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考“关联性”任务型作文的思考

2022-07-10陈育岗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6期
关键词:关联性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2015年全国卷作文新出现的题型,较之以往的一般新材料作文、时评类作文,它选取的材料更贴近现实生活,重在检验学生的思维品质,旨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思想认识等来关注社会现实;在写作要求上,指令性更强,它有明确、具体的写作任务点。因此,在审题层面上,障碍性较小,一般情况下,学生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审题立意。2017年全国卷I作文在2015年的基础上多了一点创新:材料样式由原来相对完整的“事件说明”变成带有“关联性”的“关键词”。作为任务型作文新的样式,自然成为高考写作备考不可忽视的一环。本文结合本人在近四年高考作文评卷过程中(尤其是2017年)得到的一些体会和高考作文备考的一些实践,谈谈关于“关联性”任务型作文带来的备考思考。

任务驱动型作文和我们平时训练较多的一般新材料作文、时评类作文相比,它更侧重引导学生以更宽的视野去关注社会和现实,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思想认识等谈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写作要求上,往往能分割出多个任务点,并以此要求学生一一落实,完成写作。总体而言,在审题层面上,命题人设置的障碍较小,学生总体能“快准”地完成审题立意。

分析比较2017年全国卷I和2015年的全国卷的作文,我们不难发现,2017年全国卷I的作文材料样式由2015年的“事件”型变成带有“关联性”的“关键词”。这应该是对2015年高考作文的一个创新,因此,作为新的作文样式,“关联性”任务型作文自然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首先,以2017年全国卷I第22题为例,谈谈本人在评卷场上得到感悟。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从材料上看,它提供的信息是有关外国留学生对中国的认识概括出来的12个关键词,其中有关于中国古老文明和传统文化的“長城”“京剧”;有关于中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高铁”“移动支付”“一带一路”;有关于中国特色生活和百姓精神风貌的“中华美食”“广场舞”;有关于伴随中国高速发展带来的“空气污染”“食品安全”问题;还有由对“大熊猫”的“动物保护”延伸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还有了“互联网+” 时代的产物“共享单车”,以及“美丽乡村”建设……这些无一不是我们中国现实的客观呈现,无一不是在考查学生对中国社会现实的关注情况。

从写作要求来看,这次写作任务的设置较之2015年的写作要求,显然更具有“技术性”。一来规定了关键词的数量(两三个),二来要体现关键词间的“关联性”,三来要有写作对象(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讲好中国故事”)。

就考场改卷感受而言,遗憾的是不少学生未能很好理解这些关键词的内涵,比如把“一带一路”简单粗暴地理解为“带路”,大谈特谈在中国领路人的带领下,我们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又把“美丽乡村”内涵简单理解为乡村的环境美。事实上,“美丽乡村,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由此看出来,不少学生停留在“望文生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层面,或者缺少“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意识,对现实一些热点显得很“无知”。而事实上,我们早过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年代。另外一点,审题能力的加强和对任务点的落实尤为重要。就本次作文而言,倘若能抓住写作任务中的“关键词、联系、对象意识”,再配上合理的写作思路,要得到理想的分数简直是轻而易举。然而,考场上,仍有不少学生出现了“关键词”多于三个,联系浅层化(比如,坐着高铁去看京剧,吃中华美食),缺少对象意识(即:未能针对外国留学生介绍中国)等问题,这直接导致作文失分严重。

又如:河南省洛阳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也是我校第三次月考第22题)。

名著是传世的经典之作,对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有重要的作用。高中必修教材向高中生推荐10部中外名著,它们是:《论语》《大卫?科波菲尔》《家》《巴黎圣母院》《红楼梦》《高老头》《谈美》《哈姆莱特》《三国演义》《堂吉诃德》。

请从中选择两部名著,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谈谈你阅读名著的感受和思考。要求选好名著,把握名著间的相关联系;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从材料上看,它提供的信息是:名著是什么,名著的作用,以及推荐的10部中外名著篇目。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命题者想借此来引导学生在这个什么都追求“高速度”“快节奏”的时代,不妨静下心来,通过“整本书阅读”来发现经典的价值,走近经典,进而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素养。另外,材料的另一导向:重视经典,重拾经典,感受经典的魅力与价值,这是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之一,因此,本次作文材料具有明显的“时评”特征。

从写作要求看,这里也有明确的写作任务。它限定了写作范围,即选择两部名著,突出它们的“关联性”,谈自己的阅读经历和感受、思考。也就是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可脱离所选的名著而空谈一切名著的价值或不足等。

在这一个带有2017年全国卷I作文模式的考题中,学生的写作情况折射出以下问题:首先,他们的经典文化素养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能把《巴黎圣母院》《堂吉诃德》谈出点所以然;有的人大谈《三国演义》的108好汉,谈如何官逼民反,硬生生地把《水浒传》当成《三国演义》;又有人对高中必背篇目的《论语》(节选)也没法谈出个真切体会,依然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层面。其次,学生在审题上,未能从“时评”类作文、“关联性”任务型作文特点入手进行立意,导致不能在写作中体现所选名著之间联系,更甚者脱离材料中的名著篇目,空谈一切名著的价值,或谈及在这个“碎片化阅读”“快阅读”“读图”的时代,经典名著的不足,结果颠倒了主次,不能呈现作文的写作导向。另外,表达生硬,缺少过渡,毫无征兆地进行写作角度切换。总之,整体的完成情况不尽人意。

上面暴露出来的问题,给我们的“关联性”任务型作文备考带来更多思考。

一、注重审题能力培养,正确解读材料

在作文课上,让学生明确“关联性”任务型作文的材料特点和写作任务点的拆解、落实,显得十分必要。

一般而言,“关联性”任务型作文的材料,其内容通常是基于某一事件、现象、热议的或共同关注的话题进行设计的,而且写作要求中可拆解出多个任务指令,例如: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或关键句、有显性和隐性的对象、要求形成有机的关联,以此来呈现你的认识、理解。也就是说,要弄清所选关键词、关键句的内涵,在行文表达中不能脱离自己所选的内容,要做到“就事论事,就事论理”,并使其形成有机的或合理的关联。

审题能力的养成,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精选写作题目,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思维、分析综合的能力,从而准确把握材料特点,弄清写作任务,完成审题立意。

二、关注现实,注重经典文化素养培养

回头看2017年全国卷I这一则带有“关联性”任务型的作文材料,它其实来源于中央电视台在5月的一组连续报道,12个关键词、情境和对象,非常直观地反映我们当下的时代主题,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性。将“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作为明确写作任务,旨在引导考生关注我们国家的现实,从目前的认知水平出发,“讲好中国故事”。所以,在写作训练中,我们不妨多加强调,让学生明白“关联性”任务型作文材料重在反映现实,因此我们应多关注现实生活,明确材料的现实指向,敢于以“主人翁”的精神“指点江山”。作为教师,我们不妨适当地给予学生时评素材的补充,既开拓他们的视野,又提高他们的说理分析能力。

另外,经典文化素养的培养也必不可少。“经典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社会的精神给养。无论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抑或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终都是要以文化为载体的。而经典文化作为其中的骨干部分,永远都是文明发展的根基、创新的土壤和发展的动力。一切精神果实和智慧花朵,都是在经典文化的胚基上孕育、滋长并逐渐成熟起来的。所以,尊重经典、弘扬经典、创新经典和保卫经典,始终都是我们的崇高责任与神圣使命。”因此,尽管在高三时间如此宝贵、紧迫的情况下,我们有必要给学生提供一些有關中外经典名篇介绍的资料。此类素材既可以是纸质资料的印发,也可以在现代文阅读或作文的选讲中渗透经典文化知识,让学生再面对有关经典文化的“关联性”任务型作文时,不会再张冠李戴,陷入“一问三不知”的窘境。

三、注重分析能力培养,做到言之成理

对材料的正确把握,这是提高“关联性”任务型作文质量的开端,但倘若没有良好的表达分析能力、足够广的知识面和足够量的写作训练,恐怕很难进行有效的说理分析,毕竟“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为了达到“有话可说,言之成理”的效果,进而提高学生语言建构和表达能力,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做了这样的尝试:

(一)扩大知识面,积累时评素材

高三的时间有限,让学生自行寻找资料广泛阅读显得不切实际。所以,我们对平时“现代文阅读”的习题进行精挑细选,除了能帮学生巩固阅读的考点,还能将阅读题的材料作为很好的素材积累起来,做到一举多得;同时,印发时评材料,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关注一些有关政治、环保、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时事或热门话题。这样,能让学生在写作中碰到相关内容时,能自然而然地进行有效的类比或对比分析,再碰到“关联性”任务型作文时就不会再是一脸茫然,顾此失彼了。

(二)培养理性思维能力

讲评“关联性”任务型作文时,我们不妨放弃教师的“个人秀”,这种类型的作文的参与度其实很高,让学生参与进来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不妨鼓励学生根据所给的材料,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勇于积极参加同学间的讨论、辩论等,这样更能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上的主体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在评论时做到客观理性,有理有据,并给予及时的启发,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实践证明,通过数周的坚持,学生思辨能力有了良好改观。

(三)进行大量的作文训练

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我们不妨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关联性”任务型作文复习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大量的训练。比如:作文材料特点判断能力、写作任务的解读、审题立意、写作思路的整理、论据的运用、开头结尾的处理、整篇的写作等多种训练。实践证明,学生只有经过不断的足够量的练习,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审题立意能力和流畅的表达分析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一览众山小”,“关联性”任务型作文才不会是难以逾越的高山。

“关联性”任务型作文作为2017年全国卷I的作文样式出现,它的材料特点和任务要求,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能有效地体现学生的思维品质、语言表达及价值观等方面的情况,理应成为高考写作备考不可忽视的一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生审题能力培养,对他们解读材料做了正确指导;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注重他们经典文化素养培养;同时,通过创造机会让学生扩大知识面,积累时评素材;培养理性思维能力;进行大量的作文训练等方式,对学生分析能力培养,让他们做到有话可说又言之成理。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再碰到“关联性”任务型作文时,才能应付自如。

参考文献:

[1]王淦生.2017东高考满分作文点评[J].写作(上旬刊),2017(08).

[2]傅琼和.关键词里看中国——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作文试题解析[J].湖南教育(B版),2017(07).

[3]彭志友.孩子们已经编不下去了!——谭邦和评2017高考作文题兼及作文教学的改革[J].中学语文,2017(19).

[4]王路遥.不畏浮云遮望眼,轻松撷取智慧花——巧用课文训练审题立意及积累素材[J].新课程(中学),2015(11).

[5]陈元德.高中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实践问题分析[J].文理导航,2021(25):1.

[6]吕华凯.给你一双“火眼金睛”——谈新材料作文与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区别[J].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2020(3):2.

[7]董征.任务驱动型作文中关于审题的几点思考[J].山西教育:教学版,2021(2):2.

陈育岗,广东省潮州市松昌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关联性
《反不正当竞争法》“不可承受之轻”——论商业标识关联性混淆规则的不足与改进
四物汤有效成分的关联性分析
如何准确认定排污行为和环境损害之间的关联性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CRP检测与新生儿感染的关联性
抗磨白口铸铁化学成分自关联性分析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
设计鲜为人知的一面:匠艺的关联性
论需要理论与教育实践导向的关联性
关于矩阵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