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防范化解意识形态安全风险若干问题论析

2022-07-11王增杰侯远长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安全风险意识形态

王增杰 侯远长

[摘要]意识形态安全对国家安全极端重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意义重大。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集中表现为:敌对势力文化思想渗透、西化分化力度加大;国内各种错误思潮不时出现,甚至泛滥成灾;利用互联网舆论阵地贬低中华文化、否定歪曲历史;党内一些人意识形态观念淡薄、党性原则不强。其主要特征是:前导性和隐蔽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突发性和挑战性、匿名性和难控性。防范化解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实践要求是:党员干部要做到“四个带头”,宣传思想工作要做到“四个创新”、牢牢坚持意识形态工作的“五个原则”,严格落实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五个责任”、严防意识形态领域的“六化”现象,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关键词]意识形态;安全风险;表现特征;实践要求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071(2022)03-0036-07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1]38,“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2]44,做好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极端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明确提出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安全风险。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全局高度,对防范化解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做出许多方向性战略性部署。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意识形态安全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提出坚定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重大原则和要求。这些重要思想深刻阐明了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新表现新特征,提出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新要求新举措,为新时代防范化解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深入学习这些重要思想,分析研究防范化解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路径,对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防范化解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内涵及表现

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并与之直接联系的各种意识形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总和,是反映一定的社会集团利益和要求的价值观体系,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它包含政治、法律、道德、宗教、艺术等意识形式,集中体现所属社会或阶级的思想特征,对社会的经济、政治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一般来说,处于执政地位的政党思想是该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执政党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形成共识、整合资源、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执政党要控制和利用好这一重要思想武器,必须卓有成效地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意识形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能够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保持自身结构的相对稳定,能够发挥正常功能并免遭来自内部或外部异质意识形态因素的侵蚀、破坏或颠覆,确保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能够得到国内外的广泛认同[3]。简而言之,是指一个国家主体意识形态地位不受任何威胁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它包括指导思想的安全、政治信仰的安全、道德秩序的安全、民族精神的安全、宗教信仰的安全等。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核心任务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各个阶级力图争夺和占领的主战场,丧失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然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风险。意识形态风险是指“在一定历史背景下,一国处于特殊发展阶段,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较不稳定,或极易受外部干扰的一种客观存在”[4]。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是指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业已存在或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因素。这一不确定性因素在当前有多种表现和特征。防范化解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就是在把握意识形态风险的政治关联性、叠加交织隐蔽性、风险防控难度大等多重特征的基础上,把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安全作为直接目标,防止发生意识形态系统风险,确保意识形态领域不出现重大颠覆性错误。习近平总书记把我国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风险高度概括为国际、国内和党内三大领域的四大表现。

(一) 敌对势力的文化思想渗透、西化分化力度加大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度,深刻分析了国际领域敌对势力的文化思想渗透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表现,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一是西方敌对势力把我国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威胁。“一刻也没有停止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千方百计利用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炒作,煽动基层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不满,挑动党群干群对立情绪,企图把人心搞乱”[5]52。二是国外敌对势力利用各种宣传舆论手段攻击、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政治制度、发展道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1]41三是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从来没有停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进行颠覆破坏活动,始终企图在我国策划‘颜色革命’,他们下功夫最大的一个领域就是争夺我们的青少年。”[1]45四是一些西方国家利用新冠肺炎疫情不断污名化中国。尤其是美国一些政客借疫情推责甩锅,以民主、自由、人权为幌子,抹黑我国抗疫举措,疯狂攻击中国的抗疫成果,企图挑动对立情绪,成为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战争的一部分”。

(二) 国内各种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不时出现、有时泛滥成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认为这种“不时出现”的错误思潮来自“五种人”:第一种人以“反思改革”为名否定改革开放。抓住改革中正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大做文章,企图以点带面、以偏概全,否定改革發展成就,动摇改革开放之路。第二种人借口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攻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利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裁剪我国社会主义的实践,利用西方资本主义评价体系来衡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抓住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所谓“细节”和局部小题大做,极力唱衰中国,力图诋毁甚至削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第三种人极力歪曲、丑化、否定党和国家及军队的形象和执政地位。大肆宣扬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诋毁、否定党的领导,企图让我们党改道换路,放弃社会主义。第四种人大肆宣扬西方的价值观。对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顶礼膜拜,以西方文化价值观为圭臬,推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成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吹鼓手。第五种人恶意编造肆意传播政治谣言。到处宣传所谓“宪政民主”的优越性,宣传“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等错误政治观点,到处散布政治谣言和奇谈怪论;捏造谎言,诽谤英雄,污蔑革命领袖,以“还原历史真相”的名义大搞“翻案”,企图把人们的思想搞乱,然后浑水摸鱼、乱中取胜。

(三) 利用互聯网舆论阵地贬低中华文化、否定歪曲历史

信息流通无国界,网络空间有硝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他在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深刻揭示了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传播错误思想和言论的两个方面表现:一是国外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贬低中华文化否定中国历史。他们借助互联网科技优势在网上散布谎言、传播虚假信息,贬低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大肆抹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间党与人民的关系,妄图利用互联网“扳倒中国”。二是国内一些人对网上的错误思想和言论缺乏鉴别力,成为西方价值观的“网上应声虫”。对西方在网上传播的“普世价值”、“宪政民主”、民主社会主义等缺乏认知,对网上传播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缺乏辨别力,对贬低中华文化,否定歪曲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的错误言论耳朵根子软,不敢反驳、不敢斗争,甚至听风就是雨、以讹传讹。一些网络推手、“公知领袖”,随之起舞,成为线上线下错误思想和言论的扩散者。

(四) 党内一些人意识形态观念淡薄、党性原则不强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全面深刻分析了党内一些单位和一些人党的意识形态淡薄的种种表现。一是“有的对党的政治纪律、宣传纪律置若罔闻,根本不当一回事”[5]24。认为意识形态是虚的,不关心、不上心、不走心,对意识形态工作不想抓、不会抓、不敢抓,不担当不作为,做“骑墙派”“看风派”。党性原则不坚定,政治敏感性和责任心不强。二是“有的专门挑党已经规定的政治原则来说事,口无遮拦,毫无顾忌,受到敌对势力吹捧,不以为耻、反以为荣”[5]24。对大是大非问题、涉及政治原则问题,不敢发声、不愿发声,含糊其辞、遮遮掩掩、退避三舍。三是有的宣传思想工作者在坚持党性原则这个根本问题上观点不明、立场不坚,甚至与中央唱反调、“吃共产党饭、砸共产党锅”。四是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1]44。对诋毁马克思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现象,政治立场模糊,缺乏斗争精神,严重影响人们思想和社会舆论环境,对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构成极大威胁。

二、 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新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2月19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全面分析了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挑战的主要特征,他指出随着新媒体快速发展,越来越复杂的大舆论场更具有自发性、突发性、公开性、多元性、冲突性、匿名性、无界性、难控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它的前导性、隐蔽性、长期性、复杂性、突发性、挑战性、匿名性和难控性。

(一) 前导性和隐蔽性

前导性是指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是国家安全风险的先兆,国家安全问题往往先从意识形态领域开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往往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缺口,先从搞乱人们思想入手”[6]55-56。“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1]36。他强调,“思想舆论阵地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7]23。前苏共政权的丢失就是从意识形态危机开始的。意识形态的前导性特征为什么容易变成现实,这是与它的隐蔽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隐蔽性是指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不易被人们察觉,具有内隐性、渗透性和内在扩张性,潜移默化影响人们的思想、心理、情感等,它可以通过众多文艺作品,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其认知。这种变化不像经济、政治、军事安全那样明显,往往被人们忽视,当意识形态风险出现时却浑然不知。

(二) 长期性和复杂性

长期性是指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发生、发展以及意识形态安全的巩固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逐渐发展变化的过程,时进时退、此消彼长,是一个长期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变是个长期过程”[1]36。这就决定了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风险具有长期性特征。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1]21。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风险呈现出长期性特征是由它的复杂性特质决定的。复杂性是指影响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内外环境是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内容、形式等是复杂的。从外部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敌对势力渗透的目标对象广泛、渠道多样、方法隐蔽、手段先进,斗争的复杂性越来越明显。从内部看,国内各种错误思潮近来虽有所收敛,但依然在交织传播,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带来严重冲击。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各种“主义”粉墨登场、各种“理论”高调宣扬、各种势力充分较量,已经成为斗争的主战场和大舞台,同时这种斗争延伸到网络虚拟空间,形成了越来越复杂的庞大舆论场。在舆论场中,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的传播十分迅猛,集体主义和理想主义在冲击下变得淡薄脆弱,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风险呈现出多变的复杂性。

(三) 突发性和挑战性

突发性是指百年变局下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产生更加令人难以预料。由于意识形态的隐蔽性特点,意识形态问题由量变到质变具有不确定性,这种风险何时发生、何地发生难以准确预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信息时代,“一张图、一段视频经由全媒体几个小时就能形成爆发式传播,对舆论场造成很大影响”[8]319。这种突发性风险的特征始终存在着。凡是突发性风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挑战性。挑战性是指意识形态风险的尖锐性、腐蚀性、冲击性混为一身,给党的意识形态安全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种挑战既有外来意识形态渗透性挑战,也有内部主流意识形态的时代适应性挑战;既有“可预见”性挑战,也有“不可预见”性挑战;既有直接性挑战,也有潜在性挑战;既有内容渠道上的挑战,也有方法手段上的挑战;既有小的某一领域的挑战,也有大的全局性的叠加性挑战;既有风平浪静似的挑战,也有波涛汹涌似的挑战。

(四) 匿名性和难控性

匿名性是指在網络信息时代人们参与公共舆论,发表个人观点、意见时可以隐去真实姓名的一种舆论表达特点。这种匿名表达使得人们能够畅所欲言地对社会公共事务发表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用过多顾虑外界环境、自我身份及人身安全。这种匿名性的网络舆论环境一方面可以扩大人们对话题的参与度,另一方面也会给少数受众滥用“新闻自由”的机会,导致各种冗余信息、虚假信息、不良信息大肆传播,给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新的风险挑战。正因为意识形态进入网络时代呈现出的匿名性特征,必然导致网络舆论风险的难控性。难控性是指在媒体格局、舆论生态深刻变化,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线上线下、国际国内等界限愈加模糊,网络舆论乱象丛生,大舆论场越来越复杂,管控难度加大。新媒体传播平台多种,信息海量、传播快捷、空间开放、身份隐匿,成为负面舆情发酵的策源地,错误思想传播的放大器,制造思想混乱的“助推器”,使得新闻舆论引导和管理难度加大,其难控性特征就进一步凸显出来。

三、 新时代防范化解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实践要求

防范化解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维度加以顶层设计并进行战略安排。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潮头,着眼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就防范化解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新要求,为新时代防范化解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指明了方向,归纳起来就是做到“四个带头”“四个创新”,坚持“五个原则”,落实“五个责任”,严防“六化现象”,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一) 党员干部要做到“四个带头”

防范化解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要做到“四个带头”,即“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带头阅看本地区本部门主要媒体的内容,带头把住本地区本部门媒体的导向,带头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5]33。要做到这“四个带头”关键是:一要保持意识形态定力。保持意识形态定力对于防范化解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挑战具有关键作用。党员干部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坚定信仰信念,坚定必胜信心,保持政治定力,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忠诚履职,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着力解决意识形态领域的突出问题,防范各种潜在风险。二要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坚决纠正“四风”特别是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抓实干,自觉扛起防范化解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关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三要坚持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党员干部“要当战士、不当绅士,不做‘骑墙派’和‘看风派’,不能搞爱惜羽毛那一套”[5]45。履行好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对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核心利益、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危害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舆论,必须旗帜鲜明、敢于担当、敢于亮剑,有理有利有节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坚决斗争。

(二) 宣传思想工作要做到“四个创新”

创新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防范化解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把握新时代,运用新技术,适应新要求,做到“四个创新”。一要创新工作理念。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坚持系统思维,树立整体理念,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始终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统筹好理论和舆论、文化和文明、内宣和外宣、网上和网下、建设和管理,协调好时度效,形成大宣传格局,以新的理念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强起来。二要创新传播手段。加强舆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国内主流传播平台;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外宣旗舰媒体。充分运用新技术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探索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新举措新办法,提高新闻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以新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能力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三要创新表达方式。创新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使之与人民群众感受、与社会实践需求相适应,努力做到我们讲的话群众喜欢听、写的文章群众喜欢读,演的节目群众喜欢看、我们办的网站群众喜欢浏览,以新的表达方式吸引群众引领群众,抵御错误思想的侵蚀。四要创新能力本领。加强学习,深入调研,着力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解决好“本领恐慌”,提高宣传思想工作能力;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真本领;掌握传播规律、懂得宣传艺术、满足群众需求,着力提升宣传思想工作质量,努力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以做好高质量的宣传工作迎接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挑战。

(三) 牢牢坚持意识形态工作的“五个原则”

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形势空前复杂,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前所未有,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防范化解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必须牢牢坚持以下“五个原则”。一是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原则。这是首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方面”[5]41。“必须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5]21。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必须姓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报刊图书、讲坛论坛、电影电视、广播电台、舞台剧场等传播渠道,都必须符合党的要求;数字报刊、移动电视、手机媒体、微信、博客等新兴媒体都必须体现党的意志、无条件宣传党的主张。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原则。要高扬人民至上理念,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立足于人民所思、所想和所需,以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意识形态工作;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要求,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结合起来,把意识形态理论的宣传教育与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结合起来,既解决思想问题又解决实际问题,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形成党为人民、人民向党爱党护党的强大舆论环境,不断夯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根基。三是坚持掌握主动权原则。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意识形态工作,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占领舆论阵地,主动讲好中国故事、阐释好中国特色、传播好中国声音,在理论武装中掌握主动;要运用新技术、采用新方法、学会新表达、占领新阵地、形成新优势、实现新发展,在守正创新中掌握主动;要不断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引领能力、理论宣传能力、思想整合能力、舆论传播能力和意识形态风险处置能力,在提升能力中掌握主动;要敢于亮剑,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我们不能默不作声,要及时反驳,让正确声音盖过它们”[1]39,在斗争中扶正祛邪,激浊扬清,在勇于斗争中掌握主动。四是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原则。“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2]74。宣传好党百年来领导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宣传好党的百年奋斗中涌现的革命英雄人物和他们的先进事迹,发挥正面宣传的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形成积极健康、团结进取、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强大舆论环境,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筑起抵御意识形态风险的铜墙铁壁。五是坚持立破并举、疏堵结合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9]。意识形态工作要以立为本,只有“立”得住,才能站得稳;只有“立”得坚定,才能“破”得彻底,这是防范化解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根本要求和科学方法。要立主流思想,破歪理邪说;立理性认识,破模糊认识;立主旋律,破负能量;立“中国声音”,破“西方迷雾”。要拿起勇于斗争敢于辨析的有力武器,向歪理邪说、歪风邪气说“不”;要用党的创新理论解疑释惑,破除错误思潮造成的理论迷雾,破解敌对势力的造谣抹黑;要及时科学回应群众呼声尤其是网上群众关切,主动引导好舆论,做好“疏”的工作,同时加强对各类宣传舆论阵地管控,不给错误思想传播机会,在立破并举、疏堵结合中筑牢“防火墙”,为防范化解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筑起重要屏障。

(四) 严格落实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五个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和国家安全大局,防范化解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的责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他对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五个方面”责任:一是把握好政治方向的责任。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好方向、抓准导向、管好阵地、锻造队伍,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立场坚定批驳谬误。在重要问题、重大事件上及时拿出态度、亮明立场,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壮大主流思想的责任。把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战略工程,把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作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努力让主流思想更强劲、主旋律更响亮。三是引导好网络舆论的责任。网络已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得网络者得天下,“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2]45。要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创新网络内容建设,提升网上正面宣传流量;要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强化对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监管,引导好网上舆论走向。要“把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守土尽责的重要使命,充分发挥制度体制优势,坚持管用防并举,方方面面齐动手,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1]40,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四是加强阵地管理的责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的要求,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贯彻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强化各级党委(党组)领导责任制,抓住“关键少数”,纳入巡视工作安排,压紧压实领导责任,守住守好各类阵地,确保意识形态阵地可管可控,决不给任何错误思想言论提供传播渠道。重点加强网络阵地管理,坚决遏制网上乱象,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着力办好思政课,确保高校成为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坚强阵地。五是及时科学处置重大问题的责任。以问题为导向是防范化解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根本要求,要高度重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评判意识形态领域的是非曲直,科学处置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问题。要科学掌控舆论传播规律,运用好法律、技术、经济三个手段,及时妥善处置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坚决防止小问题演变为重大政治事件。

(五) 严防意识形态领域的“六化”现象

有效应对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向全党提出了严防“六化”的战略新举措:一是严防敌对势力“西化”。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一刻也没有停止对我国实施西化战略。进入新时代,这种“西化”的力度不断加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针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和“西化”图谋,要“以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不断提高斗争本领,确保打得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二是严防社会思潮“分化”。进入新时代,社会思潮多元多样、交织震荡、加速演变,要秉持尊重差异性、包容多样化原则,着力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要坚持立破并举、化育并重,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共识,形成奋进民族复兴伟业的同心圆;要加强对网络思潮言论的跟踪监测,提升对社会思潮的实时管控能力,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确保“多元”基础上的“统一”和“统一”主导下的“多元”。三是严防主流价值“淡化”。市场经济逐利性使社会主流价值遭到侵蚀,人们“三观”受到冲击,有的人信仰动摇,成为西方价值观的应声虫,有的把财富标准简单等同成功标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格格不入。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并变成自觉行动。四是严防虚无历史“丑化”。当前,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在我国社会中较为活跃,他们以虚构或解构中国历史为名,歪曲丑化党史国史军史,社会影响极为恶劣,构成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新内容。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发扬斗争精神,扶正祛邪、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敢于向历史虚无主义说“不”。“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5]35,夯实抵御错误思想的根基。五是严防意识形态“泛化”。新形势下,境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利用公共事件进行炒作,制造谣言误导民众,激化社会大众的非理性意識,催生负面社会情绪,刻意将个别事件泛政治化、泛意识形态化,蓄意挑起舆论漩涡和意识形态事端,将国家和政府的形象推向负面,削弱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妄图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管控好事态发展,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统一起来,引导好舆论走向,严防其他领域风险向意识形态领域演变和传导。六是严防网络阵地“弱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搞不好会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由此必须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内容为王,加强风险防控,提高管网治网能力;必须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健全互联网领导和管理体制,准确把握网上舆情生成演化机制,推进网上意识形态工作创新;必须发挥制度体制优势,全面做好管网、用网和治网各项工作,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最大增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3]张筱荣,王习胜.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揭示及与其他安全的关系辨析[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22-28.

[4]龚锦涛.新时代抵御意识形态风险的内涵与实践指向[J].宁夏党校学报,2021(2):112-119.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6]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7]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8]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9]习近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01).

(责任编辑:李辉)

(校对:乐天)

猜你喜欢

安全风险意识形态
探析防范高校游泳教学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对策
变电站倒闸操作的安全风险与防范措施探讨
智慧校园安全管理研究
电力系统调度控制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及应对措施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风险及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