洁

0 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积极促进科技开放合作,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更加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聚焦高水平开放,增创全面开放合作新优势。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全方位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面向未来,要持续扩大科技开放合作步伐,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动国际科技合作资源开放共享,能有效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此背景下,构建国际技术转移服务资源池,打造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平台,是全面统筹、有效整合、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

本文将以广东省科技创新国际资源服务平台视角,探究国际技术转移服务资源池的构建与应用问题。通过分析科技服务资源池建设现状,立足资源池构建需求,聚焦资源池体系构建中的原则理念、关键问题、基本框架、技术创新点等方面,同时提出国际技术转移服务资源池建设对策。

1 科技服务资源池建设现状

构建科技服务资源池,能有效打破信息条块化、分割化的情况,通过对科技服务资源的集成处理,有效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高效利用和开放共享。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已出台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相关政策,区域性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相继建立,为推进科技服务资源集成效益最大化作出了一系列积极探索。例如,搭建京津冀综合科技服务平台,有效推进区域科技服务协同创新;搭建成渝综合科技服务平台,形成成渝城市群综合科技服务平台集成模式;构建中原城市群科技服务资源池,有效应用大数据技术,促进区域科技服务业发展;依托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全方位引入科技服务资源,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综合服务平台。

当前,针对国际技术转移服务的资源池在区域范围内尚未有效形成,如何统筹整合信息供需发布、信息优化推荐、网上预约匹配等全流程综合功能,打造开放式的国际科技合作信息交流渠道,有效满足省内创新主体开展常态化、精准化、匹配性的技术项目合作和人才需求对接,成为构建国际技术转移服务资源池的应有之义。

2 国际技术转移服务资源池体系构建

2.1 原则理念

(1)构建技术对接系统,实现智能匹配。在广东科技创新国际资源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建立精准高效的技术对接系统。通过线上的企业对企业(B2B)实时发布、预约匹配,线下的成果推介、技术对接,研究基于智能匹配和精准对接的技术配对服务。

(2)构建人才对接系统,实现精准对接。依托人才交流活动资源,建立国际先进技术及优秀人才信息供需库,帮助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区域内创新主体开展技术项目合作和人才需求对接。

(3)实现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与高效利用。通过将各类国际科技合作资源引入技术层面集中化“容器”中,打破资源条块分割,实现科技资源有效配置,随需调用、随取随用,最大程度体现资源利用有效性和数据共享充分性。

2.2 关键问题

(1)解决资源利用率、共享程度不高的问题。面对跨学科、跨领域的海量国际科技资源,资源池通过有效整合数据、深度挖掘资源,扩大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程度,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2)解决在线预约供需对接不及时的问题。资源池为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提供技术供需信息发布、在线技术洽谈、技术对接预约等全流程的国际技术合作功能,通过即时交互性信息匹配,提高供需对接效率,为技术供需双方提供了“一站式”的网上服务。

(3)解决国际技术推广与需求不匹配的问题。资源池重点围绕企业资源、企业需求与科研机构资源整合效应分析,避免科研机构资源与企业需求的不匹配,构建国际科技合作中科研机构与企业资源整合、良性互动的途径、机制和策略。

(4)解决科技企业服务需求未满足的问题。广大科技企业在国际科技合作过程中面临各类需求,通过对资源池后台数据进行归纳整理,针对科技企业开展专题调研和重点分析,探讨和研究其在不同发展阶段过程中所面临的关键需求,为精准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专项服务提供保障。

2.3 基本框架

面向国际技术转移服务资源池的基本框架,涵盖应用功能和基础功能两个方面,应用功能主要由合作动态、通知公告、申报专区、国际科技合作案例、技术对接系统、人才对接系统等模块组成(见表1),基础功能主要由用户管理、角色管理、访问量统计服务、选项管理、权限管理、邮件通知服务等模块组成(见图1)。

表1 国际技术转移服务资源池应用功能

图1 国际技术转移服务资源池基本框架

借助数据融合、数据建模等技术手段,构建安全脱敏的数据开放服务接口,实现以下功能和特色:一是所有注册用户采取实名制管理模式,确保用户信息的真实、有效、可溯源;二是根据系统角色分配不同的查看权限,在信息查看、回复、审核等方面实行分层分级管理,确保用户对接完整、安全、私密的资源;三是优化用户使用体验,依托灵活扩展、操作易用、便捷高效的交互界面,提供信息发布、精准推介、技术对接等“一站式”、全流程的线上服务;四是进行数据库动态维护,开展数据库转储和恢复、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控制、数据库性能监控分析和改进等工作,有效实现对数据库信息的即时追踪、统计分析等功能,保证数据库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2.4 技术创新点

技术对接系统作为资源池建设中的重要技术创新点,通过开展数据预处理、数据存储、快速检索、精准搜索、系统推荐、热点聚类、关联规则等研究工作,在线形成对接时间表,实现即时线上精准匹配预约功能,为国际技术对接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2.4.1 技术对接系统逻辑架构

针对国际技术转移服务中资源分散、功能缺失、定位模糊等现实问题,为提升国际技术对接专业化服务水平,实现数据共享、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全面提高国际技术对接服务能力,开展技术对接系统设计研究。技术对接系统旨在为用户提供适用性、易用性和便捷性的体验,同时实现中英文双语言版本的系统切换。围绕国际技术对接服务核心,实现多维度精确检索信息、全方位辐射对接活动、实时性响应预约邀请等功能,提高国际技术对接效率。

技术对接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实现对外线上用户注册功能、提供用户资料审核功能、提供用户权限分配功能、提供栏目管理功能、提供用户通过线上进行会议预约功能、提供在线生成预约时间表功能、提供生成分析报表功能。

技术对接系统的核心功能在于:实现用户邀约及时间场次安排。用户主动邀请或回应,系统会自动生成对接场次记录,再根据排序原则排序。系统根据每个机构的场次自动选取最优的单场时间,计算单个机构最多对接场次(见表2)。

表2 技术对接系统逻辑时间线

2.4.2 技术对接系统端口功能

客户端面对用户提供信息管理、对接服务管理等专一化功能;管理端提供信息采集、服务配置等集中式功能,供平台管理员使用。客户端、管理端两者的信息和资源是统一的、同步的。技术对接系统实现了客户端与管理端的无缝衔接,支持中英文切换,系统根据用户配置语言及选择读取相应的配置文件。同时,系统支持数据导出Excel,以便形成多维度、多层面的数据,用于挖掘、统计及分析。

对接系统客户端对管理端透明化,用户通过客户端可进行信息资源管理,自主参与对接活动,提升对接效率。围绕技术对接服务核心,模块化实现了信息管理、信息检索与对接活动管理等功能。通过标准化、流程化服务,在满足用户自主参与对接服务的同时,提高准入门槛,保证对接服务的优质高效。其中,信息管理提供用户管理机构信息、技术信息,是用户参与对接服务的基础;信息检索提供多维度的检索手段,精确定位用户期望对接的目标,提高对接效率和质量;对接过程管理根据对接活动不同阶段提供功能服务,在报名阶段可组建对接单位,在预约阶段可提前预约并实时响应,在对接阶段可实时查看时间场地安排并导出文件,在结束时可评价反馈。

对接系统管理端通过统一式管理,收集、规整和更新对接系统的信息与资源,提高服务效率。通过信息审核,管理员可查看并审核用户提交的机构信息、技术信息,为技术对接提供准入门槛;通过对接活动管理,管理员可发布、修改、删除对接活动,为技术对接提供基础;通过对接活动信息管理,管理员可实时查看、跟踪对接活动各个阶段信息,为后续匹配排表提供准备;通过对接智能排表,系统根据机构的预约目标数及成功率,智能提高机构的重要级别并排表,结合线下资源准备,提高对接服务成功率。

依托对接系统客户端和管理端的有机结合,有效延展对接活动各个阶段的功能属性,形成技术对接服务线上链条。同时,系统利用数据分析等手段,可对往次活动数据分析和反馈类比,持续提高对接服务质量和效率。

2.4.3 技术对接系统通用模块

技术需求和技术供给模块能够实现以下功能:(1)智能化。技术需求和技术供给信息发布后,系统将根据填写的专业领域自动匹配领域相关目标用户,同步联动需求库和成果库。(2)开放化。技术需求和技术供给部分信息可在资源池中直接查看,但相关联系方式则需注册审核通过后才能查看,在开放前提下保护用户信息。

3 国际技术转移服务资源池建设对策

国际技术转移服务资源池在创新国际科技合作机制、提高资源整合利用效率、加强国际创新要素流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为各类创新主体形成专业、多元、完备的科技服务资源合作渠道支撑。本文对国际技术转移服务资源池建设提出四方面建设对策。

一是优化信息共享融通机制。技术需求层面,加强需求信息的资源分类与组织管理,对碎片化信息采取梳理、描述、建模等手段,完善需求体系;技术供给方面,持续收集和丰富高质量的国际科技服务资源,确立服务资源的集成、匹配、对接机制,在资源池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上不断提升完善。通过运用资源管理系统,完善信息数据库,实现面向多领域、多区域的国际技术转移服务资源共享和集成化管理。

二是加强线上线下交互融合。线上层面,夯实国际技术转移服务的基础数据层,构建动态、融合、开放的科技服务资源池,搭建国际科技服务综合平台;线下层面,为技术供需双方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提供广阔平台,邀请省内以企业为主的创新主体与境外机构开展项目、人才、平台等方面的有效对接,为国际技术转移提供高质量的交流载体。以线上线下交互融合的国际技术转移模式,将珠三角城市群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与创新型产业集群需求进行有机衔接和有效整合。

三是持续健全长效服务体系。长效服务体系是确保资源池长期运营的基础,重点在于提升资源池的有效性、增强服务主体黏性。有效性提升方面,持续汇集更多优质科技资源,包括但不限于梳理支撑国际科技合作的核心数据(国际科技合作协议、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对外科技合作平台、国际科技交流活动等)、外围数据(国际科技合作服务中介机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省内创新主体等)、支撑数据(海外高层次专家、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等)的数据库,吸引更多服务主体入驻资源池,加大面向社会的开放共享力度;增强服务主体黏性方面,重点关注核心企业及中小企业诉求,持续开展技术成果国际寻访、组织技术对接活动、科技咨询和综合政策咨询等服务,促成省内机构与国外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国际科学研究合作和国际产业技术研发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四是开展多渠道宣传推广。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资源池推介。线上依托网站、媒体、期刊、公众号等多种途径,发布资源池推介信息,提高资源池检索率,扩大资源池宣传范围;线下结合展会推介、现场路演、交流研讨、技术对接会、人才工作站等多种渠道,提升资源池知名度,构建常态化宣传推介氛围。未来,随着资源池应用的不断推广,资源池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国际技术转移服务资源池对加强国际技术转移服务资源的集成与互联互通,提升国际科技合作服务能力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猜你喜欢

科技资源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99Tcm-MIBI显像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基层弄虚作假的“新功能取向”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奔驰S级香氛功能介绍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