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发展路径研究

2022-07-11闵诗尧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学生党建学风建设高校学生

[摘 要]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加强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二者应相辅相成、互促互进。本文在分析总结工作难点的基础上,探寻新媒体视域下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的发展路径。构建以灵活运用新媒体技术提升工作效率为前提,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两个互动”,以队伍建设为保障的良性发展模式,确保高校的育人实效。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学生;学生党建;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2) 06-0059-03

高校承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学生黨建和学风建设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学习精神与综合品质的重要体现。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仍需不断适应新变化,将先进学生党员的示范效应、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效应和培育优良学风等元素有机融合。如何搭建思想引领全员化、综合化、现代化平台,已成为一项紧迫课题。

一、新媒体视域下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的内在联系

新媒体作为信息时代的标志产物,其发展具有两个特征:一是相对性,即新媒体用于区别传统媒体,会随着技术的迭代而发生改变,并非某种特定媒介;二是融合性,新媒体诞生的基础是融合了多媒体、数字化和互联网等新技术,此外,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并非是简单替代关系,而是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高校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1]

(一)高校学生党建:培育优良学风的风向标

高校学生党建将思想引领纳入发展学生党员的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武装头脑,以党支部建设和党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崇高政治信仰,进而全面指导在校表现。同时,应当充分认识到党的思想建设作为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前提,对培育优良学风具有带动与引导作用。

(二)学风建设:巩固学生党建的“主阵地”

高校学风建设是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途径,也是学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观测点。良好的学风能在校园内凝聚一股持续的推动力,帮助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进而成为学习能力强、综合素质佳的新时代青年,为党建工作提供人才储备。同时,要在学风建设中充分认识并发挥行政班级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实现学校办学质量与现代化建设。[2]

(三)新媒体下的互促互进,相辅相成

新媒体发展的交互性特征,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学风建设的有机融合带来启发作用。在“十大育人”体系中,二者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互相依存、共同进步的。在实际工作当中,学生工作均以学生得到综合发展为目标,党建工作可以视为学风建设的组织前提,结合当代大学生发展规律,以学生党支部建设和党员榜样示范为切入点,从政治理论角度引导广大学生,全面提升自我力争上游;反之,学风建设是党的建设在行政班级的延伸,并作为德育、智育工作具体成效的观测点。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打造优良学风班的过程中,选拔出的入党发展对象,其政治理论和学习态度也往往优于学风涣散班级的发展对象。因此,新媒体凭借其时间灵活、形式多样的优势,可以作为催化剂,激发学风建设和党建工作活力。

二、新媒体视域下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的挑战

新媒体的出现,拉近了地理界线。新媒体凭借大容量、实时性和全球化的特征获得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爆炸式的信息增量也导致信息良莠不齐和内容侵权事件频发,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的党建和学风建设也同样面临着挑战。近年来,高校发展学生党员人数呈稳步上升趋势,尽管部分高校有意识地促进党建和学风工作共同发展,但是由于学生群体的流动性大,且高年级面临升学和就业等实际压力,结果往往不理想。入党后再教育力度不足也出现了学生发展党员后思想懈怠,疏于理论学习,成绩落后的现象。党建与学风难以深层次交互,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部分:

(一)工作模式陈旧困扰党建与学风建设

新媒体在广泛应用的同时,工作模式并未能够迅速匹配,导致学生认同感不高,高校易出现管理一刀切和痕迹化评价情况,工作中缺乏灵活性。体现在因信息化建设不足,耦合程度不高,同类信息多次收集现象频繁出现,效率偏低,同时工作方式单一,多为纸质或者电子文档的传达和学习记录的截图收集,缺乏过程性评价和对于学生的吸引力。[3]

(二)重指标、轻感受,学生认同感不足

高校的党员发展和教育引导工作,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不动摇。但在执行过程当中,由于党建和学风工作均有专项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导致部分具体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存在矛盾,学生认同感低,不能迅速响应。党组织学习多是通过集中学习,需要固定时间且覆盖面积小,学风建设活动形式不丰富,调动学生积极性困难。同时,党员发展体量大、人员变动大,基层党支部发展党员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等不利因素,导致党建带动学风的效能不足。

(三)工作主体力量单薄,执行难度大

高校辅导员作为两项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在学校还承担学生日常管理和急难险重情况的处理任务。在个人社交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对高校工作者处理任何问题都提出快速且精准的要求。因为工作性质的特殊性,辅导员的年龄结构偏低,面临经验和专业技能不足的本领恐慌,[4]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群体需要将时间重合度高、严谨性强、内容烦琐的两项工作扎实推进,很难投入更多精力来专项进行学生党员的入党后再教育。一部分学生党员仅在个人层面完成相应的党内事务,也存在自我教育能力不足的学生党员,入党后理论学习意识淡薄,思想觉悟下滑,甚至出现考试不诚信、学术不端行为,在学风建设中未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反而成为警示案例。

三、新媒体视域下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发展的路径探索

(一)灵活运用新媒体平台,优化日常工作模式

新媒体背景下,要深入发掘党建工作和学风建设的新形式,摆脱以往效率低、重留痕的思路。一方面,新媒体让学生党建工作“活”起来,不再是单方面的要求和检查;另一方面,自媒体账号的广泛使用,给学生阅读浏览学习资源和班级管理提供了新选择,为班级建设注入动力。基于网络技术的党建和学习平台,丰富了网络宣传矩阵,让学生多维度接受党的政治理论学习,赓续红色血脉,立足专业力争上游,同时也让班级建设和学风报道能够得到及时广泛宣传,增强全体学生的参与感和集体荣誉感,有助于选拔和培养党员发展对象。在党建工作中,注重养成信息化思维,避免工作过程中由多次重复演化为教条主义,倡导形成以数据积累为基础,通过打造党员信息化平台,进一步完善和指导班级学風建设。要在工作中敢于走出舒适圈,摆脱不适合的旧观念,主动思考,如党建和学风工作既可以依托学院官网、学生工作公众号起到公示和监督效果,也能通过学习强国小组、微信群和线上腾讯会议的方式,实现小范围精准通知部署。而对于学习效果的考量,则可以通过自主学习为主,以线上答题效果和线下交流分享来综合判断,用现实表现取代痕迹主义,打消学生的顾虑。同时,信息化的建设不局限于建立党员基础信息库,应充分考虑新媒体大数据的云存储功能,将支部建设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党员的阶段性进步和支部模范党员事迹进行整合,并组织专题宣讲,通过树立典型激励全体学生完善自我,全面进步,助力学风建设。在内容方面,更加强调多元化,采用专家约稿、全员投稿的方式,发掘校园中的原创元素,鼓励广大专业教师和专职辅导员发表或编排高质量党建学风主题作品,占据宣传战线的核心地位。完善沟通反馈机制,也是助力党建和学风建设的重要途径,搭建线上线下多渠道的交流学习方式,有助于各项政策的及时落位和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线上可以通过网站和平台的留言板块功能实现,线下可以通过设立学生专访时间,如“我和教师的下午茶”专项活动,实现师生交流功能,通过开展考研经验交流会、“挑战杯”经验交流会和学生干部经验分享会等形式,助力学生知识共享,培育良好学风。[5]

(二)围绕学生,全面提升融合效果

高校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最后一公里”,学生的高水平发展和高质量就业,是一切学生工作的不竭动力。从党建工作出发,学生党员与高校党务工作人员是重点人群;从学风建设出发,全体在校生与高校教师为重点人群。可以得出结论:学生党员作为两项工作的交叉人群,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对于提升融合效果极为关键。首先,要围绕学生党员,践行全员育人。在思想政治可靠的大前提下,密切关注学生在校的全方位表现,动态研判。在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和团组织推优的过程中,注重对于学生学业态度、学习成绩和班级建设参与程度的综合考评;在确定党员发展对象前,要广泛征求任课教师及辅导员的意见,避免学生出现热衷活动,疏于课堂的思想懈怠;在党员发展后,仍然要进行跟踪培养,对放松自我要求的情况应予以提醒,培养出既有思想觉悟,又有学业追求的模范党员,在学生群体中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其次,要在过程中实现“两个互动”,即学生党员与学生干部群体互动,互相借鉴,共同提高,强化日常作用发挥;党建工作主题与学风建设主题互动,在党支部建设中加入阶段性学业汇报,帮助学生党员端正学习态度,在学生干部任用前,加入理论考试,促进学生干部提升思想觉悟。此外,要在行政班级中尝试“党员促班风”发展模式,主要形式是以学风带班风,在学生党员人数充足的班级内以党员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在班级党员人数不足的班级,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由党员、积极分子和班级干部组成学习小组,组内凝聚共识形成“头雁效应”,号召每一位成员根据实际情况能够带动身边的同学共同进步。注重帮扶过程,以唤起同学主观能动性和自律意识为目标,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模范作用。通过高年级进行试验示范,总结梳理后可以逐步推广到同年级同专业和低年级班级,尝试组建多层次的学习小组,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双向驱动共同进步的良性循环,促进党建和学风全面发展。

(三)强化本领,加强工作队伍建设

新媒体时代,高校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需要一支专业素养高,紧跟时代的政工队伍。在决策层面,需要提高党政领导对党建带动学风建设工作的认识,从而在制定学校发展战略中充分考虑基层的实际情况,为队伍建设和工作开展创造空间。在执行层面,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各司其职,同时又产生联动效果。思政课教师以课程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理论知识,为学生党建积蓄力量;专业课教师通过开设专业课程,筑牢专业思维,为学风建设提供保障;专职辅导员则通过党课把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传递给党员发展对象。[6]专职辅导员日常工作界限不明确,队伍年轻化带来的经验缺乏,易产生挫败感和职业倦怠,在工作中是亟待关注的问题,需要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来解决。客观环境上,学校可以通过学业班主任和专职党务工作者为辅导员群体减压,使其从事项繁多的日常工作中解脱出来,进而从党支部和行政班级了解学生更加全面具体的情况。此外,可以通过专项晋升通道和课题立项激励保障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组织专项培训,切实提升工作能力。辅导员自身应提高自我认识,系统高效学习,锤炼业务水平,清楚掌握自身的薄弱环节,开展专项提升和训练。在工作中,要善于交流,保持求学请教之心。在响应层面,学生党员队伍和党支部的建设,直接关乎工作成效。对于学生党员层面,落实“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鼓励高年级党员去做新生的代理班主任,帮助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组织学生党员为学业预警群体进行重难点分析和考前辅导,助力学风建设;鼓励学生党员勇于尝试,与专业教师在专业竞赛、考研复习和就业指导等多方面建立有效互动;在期末考期,开展“党员亮身份”活动,提升党员身份意识,并有效示范诚信考试。对于党支部建设层面,及时开展“三会一课”,党支部在开展活动中,充分纳入学风建设元素,通过“党员讲党课”“我是党员我带头”和“我为班级献一策”主题活动,争做扎实求学的奋斗者;以党建带团建,指导团支部开展主题团课和团日活动。多措并举发挥学生党员和党支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教育方针。

参考文献:

[1]金丹.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途径初探——以浙江外国语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 2022(2):87-9.

[2]程银,张小桃.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引领学风建设的逻辑理路[J].经济研究导刊, 2021(35):96-98,132.

[3]霍锋,唐静.立德树人视角下大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良性互动机制探究[J].教育观察,2020, 9(37):13-15,8.

[4]赵统堂.高校辅导员队伍应急管理能力的建议和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7(S1):62.

[5]郭书君,曹智勇.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实施路径探析——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J].山东高等教育,2020,8(2):46-50,7.

[6]田伏虎.把握习总书记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思想特征做好新形势下高校青年学生工作[J].中国共青团,2017(11):8-9.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20 年度重点课题:“新时代高校构建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良性循环机制路径探索”(GJB1320270)。

   作者简介:闵诗尧(1993—),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学生党建学风建设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载体的创新与实践
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路径探索
通过完善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促进学风建设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浅议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活动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新媒体平台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