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学生家国情怀现状调研及教育路径探索

2022-07-11朱敏姬彭玉颖王尔熙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7期
关键词:教育路径家国情怀高职学生

朱敏姬 彭玉颖 王尔熙

[摘要]以广东省部分高职院校在校生为调研对象,从高职学生对历史时政的了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对青年应有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担当进行调研,了解新时代高职学生家国情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调研结果分析提出从落实“三全育人”、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推动校园文化活动创新、与学生党团建结合、善用新媒体、讲好中国故事来探析大学生家国情怀的教育途径。

[关键词]高职学生;家国情怀;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22)27-0001-03

一、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

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是新时代国家对教育的要求。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2019年,教育部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一次又一次把“育人为本,质量为先”作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基本原则。加强高职学生家国情怀教育,正是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此外,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现实的经验和教训告诫我们,必须重视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同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疫表彰大会上指出:“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只要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年有了爱国爱党、报国为民的家国情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二、新时代高职学生家国情怀现状分析

本次调查通过线上问卷、线下访谈的方式,在广东省部分高职院校中针对不同政治面貌、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调研内容涵盖学生家国情怀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高职学生对历史时政的了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对青年应有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担当。调研学校的类型涵盖国家“双高”建设院校、省一流高职院校和普通院校,地域涉及珠三角地区和粤东西北地区高校,办学性质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保证调查样本的广泛性、代表性和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调查数据显示,高职学生家国情怀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高职生对历史和时政有所了解,但未能主动和深入学习

问卷发现只有22.32%高职学生每天关注时政新闻,近半数学生只是偶尔关注。对于如五四运动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92%的高职学生对其爱国主义性质只是有所了解。

(二)高职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较高,但存在偏差

高职学生对个人利益与家庭、社会、国家的发展相联系的思想普遍认同,有近20%的受訪学生对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的认识不到位,不能理解和抵制此类错误思潮。并且,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认识有一定的缺陷,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及其现实表现理解得还不到位,还需要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做到正确的政治选择,亟待加强相关的教育和引导。

(三)高职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较高,但传承的主动性不强

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节日的认同程度整体达到85%,但发现西方节日在高职学生中比较流行,部分学生认为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时代感不强、趣味性不足。受访高职学生中学习传统书法、茶艺、太极、剪纸、民乐、传统戏曲的只有51.45%,说明了高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有待加强。

(四)高职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较强,但行动还不多

调查显示高职生的社会服务意识较强,57.74%的高职学生经常参与志愿服务,39.57%的高职学生是偶尔参与志愿服务,2.47%的高职学生是被动参与,也有0.22%的高职学生从不参与。高职学生参与过追寻红色文化、支农支教、服务民生、生态环保、就业创业等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程度较低,只有19.06%的高职生多次参与实践,一半学生只参与过1~2次,还有29.48%的学生没有参加过,说明了高职学生在承担社会责任的行动力方面比较缺乏。在疫情期间愿意参与抗疫志愿的更能体现学生个人的奉献精神。对于“是否参与抗疫志愿服务”,受访学生不愿意参加的占比0.9%,不确定是否参加,看是否有风险的占比6.28%,表示有参加过的占比18.83%,表示希望参加但没有机会的占比较大,占比73.99%。这表明要促进高职生参与社会服务、培养家国情怀,不仅要靠教育,还要提供实践机会,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

(五)高职生对投身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感较强,但实践不足

对于“毕业后是否有意向参加基层服务”,有六成学生表示不确定,有一成学生表示毕业后不会到基层服务。对于“是否愿意参军入伍”,高职生愿意响应祖国召唤去参军的占比达50.11%,看实际情况再决定的占比47.87%。从数据可以看出高职生在参与民族复兴的思想认识和实际行动之间还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三、新时代高职学生家国情怀培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高职学生时政意识薄弱,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较高但认识存在偏差,对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较强但行动还不多,对此现状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一些高职院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家国情怀教育并没有落实到位

调研显示,只有92.81%的受访者确认在思政课堂接受了家国情怀教育,有约3成的受访学生认为专业课堂、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建设没有涉及家国情怀教育。这说明了高校家国情怀教育的深度、力度和广度远远不够。

(二)普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创新不足等问题

一直以来,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视的,但是往往侧重理论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缺少契合时代发展和学生个性的有效方法。调研团队从成员的亲身经历和线下访谈中了解到,目前各高校尤其是在政治理论、历史教育、国家法律法规、道德行为准则等方面的教育上,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缺乏身教和生活实践,导致学生在认知与行为之间本应有的联系产生了脱节。新时代高职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物质基础已经有了很大变化,教育者应该用好这些新手段,对接学生的兴趣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亲和力。

(三)全媒体时代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不少挑战

新时代的高职学生被各种新媒体包围,相比传统媒体,各种新媒体如微信、小红书、抖音、微博等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力更大。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容易被网络上一些负面思想言论所误导,关于“学生最崇拜的偶像”的问卷调查中显示,相比社会突出贡献者(59.42%)、民族英雄(16.1%),有8.3%的调查学生把明星、网红看作自己的偶像,这说明一些学生更容易受到新媒体各种信息的影响。

四、新时代高职学生家国情怀培育路径探索

调研团队结合问卷调研结果和原因分析,在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借鉴成功的经验基础上,对新时代如何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关键在落实“三全育人”

问卷数据显示,有50%的受访学生认为学校教育是家国情怀最深入的途径,可见学校教育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起主导作用,对青年的教育必须突出立德树人,落实“三全育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因此,高职学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调动学校的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全员参与,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校园生活等各个环节,着力提升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综合素养,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二)培养家国情怀,要抓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

课堂教学是实施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要抓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个利器,培养高职学生的家国情怀。思政课堂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最重要的课程,然而高职学生的理论基础薄弱、专注力不够,因此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必须进行创新,让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促进家国情怀的内化。此外开展好课程思政,把高职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融入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培育中,也是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三)培养家国情怀,必须要推动校园文化活动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据调查显示,有90%以上的高职学生喜欢参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实践活动,在访谈中不少师生建议举办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据此,学校可以利用中华传统节日、重要纪念节日的机会,以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艺术、体育活动为载体,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圍,实现家国情怀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四)培养家国情怀,应该与学生党建、团建相结合开展社会实践

通过不同政治面貌学生的对比分析发现,党员学生和入党积极分子展示出比普通群众更加明显的先进性。大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培育家国情怀要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学生组织的影响力,以学生党支部、团学组织为引领,开展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专题性党建、团建活动,如社会调研、社区服务、支教助学、红色教育等,为学生创造更多了解社会、关注民生和服务群众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满足感,让修身齐家和报效国家的家国情怀转变成为学生的日常行动。

(五)培养家国情怀,要善用新媒体营造教育氛围

大学生是全媒体时代的先行者和生力军,家国情怀教育必须善于利用全媒体运营理念,把线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和新媒体技术营造的线上文化氛围引领结合起来,营造有情怀、能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如利用校园公共设施,营造爱家、爱校、爱国的校园文化氛围,打造家国情怀教育场景。可以构建高校的新媒体矩阵,借助校园广播、校园网、易班平台、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学生日常使用的新媒体工具,将富有家国情怀的故事、活动、理论及时地传递推送给青年学生。

(六)培养家国情怀,要讲好中国故事和中国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中国故事是时代命题,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使命。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不是写在书本中,而是写在中国人应对艰难险阻的现实中。在一个又一个中国故事中,一个又一个中国人包括青年人的奋斗中,蕴含着丰富而生动的家国情怀教育素材,用好这些素材可以“以小见大”,起到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如我国抗疫的案例就是讲好中国故事和中国优势的鲜活题材。高校可组织系列性的抗疫故事讲座、展板、新媒体推文、学生参加抗疫榜样评选、抗疫主题的短视频评比等,挖掘故事背后浓厚的家国情怀。在选取故事的时候要注重故事的代表性、感染力,在讲述故事的时候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

五、结语

家国情怀是青年立志筑梦的宽厚基石,是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厚滋源,也是新时代广大青年学生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然而时代在发展,国内外形势不断变化,学生家国情怀状况也会发生变化,对家国情怀的培育要与时俱进,常抓不懈,才能使培养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取得长效。

参考文献:

[1]陈烨萱,黄刚.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现状观察:以徐州市高校为例[J].文教资料,2019(22):143-146.

[2]谢伟瑜.新时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及其培育路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4):52-55.

[3]孙幼波,王嘉忆,曹野.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养方式探索:以选调生工作为例[J].科教文汇,2020(4):33-34.

[4]田雪梅,闫红,李珍珍.重大疫情应对中家国情怀的内涵、呈现与育人效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1):1-6.

猜你喜欢

教育路径家国情怀高职学生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路径探索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民族文化传承的家庭教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