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家政学专业发展路径探析

2022-07-11付凡懿

公关世界 2022年11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互联网+

摘要:现代社会已迈入互联网、信息化时代,高校家政学科的建设应体现新时代的特征。本文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家政学专业在国内外发展历史的追踪,着重探讨了湖南女子学院与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校家政学专业发展的特色经验,提出突出家政教育培训、对接高端家政市场、开展产教融合、打造特色家政专业集群等措施,以期将高校家政学专业打造成满足社会需要、符合新时代特征的高质量学科。

关键词:家政学,提质扩容,产教融合

一、家政学专业发展的时代背景

家政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有百余年历史。1875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第一个设立4年制家政学专业,从那时起家政学正式确立自己的学科地位并开始授予学位。一个世纪以来,家政学的学科领域、研究内容、应用领域等随着时代的变迁与进步不断变化,但将科学知识与原理应用于生活之中,改善和提高家庭成员的生活品质,树立合理、健康的生活理念等家政教育的宗旨始终不曾改變。

近代以来,1907年清光绪颁布“女子学堂章程”,开启了正式的家政教育。建国初期,家政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虽在本科教育中未被设立,但关于家政的职业教育却从未中断。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家政学专业的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蓬勃兴起。1985年,河南省妇女干校开办了“女子家政班”;1986年武汉家政研究中心在湖北武汉正式成立;1988年,我国第一个全面、系统传授家政科学知识的学校——武汉现代家政专修学校经湖北省教育委员会批准成立,1997年晋升为家政学院。

近年来,社会逐步迈入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家政市场的需求也持续扩增,我国家政学专业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3年吉林农业大学本科家政学专业被国家正式批准招生,这是我国高等学校正规学历教育的第一个家政学本科专业。之后,天津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湖南女子学院等相继设立家政学本科专业。2019年起国家层面相继出台《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体质扩容的意见》、《关于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 提高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质量的意见》等一系列有关家政服务业的政策文件,由此可见家政学科的建设发展已有了充分的社会土壤。

二、家政学专业发展经验借鉴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湖南女子学院与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校家政学专业建设较为突出,本文选取其作为案例进行分析,以学习其专业发展的先进经验。

湖南女子学院家政学专业的主要优势与经验在于:(1)学科建设较早,采取错位发展、差异竞争的策略,使其家政学专业的发展在中部地区独树一帜。(2)注重专业情怀的培养,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确保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学院采取全员导师制、义工服务制与学业指导制的基本培养制度,以培养有情怀的服务业精英、企业管理与家政教育高端人才为目标。(3)一体协同、两翼助飞的产教融合模式,促进了家政学专业的纵深发展。以订单培养与定制式培养促进教学和引领行业整体推进,实现校企双赢。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家政学专业的主要优势与经验在于:(1)依托卫生院校的优势,构建“健康+”为特色的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首先,打造专业方向,以老年照护、母婴照护等为专业突破口,将医护健康融入到专业发展之中。其次,构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依托职业能力素质平台,将基本急救技术、健康管理等健康服务类课程贯穿到老年照护、母婴照护专业课程中。(2)引企入教,构建教育和产业协同发展的联动机制。建立行业导师选拔和培养制度,形成行业导师教育育人工作体系。(3)充分发挥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的特色,大力推动家政学专业学生实操实训的开展。

三、高校家政学专业发展路径

第一,结合“互联网+”背景下高等院校的办学优势,以家政服务人员的教育培训作为人才培养的特色方向。高等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学科门类齐全,培训教育优势显著。高端家政服务人员的培训除涉及家政服务的基本技能外,还涉及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儿童康复、社会工作等多学科及交叉学科领域的知识,这些领域恰好是高等院校的优势学科。因此,家政学专业教学培养体系设置要充分利用高校现有多学科资源优势,突出培训教育优势,在着重培养学生家政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关联学科知识的灌输,培养出能够在开设家政类专业和课程的大中专学校或高端家政企业从事管理或教育培训工作的高层次、职业化、创新性的家政人才。

第二,积极对接北、上、广、深等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市场,以高端管家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高校家政学专业在人才培养及就业策略上应采取错位发展,差异竞争的方式,尽量避开劳动密集型的一线市场及竞争较为激烈的家政管理市场,以高端管家作为人才的主要培养方向。在教学与实训模式上积极与英国管家学院、荷兰国际管家学院等国际高端管家机构进行合作对接,引进国家化的课程与训练体系,培养内容除涉及基本家政理论技能外,还要涵盖语言、人际沟通技巧、名酒储存、奢侈品鉴赏、餐酒搭配、社交礼仪、家庭财务管理等多维度的高端家政知识。

第三,大力推动产教融合建设,以订单式培养解决学生就业难题。首先,以校企共建家政学奖学金的形式,为家政学专业学生发放足额奖学金,充分利用企业资金优势吸引学生报考家政学专业。其次,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校企共建订单式培养机制,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使学生的在校学习与就业方向无缝对接,达到“入学即就业”的目标。再次,以共建产业学院、产学对话沙龙、家政高端论坛等形式推动产教融合深入发展,协同创新服务项目或开展技术研发,促进学校研发创新资源与企业的市场能力形成联动效应,更好推动家政服务业的提质扩容。最后,校企共建家政学专业学生的就业评估体系,从薪金、工作能力、职业忠诚度等多维度对学生就业状况进行评估,形成从学生志愿填报到就业评估的全流程追踪机制。

第四,完善学科专业布局,打造围绕社会服务产业的特色专业集群。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的动态调整机制,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目录,及时增设社会服务领域的相关专业。以面向社区居民的家政服务、养老服务、托育托幼等紧缺领域为重点,对接管理、经营、服务、供应链等岗位需求,合理确定不同就业领域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争取在未来的发展计划中,新开设养老、托育等本科专业,形成以家政学专业为主体,养老、托育专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学科专业布局,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打造对接社会服务全产业链条的特色专业集群。

四、结语

随着国家三胎政策的落地及未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趋势,“互联网+”背景下家政服务业市场广阔,发展潜力巨大。高校作为育人基地,设立家政学本科专业,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端家政人才是其应尽的义务。本文从我国家政学专业发展的时代背景着手,分析了湖南女子学院与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校家政学专业发展的特色经验,提出了突出教育培训、对接高端家政市场、开展产教融合、打造特色家政专业集群,以期能够促进家政学专业高质量发展。 PR

参考文献:

[1]王永颜,郭鹏慧.家政学学科建设研究的回顾、反思及建议[J].山东高等教育,2021,9(04):46-52.

[2]郑艳君.地方院校转型发展下家政学专业建设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7(04):141-143.

[3]薛菲.关于社会工作专业家政学课程教学的思考[J].法制博览,2020(24):249-250.

[4]陈朋.我国家政学学科发展定位的问题、成因及构想[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8,18(06):60-65.

[5]卢海涛,杨纤纤,李磊,李振奔,刘越.家政学专业未来发展路径研究——基于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背景[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2):149-151.

(作者简介:付凡懿,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工作、家政服务业)

(责任编辑:姜秀靓)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互联网+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