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科技赋能保障性住房管理与服务

2022-07-11李涛宋占钰王楠苏陆许启阳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2年12期
关键词:保障性房源服务平台

文|李涛 宋占钰 王楠 苏陆 许启阳

一、前言

随着国家“房住不炒”相关政策的推行,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住房保障工作,有效改善了城镇户籍困难群众住房条件。但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需加快完善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人才公寓、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住房的民生属性,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缓解住房租赁市场结构性供给不足,推动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保障性住房建设主体和房源筹集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传统的房源运营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已无法满足房源项目认定、承租人业务办理、房源运营服务等关键环节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监管要求;无法满足各类保障性住房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分类档案管理的要求;无法完全满足住房保障制度在进一步创新、审计方面的发展需求;无法有效发挥数字化技术对业务管理的技术辅助作用。

因此,保障性住房管理运营服务业务迫切需要基于全新的互联网理念构建一套统一的智能管理运营服务平台,借助信息化技术构建“互联网+”住房保障管理平台,严格按照有关管理部门关于住房保障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以及全新运营理念建立一套全新的保障性住房一体化管理运行体系,实现各类保障性住房的统一规划、统一分配和统一运管,为保障对象提供一体化便捷服务。

二、住房保障新构想

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与联通(黑龙江)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围绕住房保障数字化监管过程中的重点及难点问题,聚焦运营监管与管理服务核心问题,紧扣“布设智能设备、建设监管平台、汇集数据资源、注重运营服务”的工作思路,依托前端智能感知设备,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监管平台、智能应用的整体效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精准的智能化服务,提升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同时为进一步深化住房保障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结合各地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建设要求,依托政务云,设计了集中统一、分层互联、安全高效的保障房智能管理服务平台产品。

保障房智能管理服务平台产品主要包含一平台:数据治理平台;两门户:主题网站、移动端;十应用:基础信息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审查轮候系统、项目认定系统、租赁运营系统、安全监管系统、举报监督系统、配售运营系统、封闭流转系统、分析决策系统。产品以智能应用为主,精准覆盖四类保障性住房全生命周期,持续构建住房保障智慧应用体系。

三、数字科技新赋能

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与联通(黑龙江)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结合保障性住房的各类政策及住房保障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需求,充分发挥中国联通“大计算、大联接、大数据、大应用、大安全”的特色能力打造“保障房智能管理服务平台”自研产品,通过物联网、云计算、AI 识别技术帮助保障性住房管理者突破传统管理模式,且逐步转变升级成为“智能管理”,助力构建完善的保障房数字化监管与运营服务体系。

(一)以先进数字智能技术为基础

以Cat1、生物识别、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为基础,依托联通云建设前端智能感知体系智能识别保障对象日常行为轨迹,实时预警空置、转租转借等违规行为,深度抓取住房保障领域各类运营主体、租赁主体的运营数据,规范运营服务模式以及租金收取水平。

(二)以构建智慧住保体系为核心

保障房智能管理服务平台产品所包含十大子系统覆盖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人才公寓以及共有产权房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智慧应用为政府管理端、主体运营端、社会公众端都提供了精细化服务。产品进行业务建模构建业务流程,保证每个业务环节都能实现管理需求,使组织内部业务能够快速协同办理。

保障房智能管理服务平台产品将重点构建公共租赁住房违规行为监管体系、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体系、人才公寓租售体系和共有产权房封闭流转体系,形成整体的智慧住房保障体系并为各级领导提供分析决策的数据依据和可视化展示。

(三)以创新运营服务模式为支撑

随着住房保障体系的不断发展,未来房源数量将呈爆发式增长,国资委下属的房源运营企业和社会上各类自行筹建保障房源的运营主体都将负责管理运营大量房源,为盘活资产最大限度利用保障房源带来的价值,保障房智能管理服务平台产品结合保障人群特点在为保障对象提供完善便捷的服务无疑是房源管理背后的温暖推手,为承租人提供基于智能手机的线上服务,如物业缴费、报事报修、访客预约、通知公告等智能化服务,使保障房真正成为低收入群众的幸福之家。

同时为运营企业提供媒体推广平台。运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结合当地各类实体企业进行运营,为保障对象提供优质服务并获取流量价值。

(四)以实现全面智能监管为目的

通过智能门锁、人脸抓拍摄像头等前端感知设备,采集保障房小区出入信息,可有效实现租金智能催缴、杜绝转租防转借、预防房屋空置行为、疑似转租对象分析,对恶意欠租、空置、转租、转借行为进行智能精准监管。通过实时采集运营公司的租金收取记录,预防私自调高租金获取非法利益,可以有效实现租金监管。通过实时跟踪房屋状态,获取房屋流转记录,严格控制人才公寓、共有产权房等房源流转的合规性,在一定期限内实现封闭式流转。全面智能监管助力政府部门转变管理方式,实现公共资源公平善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升保障性住房小区公共服务水平,为保障对象提供优质服务,构建公平善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安全可控的保障性住房人居环境。

四、住房保障新体系

(一)赋能住房保障领域,加快数字政府转型

保障房智能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了保障性住房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的运营管理,同时加强服务手段,提升业务效率,拉近管理服务距离。所有业务都可在线办理,真正实现了“少跑路、多办事”。

(二)从“巡查”到“智查”,建立智慧监管体系

运营监管部门在以往对房源违规使用行为监管过程中,单纯依靠巡查人员排查,发现违规行为难度极大,即使确定违规人也很难收集证据,缺乏警示作用和有力的惩戒手段。

保障房智能管理服务平台产品将实现对保障房空置、转租转借的智能化管控,实现保障房规范使用。通过前端物联网设备,实时收集承租人出入信息,建立严密的智慧监管体系,数据经过收集汇总分析后,可以实现违规行为动态预警,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有效地解决了以往采用人工排查效率低、难度大的问题。

(三)聚焦社区安全态势,推动智能升级改造

门禁升级:保障房小区以开放式通行为主,缺乏有效的人员管理措施,小区安全、居民健康无法得到保障。在小区出入口、单元门口部署智能人脸识别门禁,业主完成人脸注册后,即可实现刷脸无感通行,适应雨水、强光环境,居民怀抱婴儿或双手拎着蔬菜水果,或是骑着自行车,都可以轻松刷脸进入小区、单元。同时,系统提供便捷的访客预约、审批服务,在手机端即可完成操作,规范了社区外来人员的管理。

安全升级:在小区单元楼前绿化带、空地处等区域安装部署高空抛物监测摄像机,通过物体检测技术对小区高空抛物不文明行为实现全天候监控,解决小区高空抛物发现难、取证难问题,有效震慑高空抛物不文明行为发生,防止危险事件发生。

视频升级:通过AI 视频智能识别技术对违规进入电梯轿厢内的电动车进行技术管控,只要识别到有电动车进入电梯就会立即发出“电瓶车禁止入内”的警告,且完全不妨碍幼儿推车、轮椅等的使用。从保安每日巡查的“人防”创新提升为智能管理的“技防”,从而使得保安可以有更多时间、更好地参与平安社区的创建。

(四)完善项目认定流程,加快房源筹集建设

保障房智能管理服务平台产品重点完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流程,根据各地市制定的项目认定标准,对项目规模、租金水平、房源面积等条件进行自定义配置系统智能匹配审核,加快项目认定进度,同时可在线打印查询保障项目认定证书。依托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与税务、银行等金融机构同步项目认定数据,建立长效信用机制,推进项目认定优惠制度落实,加快促进社会企业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

五、业务技术双创新

(一)革新业务模式,全面精细管理

平台包含项目认定、资格审核、轮候分配、合同签订、入住办理、延期退租、退租办理等功能,根据业务权限将各类功能分别提供给管理端、运营端、服务端,真正实现了覆盖保障性住房全生命周期精细化智能管理。平台丰富的功能充分满足了政府侧对潜在承租人、承租人、运营服务单位等不同维度的监管需求。

(二)创新技术应用,深度物联感知

前端感知设备采用了基于Cat1 通信的智能门锁。Cat.1 通信能力属于中低速档次,可以视为低配的LTE 技术;能满足一定高速移动、时延敏感、支持语音、低成本和低功耗的场景需求,业务上与 2G/3G、eMTC、NB-IoT、Cat.4有一定重合。Cat.1 相比其他几种技术具有网络覆盖广、建网成本低和通信稳定等优势。

产品采用的电动车智能检测技术基于AI算法的机器视觉图像感知技术,对电动车实现精确检测、识别,能有效过滤自行车、婴儿车等干扰,实现毫秒级响应速度,快速进行预警反应,实时预警电梯区域内电动车闯入事件。具备精确度高、响应速度快、能有效排除干扰、能主动声光告警和支持语音告警等功能,能够有效保护保障房小区消防安全,确保承租人生命财产安全。

六、智能管理新起点

保障房智能管理服务平台产品充分发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数字科技,对保障房小区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通过入户智能门锁、人脸门禁、人脸抓拍监控等物联网设备实现保障房“智管”服务感知层能力。通过人脸抓拍监控、电动车进入电梯预警监控等物联网设备实现小区安全管理感知层能力,建设基础信息管理、智能监管运营、智能现场运营服务等系统,构成统一的保障房智能综合管理运营服务平台并打造公众服务移动端应用,实现保障房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运营管理和服务。在确保公开、公平、公正管理服务的同时,有效提升保障房小区安全管理和现场服务能力,提升业务效率,拉近管理服务距离,全面提升保障房申请人和承租人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为后续扩展使用到全市其他保障房项目奠定平台基础,有效推进住房保障服务工作的健康发展和智能监管服务体系变革。

七、住房保障示范案例

2017年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人脸识别安全管理系统中标一期项目,覆盖北京市55 个公租房小区,224 栋住宅楼。该项目基于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现有信息化系统,建设一套人脸识别安全管理系统,来辅助公租房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进行项目管理,实现对公租房实际居住人的有效管控,防止违规转租、转借情况发生,更好的为独居老人提供人性化服务。在一期标杆的建设中迎来了二期项目,该项目覆盖北京市60 个公租房小区。在一期项目基础上完成北京市各区60 个保障性住房小区的人脸识别速通门、人脸识别门禁、车辆出入识别、智能指纹锁和系统集成,并与一期项目对接,顺利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

经过几年的落地沉淀,2021年珠海市保障房智能综合管理运营服务平台项目顺利落成。该项目覆盖两个公租房小区,1946 套房源,对市管两个保障房小区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实现保障房从入住到退租全流程监管服务。加强保障房“建管服”,通过入户智能门锁、人脸门禁、人脸抓拍监控等物联网设备实现保障房“智管”服务感知层能力。通过人脸抓拍监控、电动车进入电梯预警监控等物联网设备实现小区安全管理感知层能力,建设基础信息管理、智能监管运营、智能现场运营服务等系统构成统一的保障房智能综合管理运营服务平台并打造公众服务移动端应用,实现保障房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运营管理和服务,在确保公开公平公正管理服务的同时,有效提升保障房小区安全管理和物业管理服务能力,提升业务效率,拉近管理服务距离,全面提升保障房申请人和承租人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有效推进促进全市住房保障服务工作的健康发展,打造智能管理和民生服务样板。

猜你喜欢

保障性房源服务平台
这才叫创业!90后水产追梦人打造一条龙式技术产品服务平台
健全保障性租赁住房制度分析及其建议
装备保障性企业财务转型建设的思考
高校财务“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探讨
保障性少数群体平等就业权的立法和政策研究
从一句广告词看房地产经纪的本质
福州首家“奶爸版”母婴服务平台上线
基于自媒体的编程服务平台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