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别康桥》中的形式、情感及意义描写

2022-07-10奚华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6期
关键词:再别康桥康桥云彩

《再别康桥》继续入编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这确认了徐志摩这首诗的经典地位。对于这首诗,通常的说法是:《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因物而发抒写了再别康桥时的依恋之情。但是根据有专家学者的考证,认为这种说法见物不见人,于诗的理解有些隔膜,因此在接受这一观点的时候应当审慎。相关研究者进一步提出的观点是:只有将诗与作者独特的生活道路联系在一起理解,才能够在诗歌解读的过程当中把握住感情的脉络,彻底弄清诗的底蕴。基于这样的观点,本诗的作者徐志摩同林徽因的交往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说这是一首爱情诗而非咏物诗。[1]

很多时候,对于类似于《再别康桥》这样的经典作品,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多元观点,而显得有着无穷的研究价值。事实也确实如此,每次读到《再别康桥》的时候,总能够为其中的诗句所打动你,那经典的“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作别西天的云彩/不带走一片云彩”,总是能够拨动内心的琴弦。在这个时候,再去解读《再别康桥》中的形式、情感及意义描写,会发现永远是那么的意犹未尽。

一、《再别康桥》中的形式描写

任何事物总是有形式的,诗也不例外。当人们说“经由思,抵达诗”的时候,“诗”其实就是“思”的形式。当然这种形式并不是抽象的,就拿《再别康桥》来说,其最大的形式实际上就是对情景的描写。作为后来的解读者,最需要思考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作为一位工于语言的诗人,徐志摩为什么会写出诗中的那些情景?

哪些情景呢?在诗中作者写了西天的云彩,写了河畔的金柳,写了夕阳中的新娘,还写了波光里的艳影;除此之外还写了软泥上的青荇,写了康河的柔波,写了……

在解读诗歌的时候是离不开想象力的,面对《再别康桥》这首诗歌,想象力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根据诗中的景物描写,在大脑当中构思一个既属于诗歌也属于作者,同时也属于解读者的完整形式。于是,“西天的云彩”与“河畔的金柳”相应成趣;“夕阳中的新娘”与“波光里的艳影”互相映衬;“软泥上的青荇”与“康河的柔波”一起,构成了一幅存在于诗中人、诗外人心里唯美的画面。

当这样一幅画面构建出来之后,对诗歌的解读也就迈出了第一步。也就是说,有了这样的形式建构,那么在面对《再别康桥》的时候,大脑当中也就有了相应的意象。意象来自于具象,具象以上述形式而存在,如此意象与具象互为支撑,形成了解读诗歌时最可靠的载体。《再别康桥》是一首唯美的诗,其中意象的运用,在继承我国文学传统的同时又有所变化,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统一的境界;伴随着这一境界的产生,诗中情感的变化轨迹一波三折,读来让人回肠荡气。[2]

二、《再别康桥》中的情感描写

形式是外在的,解读诗歌需要外在的对象作为思维的对象,但是更需要内在的因素来支撑起对诗歌的理解,对意境的构造。这里所说的内在的因素,就是蕴藏在诗歌中的情感!当人们公认《再别康桥》是一首唯美的诗歌时,实际上也就是认同了诗歌中的情感价值。

相对于其他的诗人而言,追求人性与唯美自由的浪漫诗人徐志摩,在探寻、省思情感的过程中,从未停止面向他人以及自己的探寻的脚步。人们常说,《再别康桥》是集中体现诗人早期创作及思想轨迹的代表作之一,其中,旖旎缱绻的感情抒发充分体现了诗歌所应有的美学原则,更体现了诗人的艺术创作,体现着从古老国度到西方唯美主义的漂移,从而也使得作者的思想在投身文学的大潮中日臻完美。[3]

对于徐志摩而言,如果诗歌不能体现情感,那么这样的诗歌是没有生命力的。徐志摩毕竟是徐志摩,其在用语言文字描述情感的时候,没有丝毫的滥情,其对情感的描写可以说是浓妆淡抹总相宜,多一分则余,少一分则亏。这种恰到好处的感情描写,使得他人在阅读这首诗歌的时候,总能获得心灵上的共鸣——之所以能够如此,也正是因为普通人的身上,总有着一些情感经历,当这个情感经历与诗人的描写相遇的时候,共鸣总有可能发生,于是情感也就有了波澜。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读诗的,凡是读诗的人,心里何曾没有过“那河畔的金柳”呢?在金柳的丝绦之下,总有阳光透过金柳,总希望出现在“夕阳中的新娘”;同样,当读到诗歌中的“波光里的艳影”的时候,能够“荡漾”的,除了作为“我”的作者,何尝没有真正站在诗前的真的“我”呢?再如那经典的一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作别西天的云彩/不带走一片云彩。无论是作别西天的云彩,还是不带走一片云彩,“云彩”总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意象。云彩是什么?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但是无论是怎样的解读,都需要认识到:在诗人“作别西天的云彩”的时候,在诗人说“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时候,内心对云彩的牵挂总显示着一种情感的存在。因此可以说,诗人再别的是康桥,但是内心所系却是云彩。与此同时还可以获得另一个解释:虽然已经别了康桥,但是“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诗人自语)——这样的一段满怀深情的表述,足以证明在诗人的心中,情感是丰富的、多彩的,其始于康桥,别于康桥,永远驻留心间。

此处所说的驻留的情感,既包括作者对康桥的留念之情,当然也包括作者对康桥的惜别之情。除此之外,在诗歌当中还有一丝与理想相关的表述,说得具体一点,其实就是作者理想的幻灭,因为理想的幻灭,所以作者有悲伤,从这个角度来看,作者心中驻留的情感,还有感伤之情。

三、《再别康桥》中的意义描写

当一首诗歌有了形式,有了情感的时候,这首诗歌自身就是完整的。但是无论是对于作者来说还是对于解读者来说,只看形式和情感仍然是不够的。当诗作从诗人的笔下出来之后,就已经被赋予了一种意义,这种意义相对于作者来说既是精神的寄托,同时也是生存的依靠。很多伟大的诗人往往在写出了最经典的作品之后,都会有面对人生的多重选择,这些选择无论是喜剧还是悲剧,都足以说明诗歌之于诗人的意义。

就再别《康桥而言》,将其与徐志摩的一生联系起来,就可以发现康河的流水,打开了诗人的心灵,在诗人心中蛰伏已久的情感突然暴发,驱动作者用最美的文字构成了最美的诗境。这就是一种超凡的意义!这种意义借助于文字来体现,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角度来看,作者以系统功能语法让《再别康桥》一诗表现出一种绘画美;同时,这首诗又在结构的安排、句式的运用、措辞的选择等方面,艺术地实现了诗歌的另一种美,即绘画美。于是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选择就是意义,意义即选择。[4]

如果说形式是意义的体现,那么情感就是意义的内核,诗歌借助于形式与情感,将意义体现在人们的面前。《再别康桥》自然也是如此,只不过在徐志摩的笔下,情感更加细腻、更加丰富,文字更加优美、更加流畅,因此在解读这首诗的时候,所能够领略到的意义也就更加深刻,更加能够走入人的内心。譬如,诗歌中的“云彩”,就可以视作是意义的载体,读着这首诗歌的时候,就会想象到云彩,而想象到云彩的时候,意义也就会自然体现。如果说阅读《再别康桥》能够有这样的感觉,那也就能够说明意义常驻心间了。

参考文献:

[1]高占伟,丁毅.初恋失败的咏叹调──读徐志摩《再别康桥》[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21-22.

[2]吴秋煊.试析《再别康桥》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变化[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9(2):127-128.

[3]李抒梅.爱从空中飘过——《再别康桥》赏析[J].学周刊,2021(10):11-11.

[4]乔兴兰.从语篇分析的角度看《再别康桥》的绘画美[J].怀化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3):83-86.

奚华,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再别康桥康桥云彩
云彩创意画
浅析诗歌翻译中的移情——以《再别康桥》韩译本为例
春天的云彩
“雨巷诗人”与“康桥诗人”
云彩的秘密
郑州康桥悦蓉园新中式院墅
论述《再别康桥》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雨巷》与《再别康桥》比较阅读
康桥,我心中的圣桥
我的康桥