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社戏》中乡村生活的特点

2022-07-11陆晨曦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2年5期
关键词:平桥隔阂社戏

陆晨曦

谈及为何要进行文学创作,鲁迅说:“文学必须是为这人生,而且势必要改良这人生。”他还提到:“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出自《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他的《祝福》《故乡》《阿Q正传》等多是以封建制度下旧中国的社会生活为背景,揭露和批判了封建思想对人们精神的束缚与摧残,笔锋犀利冷峻。而《社戏》却一反常态,充满了诗情画意,笔触是少有的细腻温和。不同于《呐喊》中的其他作品,《社戏》带领读者走进了一个温馨和谐的世界,使人在结伴游玩、月夜行船、赵庄看戏、停船“偷”豆等情节中感受到了安宁与喜悦。可以说,《社戏》中的乡村是作者在冷酷衰败的社会环境中偶然寻到的“人好”“环境好”“生活好”的“乐土”,是他为飘荡于都市中的心灵构建的“安魂之乡”。接下来,笔者就谈谈《社戏》中乡村生活的特点。

一、氛围自由而祥和

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我们会发现其中的社会氛围往往是压抑的。在那个时代,等级观念深入人心,人与人之间有着无法消除的隔膜。《故乡》中的闰土和鲁迅在年少时亲如兄弟,毫无隔阂。但再次见面,闰土的“姿态终于恭敬起来了”,称鲁迅为“老爷”,让水生给“老爷”磕头,而“老爷”也无法再向年少时的伙伴倾吐自己的心事。曾经亲密无间的两个人之间有了“厚障壁”。《祝福》里的祥林嫂遭受了深重的苦难,人们非但不同情,还把她隔绝在正常的社交圈之外。最终,自私自利、麻木不仁的人们把原本鲜活、充满生命力的祥林嫂推入了绝望的深渊。在《阿Q正传》中,鲁迅也提到人们被所谓的圣贤分为“十等”,高下不同。人与人之间各有一堵高墙,使得心与心之间无从相惜。隔阂、冷漠、麻木、闭塞、不相通,仿佛是鲁迅作品中永恒的话题。这种社会现象不是偶然产生的,要将其彻底消除也绝非易事。对于这种暂时无法打破的现状,作者仍怀有希望,正如故乡中所说的“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

在希望来临之前,《社戏》显然能让人们暂时离开那令人喘不过气的社会环境。平桥村是清新而自由的。这个临河的小村庄僻静、人少,没有都市的繁华与喧闹,却是“我”的“乐土”。在平桥村里,人与人之间平等、友爱、和睦,没有等级观念的束缚。他们乐于分享,乐于助人。小伙伴们不会因为“行辈”的问题而产生隔阂,也不会因为害怕“犯上”而小心翼翼。那些活泼的乡村孩子甚至不会跟远道而来的“我”客气。当“我”因从未见过的乡村事物而感到惶恐时,他们会毫不掩饰地嘲笑“我”的胆小与无知……可以说,平桥村的氛围是自由、欢乐、祥和的。

二、生活富足而快乐

鲁迅笔下的乡村往往没有烟花三月、草长莺飞的美丽景象,而是遍布精神麻木的民众和无数因贫穷而失去了活气的灵魂。他们游荡在萧索的乡村巷道。豆腐西施杨二嫂自私贪婪,可怜又可悲。她的眼里只有“物”,只有“利”,只有“钱”,而没有“人”,没有感情。祥林嫂勤劳能干,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双手过着自己生活,却因再嫁失去了劳动的权利,最后死在了漫天风雪之中。

但是,在平桥村,人们的生活却是富足而快乐的。在去看社戏的船上,人们一人拿一只桨,有的说笑,有的嚷嚷,两边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散发出清香。在回家的路上,孩子们偷了六一公公家的罗汉豆,他也不气恼,还乐于给“我们”送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平桥村的人们生活富足而快乐。在那个年代,平桥村的人年年有戏可看,这在那个年代的江南农村并不多见。

三、环境静谧而优美

《社戏》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作者写了“我”三次看戏的经历。其实,这三次看戏的过程无一例外都是枯燥乏味的。对于戏的内容,“我”并没有什么印象。在北京看了两次戏,污浊而拥挤的环境让“我”感到非常不适。在封闭的戏园子里,满眼都是头,耳边是胖绅士的气喘吁吁与恶意的斜瞥,一个眼神道尽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疏离。再加上台上咚咚嘎嘎地乱打、互打,让“我”联想到了严刑拷打的场面,不禁毛骨悚然,不得不中途放弃看戏的念头,逃进漫天的夜色里。

而在平桥村看戏就没有这种感受。在前往赵庄看戏的路上,“我”的四周弥漫着植物的清香。戏台就搭建在河边,水域空旷,夜风习习,令人感到神清气爽。即使“我”没有看到想看的情节与人物,却依然觉得“别后再也看不到那夜似的好戏”。其实,好看的并不是戏,而是静谧而优美的乡村景色。

刘西渭说:“我这沾满了黑星星的心,每当夜阑人静,不由向往绿的地,绿的河,绿的树和紫的茅舍。”鲁迅先生很少用浪漫的笔法去描写“伤痕累累的农村”,但长期生活在充满污浊空气的都市里,他難免会对美好的乡村生活产生向往之情。于是,他刻刀般的笔端便流露出无尽的柔情,抒发了自己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憎恶。

猜你喜欢

平桥隔阂社戏
清代淮安平桥的繁华
“天下第一菜”平桥豆腐
平桥豆腐羹,淮扬菜系的“扛鼎之作”
如何上好小学高年级的音乐课
联通世界里的孤独与失落:对《通天塔》现实意义的探讨
中国现代文学中“墙”的意象
天台县平桥镇中心小学
画语录
《社戏》唱的是哪出“戏”
母亲是贯穿“社戏”的核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