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证电子证照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2022-07-11中外建设信息有限责任公司马虹赵滢钟泽鹏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数字鸿沟助老证照

文|中外建设信息有限责任公司 马虹 赵滢 钟泽鹏

1.传统老年人证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老龄化态势日益严峻,照顾老年人生活成为了社会重点话题,我国相继出台有力政策照顾老年人,提升社会福利水平以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其中,老年人证是老年人享受社会福利非常重要一环。

老年人证是老年人享受国家和地方政府优惠政策及其他优待的凭证。根据官方解释,老年人证应具有如下四类功能:首先是信息功能,用于标识老年人的身份(含专有信息);其次是优待功能,持证享受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的老年人优待政策;金融功能,与银行账户(卡)关联后,具备借记支付功能;其他功能,接受社会服务的功能。

目前,老年人证普遍存在使用率低的现状。首先,各个城市的老年人证基本与政府高龄补贴这一应用场景绑定,并且是主要的应用场景。但很多城市在高龄补贴发放具有年龄范围限制等各种原因,导致部分老年人的银行卡常年处于空卡情况,很多老人认为老年证除了用于乘坐公共交通外,并无更多实际用处。

其次,虽然一些城市也拓展了不少应用场景,例如社区护工服务用卡结算,特定商户消费等,但这些应用场景对于接受新鲜事物较慢的老年人而言难以快速应用,因此,老年人证的使用频率较低。此外,实体证易丢失,补办费时费力的客观现状更是打消老年人的使用积极性,导致现有的老年人证的使用率普遍较低。

最后,老年人证不能实现证跨地区、跨部门互通是老年人证使用率较低的一大阻碍。各地方财政对老年人补贴水平有所差异,财政水平较好地区(如北京市、浙江省)的综合补贴水平(如高龄补贴、护理补贴等)显著高于财政水平一般的地区,福利政策覆盖面自然也有高低差异,不仅不利于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的目标,也对养老产业的跨区域发展产生一定的限制。

2.老年人证电子证照情况介绍

2.1 政策背景

近年来,地方政府不断出台新的政策,一方面是终止发行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且功能单一的高龄者优待证;另一方面,国家及相关部委持续出台有关在新时代发展下推动老龄工作的政策和意见,对顺应数字时代的老年人证电子证照在居家养老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形成了有效支撑。

2020年11月2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国家卫健委、国家医疗保障局、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6 部委印发《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见》,开启“物业+养老”的政策制定和方案试点,确认“物业+养老”模式的基本内涵和行动路线。《意见》要求充分发挥物业服务企业常驻社区、贴近居民、响应快速等优势,推动和支持物业服务企业积极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切实增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更好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着力破解高龄、空巢、独居、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料和长期照护难题[1]。

2021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要求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积极培育银发经济;推动老龄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老龄产业发展;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财政投入力度,完善老龄事业发展财政投入政策和多渠道筹资机制[2]。

2022年2月3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印发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其中重点强调了与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的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内容,包括: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探索“社区+物业+养老服务”模式,增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出台家庭适老化改造标准,鼓励更多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实施“智慧助老”行动,加强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完善老龄事业发展财政投入政策和多渠道筹资机制,继续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力度。

2.2 “9073”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证电子证照应用和推广

受传统观念等综合因素影响,目前老年人在养老方式选择上,“9073”养老结构日益成熟,即90%左右的老年人选择在家中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居家养老,3%的老年人选择在养老机构养老。截至2021年底,中国约有55 万个住宅小区,现实迫切的需求正在引导市场对养老产业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创新。当前,居家养老产业模式日益成为市场主流,所谓“居家养老”产业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

在“9073”养老模式下,建立标准统一、功能实用、方便操作的全国智慧助老友好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是更好的服务老年人的有效途径,平台有助于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中的应用,协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建设数字时代老年友好社会。平台可以实现电子老年人证的优待功能、管理功能和服务功能,为我国养老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老年人证电子证照的应用推广不仅对建立全国智慧助老友好平台至关重要,同时有助于解决老年人在应用智能技术上面临的困难,让广大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智慧社区养老场景和服务;此外,推广老年人证电子证照在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交通场景中的有效应用,有利于数字经济与银发经济的融合发展。

3.助力老年人证电子证照应用和推广的建议

2021年12月,第一张老年人证电子证照在湖南湘西十八洞发放。老年人证电子证照在老年人办事、出行、医疗、文娱、消费、居家养老服务等领域的多个应用场景开展应用试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推广老年人证电子证照有利于解决各地方已有的电子证标准不一、后台数据不通造成的“信息孤岛”等阻碍智慧养老发展的问题,本文针对如何进一步推动老年人证电子证照的应用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应推动老年人证电子证照在试点地区广泛应用,实现老年人证电子证照在试点地区样式和数据信息的标准统一。

二是应在老年人办事、出行、医疗、文娱、消费等应用场景开展工作,通过信息共享方式与社保卡、交通卡、公园卡、“健康码”等相关卡、证、码的后台数据打通,推动老年人证电子证照互通互认,加快建设全国智慧助老友好平台。

三是应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关于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开展老年人证电子证照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做好兜底保障的相关要求:“保留传统的老年人证实体证照服务方式,不得将老年人证电子证照作为老年人享受优待的唯一凭证,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

四是应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向养老托育行业提供增信支持,探索建立完善推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智慧助老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和政策措施,以投资换机制,以投资促试点,促进老年人证电子证照国家标准实施和应用试点,加快全国智慧助老友好平台建设,让老年人更好地共享城市更新和“智慧助老”发展成果。

五是全国智慧助老友好平台的建设是核心。推动当前智慧化居家养老实体服务与全国智慧助老友好平台相对接,形成人-平台-服务的良性循环系统。从接单到派单到反馈都在全国智慧助老友好平台上,在平台上可以对各个乡镇(基层街道)的居家养老服务情况进行查看,从服务人数、服务次数到服务类型等都可以进行查阅,以便为老年人证电子证照提供可持续的闭环商业模式。

猜你喜欢

数字鸿沟助老证照
常州天宁区老年大学两个项目入选教育部“智慧助老”推介名单
南京启用首批“助老车站”
新建核电站项目前期的证照申请与核安全监管浅析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公布第二批可在线办理的电子证照清单
提升老干部精准化服务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助老就医
电子证照系列基础标准
福州电子证照全流程应用开先河
推进“信息化”消除“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的视角下中国网络政治参与失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