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0岁及以上老年人SRT现状及影响因素

2022-07-11邹婷婷刘勇邓柳珍樊达一刘斌李翔黄河浪周跃平吴磊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年13期
关键词:反应时间饮酒年龄

邹婷婷 刘勇 邓柳珍 樊达一 刘斌 李翔 黄河浪 周跃平 吴磊

(江西省预防医学重点实验室 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6)

反应时间(RT)是评价神经功能的重要指标。近年研究发现,延长的反应时间不仅能反映和预测阿尔茨海默病等脑部疾病,还能强烈地预测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1~3〕。一项随访14.6年的研究发现,调整了年龄、性别和种族等因素后,反应时间每增加1个单位,全因死亡率的风险增加25%(HR=1.25,95%CI1.12~1.39),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36%(HR=1.36,95%CI1.17~1.58)〔4〕。除年龄外,个人生活行为习惯如吸烟、饮酒、运动、睡眠等均与反应时间有关〔5~8〕。研究认为〔4〕,在反映神经心理功能上,简单反应时间(SRT)是比选择反应时间(CRT)更基本的指标,CRT涉及选择多种响应选项,这个过程更为复杂。国际国内尚无统一SRT参考值范围,且多为对运动员、驾驶员等职业人群的SRT研究,缺乏针对健康老年人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基于以上背景,对南昌市部分社区老年人展开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于2018年在南昌市三大主要市辖区东湖区、青山湖区、西湖区随机抽取其下辖6个社区如小金台、青山湖、玻璃厂等,对60岁及以上老年人展开调查。纳入标准:①健康老年人,定义参照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制定的《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2013)》〔9〕;②未明确慢性病诊断记录和自我否认慢性病患者;不排除轻型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等。样本含量:按照6个年龄段(60~64岁、65~69岁、70~74岁、75~79岁、80~84岁、≥85岁),每个年龄段预计发放120人,男女各半,考虑不应答等增加20%,计算得120×6×(1+20%)=864份,最终发放1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42份。年龄70(64,75)岁,SRT水平为P75的分别有256人、468人和218人。

1.2研究方法 ①问卷调查:统一培训调查员,获取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年龄、性别、生活行为习惯等信息。②SRT测试:统一使用“Reaction Time Test”Application:测试对象点击绿色按钮,等待灯泡点亮,灯泡亮后迅速按下红色按钮,越快越好。从灯泡点亮开始至按下红色按钮,这一时相为简单反应时间。共测试3次,每次间隔时间为2 s。测试中,若有抢按则该次测量无效,并由程序提出警告。最后以有效的结果均值为其SRT,单位为s。③变量及赋值说明: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饮酒、吸烟的定义〔10,11〕及相关文献对运动强度等频率指标的赋值,结合样本数据特点,分别对变量进行赋值:SRT(s,1=P75,SRT较慢组)、年龄(1=60~64岁、2=65~69岁、3=70~74岁、4=75~79岁、5=80~84岁、6=≥85岁)、性别(1=男性;2=女性)、饮酒习惯〔1=不饮酒、2=偶尔饮酒(1~3次/w)、3=经常饮酒(每周>3次,且白酒>50 ml/次或红酒>100 ml/次,或啤酒500 ml/次)〕、吸烟习惯〔1=不吸或偶尔吸烟(吸烟时间<6个月)、2=已戒烟(曾吸烟且累积吸烟量≥100支,现已连续2年不吸烟)、3=现在吸烟(连续吸烟6个月以上)〕、饮茶习惯〔1=不喝、2=偶尔喝(1~3 d/w)、3=经常喝(>3 d/w,且3~5 g/d)〕、夜间睡眠时长(1=<2.0 h或失眠、2=≥2.0且<4.0 h、3=≥4.0且<6.0 h、4=≥6.0且<8.0 h、5=≥8.0 h)、午间睡眠时长(1=<0.5 h、2=≥0.5且<1.0 h、3=≥1.0且<2.0 h、4=≥2.0 h)、运动频率(1=很少或不运动、2=每周运动、3=每天运动)、运动强度(1=<6千步当量、2=6~10千步当量、3=>10千步当量)。④问卷信效度:问卷内部信度Conbach α=0.876,结构效度指数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6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达79.83%。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H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不同年龄性别老年人SRT情况 男性和女性SRT随年龄的增长而相应延长。除60~64岁段和75~79岁段SRT无性别差异外,其他年龄段男女SRT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且男性SRT较女性快,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性别老年人的SRT比较(s)

2.2老年人SRT情况及单因素分析 不同饮酒习惯、吸烟习惯、饮茶习惯、夜间睡眠时长、午睡时长、运动强度老年人的SRT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见表2。

表2 不同生活行为老年人的SRT比较〔M(Q1~Q3)〕

2.3不同特点老年人SRT分布情况 不同年龄、性别、饮酒习惯、吸烟习惯、饮茶习惯、夜间睡眠时长、午睡时长和运动频率老年人SRT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见表3。

表3 不同特点老年人SRT分布情况(n)

2.4老年人SRT相关因素的多因素累积比数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累积比数Logistic回归模型。

经共线性诊断,模型无共线性(容忍度>1,VIF<10)。结果表明: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χ2=199.742,P<0.001),模型拟合较好(Deviance检验χ2=1 334.813,P=0.979)。多因素累积比数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性别、饮酒习惯、吸烟习惯、饮茶习惯和睡眠时长均为SRT的潜在影响因素,见表4。

表4 SRT相关因素多因素累积比数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功能逐渐衰退,认知功能呈一定程度减退,老年人认知功能尤其是高龄老年人减退程度更为明显。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报告报道〔12〕,随着年龄的增长,痴呆症的发病率呈指数增长,从60~64岁的每1 000人年3.9人增加到90岁以上的每1 000人年104.8人。了解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探索可能延缓认知功能降低,对延长期望寿命、提高其生命质量等都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SRT测试作为评估认知功能的工具在多项研究中均有报道〔13,14〕,目前我国对60岁及以上老年人SRT情况的大样本研究尚缺。

本研究结果表明,高龄是SRT延长的危险因素,老年女性的SRT较男性SRT长,与Fozard等〔15〕纵向研究调查结果一致,这提示衰老在生理维度的表现对SRT的影响起重要作用。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16〕,生活行为方式对人体衰老程度的影响显著。饮酒尤其是大量饮酒是交通事故的极大杀手,严重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众多研究发现,酒精会削弱驾驶员对速度和方向的控制,并延长其简单和复杂的反应时间〔17〕。吸烟也是SRT延长的重要杀手,印度学者的一项研究发现〔18〕,有5年以上吸烟史、每日超过10支的人与不吸烟者相比,SRT、CRT均较长。研究的另一项重要结果发现,经常饮茶能有效缩短SRT,茶叶对神经功能的保护机制较为复杂,有学者认为绿茶中的茶多酚能通过去除活性氧和活性氮,诱导内源性抗氧化酶,并结合过渡金属(如铁和铜)来保护神经系统免受损害,而红茶中的儿茶素因其具有自由基清除活性也有很强的抗氧化性〔19~22〕。睡眠和运动对SRT的影响在较多研究中均有发现〔23,24〕,但运动对SRT的影响在本研究中尚未发现,怀疑为样本不足所致。

尽管本研究对改善老年人健康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但是难免存在不足之处。调查地点仅为南昌地区社区老年人,难以代表所有老年群体的SRT情况,且75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样本较少;横断面调查中存在的年龄、性别、地域、不应答等混杂因素、选择偏倚和信息偏倚难以控制,有待未来进行扩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

猜你喜欢

反应时间饮酒年龄
变小的年龄
硫脲浓度及反应时间对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砷影响
用反应时间研究氛围灯颜色亮度对安全驾驶的影响
《陶渊明 饮酒》
中西方饮酒文化大对比
年龄歧视
与猫狗共饮酒
算年龄
利用脱硫石膏制备硫酸钙晶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